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模式

一:农产品流通模式有哪些

在农民生产和市民消费的中间区域,是一块国民经济的黑暗大陆,可称为农产品流通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当下,流通决定生产,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没有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快速的物流道路,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从而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利益增长和新农村建设。

《2013-2017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1]显示,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4月20日,商务部、财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2011 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和陕西等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通知明确工作的市场化运作,鼓励地方在规划、用地、用水、用电、税收、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纳入试点的项目,中央财政将提供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50%的资金支持。

据统计,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19、19109 元,2000-2010年间,其复合增速分别为10.1%、11.8%。《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为,截止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8310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在7%以上。前瞻网指出,农产品流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据统计,2010年我国生产的农产品商品量约为16亿吨(不计木材),较2005年增长29.6%,高出同期总产量增速12.3个百分点。而2010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2.24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1.78%;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672个,成交总额1.61万亿元,其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979个,成交额1.39万亿元;以零售为主的市场有693个,成交额0.22万亿元。同年,我国农贸市场数量稳定在2.5万家左右,与农产品零售相关的超市连锁总店(含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568家,门店数量4.0113万家,商品销售总额5893.96亿元。

运行机制包括信任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保障机制、学习机制和预警机制,具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整体运行框架见图2。

信任机制。农产品流通体系内主体之间相互信任对于农产品顺利流通具有重要意义。信任机制的建立与否是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农产品流通体系本身也就是一个系统,系统之间的元素相互交换信息和能量,系统单元的最佳决策是相互信任,而不是欺骗。

利益协调机制。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各主体为了得到利润而参与其中,因此利益协调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公平和公正。在体系的发展中保证各参与者都能获得报酬,体现出投入与产出的明显关系。但是流通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实施合理的企业化管理,让各主体都能在系统内发挥作用。

保障机制。在流通体系中,对实力比较薄弱,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或者是农户,政府和有关监督部门要提供扶持,提供有利的保障措施。另外流通体系中的合作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合作能顺利开展。

学习机制。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成相当于一个集群的构成,在集群中必然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因此建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学习机制,是指在体系内各个主体包括组织、群体和个人之间,以及体系内各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的渠道、相互关系和作用方式。学习作用的发挥离不开集体学习机制的建立。体系内成员可以通过学习机制,吸收其他成员的知识来增加自身的知识基础和提高自身的能力。

预警机制。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保障其顺利的进行,就要建......余下全文>>

二:在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下,消费者能比能成为主导力量?为什么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赋予消费者前所未有的信息能力,消费者从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从分散孤立到相互连接、从消极被动到积极参与,最终扭转了产消格局,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断参与各个商业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同步信息化,也为未来基于互联网的订单农业奠定了基础。

三:哪种农产品流通模式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详细资料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还不健全,基础设施总体薄弱、信息不对称、产销组织化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稳步提高,农业和宏观经济的互动性增强,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鲜活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部分地区出现买难、卖难交替的情况,价格的暴涨暴跌也时有发生,应尽快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

四:"互联网+"农产品的模式都有哪些

农产品滞销、卖难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普及,电商快速发展。农产品改变这一困局,也指日可待了。

“互联网+”与农产品,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一个像阳春白雪,一个像下里巴人,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两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渗透,互联网与农产品逐渐紧密结合起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农业盛宴正在上演。

农产品企业应抓住电商快速发展的势头,提前布局,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再做电商时,也需要拓展线下渠道,不能单一的“押宝”。

“互联网+”农产品的模式都有哪些?

