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是那篇文章里的?给一下注释和译文。
出自《世说新语·尢悔第三十三》
原文: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①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②;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跳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③,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注释】①任城王:曹彰,字子文,卞太后第二子,封任城王。骁壮:勇猛、刚强。②卞太后:魏文帝曹丕的母亲,曹丕登位时尊为太后。
③东阿:曹植,字子建,卞太后第四子,封东阿王。按:曹植封东阿王是曹丕死后之事。
【译文】魏文帝曹丕猜忌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勇猛刚强。趁在卞太后的住房里一起下围棋并吃枣的机会,文帝先把毒药放在枣蒂里,自己挑那些没放毒的吃;任城王没有察觉,就把有毒、没毒的混着吃了。中毒以后,卞太后要找水来解救他;可是文帝事先命令手下的人把装水的瓶罐都打碎了,卞太后匆忙间光着脚赶到井边,却没有东西打水,不久任城王就死了。魏文帝又要害死东阿王,卞太后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任城王,不能再害我的东阿王了!”
二:魏文帝忌弟
因此在和卞太后一起下围棋,一边吃枣子。
皇帝预先命令手下打破了瓶罐,太后光着脚板跑向水井,却取不到水。
因为魏文帝嫉妒他的弟弟任城王骁勇健壮
三:历史上的任城王到底是因什么而死?
「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三国志·魏书十九·曹彰传》) 黄须猛将曹彰,就是这样不明不白地逝去的。关于他的死亡,众说纷纭,由始至终都是一个谜。好好的一个刚猛之士,怎么忽然间会「疾薨于邸」呢?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曹彰的记载: 「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于京都。」(《三国志·魏书·二文帝纪》)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曹植《赠白马王彪序》) 但这些记载都只是千篇一律的简述其薨,完全没有稍涉其死因。曹彰本身是一个粗猛壮厉的人,陈寿也评他:「任城(曹彰)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
对于曹彰疾薨,南朝宋刘义庆便在这件事上造文章,《世说新语·尤悔》记载:「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 这段说的是:魏文帝(曹丕)十分忌惮任城王(曹彰)的骁勇壮猛。有一次,曹丕相约曹彰到卞太后(二人之母)的小阁内下围棋,并一起吃枣子。曹丕便偷偷在枣蒂中放置毒物:他自己只选安全无毒的枣子来吃,曹彰自然不知其事,所以杂进了不少毒枣。未几毒发,太后急要取水以救曹彰,谁料曹丕早已预先命令左右尽毁盛水之瓶罐,太后跣足往井边走去,但却没有器皿可以汲水,结果不久后,曹彰也便返魂乏术了。 这文章可信与否也是一个谜,未必便真,却不能说一定是假。但丕彰的交情是否真的如此差劣?《三国志》中有下列的记载:「鄢陵侯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为书戒彰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曹仁传》);「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曹彰传》)。至少曹操鸡日,曹丕和曹彰未至于不咬弦至要致对方于死地。然而所谓兄弟交情,在利益的冲突下均只如薄纸弱玉,不堪摧折。毕竟兄弟阋墙,是人类历史上最常见的其中一个环节,也是不少古今中外愚贤不肖的人物所擅长的把戏。曹丕与曹彰,是历史其中的一对斗争兄弟?还是在阴谋论的烟幕下被误会的一对友兄恭弟?但劳诸君细细想之
四:丈夫志四海 万里犹比邻下两句是什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译文] 大丈夫应该胸怀广大,万里的距离在眼中看起来就像邻居这么近。
[出自]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其六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注释:
黄初:魏文帝的年号(220—226)。黄初四年为公元223年。
任城王:即曹彰,曹操的第二子,曹植的胞兄。他作战英勇,屡建大功,常受曹操的赞扬。有一次曹操竟至摸着曹彰的小胡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会节气:魏代制度规定,每年在立春、粒邰希菽、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之前的第十八天,各诸侯藩王都要到京师来和皇帝一同行“迎气”之礼,并举行一定的朝会仪式,这叫做会节气。黄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立秋,故曹植等须提前在五月出发赴洛阳。
