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的内容简介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2册)》讲述了从盘古开天地到辛亥革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以年代为顺序,运用小故事,描绘大历史,简明而不失全面地勾勒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我们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等多要素的有机结合,清晰地反映出历史发展演进的脉络,阐发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和民族智慧,让历史具备可观性和可触摸感。为了适合小读者的阅读欣赏,我们特别标注了拼音,还在故事后附加了相关知识的“链接”,希望这套书能成为小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了解中华文化的理想读本。中华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足以让每个炎黄子孙感到由衷的骄傲。上下五干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朝代更替,从盘吉时代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一个个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以鲜明的形象活在人们心中,流芳百世,千古流传;而又有多少政客屠手、丑行败类,成为匆匆而去的过客,永远沉浮史海。
二:《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概括
杨布打狗
杨布穿着白褂子出去。天下雨了,他脱下外衣,只穿着黑衣衫回家。他的狗以为是陌生人,汪汪乱叫。杨布火了,就要打狗。哥哥杨朱走出来,拉住弟弟说:“别打别打,你怎么能怪狗呢?要是让狗出去时一身白毛,回来时变成一身黑毛,恐怕你也一下子认不出来吧。”
日光献王
宋国有个农民,见识很少,一生只是披着破麻袋片熬冬。有年春天,他到东村干活,独自晒在太阳下,感到非常温暖。回家后便对妻子说:“太阳光晒在背上这样温暖,别人大概还不知道,如果拿去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重大的奖。”
法术不灵
有个人说自己掌握长生不死的法术,燕国国王闻讯,就派使者去向他学习。还没有学成,那人就死了。燕王对使者非常生气,打算把他杀死。有个宠臣劝解道:“人人都怕死爱生。那个自称掌握长生不死法术的人自己先死了,又怎能保证您大王不死呢?”燕国这才没杀那个派去学法术的使者。
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每个故事概括,急需
第001章 开天辟地的神话 第002章 钻木取火的传说 第003章 黄帝战蚩尤 第004章 尧舜让位 第005章 大禹治水 第006章 神箭手后羿 第007章 商汤和伊尹 第008章 盘庚迁都 第009章 姜太公钓鱼 第010章 奴隶倒戈 第011章 周公辅成王 第012章 国人暴动 第013章 骊山上的烽火 第014章 囚车里的人才 第015章 曹刿抗击齐军 第016章 齐桓公九合诸侯 第017章 愚蠢的宋襄公 第018章 流亡公子重耳 第019章 晋文公退避三舍 第020章 弦高智退秦军 第021章 崤山大战 第022章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第023章 伍子胥过昭关 第024章 孔子周游列国 第025章 勾践卧薪尝胆 第026章 范蠡和文种 第027章 墨子破云梯 第028章 三家瓜分晋国 第029章 商鞅南门立木 第030章 孙膑庞涓斗智 第031章 张仪拆散联盟 第032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第033章 孟尝君的门客 第034章 燕昭王求贤 第035章 田单的火牛阵 第036章 屈原沉江 第037章 蔺相如完璧归赵 第038章 廉颇负荆请罪 第039章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第040章 纸上谈兵的赵括 第041章 毛遂自荐 第042章 信陵君救赵 第043章 李斯谏逐客 第044章 荆轲刺秦王 第045章 秦王灭六国 第046章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第047章 博浪沙的铁椎 第048章 沙丘的阴谋 第049章 大泽乡起义 第050章 刘邦和项羽 第051章 巨鹿大战 第052章 刘邦进咸阳 第053章 鸿门宴 第054章 萧何追韩信 第055章 楚汉相争 第056章 霸王乌江自刎 第057章 大风歌 第058章 白登被围 第059章 白马盟 第060章 萧曹两相国 第061章 周勃夺军 第062章 缇萦救父 第063章 周亚夫的细柳营 第064章 晁错削地 第065章 马邑诱敌战 第066章 飞将军李广 第067章 卫青和霍去病 第068章 张骞通西域 第069章 苏武牧羊 第070章 司马迁写《史记》 第071章 霍光辅政 第072章 王昭君出塞 第073章 王莽复古改制 第074章 绿林赤眉起义 第075章 昆阳大战 第076章 刘秀重建汉王朝 第077章 硬脖子的洛阳令 第078章 老当益壮的将军 第079章 取经求佛像 第080章 班超投笔从军 第081章 张衡和地动仪 第082章 跋扈将军梁冀 第083章 “党锢”事件 第084章 范滂进监狱 第085章 黄巾军起义 第086章 袁绍杀宦官 第087章 曹操起兵 第088章 王允计除董卓 第089章 迁都许城 第090章 衣带里的密诏 第091章 官渡大战 第092章 孙策占据江东 第093章 诸葛亮隆中对策 第094章 周瑜火攻赤壁 第095章 华佗治病 第096章 刘备进益州 第097章 蔡文姬归汉 第098章 关羽水淹七军 第099章 吕蒙白衣渡江 第100章 曹植七步成诗 第101章 陆逊烧连营 第102章 七擒孟获 第103章 马谡失街亭 第104章 五丈原 第105章 司马懿装病 第106章 司马昭的野心 第107章 邓艾偷渡剑阁 第108章 扶不起的阿斗 第109章 王炂楼船破吴 第110章 石崇王恺比富 第111章 周处除“三害” 第112章 白痴皇帝 第113章 八王混战 第114章 李特的流民大营 第115章 匈奴人称汉帝 第116章 闻鸡起舞 第117章 王马共天下 第118章 石勒读汉书 第119章 祖逖中流击楫 第120章 陶侃运砖头 第121章 王羲之写字......余下全文>>
四:上下五千年梗概400字左右
