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金字塔的原理
海因里希“安全金字塔”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事故预防原理: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则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管理,这是作为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现实中我们就是要从细节管理入手,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金字塔”的最底层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从而实现企业当初设定的总体方针,预防重大事故的出现,实现全员安全。
二:事故管理的金字塔理论是什么?
朋友以下是不是您想要的答案?
没发生事故不等于不会发生事故。根据著名的安全管理金字塔理论(海因里析法则)的概率统计,每发生1起死亡事故,会发生30起损工事故、300件医疗和限工事故、3000件未遂事故和急救箱事件、30000件不安全行为和导致不安全条件数。安全管理的冰山理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冰山能浮出水面的部分只是一角而已。
安全管理已经从事故的处理转为事故的预防,各种预防性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也越来越完善,但相对来说,更注重的是对事故的处理和教育,大家熟知的“四不放过”原则就是典型的事后处理。从事故的预防到事故的发生,总会有无数起违章行为和事件,最终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意味着,绝不能孤立地看待安全事故,而应当看到每一个事故和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面消除每一个影响安全贰因素。
以上希望能帮到您。
三:事故管理的金字塔理论是什么?求解
该法则认为,在1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
从海因里希“安全金字塔”塔底向上分析可以看出,若不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可能形成300起无伤害的虚惊事件,而这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的控制失效,则可能出现29起轻伤害事故,直至最终导致死亡重伤害事故的出现。
海因里希“安全金字塔”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事故预防原理:要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预防无伤害无惊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则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管理,这是作为预防死亡重伤害事故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现实中我们就是要从细节管理入手,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金字塔”的最底层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从而实现企业当初设定的总体方针,预防重大事故的出现,实现全员安全。
四:事故金字塔的介绍
事故金字塔意思是1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虚惊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 。
五:事故管理的金字塔理论是什么?.请生意经朋友帮忙
朋友以下是不是您想要的答案?没发生事故不等于不会发生事故。根据著名的安全管理金字塔理论(海因里析法则)的概率统计,每发生1起死亡事故,会发生30起损工事故、300件医疗和限工事故、3000件未遂事故和急救箱事件、30000件不安全行为和导致不安全条件数。安全管理的冰山理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冰山能浮出水面的部分只是一角而已。安全管理已经从事故的处理转为事故的预防,各种预防性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也越来越完善,但相对来说,更注重的是对事故的处理和教育,大家熟知的四不放过原则就是典型的事后处理。从事故的预防到事故的发生,总会有无数起违章行为和事件,最终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意味着,绝不能孤立地看待安全事故,而应当看到每一个事故和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面消除每一个影响安全的因素。以上希望能帮到您。
六:什么是安全金字塔理论
人们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脑会自动将其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基本上,大脑会认为一同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由于金字塔的规则非常明确,如果在开始写作之前,你就已经十分了解你想要表达的思想,你就可以相对容易地将要表达的思想组织成规范的金字塔结构。
西方现代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德国,以冯特创建实验心理学为开端, 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后,和任何一门新兴科学产生时一样,也围绕着这一科学的对象、任务、性质和方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出现了现代心理学十个学派:
(1)内容心理学;(2)意动心理学;(3)构造心理学;(4)机能心理学5)精神分析6)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7)行为主义8)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学派9)人本主义心理学10)认知心理学(或认识心理学)。
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内在思想逻辑线索的。它围绕着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对象)、应该怎样进行研究(方法)这样两大基本理论问题,反映着结构主义(或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或功能主义)的对立与论争展开的。
从本世纪初至三十年代,西方现代心理学处于学派林立、众说纷坛的状态,但结构主义与机以主义的对立仍然是西方各心理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主线。下述的五个过渡,既体现了这一长期争论的思想实质和理论来源,又表明了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趋势。
1.由内向的研究向外向研究的过渡,即由封闭意识的结构、元素的研究,到开放机能、行为的研究。
2.由分析性的研究向整体性研究的过渡,即由心理元素分析,到心理结构整体性的研究。
3.由表层的研究向深层的过渡,即由表层的心理现象和外显行为的研究,到需要、动机、情欲、人格的研究。