薨(hāng):称诸侯死。关于曹彰的死,《世说新语·尤悔》记载说:“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噉(dǎn吃)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杂进之……须臾遂薨。”
还国:回封地。与下句之“归藩”义同。
有司:指主管该项事务的官吏,职有所司,故称有司。这里指监国使者灌均。
异宿止:不得同行同宿。当时曹植为鄄(juān捐)城王,鄄城在今山东省,与白马同属兖州,二王本可结伴同行,但由于曹丕嫉恨兄弟,不准他们一道走。
五:“简文还,三日不出"是出自哪一本书,急啊啊啊!!!!! 5分
《世说新语 尤悔第三十三》 作者:刘义庆
【题解】尤悔,指罪过和悔恨。本篇所记,多涉及政治上的斗争,少数是生活上的事情。有的条目侧重记述言行上的错误、坏事,有的侧重于悔恨,有的同时述及错误和悔恨。那些牵涉政治斗争的条目记载着为了争权夺位,置对手于死地的事实,可以看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残酷性。第1 则记魏文帝为了保住帝位,残忍杀害亲兄弟,这是罪行;第3 则记陆机因受诬陷而被杀的时候慨叹:“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这是悔恨当初进入仕途;第6 则记因为王导三缄其口,王敦才杀了周侯,事后王导知错而悔恨。
有的条目所载的不仅仅是悔,而是愧恨,是感到羞愧,心里自恨不该如此。例如第15 则记“简文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筒文还,三日不出。”身为皇帝而连稻苗也不认得,是应该羞愧得无地自容了。
(1)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①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②;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跳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③,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注释】①任城王:曹彰,字子文,卞太后第二子,封任城王。骁壮:勇猛、刚强。②卞太后:魏文帝曹丕的母亲,曹丕登位时尊为太后。
③东阿:曹植,字子建,卞太后第四子,封东阿王。按:曹植封东阿王是曹丕死后之事。
【译文】魏文帝曹丕猜忌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勇猛刚强。趁在卞太后的住房里一起下围棋并吃枣的机会,文帝先把毒药放在枣蒂里,自己挑那些没放毒的吃;任城王没有察觉,就把有毒、没毒的混着吃了。中毒以后,卞太后要找水来解救他;可是文帝事先命令手下的人把装水的瓶罐都打碎了,卞太后匆忙间光着脚赶到井边,却没有东西打水,不久任城王就死了。魏文帝又要害死东阿王,卞太后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任城王,不能再害我的东阿王了!”(2)王浑后妻,琅邪颜氏女,王时为徐州刺史,交礼拜讫,王将答拜,观者咸曰:“王侯州将,新妇州民,恐无由答拜①。”王乃止。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礼,恐非夫妇,不为之拜,谓为颜妾。颜氏耻之,以其门贵,终不敢离。
【注释】①“王侯”句:王浑袭父爵为京陵侯,故称王侯。晋代,州刺史往往掌握军权,王浑是扬烈将军、徐州刺史,所以称州将。颜氏女是琅邪国人,琅邪属徐州管辖,所以是州民。【译文】王浑后房妻子,是琅邪国颜家的女儿,王浑当时任徐州刺史,颜氏行完交拜礼,王浑刚要答拜,旁观的人都说:“王侯是州将,新娘是本州百姓,恐怕没有理由答拜。”王浑于是不答拜。王武子认为自己父亲不答拜,就还没有成婚,恐怕不算夫妻,也就不拜后母,只称她为颜妾。颜氏认为这是耻辱,只是因为王浑门第高贵,终究不敢离婚。
(3)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①。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②!”
【注释】①“陆平原”句:陆平原,即陆机。在西晋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任陆机为平原内史。大安初年,司马颖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义,又任陆机代理河北大都督。陆机进兵洛阳,在河桥大败。于是被司马颖的左长史卢志诬为将要谋反,终于被杀害。
②华亭鹤唳:华亭,今上海市松辽县西平原村,有华亭谷、华亭水,是陆机故居。其地出鹤,当地人谓之鹤窠。后来用“华亭鹤唳”表示怀念故上而感慨生平,悔入仕途。唳,鸣叫。【译文】平原内史陆机在河桥兵败后,受到卢志的谗害,终于被杀。临刑时叹息说:“想听一听故乡的鹤鸣,还能听得到吗!”
(4)刘琨善能招延,而拙於抚御①。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注释】①刘琨:刘琨在西晋永嘉元年出任并州刺史,当时并州饥荒,百姓流散,寇盗猖狂。刘琨转战至晋阳......余下全文>>
六:曹彰除了一站降二胡,平乱幽州,还有什么功劳?到底是不是曹丕把他弄死的?
