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散文
你们老师的意思是要你们通过阅读散文,提高思想水平表达能力以及修炼优美的语言。
如果是这样,我认为:
要提高思想的水平,你不妨去看看刘墉的书,尢其是《我不是教你诈》《窗萤小语》这两本都挺适合我们的(我也是准高三学生)
表达能力:
千万不要看散文!我个人认为,这种文章虽然神不散,但是形散!换句话说,是因为他们没本事把话说清楚,所以才写散文的。我认为真正的表达高手,是很不屑于写散文的。
要提高表达能力,我认为你可以看两本书:一《微型小说选刊》。这本书,侧重记叙文中的小小说。你如果想提高,不妨选一些高手的或者真正感人泪下的文章来学习。
另一本是《杂文选刊》这本侧重议论文。那些义论文大多都是辩论高手写的,多看多学习,我相信,不久以后你的义论水平一定会提高的。
最后,说说优美的语言吧。
多看古诗文。说我自己吧,我非常喜欢史记和三国,对于那些华文,通常都能过目不忘,所以写作的时候,常常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地写几段类古诗文。
第二招是我最新发现:
多看现代诗。
说实话吧,我不喜欢现代诗的脚柔造作,但是我也常常翻现代诗,原因很简单:现代诗内包涵着丰富的词语和精妙的比喻。你想想,类似这样的句子,是否需要这两样宝物:
人物赞常兰花,折服于她的清新和高洁,但空谷幽兰这样环境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人们更赞赏荷花,赞赏她的出泥不染,濯水而不妖。。。(SORRY,一时间我想不出更加诗意的词了。总之,你可以多用几个类似赞赏和清新高洁的词。这样你的文采自然就显尔易见了,分数,想低都难了。)
二:真侍魂里如何称霸?
真·侍魂的人物能力平衡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并不是相生相克,只是感觉王虎不是很强,也许这是个缺陷
三:谁有于树泉老师的文章或随笔
名家观点:这样“读书”,不是读书
原创作者: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
有人言,读圣贤书,与圣贤对话;读哲学书,与万物思辨;读历史书,以史来明鉴。我在领略和采集各方的思想风景时,读到一些智慧大师们写的书籍,初时会觉得这些观点颇稳,很有道理,可细想起来一切又越来越溶入黑暗,某些论点如顽石般是难以破碎的坚果,我被深深吸引,但它的内核却对我深而不露。心中时常会有被不同观点左右互博的状况,半懂不懂,如进入更为迷雾般的丛林,找不到出口的方向,痛苦而无力。于是放下书本,喘喘气,把自己疑惑告诉他人,其中能得到一些启发和答案,但在启发中或会引出另一些疑惑,如此往复循环。读书就是这样不断的自我发现,然后再自我提高的工具。
如今,网上有不少“自我情绪式”的书籍,这类书籍有对人生的理解,有对自我的解读,所写的柔软而自恋、内敛又醒觉,读得人暗自忧伤、又共鸣共怜,读得人表面低调、又心境高扬。这类“自我情绪式”的书籍其中不乏也有智慧的,却也让人有种这是远离生活、无视生活的概叹,总觉少了生活原味的支撑,落了个无病呻吟的嫌疑,让人感觉矫情。
书籍本无毒,有毒的是写书人的思想,在读书市场泛滥的今天,这种毒柔软而无形,常常能蒙蔽读者的心灵、内在,深陷其中又难自辨的我们,读着读着迷失了方向,朝着远离事实的表象固执的认定、认知,却原来,这些所谓的认定和认知,不过是被欺骗了的有违事实的无奈。而带给我们这些欺骗的写书人不知是无知还是自恋,要不就是功利的需要。人,就在这外在的因素下,写着一本本欺骗性的书籍,欺骗着读者,也欺骗着自己。
开始读书时,懂得什么“不是读书”非常重要。
如果不知道什么“不是读书”,就会走许许多多弯路,耗费许许多多时光,留下许许多遗憾。比如:扎进不是书的“书”不能自拔,读不该读的书虚度青春,甚至读垃圾书变成“垃圾”。或者,锣鼓喧天搞活动,钻天觅缝盯考题,支离破碎找细节,痛苦不堪戴枷锁,题海训练入歧途……
只有懂得了 “什么不是读书”,才会去真正的读书。
其一:读教科书不是读书。
说“读教科书不是读书” ,是因为“教科书”不是“书”。
古人说“博览群书”,是让人去博览“教科书”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是让人去读破万卷“教科书”吗?即便读破万卷“教科书”,能下笔有神吗?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脑子装满“教科书”,就能“气自华”吗……
关于什么是“书”什么不是“书”,林语堂的看法是,“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那些“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灵”的读物才称得上是 “书”。朱永新先生也说过几乎完全相同的话:“教科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
关于“教科书不是书”,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能找到佐证: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几句关于读书的重要表述中,有连续四个“书”字,如果把“书”理解为“教科书”,几句话就变成了“多读教科书,好读教科书,读好教科书,读整本的教科书”,这显然是十分可笑的。几句话中的“书”所指肯定不是“教科书”,而是教科书以外的“书”。
可见,古往今来,人们倡导博览群书的“书”,让人下笔有神的“书”,能让人气质华美的“书”,都不是指当下的“教科书”,“书”与“教科书”两者完全两码事。
“教科书”是什么,叶圣陶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例子”的作用仅仅在于“示例”,更不要说连“例子”也算不上的教辅书之类的“书”。因此,读“例子”以及教辅之类的“......余下全文>>
四:可以推荐一些小学语文老师阅读的书籍吗?直接提高教学水平的才好。
杂志:《小学语文教师》
我觉得挺好的,挺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