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是学刊的哲学版
《求是学刊》哲学版一直把突出哲学主题、捕捉前沿课题、追踪学术热点作为提高刊物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刊便开设了“思维科学研究”专栏,发表文章60余篇,汇聚了全国众多思维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使思维科学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80年代末,根据当时的学术热点,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专栏;进入90年代,《求是学刊》哲学版先后又开辟了“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文化哲学: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文化哲学:后现代主义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认识论研究”、“实践问题研究”、“知识经济的哲学思考”、“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等一系列在20世纪90代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出现的重大热点问题的专题栏目。 通过这些定期或不定期开设的专题栏目,提出新的选题,以此来捕捉、挖掘学术热点,突向学术前沿, 使学刊占有了当代学术审视的制高点。这尤其表现在90年代初创办的“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以及“文化哲学: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栏目上。这两个栏目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努力探索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乃至人类的整个精神世界的跨世纪走向。“文化哲学”专栏的开辟,领导了文化哲学研究的新潮流;通过独创“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专栏,开辟了“日常生活批判”这一文化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探讨人自身的现代化与人类文化在新世纪的重建等问题,填补了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使文化哲学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专栏,汇集了10个专题的笔谈,在反思、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建设关于未来哲学的新理念。“海外来稿”专栏汇集了国外著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精彩的学术文章,为中外文化交流建立平台。“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笔谈)栏目是对当代哲学变革的重大思索。思维科学研究 《求是学刊》重头栏目,1983年开辟。1983年8月,开辟“思维科学研究”专栏,发表《灵感思维与科学发现》和《论认识工具》,以后,这一专栏相继发表有关文章62篇,持续15年,汇集了全国一大批在思维科学研究领域中卓有成绩的学者,如刘奎林、张尚仁、杨春时、孙慕天、季国清、曾杰、陈国屏、王南、陈尚武、洪家荣、霍明远、李晓明等学者,其中,曾杰的《社会思维的三种基本类型》(1990/5)、李以渝的《两面神思维与太极思维》(1992/1)、曾杰的《社会思维场》(1997/4)均被《新华文摘》摘编过。这一栏目的设立,使《求是学刊》成为“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学界产生深远影响。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 《求是学刊》重头栏目,1992年开设。出于对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的捕捉和理解,《求是学刊》1992年第1期首开“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专栏,邀集跨世纪的一代中青年学者:高清海、孙正聿、衣俊卿、俞吾金、王南是、邹广文、丁立群、荆学民、邹诗鹏、贺来、邴正、孟宪忠、刘少杰、高湘泽、刘怀玉、安维复等从哲学、文学、科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大视角对人类精神加以回顾与前瞻,做广义的文化哲学透视,揭示世纪之交人类精神演进的新态势、新发展、新突破。 在这一栏目中已经发表的20余位学者的30多篇论文涉及到文化哲学研究的各个主要方面:文化哲学的建构、世纪之交的人类文化精神、哲学理性精神的重建、中国文化的转型,并且提出了许多很有深度的见解。王南是的《简论人类精神生活》(1992/4)、黄盛华的《信仰缺失》(1993/2)、安维复的《哲学观的嬗变:从拟科学到拟价值》(94/1)、王南是的《21世纪中国哲学精神展望》(1994/3)......余下全文>>
二:求是学刊的辉煌时期
1990年5月,李小娟撰写的《浅谈文科学报的校对》被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同年6月,《求是学刊》主编余式晖退休,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兼任主编,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衣俊卿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同时调入编辑部工作的有张晓校、杜桂萍,分别担任史学编辑、文学编辑。同年9月,《求是学刊》在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2月,历史编辑、副编审周众离休。周众于1985年—1988年间,曾担任编辑室主任。1991年1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设了“《求是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1980-1990)”专栏,发表熊映梧、孙云、张奎良、吕冀平教授撰写的4篇学术文章,并发表了副主编衣俊卿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撰写的纪念文章《唯实、求是、图新》。3月21日,黑龙江大学举行《求是学刊》和《外语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纪念会,有关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同志和各界代表130余人参加了会议。9月,为纪念黑龙江大学成立50周年,《求是学刊》第5期发表了由叶伯泉撰写的编辑部文章《追求科学,探索真理》。9月,黑龙江省首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选揭晓,《求是学刊》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黑格尔哲学体系新探》(1990年第3期)和赵亚乔编辑的《关于农村实行“两田制”运行模式的构想》(1990年第6期)获一等奖;周众编辑的《英雄与时代》(1990年第3期)和叶伯泉编辑的《审美文化的概念和结构》(1990年第6期)获二等奖。11月,在1991年度职称评定工作中,衣俊卿破格晋升为教授,张晓校、赵亚乔和杜桂萍晋升为编辑,李小娟破格晋升为编辑。《求是学刊》1991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被摘发23篇,文摘数量列全国综合性大学第一名(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2年2期报道)。