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谁能不能告诉我孔子的弟子子贡经商的故事?具体能学到什么? 20分
孔子一生行不言之教,门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其中子贡是最富有的人,也成为最早的儒商,由于其名赐复姓端木的缘故,端木生涯便和陶朱事业一起成为商业的别称。子贡也被誉为商业鼻祖,成为商人顶礼膜拜的圣人。
那么子贡身上有什么特质使其在孔子“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家累千金。”并最终做到了“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的呢?
我的拙见是子贡身上具备几点成为卓越商人的特质,具体为:
一、善于沟通
子贡擅长语言表达与沟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受业者七十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厓伯牛,仲弓。政事:厓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连老夫子也称“赐敏贤于我。”可见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强。要知道,田常作乱齐国,聚重兵伐鲁,当时鲁国的情形十分危急,孔子召集弟子,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意思是:鲁国是祖宗陵墓,父母所在的祖国啊,现在国难当头,谁可以出而救国难于为难之秋呢?史书记载: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既说明了孔子的知人善用,也足证了子贡的沟通能力之强,在孔子心目中远在他最倚重的弟子颜渊、最钟爱的弟子子路等人之上。也正是他凭借三寸不乱之舌,纵横列国,乃至取得”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外交成果。其外交才能比之晚期百余年以纵横家传世张仪、苏秦等人毫不逊色。
二、善于学习
论语中记载了子贡问学于孔子多达24处。从修身、为政、处世、交友、论人到征询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不一而足。而且他所问的问题都很实际,且具有一定的水准,以至于孔子的回答成为经典。言必信,行必果;贫而乐,富而好礼;去食,去兵,民无信不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过犹不及;行己有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均出于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可见,好的问题,实际上提问者对答疑者的恩赐,因为他可能帮答疑者将散乱的思想找到串起来的主线,让一盘碎珠,串成美轮美奂的倾城之链。我们前边所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就是得于子贡”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的问题。其他诸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智者知人,仁者爱人“的提问则更为高明,这不是老夫子其他的学生所能够企及的。
另一方面,载《论语》、《史记》、《孔子家语》等古代典籍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子贡对老师的尊敬,老师对子贡的钟爱。师生之间的融洽与和谐。《论语?学而》记载子禽向子贡询问老师到别国后,必打听当地的政治情况,是老师向做官呢,还是想乱政呢?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的追求难道会和常人的追求一样吗?温良恭俭让把老师高尚的品德概括的非常恰当,后来也成为儒家的修身精要。可以说绝对是孔子的知己,不知道老夫子当时听说这样的评价会怎么想,但是我想老夫子也会”莞尔一笑“吧。子贡对老师的其他评价也进一步展现了其对老师的尊重景仰之情,”夫子之文章(不是指刻写在竹简上的文字篇章,因为孔子述而不作,行不言之教,论语也是曾子和子思的门人编纂而成的。),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意思是说老师的才识气质可以看得到,听的到,感受到的;但是老师品行之高与对天地宇宙真理的理解,是无法达到和理解的;”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屋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余下全文>>
二:子贡的故事50个字?
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三:子贡准确预测行情,从而成为富商的故事有哪些? 200分
子贡成为富商的相关信息如下,供你参考:
1.关于子贡成为富商的记载:
原文:
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扬于天下者,自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选自《史记 货殖列传》
译文:
子贡在向孔子学习,返回后在卫国任官职,在曹鲁之间贱买贵卖,经商致富,七十个高徒中,子贡是最富有的。原宪穷得连槽糠都吃不上,困居在陋巷之中。子贡车马连接,喧闹显赫,四匹马架一辆车。用丝绸货物结交诸侯,所到之处,国君没有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的,他使孔子名扬天下,子贡相助他,这就是所谓的有了地位而更加显扬的例子吗?
