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的三要素是什么?

构成教育的三个要素为:

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

联系:前者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后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关系

教育活动的开展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参考资料:www.eduwest.com/subweb/summary/doc/hxjyyl.doc

三:教育的三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四:教育学教育的各要素间有什么联系

(1)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2)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

(3)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五: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关系: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钉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六:教育法律关系有哪三要素构成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主体、客体和内容。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亦称作权利主体或权利义务主体,包括教育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任何一种法律关系,没有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的主体参加,都是不可能成立的。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不只是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者、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才会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其他一些个人和组织也可以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教育活动包括兴办教育、管理教育、实施教育、接受教育、参与和支持帮助教育等诸多方面。这些活动涉及到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组织)、学校、社会团体和几乎每个家庭和公民。这些公民、法人、组织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广泛的权利和承担着多方面的义务,从而使教育法的主体呈现多元性。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

(一)自然人,即个人主体

公民是自然人中最基本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主体。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其他公民等皆可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成为个人主体。

(二)集体主体

集体主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它们在职权范围内活动,能够成为宪法关系、行政法关系、诉讼法关系等多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另一类是社会组织,如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等。

(三)国家

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某些重要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既可以作为国家所有权关系、刑法关系的主体,又可以成为国际法关系的主体。

二、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标的)。没有客体,权利和义务就失去目标。但并不是一切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的客观对象皆能成为客体,只有那些能够满足主体利益的并得到国家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客观对象(如物、行为)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成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有些行为如买卖假币行为中买方与卖方也发生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为法律确认和保护故不构成法律关系,买卖假币的行为、假币等也不能构成法律关系的客体。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行为三个大的方面。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法律纠纷,往往都是因之而引起的。

(一)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简称物,它既可以表现为自然物,如森林、土地、自然资源等,也可以表现为人的劳动创造物,如建筑、机器、各种产品等;既可以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也可以是公民个人的财产。物一般可分为动产与不动产两类:(1)不动产。包括土地、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如学校的场地,办公、教学、实验用房及其必要的附属建筑物。(2)动产。包括资金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教育资金包括国家教育财政拨款、社会捐资等,其表现形式为货币以及其他各种有价证券,如支票、汇票、存折、债券等。

(二)非物质财富

非物质财富包括创作活动的产品和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财产性的财富。前者也被称作智力成果,在教育领域中主要指包括各种教材、著作在内的成果,各种有独创性的教案、教法、教具、课件、专利、发明等。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包括公民(如教师、学生和其他个人主体)或组织(如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和其他组织)的姓名或名称,公民的肖像、名誉、身体健康、生命等。

(三)行为

行为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实现权利义务的作为与不作为。一定的行为可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和需要,可以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在教育领域中,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都是教育法律关系赖以存在的最基本......余下全文>>

七: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2、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人微言轻教育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八: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系统论看素质教育 关键词:系统论 整体性 动态性 开放性 有序性 协调性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作为一种教育系统工程,显然应该遵循系统科学的指导。本文试从系统论角度谈谈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系统论特征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培养人的身心素质,养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它以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标志,发扬民主平等、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这些基本特征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且相互转化,构成一个系统,具有系统论的某些特征。 (一)素质教育的整体性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事物看成整体,把系统的组成部分看成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合的要素,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主要体现在: 1、教育目标的整体性。素质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整体发展。从纵向讲,即开发人的潜能、塑造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三者构成人的发展的三位一体结构。从横向讲,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是对学生进行集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等方面素质的开发、培养和训练于一体的教育。而且,这种全面整体的发展还体现了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现在发展与未来发展的统一。 2、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形成明确的指导思想,并有效地转化为教育实践,采取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及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建立科学评估体系,这一过程是一个系统流向,涉及到许多重要环节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3、教育环境的整体性。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应试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现象而提出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是一种教育和社会的“综合症”,其形成原因有教育内部因素,也有教育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是关键。可以说,它表现在学校,病根在社会。因此,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环境具有整体性,一是学校内部的环境;二是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二者构成统一的教育网络,对素质教育产生整体影响。 (二)素质教育的动态性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有一个组建、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具有动态的性质。系统这种变化发展的动态性,使各个系统能充分发挥“自己运动”的功能,达到最优的目的。 1、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素质教育对个体来说,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较为全面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目标追求的最高层次。其中,全面的发展即包括受教育主体各项身心潜能,尤其是心理能力的协调统一发展,并体现个体的个性特征、自主性和创造性;主动接受教育是发展的方法和手段,要求素质教育过程是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支配下展开的,使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个体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生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而生动活泼则是发展的明显特征,因素质教育过程要求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成为学生主体的一种乐趣和享受。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上述三者是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没有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就失去真正意义,背离我国教育方针;没有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发展将是机械僵化的;而缺乏生动活泼的精神,发展将永远无法进入较高层次,一切开发培养和训练都可能成为学生的负担。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正是上述几个方面互相牵制、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 2、素质教育面向动态的未来。教育发展具有超前性,教育应该为未来培养人才,而不以升学或就业为直接目标。联合国教......余下全文>>

九:揭示教育与社会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论有哪些

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学校课程与内容

(4)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 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 完善和发展

(3)教育通过舆论,思潮 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

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2)重传统和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

(3)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

(3)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4、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2)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