一、曹彰除了一战降二胡,平乱幽州,还有什么功劳
答:几乎没有……
所谓的“一战降二胡",当然是指建安二十三年同时降服了乌丸和鲜卑。
《三国志》: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遂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以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近,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柯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担任北中郎将,行使骁骑将军的职责。临出发以前,曹操告诫曹彰说:“在家里我们是父子,接受了命令就是君臣了,一举一动都要按王法行事,你要引为儆戒呀!”曹彰北征进入涿郡的境内,叛变的乌丸族几千骑兵攻到,当时曹彰的兵马尚未集结,只有步兵一千人,战马几万匹。曹彰用田豫的计策,坚守阵地的要冲。敌人溃败逃散,曹彰追击,亲自与敌人搏战,箭射敌骑,应声而倒的前后连成一串。打了半天,曹彰的铠甲中了几箭,气势更加雄壮,乘胜追击,直到桑干河,距离代郡有二百多里。军中长史和众将都认为部队远道而来,人马疲累,又有命令不许过代郡,不许深入敌境,违令轻敌。曹彰说:“率军出征,只是为了取胜,为什么要受限制呢?敌人还没跑远,追上去就能击溃他们。服从命令放跑敌人,决不是良将。”便上马,命令部队:“落后者斩!”一天一夜追上了敌人,出击大获全胜,斩首俘虏了几千人。曹彰超过常例几倍地犒赏将士,全军没有不高兴的。当时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率领几万人马观望双方强弱,看到曹彰奋力冲杀,所向披靡,便请求臣服。这样北方便平定了。
如果硬要说其它贡献的话……还有就是毛发发育得不好,所以颜色有点黄。当时东汉宣扬火德,自称炎汉,土克火,所以黄色具有积极意义。比如“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黄巾教。当然曹老板自己对这些并不是很信,所以黄须儿对于军队士气的贡献也是十分有限啦。
曹彰的战场能力还是比较出色的,优于曹丕和曹植,应当也比曹真曹休之流好。当然要想做出媲美夏侯渊的贡献,那还是不行的……毕竟是差了一辈的人嘛。
二、到底是不是曹丕把他弄死的?
《三国志》: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赐銮辂、龙旂,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
三国志的记载是得急病死了。至于这个病是不是曹丕害的,没说……
《世说新语》: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余下全文>>
七:曹丕称帝后曹植在哪儿?
但愿您看得懂文言文 如哪不明白欢迎追问 ◆【建安二十五年庚子(公元220年),曹植二十九岁】
《武纪》:“春正月,至洛阳。庚子,王崩于洛阳。二月丁卯,葬于高陵。”有《武帝诔》。
《魏志·贾逵传》:“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
《魏志·任城威王彰传》:“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裴注引《魏略》:“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因泣下。”
《文帝纪》:“嗣位为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魏志·陈思王植传》:“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
《魏志·陈矫传》:“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指曹植)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执于丕即王位后,改封鄄城,史未言,盖略也。《植集》有《鄄城上九尾狐表》可证。
《文纪》:“冬十月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事讫降坛,是燎成礼而反。改元康为黄初。”
《魏志·苏则传》:“初,则与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
裴注引《魏略》:“初则在金城,闻汉帝禅位,以为崩也,乃发丧。后闻其在,自以不审,意颇默然。临菑侯自伤失先帝意,亦怨激而哭。”
植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
◆【黄初二年辛酉(公元221年),曹植三十岁】
《魏志·陈思王植传》:“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旨,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
曹植《上责躬诗表》李注引《求出猎表》:“臣自招罪衅,徙居京师,待罪南宫。”植集:“博士等议,可削爵土,免为庶人。”复徙邺。《九愁赋》:“恨时王之谬听,受奸妄之虚辞。扬天威以临下,忽放臣而不疑。登高陵而反顾,心怀愁而荒悴。”丕本欲杀之。
《魏志·周宣传》:“时帝欲治弟植之罪,逼于太后,但加贬爵。”《陈思王植传》裴注引《魏书》载诏曰:“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复由邺返洛阳。
植集载诏曰:“知到延津,遂复来。”植表曰:“行至延津,受安乡侯印绶。”
《陈思王植传》:“其年改封鄄城侯。”
《黄初六年令》:“吾昔以信人之心无忌于左右,深为东郡太守王机、防辅吏仓辑等任所诬白,获罪圣朝。反旋在国,揵门退扫,形景相守,出入二载。机等吹毛求瑕,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黄初三年壬寅(公元222年),曹植三十一岁】
《文纪》:“三月乙丑,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钱大昕曰:“鄄城王植以四月戊申封,与任城诸王不同日,且是县王,非郡王,故不在此数。”
有《毁鄄城故殿令》见集。
◆【黄初四年癸卯(公元223年),曹植三十二岁】
《魏志·陈思王植传》:“四年,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都。”
