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我在农村过年的800字作文
今天是除夕,下午,我和爸爸妈妈照常来到外婆家。刚走上台阶,迎面就看到大门上贴上了两副红红的春联,好是喜庆。
走进门,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但说不出是什么。走到厨房一看,原来锅里“咕嘟、咕嘟”炖着羊肉,好香啊!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就吃年夜饭。外婆端出一大盆饺子馅儿,原来今天的年夜饭还有水饺啊。我们帮忙包饺子,可我的手没那么巧,不是馅儿太多,就是包成了“四不像”。外面隐隐约约传来几声鞭炮声,我探出头去张望,我坐不住了,放下手上的活,就跟小伙伴们加入进去了。
手上拿着鞭炮,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玩不完的花样,仿佛它是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拿着它,再也顾不得礼貌了,疯狂起来。一眨眼,到了傍晚,我们也玩得筋疲力尽了,回到家,洗个手,准备吃年夜饭。
一样样菜端上了饭桌,鸡、鸭、鱼、肉样样都有,只要是你能想到的。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早就盼着过年了。拿起筷子,却又不知道该先吃哪一样了。再吃年夜饭的中途,舅舅、舅妈把红包塞进我的衣袋里,看着衣袋慢慢鼓了起来,我满心的喜悦。
“砰、啪……”随着夜幕的降临,大家也开始放烟花了。我放下筷子,冲到外面观赏。哇!天空上好热闹啊!烟花纷纷飞上天空,好像是一场烟花的选美大赛,形态各异、花样繁多。瞧,那个烟花多像一朵牡丹花呀!快看,那边的烟花多像一个笑脸呀……我们干脆把凳子搬到外面,坐上去,有滋有味地欣赏起烟花来。
除夕这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天晚上,几乎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可我的眼皮好像有千斤重,实在撑不住了,睡着了。在梦中,我又梦到了今天放鞭炮,又梦到了这一桌香喷喷的年夜饭……
二:作文农村过年了700字
新年到了,我到外婆的老家走了一趟,那里是农村,与城市相比,到处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新年一到,农村现存在一些木结构的老房子门上就发生了变化,平时门上什么东西都没贴,现在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艳艳的春联,看上去十分喜庆。,每一副春联都各有千秋:有的写着“天天迎好运,日日送如意”;有的写着“爆竹声中送虎年,欢欢喜喜迎玉兔”;还有的写着“春节送寅虎,来年迎卯兔”;总之文字是林林总总、各种各样,但寓意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吉祥。
春节一来,原本喜欢凑在一起聊天的大嫂们,也开始忙活了。她们把家里里外外地打扫了一遍,玻璃窗擦得分外明净,被褥都彻头彻尾地被更换清洗;在外婆的老家,偶然也看到有人家在烹牛宰羊,厨房里主妇手中的菜刀在不停地舞动着,锅里不断地冒出丝丝香味,桌子上的菜越来越丰盛:红烧肉、猪舌头、河鲫鱼、笋烤肉等一大堆美味佳肴,鼻子不被勾住才怪呢!口水不流根本就不可能!想吃的念头不出来肯定不会!不然就是个“木头人”了。
一到晚上,农村放鞭炮也比城里热闹,主要是放鞭炮的场地比城市里空旷,围在一起看热闹的人比城市里聚得密集,尤其是拍手欢蹦的小孩子显得比较多,好一派热景象!
怎么样,这个春节你到过农村了吗?
三:作文农村愉快的春节450字
盼啊!盼啊!眼看就要到春节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因为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等等。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春节前的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到了除夕,人们都忙碌了起来,他们把对联整整齐齐的贴在门口的两边墙上,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寓意是福“倒”福“到”。然后他们就安下心来,开始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了!到了除夕的晚上,人们穿好新衣,就等春节的到来了!他们坐在火炉边,守岁一直到天亮。
春节到了,小朋友便早早的起床,来到长辈们的房间,小朋友们对着长辈说一些吉利的话,并磕头拜年,长辈们就会拿出压岁钱给了他们。
到了春节的第二天,人们就开始串亲戚,登门拜访,送礼,并且留在亲戚家,待到晚上大吃大喝一顿。
春节总是能带给人们快乐和温暖!