2.具体投资项目不明:
子贡是搞投资的,司马迁记载他“亿则屡中”,亿就是判断,他判断什么东西能赚钱,然后去投资,这东西还就能赚钱。但具体投资项目不清楚。司马迁《史记》里有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商人传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里写的第二个商人就是子贡。其实,子贡应该是中国有史以来被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大商人。因为《货殖列传》中写到的第一位大商人陶朱公发财在子贡之后,司马迁不知为什么把他放到子贡前面了。
子贡最了不起的地方,还不是他神奇的赚钱本事,而是他独特的花钱方式。历史上,钱比他多的人,很多;但是,花钱比他花得值的,没有。他的钱,大都贡献给老师了,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货殖列传》)这样的钱,花得其所,最得其所。
3.子贡的经商经历:
子贡原先家境就比较富裕,又出身在商朝后裔卫国的贵族,然而当了孔子的学生之后也没有停止经商“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
孔子去世后,还是以经商为业“好废举,与时转货赀;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闲。”
从以上看来,无论是子贡认识孔子之前、当学生的时候,还是孔子去世之后,子贡都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4.子贡是一个杰出的“职业经理”人:
孔子和弟子困于陈蔡之间.断粮七天.子贡设法搞到一石米.为什么派子贡出马?这是和子贡的沟通能力固然有关,更重要的是,子贡是有钱人,花钱的事情,自然子贡去干。现在看来, 孔子弟子三千,除了学费之外,教育的赞助古代和现代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仅仅是学生,子贡还充当了孔子的职业经纪人和赞助人的角色。每次周游列国,子贡除了经商之外,还送礼打前站,“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为孔子做了良好的铺垫。因此,“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子贡非常注意孔子形象的维护,《论语•学而》记载子禽向子贡询问老师到别国后,必打听当地的政治情况,是老师向做官呢,还是想乱政呢?子贡回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在孔子在世的时候,很多人就认为子贡的能力超越孔子,这个时候,子贡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屋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子贡表现出了一个职业经纪人的良好操守,宣扬了孔子的精神。
5.对子贡经商的评价:
《史记•货殖列传》说:“子赣(贡)既学于仲尼……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后先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余下全文>>
四:子贡为什么经商
端木赐
宇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斤。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子贡学绩上的优异,首先体现在他的“言语”水平的高超上。《论语·先进》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子贡是“言语”方面的优异者,也就是说子贡在说话技巧、演讲技能上有独到之处。据《左传》等史书可知,在孔子那个时代,外交礼宾人员的语言训练主要取之于《诗》,这已成为当时的一种习尚。孔子也曾说:“不学《诗》,无以言”⒄,《诗》已成为当时语言训练的主要教本。《诗》就是后来成为“六经”之一的《诗经》。在《诗》的学习中,孔子不仅要求学子们搞通弄懂《诗》的本来意义,而且要求他们能对《诗》“活学活用”,在外交礼宾场合能顺手拈来以达己意,而这,没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敏锐性是难以做到的。在孔子的门徒中,子贡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论语·学而》曾记载孔子、子贡师徒二人对答,子贡灵活运用《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来回答老师提问的情形。孔子认为子贡的回答十分贴切,“断章取义”恰到好处,故而称赞子贡:“始可与言《诗》已矣”,而且说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认为他对该诗的理解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地步。