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

一: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人类的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任何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大学生正处于个性成熟期,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了解和丰富自我,促进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美国人本主义t3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按序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中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所独有的。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交往需要是很迫切的。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青年期的大学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德国学者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有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没有任何人像青年那样渴望着被人接受和理解。“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肯定自我价值,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需要。善交往者,往往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很多。人在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生活范围,接触更多人和事物的同时能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通过他人的反应、态度和评价,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才能合理定位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一个人与人交往越多,生活经验越丰富,接触的方面越广泛,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就会更客观、全面。同时,人只有置身于活动中,在不断与人交往中,才会动脑思考,才会有问题解决,从而锻炼和提高记忆力、思维力,甚至有所创造。人在交往中还会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如果长期缺乏交往,过于自我封闭,或常有不正常的交往,都会产生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个性变态,极不利于个体自身发展。

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人际关系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帮助大学生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自卑心理。自卑是指一种通过不合理不科学的比较,产生的过低自我评价,有一种事事不如人的感觉,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我否定、自惭形秽、畏首畏尾、害怕别人的拒绝和耻笑等。

(2)自我中心心理。这些人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自我,强调自我感受和需求,不会换位思考,往往有意无意造成对别人的伤害,引起人际关系的疏远。

(3)自负心理。与自卑一样,自负也是一种不合理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夸夸其谈,盲目乐观等,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占有优势。

(4)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与别人比较后才产生的,是一种因对别人的优点、成绩等产生的不悦、怨恨、冷嘲热讽等的心理不平衡体验;当产生嫉妒心理时,嫉妒别人的学生会觉得心里很难受,人际交往热情低下,交往圈子变小,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化。

(5)猜疑心理。有猜疑心理的大学生,有时别人说者无意,但他却听者有心,认为别人说的就是他,常常心胸狭小,不信任别人;喜欢猜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这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 ?

(一) 交往愿望强烈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氛围,决定了其人际交往较之中学时代具有更大的广泛性、互动性和多样性,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比中小学生更为迫切,他们力图通过交往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学会处世以表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获得情绪的稳定,保持足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交往,富于理想情感,讲究情投意合、融洽相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与高年级学习负担加重、与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有关;另一方面,大学生兴趣、人格逐步走向固定,从多元化向一元化发展。(二) 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大大地强化,大学生年轻、有干劲,“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有冲劲和活力的一代,他们参与社会交往,不仅可以增长见识,也可以增长社会财富。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注意力都集中在高考学习上,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很多的人际交往;进入大学后,他们走出家门,认识、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与社会的接触比中学时更加频繁与密切,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学好高等课程,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相互之间的人际交往必须符合这个共同目标,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显得特别有力。(三) 存在一些团体或组织社团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重要校园场所,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参加过社团就等于没有上过大学。形成这些团体或组织的原因主要有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和补偿性吸引三类,在这些群体中,起积极作用的是多数,同学之间的情谊能用道德标准要求,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有起消极作用的团体,交往活动常常是玩耍、娱乐、吃喝,学习、思想上不能互相帮助,不能用集体的道德标准和生活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四) 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赖家庭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普遍增强,不仅理性地思考、判断、处理自身的问题,也关心社会,批判地接受知识,批判地看待其他事物,有着强烈的体现个性的见解和疑问。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开始树立自我的个性,支持自己的主张,以独立的人格和态度处事,积极自主地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抱负与志向鲜明,对于家庭往往已不再依赖,而是以成人的眼光参与和处理家庭事务,充分体现个人的意志和性格,这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东西,更容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五) 社交能力逐渐增强交往中注意较温和的方式,不再粗暴地自夸自大,对社会、同性和异性的鉴赏力增强,能适应各式各样的人,能接受并宽容朋友的不同意见,不试图硬性地改变他们,争吵减少。交往手段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交往距离更远,交往范围甚至可以扩展到世界范围。(六) 交往内容多样性大学生交往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人际交往频繁,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学、艺术、体育、政治、外交、人生、理想、爱情和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大学生交往频率提高,由偶尔的相聚、互访发展到较为经常的聊天、社团活动、聚会、体育活动、娱乐、结伴出游以及其他一些集体活动。交往方式、手段更多,由原来的互访、通信等转向使用一切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交往工具、交往场所等交往手段。利用现代化手段仍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但在大学这个教学、科研中心,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形式化的东西不仅不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反而打消了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七) 交往范围范围扩大,但仍以同龄人为主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际间的交往不能局限于亲缘群体之内,人际交往的......余下全文>>

四: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哪些

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要想成功交往,找到知心朋友,就要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那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有那些呢?

