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行业现状

先进的加工工艺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保障,才会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尽管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但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有机械行业整体水平偏低的因素,也有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不够的原因。同时,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中小企业居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较少。中小企业管理成本较高,与大企业争原料,又造成大企业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致使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恶性循环。另外,企业分布也不合理,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会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难以有效利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九五”以来,农业和农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支撑农业发展和竞争、保证农民收益、调整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现象也日益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市场的繁荣,以致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瓶颈”。在主要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人们对基本农产品的直接消费趋于下降,而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品种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农产品加工能力低下与人们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人均粮食400kg,仅是美国人均粮食的1/3,然而却出现销售不旺和农民收入锐减的严重局面,关键问题是加工能力的制约。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放到重要位置。在保护和优化具有民族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引进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把安全和健康食品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扩大加工企业的规模,培育出一批效益更高、竞争能力更强和带动能力更大的龙头企业;提高蔬菜、果品、水产品精加工、杂粮深加工能力和粮食转化的速度;合理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不断提高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农产品加工增值潜力大、效益高和前景广阔的行业或领域流动。 “十五”期间,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发展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在农业科技攻关、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对农产品加工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特别是在国家12个重大专项中.安排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三个有关农产品加工科技发展方面的研究开发项目,科技专项经费的投入达到5个亿,为国家实施农产品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奠定了技术与人才基础。“十一五”期间应成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以安全、健康食品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稳定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畜牧、蔬菜、林果和杂粮四大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依靠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提高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特别应该大力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加快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数量,提高食品的食用方便性和食用安全档次,积极引导企业......余下全文>>

二:农产品加工的201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统计情况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全国乡镇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上称,2011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突破14万亿元,增速超过25%。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提高到1.8:1,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从上年底的44.3%提高到46.1%。

三:2016年的农产品会怎样一个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村建设往往落后城市建设进程,而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是指对农业所提供的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工业企业,是农业产业链的延长。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作为产业延长的部门,农业部门生产的初级农产品质量影响着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

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国内经济总体延续去年的放缓态势,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传统增长动力明显减弱。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现状分析获悉,受大环境影响,2015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处于低位平稳运行态势,企业利润增速略有下降,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但出口增速持续回升。未来在稳增长政策抵御经济下行的预期下,预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将在第二季度末企稳。

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5.8% 食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较高

总体运行平稳,主要行业处于正常增长区间

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影响,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今年1—3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增速比1— 2月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26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3.2个百分点。三大食品行业中,酒及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持续回升,为6.9%,较上年同期增长0.8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3.9%、8.0%。

盈利能力强于工业,食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较高

今年1—3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81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超过工业1.4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5元,低于工业4.3元。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及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7.9%、11.7%、5.1%。

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情况表 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过于分散、规模小,无法形成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缺少深加工,附加值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①当地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②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该地“卡尺种菜”全面推行农业标准生产,大力引进国际新技术和新品种,正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③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营。从“只问耕种”到“链条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效益。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该地大力引进国际新技术和新品种,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3)利用财政手段,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利用货币政策,通过增加信贷投入,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价格手段,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部分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利用土地经营管理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增加对土地等方面的投入;落实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4)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以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要求党始终重视推进农村改革。③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重视农村改革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关于“三农”的一系列政策,推出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本题考查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本题中的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特征为过于分散、规模小,无法形成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缺少深加工,附加值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本题考查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式。根据材料二我们可知我国发展农业的方式为:①当地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②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该地“卡尺种菜”全面推行农业标准生产,大力引进国际新技术和新品种,正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③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营。从“只问耕种”到“链条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效益。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该地大力引进国际新技术和新品种,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3)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结构的转变方式。我国农业有传统转向现代,我国所采取的方式有:利用财政手段,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利用货币政策,通过增加信贷投入,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价格手段,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部分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利用土地经营管理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增加对土地等方面的投入;落实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走农......余下全文>>

五:当今中国农业的状况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响了本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长期还会影响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广东的出现的荔枝大丰收却要贱卖、大量的冬瓜滞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二)从生产过程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导致中国农业面临以下尴尬局面。

首先,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上面提到:大年的时候所有的经营者都获得大丰收,但是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小年时候收成又不好,所以,经营者辛苦一年下来,除去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后,最终能落入经营者口袋中的钱就不多。

其次,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中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那就更是如此,生产率自然就难以跟那些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提并论。生产率低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还有,由于生产技术粗糙,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我们的农产品在质量上也得不到保证,从农产品农药超标的报道的频率就可见一斑。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产品性价比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品占有市场份额的多少。据调查:我国果品中优质果仅占总产量的40%左右,能达到礼品果标准的产品只占总产量的5%左右,大量为中下等果,特别是外观更差。又据调查:进口苹果平均到岸价格大约为3.90元/公斤,柑橘为4.00元/公斤,香蕉为1.90元/公斤,与我国同类水果批发价格水平相当,但整体质量明显要高。价格差不多,质量比不上别人,为求得生存我们的产品必须以更低的价格才能卖出去。其实,目前市场上进口水果的零售价是同类国产水果的2倍甚至更高。

最后,就是农产品的存储和保鲜的技术问题。这影响了我们的产品市场的开拓,销量难上新突破。

(三)从营销策略看

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而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这样生产者就不能及时的掌握市场的信息,根据市场细微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时候产品的滞销不是因为供求失衡的原因,而是营销策略的问题。

