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对人类文明有什么影响
人类文明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有助于文明进步。
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对外交往源远流长。其间虽经历了艰难与曲折,但融入世界是历史的必然。汉唐
(1)汉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波斯湾。(2分)(2)郑和下西洋特点:友好和平;宣扬国威。(1分)(3)变化:由被动外交到主动外交(2分);评价:①表明清政府迫于国内外环境改变了观念,实行主动外交②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③无论屈辱外交还是主动外交都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每点1分,任意两点既可得全分)(4分)(4)建国初期,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外交政策成熟,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世纪70年代,中日、中美建交,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1)可结合汉朝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所到达的地区或国家思考;(2)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平友好”、结合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看有宣扬国威的目的;(3)可从材料中直接提取信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是被迫进行外交;从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看,清政府主动进行外交;评价可从鸦片战争期中国国内外环境思考,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等方面思考;(4)可结合新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来组织答案。
三:根据下列材料,探究有关问题。(10分)【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
(1)张骞(1分)马可·波罗(1分)《马可·波罗行纪》(或《马可·波罗游记》)(1分)大都(1分)(2)新航路开辟(1分)蒸汽时代(1分)电气时代(1分)(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顺序不能颠倒)(3)①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②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1分)(4)趋势:经济全球化(1分)举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中国加入WTO)(1分)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为促进中西方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大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其中对东方繁荣的描述,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2)“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由此可以看出所述为新航路的开辟。本题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为核心的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3)注意本题的有效信息时时间“20世纪50-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二战已经结束,且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开始,学生还要进一步比较归纳欧洲和日本经济繁荣的原因,再进一步总结出两者的共同原因,如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为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应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等。
四:中外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①张骞②玄奘③鉴真④郑
a
五:中外文化交流学习的语文作文
《中西文化交流史论》是何兆武先生的著作,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交流,天主教传入中国和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冲突;从多方面讲述了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来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讲述了清代前期,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世界的影响;讲述了在旧制度前期,法国发现中国文化的历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文化的影响;等等。
清代前期,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可谓一波三折,受到多方挑战。相较于印度佛教在中国顺利的开枝散叶,西方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则显得步履维艰。传教事业的范围相当狭小,最初,由利玛窦奠定的耶稣会传教事业仅局限于宫廷内部,且受到诸多顽固势力的抵制,迫害传教士的教案层出不穷。在杨光先案中,监正杨光先甚至歇斯底里的提出“宁可使中原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这是当时不少顽固士人对西学的态度。面对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状况,以及骨子里的狂妄自大,他们将是非观念弃之一旁,对西学的先进与否置若罔闻。虽然这些执迷不悟的做法减缓了西学在中国传播的速度,甚至西学的传入曾一度中断,但是西学在中国仍然充满了生机,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较于部分冥顽不灵的士人对西学的极端否定态度,清代初期,一部分开明人士对西学的态度则显得公正理智。他们没有顽固势力的夜郎自大,而是抱着“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态度,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他们学贯中西,在研究西学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进和完善。虽然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文化知识带有封建神学色彩,一度使中国学者对西方某些文化领域百思不解,莫知所从,但是,中国学者仍然凭着超人的毅力和决心,苦心研究西方文化。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研究出一项项振奋人心的科研成果,创制出一部部影响深远的著作,促进了中国的觉醒和近代化进程。
当然,文化只有历经磨难,才能确定其是否能与时俱进,源远流长。优秀的文化经得起优胜劣汰的考验,正如华夏文明流过五千年的长河,经过岁月的沉浸,依然讫立于东方之巅,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