一是平等原则。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我们在交往中互相尊重,彼此尊重人格,爱好,风俗和习惯。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的弱点,盲目自卑,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情感,不能“看人下菜碟”。

二是真诚原则。真诚是做人之本,是美好品德的体现。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人之相识,贵在坦诚。大学生无论与什么人交往,都要摈弃虚伪,在交往中表里如一。真诚想待,言行一致,信守格言,这样才能因赢得别人的拥戴。才能延续和他人交往,使人际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是宽容原则。宽容是一个人乐观自信,意志坚定,胸怀宽广的表现。宽容是人际交往中关键性的东西。但宽容并不是丧失自我,而是在坚持原则和自爱的基础上,以博大的胸怀交纳别人,让他人和自己幸福快乐每一天。

四是求同原则。它是成功交往的保障。但求同不是毫无原则的迎合,而是求同彼此需求的东西,朝着矛盾的解决或关系的密切之一方向求同。

五是信用原则。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也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当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叫真正的朋友;不守信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六是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的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寻求他人帮助。

我们通过对交往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中领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识。结合这些原则,积累经验,促进我们自身人际关系的发展。

五: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因此其交往仍受生产力发展和自身经济基础的一定限制,表现为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人际关系,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属于精神生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人际交往特点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强。 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伤害。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与人际需要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或方法来缓解或解除这些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和增进接纳自己的意识,懂得完善自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归纳起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方法策略:

一)谦虚谨慎,摆正位置。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二)平等相待,真诚相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别,但他们在交往中却都刻意追求平等,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鄙视。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三)主动开放。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当你对别人作出一个友好的行动,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

四)心理互换与相容。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有豁达心胸,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五)合作协助,友好竞争。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舍室友亲......余下全文>>

六:大学生如何搞好人际交往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常会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使得有些大学生不敢交往、不愿交往,甚至不能交往,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般来说,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受阻,则表明个体存在某些不良的心理品质。  针对大学生中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专家们提出一些对策。  “ 天生我才必有用 ”——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一个人自卑、缺乏自信往往与对自己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时,一是要注意比较的标准,不能以已之短去比别人之长,这样势必导致比较的误差。二是比较时必须注意要客观,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他人就什么都不如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符合实际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客观合理时,才会增强自己的信心,自信心强才有可能克服不必要的自卑心理。如果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不符合实际,夸大了自己的缺点短处,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则只会使自己在别人面前丧失信心,增强自卑感。  在交往中,要有交往成功的信心,不要总是被人际交往会失败的心理所困扰。只有通过多与人交往,才能增加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的机会,也才能有利于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增强自己的信心,克服自卑感。  “ 从我做起 ”—— 主动大胆地参与社交活动。  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积极主动的过程,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被动势必造成交往难以正常进行。主动大胆地与人交往有利于消除胆小、害羞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因为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往,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只有大胆地尝试,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慢慢地才不会害怕见陌生人,那种害羞的心理也会随之而慢慢被消除。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以诚相待,热情待人。  与人交往,必须要以诚相待,热情待人。如果能做到以真诚去对待他人,他人亦必定会以真诚回报你,即 “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要做到知心,那就必须要求交往双方都能以真心诚意的交友态度来结交对方。不能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对方, “ 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 。假如交往双方相互怀疑,不但彼此交往困难,而且还会导致彼此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冲突。  “ 修己而不责人 ”—— 优化自己的性格,宽以待人。  性格内向孤僻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要克服和消除它,除了正确地认识自己外,优化自己的性格是关键。大学生要通过多参加交往活动,在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逐步培养自己开朗活泼的性格。不能轻视别人,做到与人平等相处。另外,在注重修身立己的同时,还要做到 “ 宽以待人 ” 。人各有别,人各有志。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尤其是人的个性各有特色。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不能过分苛求别人,责怪别人,要学会容忍,宽以待人。如果一个人总要求交往对方与自己一样,势必会缩小交往的范围。当然,宽以待人也还是有原则的,并不是等于无原则地迁就别人。  当一个能干的交际者 —— 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与手段,学会与人打交道。  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对人以诚相待虽说有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但有时候光凭自己的一腔热忱并不一定就能使交往顺利地进行。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光有热忱、真心诚意还不够,必须要有一定的交往技巧与手段。如果交往的方法得当,能使交往非常顺利,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培养自己的言事表达能力,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自然朴实、得体,学习别人如何与人交往等,都将有助于自己......余下全文>>