《上下五千年》里的每则历史故事,只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个侧面,一个片断,不能凭它来对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面的评价。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特别是经济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不能代替历史教科书。
写历史读物,不能不涉及一些观点问题,在这方面,仍旧保持林先生的做法,即作者尽量不发议论,少作分析;有些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分析、思考、批判。当然,在材料的取舍上,语气的褒贬上,作者实际上已经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我觉得还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在运用原史籍材料的时候,作者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以选择、剪裁。但是不用现代的观点去修改史料。故事中人物的活动、语言,基本上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原样写的。第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也不能轻易地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不能一说好人,就什么都好;一提坏人,就坏到底。
前言
《上下五千年》原是已故林汉达教授的一份未完成的遗稿。林先生生前曾打算写一套包括整个古代史时期的故事。由于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只写到东汉以前的部分,没能实现他的写作计划。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把他的遗稿交给我,要我整理和补写一些篇目,并且把林先生未写的部分(从三国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续写完成。
林汉达教授是一位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在写历史故事方面,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他把写历史故事作为对“新语文的尝试和旧故事的整理”。他所写的不少历史故事读物,有其独特的风格,早已脍炙人口。要续写他的稿子,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接受这个任务的主要原因是我自己也一直有这样的愿望,想给少年读者写一本介绍中国历史的读物。我认为做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一点中国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把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给少年读者,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历史上许多故事,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我们都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鉴作用。
我曾经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除了加强读写教学以外,扩大学生知识面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尤其是历史知识,跟语文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词语,特别是成语典故,多半出自于各种历史书籍。在一些古今的典范作品中,运用史实的地方更不少见。因此,让学生从小读一些历史,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美好情操无疑是有益的。
我国的史籍太多,而且古代史的原著都是用文言文写的。一般少年读者要读这些书当然很困难,何况现在学生要学的学科门类那么多,很少有可能去接触原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运用史籍中的丰富材料,来整理一套浅近的比较有系统的历史读物,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耳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
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余下全文>>
五:中华上下五千年概括一则故事
上下五千年150字概括??你昏了吧。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到伏羲钻木取火到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等可归为上古三皇五帝的故事。商汤到春秋末期的奴隶社会 记录了孔子伊尹姜尚伍子胥商鞅墨子等大贤名仕 同时也记录了许多诸如春秋五霸的君主 以此类推 战国之后的封建社会至始皇帝一统江山直到清初 各朝各代的君主重臣名仕,皆有记载,虽然内容比较庞杂但作者尽力为读者展现出故事的系统性与纵向贯穿的统一性
附目录1 开天辟地的神话 2 钻木取火的传说 3 黄帝战蚩尤 4 尧舜让位 5 大禹治水 6 神箭手后羿 7 商汤和伊尹 8 盘庚迁都 9 姜太公钓鱼 10 奴隶倒戈 11 周公辅成王 12 国人暴动 13 骊山上的烽火 14 囚车里的人才 15 曹刿抗击齐军 16 齐桓公九合诸侯 17 愚蠢的宋襄公 18 流亡公子重耳 19 晋文公退避三舍 20 弦高智退秦军 21 崤山大战 22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23 伍子胥过昭关 24 孔子周游列国 25 勾践卧薪尝胆 26 范蠡和文种 27 墨子破云梯 28 三家瓜分晋国 29 商鞅南门立木 30 孙膑庞涓斗智 31 张仪拆散联盟 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33 孟尝君的门客 34 燕昭王求贤 35 田单的火牛阵 36 屈原沉江 37 蔺相如完璧归赵 38 廉颇负荆请罪 39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40 纸上谈兵的赵括 41 毛遂自荐 42 信陵君救赵 43 李斯谏逐客 44 荆轲刺秦王 45 秦王灭六国 46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47 博浪沙的铁椎 48 沙丘的阴谋 49 大泽乡起义 50 刘邦和项羽 