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储蓄对国家有哪些重要意义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本框题的内容与居民的投资理财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密切。学习时除了要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外,还应结合当前我国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社会热点加深理解和运用。
1.储蓄的含义。
储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储蓄包括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商业保险和手持现金等。日常生活中所讲的储蓄一般指狭义的储蓄,即存款储蓄。
2.存款储蓄的类型。
我国储蓄分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3.我国对公民存款储蓄的政策和原则。
我国对公民的存款储蓄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政策。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
4.储蓄的作用。
公民个人的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利国利民。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可以“变小钱为大钱,变死钱为活钱”,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一方面,国家通过开展储蓄业务,可以把市场上多余的一部分纸币采用信用回笼的方式吸收过来,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求压力,使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平衡,保持物价稳定。另一方面,银行吸收公民的个人储蓄存款,转化为生产投资,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品,从而增加货币回笼,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和物价稳定。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公民的储蓄不仅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且是计划消费行为。通过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是科学文明的消费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学习本知识要点时,要注意防止出现以下认识误区:一是认为个人储蓄存款只是一种个人获得利息收入的投资行为;二是认为个人将余款存入银行就是让银行代自己保管现金;三是认为个人储蓄存款越多越好。这些认识误区都与不了解银行的职能,缺乏对储蓄方面知识的准确把握有关。实际上,个人存款储蓄不仅是个人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也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是既利国也利民的事情。当然,银行的个人储蓄存款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出现高储蓄现象,会加大币值压力,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反映出居民的投资渠道比较单一。
思考:如何认识新形势下的“高储蓄”现象?
分析:首先,要明确公民存款储蓄增长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这首先得益于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说明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百姓收入的不断增多。此外,目前的居民高储蓄率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老百姓要存钱的重要原因。
其次,要辩证地看待存款储蓄的作用。公民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利国利民。但是,储蓄高增长意味着居民消费和投资会在一定程度受到抑制,对改善居民近期生活质量、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有不利影响。因此,要合理引导、分流储蓄,促进储蓄向消费转化。
有关公民存款储蓄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居民储蓄越多越好。
解析:对此问题要作具体分析。有一定的居民储蓄是必要的。居民的个人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它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可以调节市场货币的流通,而且还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居民储蓄太多就会导致消费市场的萎缩,造成消费品的积压,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会影响居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误区二:居民储蓄不受任何人、任何单位和组织机构的查询和扣划。这就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
解析:我国对居民储蓄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为储户保密”是指非依法定条件、程序,存款不受任何人、任何单位和组织机构的冻结和......余下全文>>
二:储蓄的意义是什么
一、储蓄定义: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陕义)
储蓄存款指为居民个人积蓄货币资产和获取利息而设定的一种存款.储蓄存款基本上可分为活期和定期两种.活期储蓄存款虽然可以随时支取,但取款凭证-存折不能流通转让,也不能透支。
1、活期存款是储蓄存款的一种类型。指不规定期限,可以随时存取现金的一种储蓄。活期储蓄以1元为起存点。多存不限。开户时由银行发给存折,凭折存取,每年结算一次利息。
2、定期存款是储蓄存款的一种类型。指存款人同银行约定存款期限,到期支取本金和利息的储蓄形式。
二、储蓄意义: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三:储蓄的意义是什么?银行存款方式有哪些?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四:论述储蓄对个人理财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于理财来说,虽然银行储蓄取得的收益不是很多,但它却是别的理财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可以说,它是一种最为稳妥、风险最小的理财方式。具体来说,银行储蓄在理财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储蓄能够提高一个人应付危机的能力