在《论语》中给予弟子“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样高度评价的还有另一位,那就是子夏,而子夏是“文学”上的优异者,这说明子贡不仅在“言语”上极为优异,即使在“文学”方面也毫不逊色于子游、子夏之徒。’《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说:“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看来师徒二人经常争辩一些问题。使子贡在“言语”方面才能大加发挥的当属他赴齐、吴、越、晋四国的穿梭外交活动了。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子贡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说才能,引祸水于他人,使得四国国君对他的利害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高超的演说技能和外交能力也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论语》仅说子贡在“言语”方面优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对子贡在其它方面的卓越才能的认识。其实仅就“政事”方面的业绩而言,他也决不逊色于子路、冉求等人(此二人都是“政事”方面的优异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子贡“常相鲁、卫”。他的老师孔子也认为子贡有非凡的政治才能。《论语·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说三人皆可从政,但孔于却分别道出三人之优点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赐(子贡)也达”、“求(冉求)也艺”。从孔子列举的三个优点看,我们觉得子贡的优点——“达”,似乎更是从政者不可或缺的。所谓“达”就是通达事理,试想一个从政的人如果能够“通达事理”,他就会高屋建瓴,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全局和整体,而不会为繁琐的细枝末节所迷障,这样的人肯定会把政事处理得有条不紊。而子路的“果”(果断)、冉求的“艺”(多才多艺),都不过是从政必需之一端,他们......余下全文>>
五:子贡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学生子贡
齐国的田常,自从晏婴死后,一直想发动叛乱夺取君位,但又忌惮高、鲍二重臣,便不敢贸然作乱。他听说孔子离开了鲁国,便向齐景公奏请伐鲁。因为他认为兵权在手,将来容易夺取君位。景公准奏,命他训练三军,以备伐鲁。这个消息被在齐国的孔门弟子获悉,密报孔子。 孔子召集诸弟子商议:“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现在田常打算攻打鲁国,我的房舍祖墓将受到战争的灾害,不可不救。我想屈节于田常,以救鲁国,你们谁能够前去游说田常?” 子路请求前去,孔子没有准许;子张请往,孔子也没有答应;子石也请往,孔子还是没有答应。三人退下后对子贡说:“夫子打算屈节于田常,我们三人请求前去游说田常,夫子都没有答应。这是你用辩之时,何不去请行?” 子贡入见孔子,请命出使齐国,孔子答应了。子贡立即驾车去齐都,请求拜见田常。田常请他进去,刚坐下来就抢先说:“你此次前来,是要阻止我伐鲁吗?” 子贡答道:“我随孔子已经离开鲁国多年,鲁国的事与我无关,我是专为将军筹划此事而来。
六:有谁能不能告诉我孔子的弟子子贡经商的故事?具体能学到什么?
子路
七:子贡是做什么生意的
子贡是搞投资的,司马迁记载他“亿则屡中”,亿就是判断,他判断什么东西能赚钱,然后去投资,这东西还就能赚钱。但具体投资项目不清楚,下面是对他的补充。
子贡是一位杰出的商人,他的经商才能让孔子很惊奇也很不解。《论语·先进》记有孔子的话“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端木赐(子贡)不够听话,跑去买进卖出,不知为什么,他预测市场行情非常准确,弄得富可敌国。司马迁《史记》里有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商人传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里写的第二个商人就是子贡。其实,子贡应该是中国有史以来被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大商人。因为《货殖列传》中写到的第一位大商人陶朱公发财在子贡之后,司马迁不知为什么把他放到子贡前面了。
子贡的钱多到什么程度呢?司马迁是这样说的:子贡周游列国,诸侯们对子贡是“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是孔子都没有得到的礼遇。
但是,子贡最了不起的地方,还不是他神奇的赚钱本事,而是他独特的花钱方式。历史上,钱比他多的人,很多;但是,花钱比他花得值的,没有。他的钱,大都贡献给老师了,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丁也。”(《货殖列传》)这样的钱,花得其所,最得其所。
所以,我以为,子贡也许不是历史上最会挣钱的人,但一定是中国历史上最会花钱的人。谁能像他那样有福,把钱花在圣人身上呢?