1992年3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辟“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栏目,发表衣俊卿的《人类精神的跨世纪走向》和邴正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历史演变》,此后,这一栏目成为《求是学刊》不定期重点栏目;同期,还开辟“史学博士论坛”,发表葛志毅的《玄圣素王考》和冯辉的《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该栏目此后亦成为不定期学术专栏;同月,副主编衣俊卿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7月,赵亚乔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2月,衣俊卿当选为新成立的黑龙江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2月,衣俊卿当选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同年,据有关权威材料调查,《求是学刊》1991年在86条检索途径中被转摘71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二位;《求是学刊》哲学版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求是学刊》1992年所发文章在各报刊上的被转载数量列全国文科学报第3位(据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3年第9、10期报道)。1993年3月,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主编退休,衣俊卿任主编。6月,黑龙江省第二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张晓校编辑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之争》(1992年第1期)和李小娟编辑的《简论人类精神生活》(1992第4期)获一等奖;叶伯泉编辑的《宋诗发展的美学轨迹》(1991年第1期)、杜桂萍编辑的《两个貌似神乖的诗派》(1991年第4期)和赵亚乔编辑的《论生产力发展的跳跃规律》获二等奖。7月,东北三省文科学报研究会于7月21日-24日举行年会,并进行评奖活动,《求是学刊》获四项奖:叶伯泉和李小娟被评为“优秀编辑”;杜......余下全文>>
三:衣俊卿的教学研究
(1)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2)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1、社会文明与日常生活哲学研究 1994国家教委项目2、中国现代化的内在文化阻滞力的实证性哲学研究 1998年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3、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日常生活结构的实证性哲学研究 1999年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人类学 1993年黑龙江教委科研计划项目6、中国的哲学人类学 1994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7、中国现代化的内在文化阻滞力的实证性哲学研究 1997年黑龙江省教委科研计划项目8、关于中国现代文化与日常生活结构变迁的变化哲学研究 1999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9、系统建构以人的现代代为宗旨的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2000年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1、《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1990年版,台湾森大读书有限公司,2、《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 》,1993年12月,台湾唐山出版社3、《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1994年7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4、《历史与乌托邦》,1995年12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5、《衣俊卿集》,1995年12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6、《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00年1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7、《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2001年5月,中央编译出版社8、《文化哲学》,2001年8月,云南人民出版社9、《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2003年5月,中央编译出版社10、《文化哲学十五讲》,2004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11、《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再版)》,2005年3月,人民出版社。12、《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2005年3月,人民出版社13、《 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评述》,2005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3、 《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2005年9月,云南人民出版社14、《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译著),Edward Cell编,1995年2月,台湾桂冠出版社15、《日常生活》(译著),Agnes Heller著,1990年,重庆出版社 1、《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中国社会科学》 ,1994年2期2、《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6期3、《人类发展状况批判与人学主题的确立》,《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1期4、《马克思思想:人之存在的文化精神》,《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3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9期论点摘编5、《哲学的本性与马克思学说的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5期6、《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5、新华文摘2004.20、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转载7、《哲学问题与问题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8、《论微观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中国哲学年鉴·2007》“热点聚焦”转载,P155-156。9、Problem-Oriented Philosophy and Problem of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Spring 2007, Vol. XXVIII, No.1;(《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10、《论人的自然》,《哲学研究》,1991年9期11、《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哲学研究》,1992年10期,《新华文摘......余下全文>>
四: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可以相互区分的什么?