七: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今人际关系的培养最关键的间断就是大学期间,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往往在大学人们才开始真正的脱离父母而独自生活的环境。在大学里每个人都要接触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习俗,不同性格的人。而是否能处理好这些人就得决定你的人机交往能力了。从你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可见,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从三个理论来讨论:人际关系,社会动机,社会认知。(1)人际关系: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里关系。在当代大学生中很多人在开始的交往中往往会很相信对方,相信程度比较高,相信对方不会故意占自己的便宜,认为最后会达到大致的平衡,所以能够容忍一时的不平衡。以致到最后发现自己过于付出,发现有太多的不平衡,此时就会选择离开对方,放弃这段人际,也会对人际关系感到厌烦。也有些同学在最后交往失败的原因是不够诚实,不够去跟他人沟通,只会在最后说我们曾经是朋友现在怎么会弄成现在这个局面,然而她没有去思考过自己到底存在哪些让别人不想去交往的原因。事实上是她过于保护自己,不想让任何人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久而久之他人也就讨厌了这种虚伪的面目。适当的表露自己是对他人的信任,也是增加彼此之间距离,相互理解与信任的方式。(2)社会认知: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自我知觉,也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在此包括了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产生的。交往伊始,谁不想给对方留下一份美好的印象呢?同样,谁不想与留下好印象的人继续往来,以此作为深入交往的基础?在交往中也很注重自我的自尊,所以我们要在人际方面建立自尊,过分的去践踏他人的自尊的话会导致失去一段友谊,在人际方面将会得到他人的冷面,冷语。所以在人际中要懂得树立自我自尊和保护他人自尊。(3)社会动机:动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主要动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当代大学生的许多动机是为了获得更加优秀的成绩,让老师去特意的关注自己,获得学校荣誉,然而往往这些动机以隐蔽的形式去获取的时候会被学生厌恶,很难得到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也许表面上是很好的关系,当面临各自利益冲突的时候,彼此之间就是陌生人一样。这样的交际往往在大学里面是存在着很多,也是被批判的。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也就会形成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听取他人建议。这样使彼此之间失去了沟通的能力。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语言上的交际。明显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是,他们普遍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或朋友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多数人选择了听之任之的态度。当自己遭遇挫折时,多数人会采取默默承受的方式,只有少部分人会找人倾诉。因此,大学生之间发自内心的交流日趋减少,同学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淡。然而,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都表示,他们特别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而往往又有许多的交往让他们失去交往的信心,觉得在大学里不可能存在着友谊的交往,也就淡化了人际关系。一、要热情交往: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余下全文>>

八: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们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重新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便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需要主动性的积极交往,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一)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1.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思想、能力、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这些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2.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人际魅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二)善用交际技巧1.换位思考。这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如我们经常用,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会怎样处理?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多了。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他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懂得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与朋友相处时应存大同,求小异。2.善用赞扬和批评。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有报载,一位欧洲妇女出门旅行,她学会了用数国语言讲“谢谢你”、“你真好”、“你真是太棒了!”等,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真心真意,适时适度地表示你对别人的赞扬,赞扬要对人也对事,能够增进彼此的吸引力。要善于落落大方地说谢谢。我们经常认为特别亲近的人不需要说谢,太小的事不需要说谢,我们在生活中不太愿意直接表达我们的感谢,而是愿意记在心中。事实上,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谢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与赞扬相对的是批评。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不能对一个人产生全盘否定,这样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应就现在的一件事而不是将以前的事重新翻出来,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3.主动交往。每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都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始发着交往活动,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