51 巨鹿大战 52 刘邦进咸阳 53 鸿门宴 54 萧何追韩信 55 楚汉相争 56 霸王乌江自刎 57 大风歌 58 白登被围 59 白马盟 60 萧曹两相国 61 周勃夺军 62 缇萦救父 63 周亚夫的细柳营 64 晁错削地 65 马邑诱敌战 66 飞将军李广 67 卫青和霍去病 68 张骞通西域 69 苏武牧羊 70 司马迁写《史记》 71 霍光辅政 72 王昭君出塞 73 王莽复古改制 74 绿林赤眉起义 75 昆阳大战 76 刘秀重建汉王朝 77 硬脖子的洛阳令 78 老当益壮的将军 79 取经求佛像 80 班超投笔从军 81 张衡和地动仪 82 跋扈将军梁冀 83 “党锢”事件 84 范滂进监狱 85 黄巾军起义 86 袁绍杀宦官 87 曹操起兵 88 王允计除董卓 89 迁都许城 90 衣带里的密诏 91 官渡大战 92 孙策占据江东 93 诸葛亮隆中对策 94 周瑜火攻赤壁 95 华佗治病 96 刘备进益州 97 蔡文姬归汉 98 关羽水淹七军 99 吕蒙白衣渡江 100 曹植七步成诗 101 陆逊烧连营 102 七擒孟获 103 马谡失街亭 104 五丈原 105 司马懿装病 106 司马昭的野心 107 邓艾偷渡剑阁 108 扶不起的阿斗 109 王浚楼船破吴 110 石崇王恺比富 111 周处除“三害” 112 白痴皇帝 ......余下全文>>
六: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介
于谦保卫北京
明朝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消息传到北京,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从宫里内库捡出大量金银珍宝、绫罗绸缎,偷偷派太监带着财宝去寻找瓦剌军,想把英宗赎回来。结果,当然是毫无希望。从土木堡逃出来的伤兵,断了手的,缺了腿的,陆续在北京街道出现了。京城里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皇帝下落怎样。再说,京城里留下的人马不多,瓦剌军来了怎么抵挡呢?
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布由郕王朱祁钰监国(就是代理皇帝的职权),并且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对付瓦剌。大臣们七嘴八舌,不知怎么办才好。大臣徐有贞说:“瓦剌兵强,怎么也抵挡不住。我考察天象,京城将遭到大难、不如逃到南方去,暂时避一下,再作打算。”兵部侍郎于谦神情严肃地向皇太后和郕王说:“谁主张逃跑的,应该砍头。京城是国家的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出,大势就完了。大家难道忘掉了南宋的教训吗?”于谦的主张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太后决定叫于谦负责指挥军民守城。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远大的志向。小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十分钦佩文天祥,把那幅画像挂在书桌边,并且题上词,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长大以后,他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地方官,严格执法,廉洁奉公;后来担任河南巡抚,奖励生产,救济灾荒,比较注意人民疾苦。王振专权的时候,贪污成风,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他还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的态度,诗的后面两句是:“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后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闾阎就是里巷。“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因为于谦刚正不阿,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同党诬告于谦,把于谦打进监牢,还判了死刑。河南、山西的地方官员和百姓听到于谦被诬陷的消息,成千上万的人联名向明英宗请愿,要求释放于谦。王振一伙一看众怒难犯,又抓不住于谦什么把柄,只好释放了于谦,恢复了他的原职;后来,又被调到北京担任兵部侍郎。这一回,在京城面临危急的时刻,于谦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紧调兵遣将,加强京城和附近关口的防御兵力;一面整顿内部,逮捕了一批瓦剌军的奸细。有一天,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上朝,大臣们纷纷要求宣布王振罪状。朱祁钰不敢作主。有个宦官马顺,是王振的同党,见大臣们不肯退朝,吆喝着想把大臣赶跑。这下激怒了大臣。有个大臣冲上去揪住马顺,大伙赶上来,一阵拳打脚踢,就把马顺揍死了。朱祁钰见到朝堂大乱,想躲进内宫,于谦拦住他说:“王振是这次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不惩办不能平民愤。陛下只要宣布王振罪状,大臣们就心安了。”朱祁钰听了于谦的话,下令抄了王振的家,惩办了一些王振的同党,人心渐渐安定下来。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了明英宗,没把他杀死,却挟持着英宗当人质,不断骚扰边境。看来,京城里没有皇帝不好办。于谦等大臣请太后正式宣布让朱祁钰做皇帝,被俘虏的明英宗改称太上皇。朱祁钰这才即位称帝,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也先知道明朝决心抵抗瓦剌,就以送明英宗回朝为借口,大举进犯北京。这一年十月,瓦剌军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扎下营寨。于谦立刻召集将领商量对策。大将石亨认为明军兵力弱,主张把军队撤进城里,然后把各道城门关闭起来防守,日子一久,也许瓦剌会自动退兵。于谦说:“敌人这样嚣张。如果我们向他们示弱,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兵,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接着,他分派将领带兵出城,在京城九门外摆开阵势。于谦在城外把各路人马布置好后,他亲自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在德胜门外,叫......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