传统的经营者忽略的还有品牌形象是树立。一个好的品牌形象......余下全文>>

六:如何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和第二、三产业对农业的深加工及服务滞后,农业结构问题和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工业结构名义高度化较快,实际高度化不足,制造业大而不强。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和数量扩张为主,以产业结构和部门结构变化为标志的名义高度化较快,而以附加值,技术含量和国际分工地位为主要特征的实际高底化水平低,现代装备制造业落后于工业化步伐,关键产业空心化明显,制造业“大”而不“强”特征明显服务业发展滞后,存在着生产性服务业效率低和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并存的现实状况。第三产业规模增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服务业发展滞后是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无论从服务业发展的质量或发展的规模来看,中国服务业与同等程度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差距。结构不合理、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矛盾仍然在服务业内部较为突出。首先表现在服务业的生产性不足, 服务业更多的是为消费者服务且效率低下。 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七:我国农业种植制度的现状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增长

“十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九五”时期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点51000万吨。随后受粮食政策和市场价格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调减,粮食产量连续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43000万吨,降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2000年至2003年粮食生产连续4年产不应求。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赢得了亿万农民的拥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高涨。2004年粮食总产量增加3875万吨,是建国以来增产最多的一年,单产也创下历史新高;2005、2006年粮食总产分别增产1455万吨和1344万吨,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超过50000万吨,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二)种植业技术不断提高

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我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06年科技进步对中国农业的产出的贡献率已达到48%。在生物技术、高新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及其应用研究处于国际先进地位。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育种以及精耕细作的多熟种植技术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优质品种选育成效显著, 优质化率明显提高。目前,中国粮食作物单产已由1950年的每公倾1.16吨增加到4.40吨,提高了2.8倍。

(三)种植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各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引导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向优势区域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带(区),延伸了种植业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带建设水平和质量。

二、我国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种植业在生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以下主要问题:

(一)人多地少,资源短缺,耕地面积相对减少

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实施计划生育多年,但我国的人口还在继续增加,由此造成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加上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肥沃的农田也在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环境恶化、粮食供需矛盾、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与增加短期经济效益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生产成本加大,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2007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支持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四项补贴资金达514 亿元, 比2006年增长66%。但是,同时,近年来种粮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种子、农药、化肥不但价格越来越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进一步加大了生产成本。从而导致种粮经济效益越来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

(三)优质化、专用化粮食不能满足需求

我国小麦在总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小麦品质结构不合理,优质小麦生产不足,普通小麦生产有余;专用玉米品种少,专用性不强,产品成本高,加工业落后,生产与消费市场脱节。

(四)生产区域布局不合理

区域供求矛盾加大。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基本上成为粮食调入区;西部地区需要调入粮食的地区增加;长江中下游仍是主产区之一,但调出量减少;黄淮海地区保持着商品小麦的主体供给地位,东北已成为重要的粳米、玉米商品粮源主要供应地。

粮食区域供求格局的这种变化,一方面形成主产区与主销区的错位分布,另一方面缺粮地区增多、缺口拉大。产销平衡区自给能力明显减弱,一些粮食主产省也由过去的粮食调出省变为调入省。

三、对策建议

(一)调整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布局,推进粮食产业带的建设

要保护和提高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余下全文>>

八:农产品物流的物流现状

国外农产品物流状况:1.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美国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美国的通讯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2)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3)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美国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发布,指导农户生产经营。2.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特点日本农产品主要以小单位生产为主,虽然资源有限,但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却非常先进:(1)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日本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完善。(2)完备的农产品市场硬件设施。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以及其他批发市场须根据《批发市场法》和各种条例进行建设。批发市场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并灵活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实际演化成农产品物流中心。(3)农业合作组织发挥着积极作用。日本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是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的。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销售,担当着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中介。3.荷兰农产品物流发展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区,荷兰公路上飞驰的货运车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车辆是载运农产品和食品,向世界各地提供及时的物流服务。(1)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已经建立,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向全球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2)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且工作效率高,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 1.农产品物流公共设施发达,流通网点布局合理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如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中国却高达25%。因此,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如日本政府在对房屋、仓库、场地、道路等主体基础设施的投资占其总投资的40%;欧盟每年也从财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包括修建道路、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甚至可达30~50%。除发达便利......余下全文>>

九:中国农业目前种植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也引起了国家的积极关注,给农民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都投入了更多的支持。但是最近一些农业方面一连串不利的消息,不禁让人再次认真思考中国的农业问题究竟出在哪,出路又在何方?本人也对这个问题作过一番思考,最后总结出以下个人观点。

一、 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从农业的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骸,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物价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经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响了本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长期还会影响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广东的出现的荔枝大丰收却要贱卖、大量的冬瓜滞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其次,从生产过程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导致中国农业面临以下尴尬局面。

首先,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上面提到:大年的时候所有的经营者都获得大丰收,但是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小年时候收成又不好,所以,经营者辛苦一年下来,除去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后,最终能落入经营者口袋中的钱就不多。

其次,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中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那就更是如此,生产率自然就难以跟那些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提并论。生产率低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还有,由于生产技术粗糙,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我们的农产品在质量上也得不到保证,从农产品农药超标的报道的频率就可见一斑。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产品性价比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品占有市场份额的多少。据调查:我国果品中优质果仅占总产量的40%左右,能达到礼品果标准的产品只占总产量的5%左右,大量为中下等果,特别是外观更差。又据调查:进口苹果平均到岸价格大约为3.90元/公斤,柑橘为4.00元/公斤,香蕉为1.90元/公斤,与我国同类水果批发价格水平相当,但整体质量明显要高。价格差不多,质量比不上别人,为求得生存我们的产品必须以更低的价格才能卖出去。其实,目前市场上进口水果的零售价是同类国产水果的2倍甚至更高。

最后,就是农产品的存储和保鲜的技术问题。这影响了我们的产品市场的开拓,销量难上新突破。

最后,从营销策略看

传统的农业......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