储蓄不仅能够给自己积攒财富,还能养成节约和按计划开支的习惯,所以储蓄是理财的第一步。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丑媳妇每次在做饭的时候都藏一些米。等到灾荒到来时,她像变戏法一般拿出许多粮食,结果使全家度过了饥荒。
这一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养成储蓄的习惯,可以应付不时之需。否则面临“饥荒”时就会措手不及。
◎储蓄可以为理财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储蓄才能积攒一定数量的金钱,这是理财的基础。如果我们身无分文,自然就不存在理财的问题。一个人要是欠了一大笔债款,而又想克服贫困给他带来的困扰,他就必须采取两个步骤:一个是勤劳地工作;另外一个
是尽量地节约,然后把消费剩下来的钱存进银行。对许多家庭而言,每个月中拿出一定数量的收入存入银行,一点也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养成这样一个习惯。
◎可以增加成功机会
有一些人总是抱怨机会对他不公平,而当发财和投资的机会真正来的时候,他却一点资本也拿不出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消失。下面一个例子就说明了平时存钱的好处:
非勒小姐还是一个办公室文员的时候,每周只能拿到10美元的工资,但她坚持每周存入银行5美元,这样几年下来,她就有了可观的存款。这时在美国南部发现了石油。菲勒小姐以她自己的敏感觉得时机到了,但她的存款根本无法支付巨大的资金投入。于是她就以存款为抵押,借到了足够的资金,开始了她向亿万富翁的迈进。
◎储蓄能赢得别人的信赖
大银行家摩根曾经说过:“我宁愿贷款100万给一个品质良好,且已经养成储蓄习惯的人,也不愿贷款1000元给—个品德差且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可见,养成储蓄的习惯不仅能够给自己积累一定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养成节约、有计划开支的意识,这是学习理财技能的第一步。 有一句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投资术语,叫做“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虽然是针对规避风险而言的,但对于储蓄这种风险小的投资品种,同样需要坚持这一原则。
先哲们早就提醒我们,“人们应当总是将其财富一分为三:一部分投资土地,一部分用于商业,剩下的那三分之一留在手中。”其中的最后一个留在手中的“二分之一”,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应当存在银行里的储蓄存款部分。
这也许是最早的资产组合投资思想,但直到今天这个思想还是很有用的,因为实践早已证明,分散组合投资能有效降低风险。
当然,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投资理财的最大效益问题。不管怎么说,单单把钱存进银行都不能算是一种真正的投资理财行为;因为理财的目的就是使金钱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如果只
是将钱存进银行,显然是与现代理财观念不相符合的。从实际操作来看,储蓄越多收益最低,这也是不可以过多储蓄的原因。
适当储蓄就是把理财资金分出一部分,存进银行。这样的比例是多少,投资专家有不同的看法。多数人认为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比较合适。我们前面已经阐述过,在众多的投资产品之中,储蓄是风险最小的品种。
虽然储蓄和其他投资产品相比,收益可能会少些,甚至有人认为储蓄带来的收益,还抵不了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货币贬值水平。但是,储蓄却永远是其他投资品种所代替不了的。
我们之所以强调要有适当的储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理由:
◎储蓄使我们有应急的资金准备
生活如果一直平安无事,那当然是幸运的事。但是,完全一帆风顺的幸运是不可能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能说......余下全文>>
五: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性
存款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存款是银行的负债,是银行吸收资金的一种形式。当存款人向银行存入一笔资金时,在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就建立起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存款人以信用方式向银绩提供了一笔资金,成为债权人;银行则以信用方式获得了一笔资金,成为债务人。贷款亦称放款,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过以一定利率把货币资金需求者约期归还藉以获取利息而发生的一种信用活动.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有多种,但贷款在其资产业务中比重一般占首位。
六:储蓄的定义
储蓄是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有价证券的保险产品,与金融资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储蓄的增长是转化为保险的潜在力量,这是储蓄收入效应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寿险产品同时具有储蓄的功能,因而储蓄相对于保险又有一个替代作用。尤其是在寿险产品的收益率没有绝对优势时或者消费者对于利率并不敏感的条件下,一定量金融资产的增长必然要在储蓄和保险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储蓄的增长必然会挤掉对保险产品的需求,这就是储蓄的替代效应。与此同时储蓄和银行利率是紧密联系的,钉的通货膨胀往往伴随高利率,而高利率能够吸引高的储蓄,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保险业在93年和98年会出现剧烈波动的原因。93年我国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所以保险产品相对于储蓄而言没有任何优势,人们将大量收入转化为储蓄,以至于当年的收入弹性值出现负数的情况。而从97年开始的连续降息使得同期的寿险收益率远远高于银行利率,从而出现人们抢购保险的风潮,因此收入弹性值远远大于其他的年份。至于在宏观分析中储蓄对需求的影响还依赖于经济学中对于储蓄的定义,而不能仅仅依赖于银行公布的储蓄数字,这两个储蓄的意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