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召南摽有梅

一:国风·召南·摽有梅的注释译文

【注释】⑴摽(biào鳔):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⑵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或七成,即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⑶庶:众多。士:未婚男子。⑷迨(dài代):及,趁。吉:好日子。⑸今:现 在。⑹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jì既或qì气):一说取,一说给。⑺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译文】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二:《诗经》中《有梅》一文的全文及解释

读这首诗歌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其实这只是一首大胆的爱情诗而已。未嫁的女子大胆向男子透漏:爱我,就要大胆追求,我的青春年华如满树的梅子一样,梅子到了成熟时节,你不懂得采摘,满数将落成七成,再还不采摘,满树就只剩下三成了,还不采摘,就都纷纷落到地下装到筐里了。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用的是拼音输入法,其中,“梅子”经常打成“妹子”,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偶合还是诗歌原来就有这个暗寓。"梅子"其实也就是"妹子"。愚鲁如我,千年前温情脉脉的含义,竟然借助现代冰冷的电脑解读出来了。

与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意思一样的是唐朝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相对比较起来,《摽有梅》比《金缕衣》更加令人触目惊心。《摽有梅》用梅子来比喻青春的韶光,梅子落地有声,时光流逝让人想起哗啦啦的梅子落地声,而《金缕衣》用鲜花来比喻时光,鲜花枯萎悄无声息,随着一阵清风委顿落地。

也许古代的人们没有想到现代的人们会用钟表,但是现代钟表的滴答声却让我想起了古代那阵梅子落地声。

哗啦啦,韶光无情,如成熟的梅子纷纷落下!

诗经研读之《召南·摽有梅》讲义:

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摽有梅》是很有名的一篇诗,以至于后代有“摽梅之叹”的典故。“摽梅之叹”说白了,也就是我的口头禅:“春天来了花要开,姑娘大了想嫁郎”。这篇诗的主题即是:姑娘大了想嫁郎。

关于这首诗的解释,毛传的意见被广泛认同,后来,闻一多又提供了一个说法,也很通行。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种意见。毛传的意见,这篇诗是说大龄女青年看见树上的梅子纷纷掉落,触景生情,急于找婆家。当然,我用“看见”这词可能是歪曲了毛传。毛传的一贯作风是比附,它更倾向于头两句是“兴”,以梅在树上之成数喻女子的年华。闻一多则指出这篇诗是写在一次“大龄男女青年联欢会”上,某大龄女青年抛梅子择婿未果的焦虑心情。

闻一多和毛传一样给篇中女子贴上“大龄女青年”的标签,他们有着共同的文献根据。《周礼·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序说此诗,“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是当时的基本国策。古代社会,卫生医疗条件差,高死亡率制约了人口的发展。发展人口生产,是古代政治家的大事。这和今天的情形很不一样。今日中国,人口压力过大,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有法定婚龄的限制,不得生二胎。现代各国婚姻法的法定婚龄都是下线限制,是从保护妇女儿童的角度出发。《周礼·媒氏》的法定婚龄,我很怀疑是上限。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高,同时又有扩大人口再生产的需求压力,从情理的角度考虑,不应该男三十女二十是下限婚龄。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学校是允许研究生结婚的,下限婚龄是:男26,女24。我当时打趣说:这个也是以周礼为根据,大概男女双方年龄之和不得高于50岁,是人道主义的性爱观的底线原则。这个问题,周礼的注疏,没有什么见解,大约他们不觉得是个问题。但是我很怀疑。孔颖达在《毛诗正义》里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引《礼记》男子“男子二十曰弱冠”(冠,成人之礼)、“女子十五许嫁而笈”,来证明当时的初始婚龄是男20,......余下全文>>

三:国风·召南·摽有梅的原文与韵读

原文摽有梅⑴,其实七兮⑵!求我庶士⑶,迨其吉兮⑷!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⑸!摽有梅,顷筐塈之⑹!求我庶士,迨其谓之⑺! 韵读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之部:梅(谟丞反)、士质部:七、吉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之部:梅、士侵部:三、今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之部:梅、士微部:塈、谓