一、平台化道路

在地方建立农产品特色馆,作为一个独特的分销平台,借助政府的支持和自身体系的聚合力,集合当地千余家小卖家共谋发展。

二、资源整合道路

在政府支持和推动下,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结合当地实情主打地方特产,依托在网店进行销售。并招募年轻销售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微营销培训,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免费的社会化媒体推销农产品,而“网店”更大的价值在于交易。

三、品牌化道路

农产品进行品牌化运作,并结合地方特色取一个好记上口的品牌名,并直接进驻旗舰店,以专业的第三方主体进行运营,呈现商品品牌,其主要魅力在全程产业链上进行标准化运作,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运营、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诸多标准化尝试。

对于“互联网+”农产品来说,O2O肯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而O2O的关键价值就是去中介化,让消费者同生产者直接对接,缩短中间流通环节,从而减少成本,这个逻辑对于农产品交易来说非常清晰。

五:如何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一、要加大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全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二、要创新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要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免除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清理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城市社区菜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和超市的收费等政策。

三、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物流主体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改善设施,完善服务,提高物流绩效和服务水平。

四、要协助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各种形式物流组织实体。积极实施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把初级产品整理加工变为技术含量高、贮藏时间长、具有品牌优势、附加值高的产品。

五、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构建从农田、水域到餐桌安全的产业链。

六:农产品流通模式效率对比需要什么数据

流通环节

通关效率

销地市场

七:中农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

经过2013年的战略及业务转型,中农网创新建立了“平台+自营+供应链”的商业模式,深入向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农产品B2B业务为主营业务,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各项资源,充分利用供应链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集成信息、担保、结算、融资、质检、仓储、物流、报关等线上及线下配套服务,为解决行业痛点创造重要价值。

(一)行业先行的全程供应链管理模式

作为全程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B2B2C电子商务平台,中农网对符合各个行业特点的专业化平台进行深层次的资源整合,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标准地提供多元化的网上交易模式,在大宗B2B电子商务平台上创新地采用居间贸易、现货挂牌等方式提供产地和销地农产品交易信息的交互,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交易、支付、仓储配送的全过程。在生鲜农产品领域,建立了集成担保、结算、质检、仓储、运输、报关、商检第三方服务的生鲜农产品综合电子商务平台,旨在切实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及服务,让交易更轻松。

(二)国内首创并模式成熟的虚拟商圈融资

中农网基于对农产品流通领域多年的深耕细作经验,以客户的庞大需求为导向,以自身强大的平台为依托,以专业的供应链服务为核心,以严密的ERP系统为工具,形成了中农网立体及多元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与多家金融机构展开战略合作,向涉农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

(三)独具创新的现代物流技术与模式

中农网整合上下游厂家、第三方物流、金融机构搭建了第四方供应链物流核心平台,成为国内农产品陆运、海运、内河航运、冷链物流采购信息和需求信息的交互中心。根据多年运营过程中搜集到的客户反馈,中农网依靠先进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技术,创造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新型商务模式,创新性的提出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进行集成式管理,大大降低了传统交易方式下的交易成本。

(四)以大数据共享为基准的信息推送平台

中农网专注成为具有高度扩展性的农产品信息和数据管理服务商,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共享、实时更新、深度挖掘和决策分析。

八: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行模式

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购统销体系经过市场化改革逐步演变而来的。果、蔬、禽、蛋、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基本上形成了以农户、经销商、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产品企业等为主体的流通格局。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矛盾日益突出,产销一体化组织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完善致使农民利益难以保护。

当前,农产品的主要流通形式包括:

1)以农村经纪人和运销队伍为主体的经纪、贩运型流通,农民自己闯市场,找销路、搞绩销,具有积极性、自主性、灵活性,但组织化程度低,比较分散,市场不确定性非常大,信誉度不高;

2)以龙头企业为组织形式的加工贸易型流通,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产销关系,实现产销一体化经营,主要问题在于公司与农户双方的契约约束比较脆弱。

3)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市场带动型流通,通过培育市场,形成产品集散、信息发布、价格形成中心,促进农产品储存、加工、交易、集散、物流配送等功能的实现,以大市场带动大流通。是目前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但是批发市场的功能尚未得到健全和发挥,限制了其引领农业发展的作用。

4)以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的合作型流通,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将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但目前尚未成长壮大。