?_爱摘要:中国是日常生活的世界下的中国社会背景指的是相对封闭的形成和自然群落的稳定性,其本身具有的两个特点的人的本质的体验。日常生活批判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的体形一次深刻的启蒙理性,是塑造现代主体合理的做法,中国人自己意识到传统日常生活的现代化必须有一些批评和重建工作。
关键词:日常生活批判;日常生活世界;文化启蒙
生活哲学是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状态的一个新的视角的透视图,是极其参与现实中的现实,融入生活的理念。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哲学问题,在过去,大多数人习惯于适用于所有社会来回答发展的普遍规律,或归因于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根本不屑去研究它积极的。但是,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建立市场经济为为核心,发掘日常生活常规和世界的方式非协调发展的现实,然后扩大了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壮丽画卷,已经时报现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性课题。日常生活类和图纸的
一批评配备
所谓的“日常生活”,意思是“一个人的家庭,自然社区和其他直接环境基本公寓,旨在维持日常消费,一般的日常交流活动和概念,这是一个重复的思想和反复实践作为存在的基本方式,与传统,习俗,经验和血液和日常活动的个体生存和再生产活动自然的情感和文化因素,以保持艺术的对象的阶级性质的自由“(注1)。日常生活的延伸,包括日常消费,日常交往和活动的三大领域的日常概念,其表现为食品,衣着,住房和流婚礼,礼仪活动等。它可以被认为是自由的日常生活,但是上述扩展和表现的融合。而与此相关的,所谓的“中国生活的世界”,与衣食住行,婚丧婚姻和日常生活的其他细节为主要活动的模式相对封闭和稳定性形成了中国社会背景下,这意味着自然的社区。从本质上讲,完全没有经验的理性和个性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生活舒适的世界就可以了,在相对独立和凝固状态的经验对象类场的性质。自由文化和两种基本文化范畴(注2)意识的建立,可以为日常生活和非寿险的对应关系的形成每天从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文化的角度思考和理解, 。自由文化因素主要集中在生活,饮食男女,互惠和其他日常活动的衣食住行,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基本条件的世界;文化因素主要存在于知识或思想为日常生活中的不自觉的地区背景的方式的意识。当然,这一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无论是在日常和之间或文化与自由的文化意识非常规,不绝对的区分存在。 - 免费的文化和传统在日常生活中是一致的,构成生活舒适的内部结构和模式,并且易于生活的很舒服依靠文化因素可以存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是日常生活和原生态源文化,自由文化真的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基础。这就像上演不断历史剧,以其丰富的内涵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包含了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生活文化等,它们在图中的活动也显示了国家的祖先的阴影,这意味着一定的文化信息。此外,存在一定的社会,一定历史阶段,标志着社会或历史时期及其相应的文化形态的文化发展水平。它可以说是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都太熟悉了,使其无法察觉,甚至在现实中存在。但它确实在我们周围存在着时间上有一定的文化形态,虽然看似无形,但随着生活的原生方式特定人群的这种巨大的力量规范以及所有活动的共同体。从民间传说,日常生活的视角,人类活动模式或生活方式,但主要活动的世俗特征尽收眼底。日常生活标志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发展非日常生活状态领域的比喻,换句话说,它表明,反映给社会科学,艺术,哲学等精神生产领域一定程度上,和活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图片。它是人类理性的文化投影(天然)状态正宗的,也是人类的原因应该回到的地方。文化自觉和文化
舒适的内在矛盾和文化两侧,对立统一,......余下全文>>
五:急需关于衣俊卿的评价(原黑龙江大学校长)
衣俊卿 1958年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现任黑龙江省省委宣传部部长。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共黑龙江省省委委员、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从事文化哲学研究,具体方向为:(1)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2)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其中,关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探讨,即关于人自身的现代化的文化哲学探讨,在我国哲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先后发表了《实践派的探索和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文化批判》等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译著《日常生活》和《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并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
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连续3届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五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度),获省级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叮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衣俊卿是党的“十六大”的代表,2003年又被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黑龙江省仅有四人获得)、并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2003年)。