四: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汝庶士,迨其吉兮

“标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标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标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摽有梅》是一首情歌。三节十二句活脱地道出了一位大龄的姑娘急于求偶的迫切心情,节节“求”之,层层递进,求之愈切。其淳朴率真,坦言无遗。读过几个版本《摽有梅》的解释后,在这一点是共同的。然而,读后仍有两个问题值得探究。

问题之一:《摽有梅》出自《国风 . 召南》。而《周南》、《召南》乃“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可是,《摽有梅》中的姑娘直呼“求其庶士,迨其谓之!”,急不可待的求小伙子快来与她相会,表面看上去有损风化,甚至流于俗。那么,《诗经》为什么选入,而且是选入《国风》?

这似乎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孔子说,诗三百篇,乐而不。可以认定《摽有梅》决非秽之作。那么,它的积极意义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反复研读原文,查阅相关资料,才有恍然大悟之感。

《诗序》说:“《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只此首句已经足以说明问题。陈子展先生解释说,“嫁娶不及时,则有旷男怨女,男诱女奔者矣。仲春嫁娶期尽,至孟夏而梅熟,老女不嫁,而《摽梅》之诗作矣”

《传》云:“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未备则不待礼,会而行之者,所以蕃育民人也。”《周礼。媒氏》中也说,“时礼虽不备,相奔不禁。”甚至这样规定:“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这些都说明,男、女年龄大了而未婚者,可以不拘于礼,私奔相会不予禁止,而且以“令”的形式规定下来。当然,在奴隶社会,奴隶人身为奴隶主所占有,无权自主婚嫁,有“会合男女,奔者不禁”一条律令也是统治阶级的需要。

朱子是“窒人欲”的封建理学家,他认为《摽有梅》女子求男过于迫切,“闺中处女何其厚颜乃尔耶?”他不承认《摽有梅》是女子自言,应该是诗人所作。然而,《朱子语录》中记载:弟子攻朱熹,“《摽有梅》之诗固出于正,只是如此急迫,何耶?”朱子回答道:这也是正常的人之性情。又说,“女子自言婚姻之意如此,看来非正理。但人情亦自有如此者,不可不言。”“此所谓《诗》可以观。”这说明,即使朱子这样的禁欲主义者,对《摽有梅》所表现出的“人情”也是认可的。

因此,我以为《摽有梅》这首情歌的积极和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实质上是教化人们要顺天应时,不违天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至情至性,化育民人,顺其自然,自是正道。

问题之二:《摽有梅》是姑娘在什么情况下唱的这首情歌?

郭竹平先生说:“这只歌是一群姑娘在仲春的欢会中随编随唱的。古俗,未婚男女,可在仲春的歌舞会上,自由择偶。对意中人投物结情,通意交心。”清如许、王洁两位先生则说:“这是一首收梅歌。收梅姑娘一边收梅,一边唱情歌,自由大胆的呼唤‘庶士’来和她相爱。”陈子展在他的《诗经直解》中对此却未提及。

如果按郭竹平先生之说,有几个问题讲不通。其一,“摽”是“打”或“落”而不是“抛”,“塈”是“拾”而不是“给”;其二,梅子成熟于孟夏,仲春时节哪有梅子,如果有也是未熟的青梅,但抛掉成筐的青梅来求偶却有悖于情理;其三,从全诗看,是一个姑娘在唱情歌,并没有让人感到是“一群姑娘”。因此,我认为郭竹平先生所说是错误的,应该认同清如许、王洁两位先生的注解,即这是一首大龄姑娘在收梅过程中唱的情歌。

以上乱语,求教方家指正。...余下全文>>

五:诗经上关于梅花的描写

诗经-《摽有梅》

作品原文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赏析:

本诗描写未嫁的女子感叹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时来求婚.

诗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尤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时光变换,层层递

进表达出内心强烈的感情.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