一:过分水岭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此诗用极素朴本色的语言,写出旅途中富于诗意与人情的新鲜体验,将自己的“惜别”之情赋予“无情”的溪水,化无情之物为“有情”。
二:过分水岭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过分水岭
百科名片
《过分水岭》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此诗写的是作者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其感受.唐诗中还有一首同名诗歌,是许棠创作的七言律诗《过分水岭》.
目录
温庭筠诗《过分水岭》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译文
现代文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许棠诗《过分水岭》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作者简介
温庭筠诗《过分水岭》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译文
现代文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许棠诗《过分水岭》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作者简介
展开 编辑本段温庭筠诗《过分水岭》
作品信息
【名称】过分水岭 【年代】晚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1]
译文
The heartless stream appears to have a heart; Three days among the hills we go along. At watershed on mountain crest we part; All the night long it sings afarewell song.
现代文
溪水本无情,但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水像有意似地一直在自己的侧畔同行.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作品鉴赏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读者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余下全文>>
三:过分水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这个的话,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结合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去更好的理解他写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发现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可以的话麻烦采纳一下答案,谢谢
四:过分水岭描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
《过分水岭》 唐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激一夜声。
【译文】溪水本无情,但我入山这三天里,这溪水像有意似地一直在自己的侧畔同行。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过分水岭》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此诗写的是作者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其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