自1998年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努力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以个性培养为核心的多元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国际化教育战略、创业教育等项改革。近几年,黑龙江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35所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黑龙江大学获得优秀。2002年,黑龙江大学还被教育部列入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 有人曾说,衣俊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在记者眼里,他是一个脚踏实地、执著地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的人。
每一次采访,他言谈中跳跃的思想火花,都告诉记者,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率先在全国高校建立教学督导评估体系,率先在全省实行学分制,全省第一所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优秀的高校,与清华等九所高校成为全国首批创新教育试点单位,率先在全省推行“两长一短”三学期制……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衣俊卿,成了中国高校改革中最有思想、最具实干精神的年轻校长之一。
今年44岁的衣俊卿,已有24年的党龄,4年前走上大学校长岗位时,曾是全省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他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之中,作为一个大学校长,必须既务实,又要有思想和思路,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改革思路,来推动大学的发展。”四年来他一直以此鞭策自己,大胆改革,不断创新。
熟悉他的人都说,在衣俊卿的身上总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有一种雷厉风行的作风,有一种抓住机遇不放手的韧劲。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也是最后一个撤离计划经济体制的行业。 1998年,上任伊始,在校党委的全力支持下......余下全文>>
六:我想知道我的姓属于满族哪个旗。祖先可能是谁。现姓衣。谢谢各位
衣姓起源
据衣氏族谱记载先世相传为尚衣局官,故因衣赐姓。衣姓目前在山东栖霞市有一部分,比较兴旺,有“先有衣马营,后有栖霞城”之说,岁月沧桑,后来衣马营变成两座坟茔,是风水宝地,原位置现建成宾馆。另外,辽宁庄河等地的衣姓也非多,据传是清朝一妇女带着几个儿子闯关东时期发展繁衍起来的。现在衣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是从山东、辽宁两地走出去的。
在山东临朐县也有大量衣姓人士,据2002年临朐县衣氏族谱第七次修缮版介绍,临朐的衣氏祖先是从栖霞迁入的,尊称为衣始祖,由于衣氏在临朐的世代繁衍中尊崇德孝忠信,集善存德,与世无争,因而枝繁叶茂、历代多出儒将文官,女多慈母,男多长寿。衣氏祖训为:余之素志,所好林泉,栽花种竹,养果锄园。吾不欲声名振地富贵惊天,唯只愿茅屋不漏布衣常穿,樽不乏酒,炉不断烟。
衣氏全谱
腾祖支(1938年专修,2006年3月重新编译整理)
前 言
家里面有族谱,就像一个国家有自己史书。春秋时楚国就有梼杌(春秋时楚史名)、鲁国有《春秋》,这些都属于国史。从古到今各个国家的历史,是用来考世系、知终始、别本支、分昭穆的。至于各种姓氏的家谱不也是这样的作用吗!一个国家没有历史,那么对于国家的治理情况不清楚,兴衰状况也看不出来,就达不到惩前毖后的目的。若家里没有族谱,那么亲疏不分、远近不辨,将怎么诚心诚意地面对祖先和使家族里人和睦相处呢?所以说,一个家族要有家谱的重要性和一个国家要有历史资料一样重要。一个国家有专门的历史记载机构按年度毫无遗漏地记载着历史,而家族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专门修订家谱的人,也很少有为修订家谱、为了家族利益而着急操心的人。所以很多姓氏的家谱都残缺不全、内容也衔接不上,令人感到遗憾。我们衣氏从来没有对全谱进行修订,就是连对支谱修订的也不常见。最早的修订家谱的人是以孝思碑文作为篇首,再附序言两则,但两则序言上并没有年月日和姓名等内容,搞不清楚是谁所修撰的。到了乾隆22年们们明祖开始修订春祖这支的族谱,才开始清楚地记载年月日和姓字名谁。到那个时候将近200年的时间没听说有正式修订族谱的人。即便是有也不过声称说是为了修订家谱走遍各村骗取钱财和吃喝罢了。族人对这些骗吃骗喝的人也是笑骂,也不愿意上当受骗来搞家谱的事情。鉴于此种情况,我早就有正式修订全谱的想法,避免同姓的人相见不知辈分的高低而尴尬羞愧。(未完待续)
衣氏为人
衣相宽 (1900~1999),衣氏第十五世孙,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人,自小喜爱读书习武,侠肝义胆,生就一副仙风道骨,手中一杆精铜烟袋杆是他的随身武器。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几个朝代,备受邻里乡亲尊崇,备受历代父母官器重,是方圆百里享有崇高名望的民间圣人。清末,曾凭着铁齿铜牙调停了绿林好汉与官府长期不分胜负的争斗,保了一方平安;某年冬天,在路边收留了进京赶考因用尽盘缠而病饿将死的南方秀才,留其在村里当私塾先生,来年,资助银两供其进京应试,秀才金榜题名升任山西高官,为感恩派亲信秘密在临朐买下田地,建造庄园,赠与家境清贫的衣相宽全家,自此衣氏家道兴盛。衣相宽生性仗义,除时常接济邻里,还经常为乡亲作担保借贷,民国年间,兵荒马乱,被担保人闯关东失去音信,衣氏家中田地全部被用于替人还债,大半房产也被用于抵债,衣氏家境再度陷入窘境,解放后土地改革,衣氏家族因祸得福被划为“贫农”,文革期间,被担保人的后人从东北回乡寻亲,重金谢恩,衣相宽坚决拒收礼金,成为当地一段佳话。文革期间,曾保护多位被迫害人士。生四女二男,皆成大器,后代子孙受祖先福荫,自然时时事事顺利。
衣复恩 (......余下全文>>
七: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校长是谁啊?
衣俊卿 1958年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共黑龙江省省委委员、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从事文化哲学研究,具体方向为:(1)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2)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其中,关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探讨,即关于人自身的现代化的文化哲学探讨,在我国哲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先后发表了《实践派的探索和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文化批判》等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译著《日常生活》和《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并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