钱有了使用之处,才叫有“用处”。子贡的钱,花在孔子身上,就是在赞襄民族文化,就是在赞襄天道,不灭斯文。这是他的无上光荣,也是他的无比幸福。不是孔子要感谢他,恰恰相反,是他要感谢孔子。这一点,他非常明白。
子贡名列“孔门十哲”,这比他的外交生涯,比他的商人名头,更让人心向往之。
八:谁知到子贡救鲁的故事
齐国的田常,自从晏婴死后,一直想发动叛乱夺取君位,但又忌惮高、鲍二重臣,便不敢贸然作乱。他听说孔子离开了鲁国,便向齐景公奏请伐鲁。因为他认为兵权在手,将来容易夺取君位。景公准奏,命他训练三军,以备伐鲁。这个消息被在齐国的孔门弟子获悉,密报孔子。 孔子召集诸弟子商议:“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现在田常打算攻打鲁国,我的房舍祖墓将受到战争的灾害,不可不救。我想屈节于田常,以救鲁国,你们谁能够前去游说田常?” 子路请求前去,孔子没有准许;子张请往,孔子也没有答应;子石也请往,孔子还是没有答应。三人退下后对子贡说:“夫子打算屈节于田常,我们三人请求前去游说田常,夫子都没有答应。这是你用辩之时,何不去请行?” 子贡入见孔子,请命出使齐国,孔子答应了。子贡立即驾车去齐都,请求拜见田常。田常请他进去,刚坐下来就抢先说:“你此次前来,是要阻止我伐鲁吗?” 子贡答道:“我随孔子已经离开鲁国多年,鲁国的事与我无关,我是专为将军筹划此事而来。据我愚见,你率军攻打鲁国,想取得成功实在太难,但征讨吴国而建功立业却比较容易。” 田常问:“怎见得征讨吴国比较容易?” 子贡说:“我听说忧在内的宜攻强,忧在外的宜攻弱。将军三次请封不成,是大臣不听令;鲍、晏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将军无功可言。君恩日疏,却欲与大臣相争,将军不觉得危险吗?” 田常道:“你说得不错,不过我先派去的兵车已经快到鲁境了,不能改道,这该怎么办?” 子贡答:“这也不难,将军可下令缓进,我去向吴国求救,请吴军攻齐以救鲁,将军可移兵与吴军交战。”田常答应了。 子贡于是南行至吴,入朝向吴王奏道:“王者不灭国,霸者无强敌。现在齐国打算攻打鲁国,战胜后便可与吴国争霸,臣私下为大王担忧啊!大王应赶快主持正义,援救鲁国,以安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晋,此为大王称雄天下的功业,岂容错过。大王名为救鲁,实困强齐,智者决无疑意。” 吴王说:“你说的虽然符合当前形势,不过现在越王养士教民,久有报复吴国的决心。须待我先消灭越国,再移兵伐齐以救鲁。” 子贡奏说:“越国偏僻狭小,比不上鲁国,吴国比齐国强大。大王现在想舍齐而伐越,那时齐兵早已伐鲁成功。大王应以救弱存亡的仁义,号召诸侯。若弃强齐而伐弱越,不义不勇,何以显名当世?臣听说勇者不畏难,仁者不欺弱,智者不失时,义者不绝世。如今大王应该留着越国示天下以仁,伐齐救鲁示天下以义,威震晋国。天下诸侯正愁无盟主作保障,若得知大王锄强救弱的威名,必然相继前来朝见。那时,完成霸业,易如反掌。如果大王担心越国会乘虚复仇,臣请求前去拜访越君,令他出兵随大王伐齐,大王可令他当先锋以立功。此乃害越利吴的绝妙上策,请大王明察。” 吴王听完,笑逐颜开地说:“确实是绝妙的上策。但是吴、越两国深仇未解,我得知勾践从会稽回去后,整日卧薪尝胆,誓欲报吴以雪耻,正在养士练兵,希望一战胜吴。他未必肯听你的游说,出兵随我伐齐,到时你怎么办呢?” 子贡答道:“臣得知越君打算用十年时间休养生息以报仇雪耻。现在时间还不够,国势不强,他怎敢不服从大王的命令。倘若他不纳臣言,就请大王先出兵伐越,不怕他不屈服。” 吴王称善,子贡辞别吴王,赶往越国。 子贡在姑苏雇船,从水道赴越,却不能直达越都。走到半路,他舍舟登陆,雇车来到越都,在城外馆舍稍作休息。馆人入朝报告越王称有吴使到此。越王驾车出城,入馆迎候,请子贡上车,并亲自为他驾车。直抵朝门下车,越王请子贡入朝,以上宾之礼接待。 宾主落座,越王问子贡:“大夫辱临蛮夷小国,不知有何见教?” 子贡答道:“我从吴国到此,曾游说吴王出兵伐齐救鲁,以仁义昭示天下,吴王采纳了我的建议,只是担心大王乘虚袭......余下全文>>
九:“经商不损陶朱义,货殖何妨子贡贤“是什么意思?越详细越好
即使从事经商这个行当,也不会损害陶朱高义的声誉;就算倒卖增殖来获利,也无法丁害子贡贤德的名声。
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所以整句可以译为:经商和做买卖是不会损伤像陶朱和子贡这样高义而贤德的人的名誉的。
周灭商后,旧商朝人无土地,只好买卖货物获取差价求生,被时人认为不务生产,投机获利,备受轻贱,称为“商人”。但是,陶朱和子贡虽然从事这种职业,但是他们的品德高尚,是不会因为职业的低贱而受到轻视的。
十:骄傲的商人寓言故事
