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发奋读书的故事

一:求苏洵27才发奋读书的故事

苏洵是非常有名的,与其子并称“三苏”,苏洵发奋读书的故事我在 惠天丁声故事网听过《名人故事》、《百家姓故事》里都有讲述苏洵读书的故事详细内容

二:苏洵小故事

苏洵教子故事启示

北宋大散文家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并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苏洵的故事—焚稿奋发有为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他和他的两个儿(苏拭、苏辙)都以文采著名,被后人合称为宋代“三苏”。

苏洵在27岁那年的一天,正像往常一样随手翻书阅览,无意中发现一篇关于古人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他认真地读了一遍,感到这故事很生动,又读了一遍,更加感到有意义,于是他反复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就有一次收获。他觉得这故事好像是专为自己写的,不由得心中发出感叹:“时光无情地飞逝,自己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虽然写过一些文章,却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想:现在不努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从这时起,苏询又开始发愤苦读。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了长进,就急急忙忙地参加录取秀才和进士的两场考试,但两次考试都落了榜。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不过,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没有理出头绪,不知从哪儿做起。

有一天,苏洵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连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又怎能让它们在世上流传呢?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化为灰烬。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定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地刻苦学习了。苏询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以致后来他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他妻子教导。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又同时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行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智,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干言”的程度。他写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倾慕,他自己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时他的大儿子苏轼、二儿子苏辙也都长大成人,而且在他的影响下才华出众,他就带着自己写的论文和两个儿子到京城游学。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他看了苏洵的论文很赏识,认为这是当今最好的文笔。欧阳修平时非常器重有才华的学者,这次更不例外,于是他将苏洵的二十二篇文章推荐给朝廷,梗到朝廷的重视。一时间,引起朝廷上下的震惊,京城内外的学者传阅他的文章都赞不绝口,并且争相效仿苏询的文章写作方法。苏洵这位晚学成才的散文家,也从此闻名于世。直到很久以后,还广泛流传着赞誉苏洵文章的民谣:“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三:苏洵生平事迹

青年游荡时期0岁~24岁

苏洵,字明允,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西元1009年),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世称老泉先生。

苏洵的父亲苏序,生有三子。长子名苏澹(ㄉㄢ\),次子名苏涣,三子名苏洵。苏澹与苏涣都以文学举进士,只有苏洵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喜欢结交一些斗鸡走狗的城中少年,整日在外游荡,苏序也不管他,亲戚问是什麼缘故,苏序淡然答道:「你们不知道的。」过了20岁以后,他还是老样子,苏序还是充满信心的说:「这样一个人,是不必耽心他的。」

苏洵不到20岁就结婚了,娶眉山富豪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为妻。程夫人系出名门,知书达礼,以程氏之富下嫁到清寒的苏家来,已是委屈,而夫婿又不知上进。她是个非常要强的妇人,虽然不说什麼,心里总是抑郁不乐,只好把家事一手承担下来,上事翁姑,下教子女,终日勤劳不息,希望有一日她的夫婿能够自己觉悟过来。

苏洵到处游荡,不事生产。程夫人在眉山城南纱谷行街上租了一栋房子,经营著布帛织物的生意。有一段苏轼的文章中提到:「昔吾先君夫人僦(ㄐㄧㄡ\)宅於眉,为纱谷行,一日,二婢子熨帛,足陷於地,视之,深数尺,有大瓮,覆以乌木板,先夫人即命以土塞之。瓮中有物,如人咳声,凡一年乃已,人以为此有宿藏物欲出也。」(《东坡功集》)

所谓「婢子熨帛」,可以就是生意作业的一部份。程夫人不贪窖藏的非分之财,她只规规矩矩做生意,帮助家计,希望他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这分苦心,苏洵不是不知道,他后来说:「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嘉佑集,祭亡妻文》)

发愤读书时期25岁~27岁

苏洵因此感叹折节,谢绝与他素所往来的少年,首次闭户读书,时年二十五岁。

苏洵第一次上欧阳内翰书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时间实已太晚,何况一开头的时候,态度又不很认真,仗著聪明,看看与他同辈的人,都不见得比自己高明,以为读书没有什麼难。

但是到第一次应乡试举人,他却不幸落第。这次失败,使他痛自检讨,再搬出几百篇自己的旧作细读,不禁喟然叹道:「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愤然将这批旧稿,一把火烧个乾净,决心取出《论语》、《孟子》、韩愈文来从头再读,继续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此时,苏洵已二十七岁。所以欧阳修作墓志铭,张方平作墓表,史本传皆言:「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三字经》上也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

苏洵发愤后,读书的态度和以前迥然不同。相传有一年的端午节,程夫人看他一直待在书房里,连早餐也忘了,特地剥了几只粽子,连一碟白糖,送去书房,没有打他便悄悄地走开了!近午时分,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糖碟原封未动,然而却在砚台的四周,残留下不少的糯米粒,苏洵的嘴边,也是黑白斑斑,黑的是墨,白的是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把砚台当成糖碟,蘸在粽子上的,是墨不是糖。

生儿育女时期26岁~31岁

苏洵与程夫人结婚后,接连生了两个女儿,都夭折了。有一天,他闲逛到城中玉局观道院,看到观中一家卜卦的店里,挂著一幅画像,卜师无碍子说是「张仙」,买去供奉,有求必应。苏洵听了心动,就解下身上佩带的玉环,与他交换了,回来挂在房里,每日清晨一定上香,求子。如此虔诚的供养了好几年。他廿十六岁时,生了长男景先,翌年又生一女,是即后来嫁与程之才的幼女八娘,二十八岁时生了次子苏轼。可是长子景先却在苏轼出生后的第二年就死了。三十一岁时,又生了苏辙。所以苏辙有诗云:「兄弟本三人,怀抱丧其一。」

增广见闻时期31岁~......余下全文>>

四:名人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故事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一: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一开始不用功读书,后来才发奋的学习故事

古人有苏洵,近人有杨乐,数学家,小学时学习不好。

六: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从此苏洵的文章名闻天下,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苏洵因为老来才求学,若等到年纪大,于是在家专心一意的读书。他们三个人的文章。

苏洵幼年时不喜欢读书,虫蝗水旱无伤损,人人争读、学问都很好,日里不怕人来借,长大后认识不了几个字,他的哥哥中了科举作了官,深知其苦,到处逢人到处留,因此对两个儿子,快活风流到白头,他生有两个儿子,发愤用功,苏洵才觉得自己也应该努力才对,三人都考中进士,不再题笔写文章,不幸名落孙山,蔀须耕种自然收,成为翰林学士。」你看读书有多好,见解又非常独到。他想一定是自己准备不周到,可就后悔莫及了,才有这样的成果,有一首诗说,于是把一年多来写的文章全部烧掉:苏轼,就带着两个儿子到京师考试、六年。过了五。何况学问乃是随身宝。于是再提笔作文。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就努力求学,东家有酒东家醉。

一年以后,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学成之后,主要在苏洵的一念觉悟、苏辙,将他的文章献给宰相韩琦看。

苏洵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被后人称为三苏:「读的书多胜大丘。欧阳修很欣赏他的才华,从小就严格的督促,并且学习他写作的方法,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三。到了二十七岁,他充实了很多学问,但他仍然觉得学得太晚了,他参加考试,从此闭门读书,现在开始就好好求学吧,顷刻间就写出数千字的文章,晚间不怕贼来偷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七: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

同:读书都很勤奋刻苦

异:宋濂幼时家境贫寒,苏洵读书很晚

启示: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宋史•苏洵传》)

这是济宁市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上的题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