4.由静态的研究向动态研究的过渡,即从心理静力学(psychlstatics)的分析,到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e)的研究。
5.由上到下的研究向由下到上研究的过渡,即由人的意识的研究到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再由动物心理的研究转向人的行为的研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出现逐渐克服片面性、极端性,互相吸收、融合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不同基础上的综合:
1.托尔曼在行为主义基础上的综合。
2.勒温在完形心理学基础上的综合。
3.文化派在精神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到了六十年代以后,在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又出现了与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体主义两大思潮相适应的两种更大的综合取向。
1.认知心理学的综合。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综合。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马斯洛、罗杰斯(C.R.Rogers,1902 ̄1987)等人所创立。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反对心理学中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第二势力”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故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第三势力”。它不仅把人的本性和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的首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组织管理......余下全文>>
七:安全生产中著名的海因西事故定律指什么
海因里希定律指的是:导致重伤或死亡事故数:轻伤事故数:无伤害事故数量=1:29:300
八:破窗理论的理论典故
“破窗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下面是这一段的译文: 你是否见过这位善良的店主——詹姆斯·B·萨姆纳先生生气的样子?当时,他那粗心的儿子不小心砸破了一扇窗户玻璃。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场合,你恐怕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个看客,看到这种局面的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如此这般地安慰这位不幸的店主:“不论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天下总有人会得到好处。人人都得过日子呀,如果玻璃老是不破,要玻璃工干什么呀。”“破窗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损害有益” ,是指,假设在市场完全饱和的情况下,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的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于是得出结论: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 。这个理论乍一看来,似乎确实很有道理 。在市场处于饱和的状态下,供需大体一致,不存在新的需求,也不存在新的供给,若生产能力增加,那就意味着生产过剩,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就无法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而此时只要让物品的占有者遭受一次损失,为了弥补这个损失,就会产生对商品新的需求,这个需求缺口就能带来供给的增加,重新使得供需达到平衡 。这个理论与凯恩斯“挖坑理论”惊人地相似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写道:“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这些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挖出来,那么,失业问题就不会存在,而且,在此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他甚至还说,“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宏观调控“鼻祖”的这番言论,成了很大一部分经济理论者崇信的教条 。但“破窗理论”的谬误之处有三 :首先其前提假设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其次灾难破坏可以创造需求,但是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甚至都谈不上“零和博弈” 。再次“以破坏来创造需求”是一种为了获得经济增量而牺牲存量的愚蠢行为 。破坏创造需求这种行为,会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产生“双重成本”:一个是机会成本,这部分有限的资源本来可以挪作他处,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个是毁灭成本,就是对已有财富的破坏形成的巨大损失 。这种千篇一律的安慰已经形成为一种理论,我们将用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理论,我们会发现,很不幸,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假定这块玻璃值6法郎,你就会说,这个事故给玻璃工带来了6法郎的生意——它提供了6个法郎的生意——这我承认,我绝不会说这不对。你的话很有道理。这位玻璃工赶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然后拿到6个法郎,在手里掂量掂量,而心里则感激那个莽撞的孩子。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但是,另一方面,假如你得出结论——人们确实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说打破玻璃是件好事,说这能使资金周转,说由此可以导致整个工业的发展,那就容我大喝一声:“住嘴!你的理论只看到了能看到的一面,而没有考虑看不到的一面。”看不到的那一面就是,由于我们的这位店主在这件事上花了6个法郎,他就不能用这6个法郎办别的事了。你没有看到的是,如果他不用修补这扇窗户,那么,或许就可以换掉自己的旧鞋,或者给自己的书架上再添一本新书。简而言之,如果没有发生这起事故,他就可以用这6法郎干别的事。让我们看把工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看......余下全文>>
九:海因里希事故概率法则(1:29:300:1000)的意思是什么?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浮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