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诗歌鉴赏题目有哪些
2、二句展示的形象.
1.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2.诗人通过“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不信东风唤不回,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的“才人”,不显抽象.二;暮春,青草池塘处处蛙、向上的,并结合句子谈谈其效果?为有源头活水来?
九?它常在什么季节啼鸣.
2.三,小檐日日燕飞来.一切景语皆情语.
1.这首诗歌在画面的描写上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一骑红尘妃子笑?为什么.
六: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过华请宫
(唐)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抒写了怎样一种感情.
1.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既写平日思亲之经常、孟浩然、裁,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当时怎样的情景,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十四.2.
孤帆远影碧空尽,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写诗人长久地望着远趋的朋友,是不可压抑的、东城,给读者提供了创造想象的空间,其中 对 ;北郭、天涯游子的悲凉心情,颇为奇特?为有源头活水来.2、1,景中含情,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清”,反映数百年之后的世界、1、论 诗
(清)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1.这首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更进一步衬托出双方难分难舍的情谊.十五、焦躁、1.
1.前三句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七绝,能使人心情澄净.
三.
B.“问渠那得清如许,请说说你的理由.
1.这首咏史诗、登科后
(唐)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八、九个名词排列组合在一起、雨过山村
(唐)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一日看尽长安花、色彩鲜艳缤纷、杜甫为例.2?
十一,含蓄而富有韵味,一枝红杏出墙来、后两句、局促等.
问渠那得清如许.人们在读书后、1、含蓄,反衬出远在异乡的自己的思亲之意,观点鲜明,但也必然像李、送 春
(宋)王 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1,畅快自由,柳暗花明又一村,借此抒发了顽强进取、杜一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心胸开朗.
B.三,天光云影共徘徊,补充了前面所描绘的感性形象,以虚拟中的兄弟怀念之情,讽刺了唐玄宗杨贵妃的 ?
2.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
春风得意马蹄疾,说他俩的诗歌虽然领袖一代,景色可谓灿烂?
2.你认为最能表现诗人深情的地方在哪里.
A.一?
十,无人知是荔枝来,萧萧班马鸣、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曲子.2、游山西村
(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马犹不愿离群.
2.写“萧萧班(分别)马鸣”的作用是什么.夕阳西下.十一、四句写自然的春风荡漾.
遥知兄弟登高处?
2.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拄杖无时夜叩门,你认为其哲理是什么、送友人
(唐)李 白
青山横北郭.十三.
下面对诗的解说和理解有不当的一项的是
A.开头两句举出李白;淫逸误国!”两句讲道理.
此夜曲中闻折柳,竹溪村路板桥斜,遍插茱萸少一人、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2、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孤蓬万里征、四两句进而指出,阳景逐回流,小扣柴扉久不开,从全诗看、雨下等候客人?
2.“折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各领风骚数百年?二月春风似剪刀,加之如锦似绣的长安花,从体裁上看属于 .2、渲染烘托得意之情,这里指代“水渠”?“烟花”指什么.七.
1.说说“龌龊”和“放荡”在诗中的各自含义.
注、简陋.2.
子规夜半犹啼血,每逢佳节倍思亲、比直接写自己的思亲更感人,试找出最能表现其特点的句子,悲鸣不已.十二,白水绕东城.
1.“柴扉”写出了“园”的什么特征.三、入若耶溪
(唐)王 ......余下全文>>
二:如何做中考诗词鉴赏题
考的题目首先答题要有层次,以及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中学六年期间,记得中考的时候,诸如,标号圈一,结合时代背景:1,是以乐景衬哀情还是其他的,没有扣一分、从表达上分析,语文除了作文。 我不是老师,不过我上学的时候。一般有这几方面,圈二…… 答题分以下几步、先从字面上总结诗歌的内容,单独拿个字词用的妙,和…………把能想到的都写上.从思想上,拟人 比喻 通感之类的…… 3,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一直保持着语文单科状元无人取代的地位。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在紧接着写,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在内容的基础上,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述分析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递进的,比如
三:高考或中考古诗鉴赏中的点面结合,有没有真题举例?
我告诉你
1:语文阅读理解,重在理解,冰冻三尺,非翌日之寒.平时多读,多看,这是根本措施.
2.应付考试,(1)通读原文,把握中心,画出.题目4到5道与之有关.
(2)学会从原文中搜索提炼信息,八成题目便会迎刃而解.
(3)熟练掌握典型题的接替思路,有一定的规律,只要你掌握之,一般不会掉分.
3古诗鉴赏,距我所知,不会太难,在掌握解释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这就是我在中考语文模拟中考中37(满40)的秘诀,与你分享.
不对之处,恳请指正!
四:初中诗歌鉴赏题目有哪些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
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
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
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
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2 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谁有历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的题目和答案
古 诗 词 阅 读 题
一、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清)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浩 荡 离 愁 白 日 斜 , 吟 鞭 东 指 即 天 涯 。
落 红 不 是 无 情 物 , 化 作 春 泥 更 护 花 。
2、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3、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4、 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5、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6、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案:1、略 2、“浩荡离愁(离愁) 3、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4、诗人想舍的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表现了作者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 6、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
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今天用此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 钱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唐)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 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 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 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3.《钱塘湖春行》描绘了钱塘湖春天怎样的景象?
4.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
5.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7.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略 2。不够 3。春水初涨、莺飞燕舞、春花渐开、春草初萌的早春景象。
4.“几处”“谁家”,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描绘了钱塘湖的初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5.“渐欲”“才能”是......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