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贰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连续3届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五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度),获省级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衣俊卿是党的“十六大”的代表,2003年又被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黑龙江省仅有四人获得)、并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2003年)。
自1998年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努力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以个性培养为核心的多元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国际化教育战略、创业教育等项改革。近几年,黑龙江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35所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黑龙江大学获得优秀。2002年,黑龙江大学还被教育部列入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
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长是谁 40分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长是衣俊卿
一下是衣俊卿的个人简介:
衣俊卿,男,教授,博士导师,现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联党组书记。衣俊卿教授1958年1月1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1月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主编,黑龙江大学哲学与行政管理系主任,黑龙江大学副校长,1996年开始担任博士导师,1998年5月任黑龙江大学校长。2007年3月任现职。
衣俊卿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文化哲学的研究,主要成果集中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当代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评三个领域的研究。其中,关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批评的理论探讨,即关于人自身的现代化自身文化哲学探讨,填补了我国哲学领域对该项研究的空白。
他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课题多项,已完成国家青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国家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社会文明与日常生活哲学研究”,黑龙江教委项目“日常生活哲学”和“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人类学”,目前在研究的课题有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青教师项目“中国现代化的内在文化阻力的实证性哲学研究”等。
衣俊卿现已发表《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评》等多部学术专著,并且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内外30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哲学动态》、《当代学术信息》、《光明日报》等多家报刊对他进行了学术专访和报道。
是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从事文化哲学研究,具体方向为:(1)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2)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其中,关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探讨,即关于人自身的现代化的文化哲学探讨,在我国哲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先后发表了《实践派的探索和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文化批判》等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译著《日常生活》和《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并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
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连续3届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五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度),获省级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衣俊卿是党的“十六大”的代表,2003年被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黑龙江省仅有四人获得)、并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2003年),入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6年)。
自1998年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努力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以个性培养为核心的多元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国际化教育战略、创业教育等项改革。近几年,黑龙江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35所大学进行的本科教......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