《文选·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余朝京师。”李善注:“《魏志......余下全文>>
八:曹彰是不是曹丕害死的
黄初四年,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享年约35岁,谥曰威王。
就是这样,对於曹彰之死,史书上根本没有留下半点蛛丝马迹去印证他的死因。但《魏略》中曾经有这样的叙述:“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即得见。彰忿怒暴薨。”这里指出曹彰之所以暴毙,是出於三年前(黄初元年)时被疑有异志,而此刻(黄初四年)仍因遭忌而被排斥,因此不堪盛怒而死。关於曹彰问玺绶一事,《贾逵传》亦有记载:「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
曹彰追问先王玺绶,其因何在,不得而知;可能只是出於关心求知,也可能真的正如《魏略》所云的“将有异志”,但这举动实在让曹丕放不下心。而且曹操在临死前,曾从长安宣召曹彰往见,然而彰未至而操先死。曹操究竟为甚麼要召见曹彰呢?是要改诏吗?抑或只是惦念黄须儿?同样不得而知。但《魏略》却记载了曹彰自己对此事的猜测:“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如果这是真的话,那麼我们便不难感受到曹丕心中对此二弟的猜忌是如何的深。结果在层层疑虑下,曹丕不肯立即宣见进京朝觐的曹彰,彰便因而忿怒而死。然而,这样去证明曹彰暴毙之因,我只能说曹彰果然是一个血性中人而已,就这样被曹丕和贾逵联手就气死了。
曹彰的性格,亦确实有过於刚严的一面。《魏略》尚有一段:“太子嗣立,既葬,遣彰之国。始彰自以先王见任有功,冀因此遂见授用,而闻当随例,意甚不悦,不待遣而去。”这里说的是曹彰以为自己曾於曹操尚在时立下功勋,现在必应更被大用,谁知曹丕却只是依随常例,命他回鄢陵自守,所以心下非常不满,更不等上命便自行回封地去。而且封王期间,严苛刚厉,“时以鄢陵塉薄,使治中牟。及帝受禅,因封为中牟王。是後大驾幸许昌,北州诸侯上下,皆畏彰之刚严;每过中牟,不敢不速。”这种人皆惧之的情况,可见曹彰是如何不得人心。
九:曹彰是不是被曹丕害死的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过人,武艺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一年,封为鄢陵侯。两年后,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来曹彰奉命往汉中助曹操攻刘备,然而到了长安的时候,曹操已引军回来。于是曹彰行越骑将军,便留守于长安。曹操回到洛阳后得病,远召曹彰,然而彰未至而操先死。曹丕即位后,曹彰表示顺从。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次年,又被立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享年约35岁,谥曰威王。
疾薨之考
任城王曹彰是曹操诸子中最具军事才能的,可惜在《三国演义》中只有2次出场,并未给读者留下太深刻印象,而在《三国志》中因为曹操诸子中尚有曹植这样“才高八斗”的旷世奇才(才高八斗是谢灵运形容曹植的,说天下人的才华如果有十斗的话,曹植有八斗,我占据一斗,其余的人总共只有一斗的才华)。曹冲这样的天才,由于年仅13岁时便英年早逝,他也没有机会绽放太多光芒,几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三国志》载: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 赐銮辂、龙旗,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这一段中可以看到,曹操在死前是想见见曹彰的,或者只是单纯的想念,或者就是有事安排,但总之曹彰并未在曹操离去之前赶回。在三国志中的记载里曹彰还是比较受曹丕信任的,曹丕对待兄弟比较刻薄是出名的,但是对曹彰还是一直都有封赏的。任城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济宁附近,黄初四年也就是公元223年。三国演义在78回中曹操死后曹彰的举动也是有些记述的,也就是曹彰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二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出场,据三国演义记载:曹彰提兵而来,但他自己坦承自己是奔丧而非夺权,最终“只身入内,拜见曹丕。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辞而去。 ”这些内容其实也不完全是小说家的杜撰,也是有些依据的,而这个依据就和曹彰的死也有些关系了,裴松之说: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即得见,彰忿怒暴薨。说是因为曹彰在曹操死后曾向贾逵打听过魏王的印玺的事,曹丕认为他有不轨的想法,因此来朝见时故意怠慢他,而曹彰受不了这种怠慢,于是忿怒暴死。
食枣中毒
古文记载
注:南朝刘宋的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不可相信:
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译文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五月的一天,曹植、曹彪和曹彰兄弟三人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奉诏从各自的封地赶往京城洛阳,一道去朝见天子曹丕。宴请完毕,曹丕单独邀请曹彰到卞太后的宫中下棋,其时卞太后恰好不在宫中。那曹彰长得英武潇洒、威风凛凛,在曹操在世时,便以骁勇善战闻名,这自然引起曹丕的戒心,下决心要尽早将曹彰除掉,以除后患,而棋便成为这桩罪恶谋杀的道具。
历史注解
原来曹彰虽是员猛将,可却颇喜棋道,曹丕此着正是投其所好。棋至中盘,曹丕已见下风,此时他向在旁侍候的丫鬟吩咐道:“还不快将枣儿端来。”于是,二人一边下棋,一边吃着乌枣,表面看情义融融,其实,狠毒的曹丕早已在一些......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