四:关于农村春节的文章
在乡村过年
作者:沁香一瓣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的文化风俗,过年的色彩是一种心情和情结的展露。年年过年年年想,年年刻在记忆中。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农村,总是盼着想过年。过年的时候,母亲总会去附近的小镇采购一些年货。这种最早关于美好的记忆是母亲第一个带给我们的,她让我们懂得了如何过年。
记得每到年前,母亲总是会在竹篮里拎着鸡蛋和在自家竹园里挖出的冬笋上街卖,然后换回年货高高兴兴拎回家,篮子里有金针菜,木耳、西瓜子、杮饼、红枣,酥糖等。
那时过年,鱼、肉和豆制品都是凭副食品证供应的。过年时每人的猪肉约半斤,鱼半斤,豆腐干半斤不等。虽说凭本,但能买上也就不容易了,比如买鱼和肉要买到大些的带鱼或黄鱼之类的,就要在天不亮早早地就去供销社的门市部排队,为了买到好一点的东西,村里人大都会结伴在凌晨三四点就走进附近的小镇,如果早去了,就在小街的门市部外的石板路上摆块砖头、石头或菜篮子布袋什么的,除了留下一二个人看守外,其余的人就在附近的茶馆泡一壶茶烘烘手,暖和了就互相交换,等到四点半后再去排队,由于排队的人大家都认识,所以即使叽咕几声也就算了,等到门市部里的灯光亮起,店的排门板打开,就依秩序挑选肉和鱼什么的,奇怪的是,那时由于人们吃的油水太少,看到肥肉就抢着要,有的买不到了还不高兴。
最难忘的是过年的氛围,那时虽然穷,但到了过年,家家都要蒸土糕。在我记忆里,为了蒸土糕,每户人家都要把年内积起来的大米和糯米一起泡浸在缸的水中,半天后然后将它凉掉水分,再放在石臼中冲〔捣〕变成米粉。那时,我们会随母亲提着盛着泡好米的竹篮去有石臼的农家排队等着冲米。圆圆的光光的石臼上大下面小,上面有一块厚实的木板中间长出二个耳朵,灵活固定在石块上,木板前头上是压着的石块,下面是一根用铁裏着的磨得光光的冲〔捣〕头。母亲站在翘翘木板的中间,用后脚踮着,让头一起,这样就一上一下地落着冲米,已软化了的米粒就在不停的用力下化开就成米粉,这时我们就会学着母亲样开始一上一下地冲米,常常会累得满头大汗。母亲坐在石臼边用密密的筛子圆来圆去的,很有技巧地有力地筛着,白花花的粉就从筛子中落下来,那真是一道难以忘怀的冲米风景。
冲筛好的米粉除了蒸糕用,留下的就是用来春节做小汤圆的粉,做小汤圆的粉常常要放在太阳下面晒干了,然后再放进坛子,吃多少可以用多少。
做糕是一件看似简单,但又是复杂的工作,一开始,母亲总会在谅粉竹盘里的米粉加上糖浆和糖精,然后根据干湿程度和上水,这叫做操粉,操好的粉再放在粗筛子里筛出,变成了看似粉其实是颗粒状的粉末,然后把借来的糕模子放在大铁锅上,下面放上水,在土灶里架几根木柴熊熊燃烧,等水烧开了,乳白色的蒸汽就开始冒出来,这时,母亲就很有经验地把米粉一层层地放在蒸糕的模子中。红糖做的蒸好的糕会变成黄色,用白糖和糖精蒸的就雪白。如果要有花式的,还可以在中间或上面加点红枣丝什么的,如果用来送人,面上还要按一层五颜六色的果脯丝,好看极了。
蒸糕的火候大小很有讲究的,有些人家锅里水放太多,又不断往炉膛里添木柴,火力太旺了让锅内的水蒸汽和蒸糕的模具底粘住了米粉,水蒸汽就冒不起来,怎么也蒸不好糕,有的会变得翻身一团糟。每当宅上蒸糕开始,母亲就像专家一样被村里一些人家请去当顾问。每当蒸笼里的蒸汽越冒越浓时,也就是糕蒸熟的时候,一会儿,一个大圆得热腾腾的糕就冒着香味扣在了桌面上,纯天然的糕让人看得流口水。刚蒸好的糕极松软柔软,吃起来别有风味。家家户户蒸了糕,就是有了过大年的感觉。等糕凉了的时候,母亲会把大圆盘糕分层后又切成一小块一小块长方形的,然后凉在竹编的晒席上摆开,让它们在风......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