5)以连锁超市为龙头的生产基地及联合采购型流

参考资料:blog.sina.com.cn/s/blog_51722bf40100cnyc.html

九:我国地方特色农产品怎么实现产业化途径

现代农产品如何向社区营销?农业实现产业化与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在产业升级与产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农民千辛万苦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滞销或者销路不畅,农民增收存在一定的风险,农民如何让生产与销售紧跟发展步伐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我们知道标准化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如果出现滞销的局面,损失是非常巨大的,产品在有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怎么突破销售困局,怎么让我们生产的农产品不愁销售,是所有研究农业问题人士关心的,下面要阐述的不是农业产业政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而是怎么样拓展农产品的销售,谈一些看法。    现代农产品的营销定义:现在农产品基本上延续旧的销售法,以农贸市场为主要源头,向交易集中的菜市场延伸,超市与社区菜市场结合的销售思路,农民种菜,商贩收购,集市销售的模式,有些是自己种自己销售,也有通过合作组织集中采购销售等存在,所以农产品的销售本质上思路仍然以政府主导的大市场为主,不断提出要建设大的贸易市场,建设规模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这样的销售方式将在很长时间存在,因此,现代农产品的营销定义有两个部分。一是做好渠道流通销售模式;二是直接专营销售模式;第一种模式以政府指导为基础,另外一种纯粹属于新的商业交易模式,模式的手段各有特长,在不断丰富交易的基础上,产品的品质、新技术、特色产品、高价值产品为主要龙头,逐步渗透的法,经营新的思路,来创造农产品新的价值体现。    农产品生产经营现状  农产品的经营一直关系着两个家庭,一个是生产家庭,一个是消费家庭,两个家庭的顺利对接才是农产品销售与经营的关键所在,如果生产家庭没有法生产,消费家庭就谈不上消费,而消费家庭买不到需要的农产品,生产家庭生产了也卖不出去,两者互为关系出现的简单问题,到目前位置,已经变得越来越让人揪心,本来只要两个家庭互相需要,那么经营农产品就不是一件难的事情了。  近年来,政府给了不少的农业项目的支持,可是没有收获,为什么?政府也不知道怎么?道理很简单,很多国家的钱都打水瓢,为什么?中间环节有问题,没有直接用在项目上,中间监督出了问题?农业企业都是农民在做,缺少指导。由于农民他们本身素质有限,所以如何把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整合一体,成为现代农业的最大问题,现在所谓的农业专家们都知道农业的问题是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可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销售,只知道弄大批发市场,弄几个什么协会来糊弄农民,农民盲目陷入什么协会的圈套,导致现在农民增收出现困局。    农业营销切忌“嫦娥奔月”,农产品销售的困难很多时候归结在产品的老化,农产品的结构不配套,大多数是政府主管部门喊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无力来突破农产品的营销困局面,只是想“嫦娥奔月”,而不做营销与消费市场的研究与突破,抓农民很有手段,但抓销售就迷惑不前,因为前者可以行政手段,而后者是市场手段,由此,在基本盘面上的指导人员,需要强化一体化的专业人才,主管人员要抓生产更要懂市场,而懂市场远远不够,懂市场的所谓农业专家很多,但需要懂营销的就很少,因此,两者或者多者结合,将是关键。    农产品经营困局有三大因素  1、人才:农业产品销售人才很少,也很少有农产品或者农业销售人才交流,目前在农业产品销售大部分是一些农民出生,现在有转型后(初步土地经营升级)的一批人在主导,很难融合现代营销手段,高级农产品营销、策划、销售为一体的“地面营销人才”更是难以寻找,这与我们的农业大国格格不入,最多的是研究与政府主管人员,因此,农产品国内营销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市场消费需求,也就是农户家庭到消费家庭之间传播的桥梁被人为阻隔,消费者想知......余下全文>>

十:现在的农产品都是公司加农户模式吗?

是的,“公司+农户”模式的基本含义是指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的企业(公司)与农户建立一定的经济契约关系,开展一体化经营。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