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从四个基本方面界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培育“四有”新人,明确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三是坚持“三个面向”,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四是强调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
在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一系列的重要方针和原则。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近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于当代有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在建设中,我们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其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几率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公民的整体标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始终按照“四有”这样一个整体标准去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在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把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教育建设的全过程。
在建设中,我们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中个中华民族的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做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自护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坚持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还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加强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已创造生产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何战略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等等。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愚昧无知、失去理想、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准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称为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是因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文化,这是它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最主要区别。社会主义文化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艺等基本部分,其中的“思想”主要指马克思主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文化商业化决定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我们应当以全球化为背景和观照,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与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一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精神文明是渗透在先进文化之中的内在禀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品格。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正是这样的精神品格,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二是培育 “四有”公民。“四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对全体公民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法制纪律观念等全面发展的要求。三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着眼于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中取得有利于中华民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地位。
中国文化有无比丰厚的历史积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是繁荣文化事业的有利条件。因此,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我们的公民必须有效地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自己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认识生活和把握生活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共同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也表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大好的局面,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应该也能够享有与它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建设水平,我们的民族应当享有无愧于文明历史的再度辉煌。
四: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自我教育。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发展的作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民主、凝聚社会共识。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引导能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弘扬时代新风,营造劳动光荣,坚持为人民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社会主义教育、公正,推动学雷锋活动。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家庭责任、服务群众,加强社会公德。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弘扬真善美,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专业化水平、自我服务、诚信。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倡导爱国,发扬学术民主、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敬业。开展“扫黄打非”、集约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家庭美德,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培育自尊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贬斥假恶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艺术民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坚持百花齐放、广播影视、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唱响网上主旋律、友善,坚持贴近实际、文明,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百家争鸣的方针,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新闻出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个人品德教育、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提高传播能力、集体主义,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理性平和,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讲正气。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繁荣文化市场、贴近生活,提高服务效能、面向世界,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文学艺术事业,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面向基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社会、平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商务诚信、作奉献,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法治,壮大主......余下全文>>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有哪些?
中国 特 色 社会主 义文 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党 在领 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 克 思主 义为指导,为人 民服 务、为社会 主 义 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 民 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六: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基本内容: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基本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是物质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1)、思想道德建设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2)、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当前,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D
八: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该怎么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