在过去,中国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度,经商被人们视为“贱业”。古代有“士农工商”四大行业,“商”被排在了最后,甚至有时一提起商人,人们便会想到“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等贬义词。由于中国古代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极度歧视,使商业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因而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也一直居于弱势地位,无法与自然经济相抗衡。
有趣的是,尽管古代的人们重农轻商,商贾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可是商业仍然是致富最快、极富有魅力的一个行业,以至于每朝每代都会出现几位传奇性的巨贾,他们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他们所经历的财富故事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品味、值得思索、值得借鉴、值得发扬的东西。他们这些“商圣”背后都经历了一个个传奇性的财富人生,他们所经历的发家史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启发和借鉴。
商业始祖——王 亥
慈善商圣——范 蠡
儒商鼻祖——子 贡
智慧商祖——白 圭
营国巨商——吕不韦
堪比财神——沈万三
第一富翁——伍秉鉴
商业巨族——乔致庸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一代钱王——王 炽
Top1 商业始祖——王亥:牛车拉出来一个商王朝
【人物简介】
王亥(公元前1854—1803年),河南商丘人,华夏商人,商品、商业的缔造者,华商始祖、商族先公之一。子姓,又名振,阏伯的六世孙,契之后,冥之长子,商部落族的第七任首领。甲骨卜辞中称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王亥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发明了牛车,开始驯牛,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
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
【经商经历及成就】
开了长途贸易的先河
王亥,作为草原部落的游牧民族,他们在频繁迁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役使畜力的各种方法--夏王朝初年的奚仲创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用马牵引的木制车辆。他的先王--相土(生卒年不详,商部落第三任首领),用槽喂、圈养之法饲养马匹,将马戴上马笼头从而驯服了野马,再加上训练,便让马拉车驮物,成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从西北草原迁徙到中原地区之后,到了王亥时代,马拉车、运货、作战,根本不够用。那么,可不可以让牛替马拉车?这是王亥琢磨的问题。最终王亥彻底驯服了这种野性十足的庞然大物,进而将它套在华丽的双辕车上,制造了牛车。这便是史书中记载的“王亥服牛”的故事。
在王亥的大力推广下,驯牛技术和牛车开始普及,商部落的畜牧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商族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王亥被同族人推崇至极。为解决牛、羊及农产品生产过剩的问题,王亥亲自驾驶牛车载货运输,用帛、黍和粟以及牛、羊跟其他部落以物换物--这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正是王亥开的先河。
从那以后,古道上经常可以见到王亥率领部落成员赶着牛车的壮观景象:一辆辆载满布帛、黍和粟的牛车吱呀吱呀地响着,一群群洁白的绵羊咩咩地叫着,一个个袒胸露背的赤脚壮汉“吼吼”地吆喝着--这绵延的牛车队伍一路跋山涉水,风雨兼程,从一个部落奔波到另一个部落……从此,王亥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他成了当时最富有的部落首领。
再次远征的惨遇
富有便意味着强大,强大便意味着霸气,霸气便意味着攻击,攻击便意味着伤害。王亥最后一次远行贸易,是到黄河以北的有易部落。帝泄十二年(公元前1810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从商丘出发,载着货物,赶着牛羊,长途跋涉到了河北的......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