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代表作

一:超现实主义简介、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参加超现实主义集团的作家有布洛东、苏波、查拉,画家阿尔普、马松等等。属于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路易·阿拉贡、保罗·艾吕雅等,由于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后来转向进步的文艺阵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在美国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新超现实主义"流派,成为帝国主义御用的宣传工具。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但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产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阿拉贡在1926年发表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都会》、《生活的内幕》均属超现实主义之作。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卢梭(H.T.Rousseau)、米罗(joan miro)、达利(salvador dali)、恩斯特(m.ernst)、马格利特(r.magritte)等人。 米罗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主要的作品有《向鸟投石子的人》、《荷兰式家居室内》等。 达利相较与米罗,他采用相反的表现手法。达利认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第纪录下来,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新心灵的震撼。主要作品有《永恒的记忆》、《内乱的预感》等。

二: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

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西班牙画家达利(1904—1989),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他利用反向思维,自由拼合想象的画面,通过对以往经验的倒置和回放,构建出一个意象新奇、陌生化的超现实主义场景。其代表作《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年,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物体,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那种对时间疯狂流逝的独特表现手法,暗示了个人情感在物质世界挤压之下迸发出的无法回避的力量。《记忆的永恒》是20世纪具有典型意义的视觉形象之一。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的。他尽可能精确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以及自己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马格利特的《天降》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是超现实主义风潮的另一代表者。马格利特认为要打破理性秩序的视觉习惯,还要借用理 性手段,以原来熟悉的事物质询这个熟悉的系统,使画中物体具有相当的肖似性。因此马格利特喜欢选用冷调的色彩、稀薄的平涂、界线明确的绘画方式。马格利特的作品中有一种黑色幽默,就像达利及恩斯特,但是马格利特在处理手法上,似乎营造出平静的气氛,不像前两者具有恶梦般光怪陆离的形象。他喜欢将平凡的事物,赋予新的面貌,使人在静默中屏息以对,有时会在超官能情境中,突如其来地产生一种飘浮的诗意,让人的情绪飞跃自如,心灵获得解放。他的代表作品《天降》描绘了一些神情古怪、头戴圆顶高帽的人物从天而降,如同弥天的雪花飘扬在城市上空。画面的形象异常清晰,看似高度写实,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画家对于“反常”视觉形象的酷爱。许多物品看似正常,实际上却处在矛盾状态。《天降》具有一种怪诞的合理性 。

三:超现实主义画家及作品有哪些

马格里特 马格里特Magritte,Rene(1898~1967)比利时画家。1898年11月21日生于莱西讷,1967年8月15日卒于布鲁塞尔。早年受业于布鲁塞尔艺术学院。成熟期的作品具有超现实主义特点。代表作有《两姐妹》、《受威胁的凶手》等。他的创作对年轻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S.达利、麦桑等和波普艺术家,有一定的影响[1] 。

达利 达利(1904—1986),西班牙著名画家,是超现实主义绘画运动中最有影响力领军人,他在绘画、[1] 文学、电影、珠宝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相信有人看过他的《记忆的永恒》这件作品,从绘画的角度来讲,它是绘画史上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画中描绘了一个死寂般宁静的旷野。平静的海面、平坦的沙滩、荒凉的海岸,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方形台座,一块板,一棵树。画面中突出表现的三块软饼似的钟表:一个块挂在树上,一块垂在台座上,另一块软软地搭在人脸形的白色生物上。还有一块红色的钟表,上面爬满了黑色的蚂蚁。画中还有一只歇着的苍蝇。画家在绘制这件作品时,写实非常手法。但画中的一切却是荒诞不经的,采用了违背情理的表达方式,脱离了常规逻辑的脉络,这里看不见现实的踪影,只有神秘、荒诞和怪异。但不可否认,透过表面,我们看到了一些实在却又不实在的东西。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件绘画作品。更是一首写在画布上的诗歌[1]

米罗 米罗(1893—1984),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西班牙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其代表作《羽毛美丽的鸟》,画面上流畅的曲线连接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点和面,点线面之间错综复杂、神秘莫测。标题语言颇有诱惑力和诗意。整幅画并没有出现鸟的形象,仅仅在画面中出现两个“眼睛”状的圆点,和叶子形的“鸟嘴”。整幅作品折射出一种超越现实的优雅幻想和沁人心脾的神秘。虽然作品没有具体的东西,但观者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具象的东西无法给我们带来的享受。这一点,和我们当前的一些优秀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一样的[1] 。

四:有哪些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

tions to wait for; and when he set out for

五:超现实主义画家及作品有哪些

超现实主义油画

bk.baidu.com/view/892974.html

超现实主义

http://bk.baidu.com/view/39616.html

超现实主义画派

bk.baidu.com/view/730517.html

超现实主义绘画

bk.baidu.com/view/837245.html

六:超现实主义的人物作品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卢梭(H.T.Rousseau)、米罗(joan miro)、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恩斯特(m.ernst)、雷尼·马格里特(r.magritte)、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等人。 米罗(Joan Miro ,1893—1983)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是被人们认为“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民间艺术揉为一体 大师”。他的盛期、动物和某些象征性的物体,都采用单纯的线,色彩干净明亮,他似乎用天真无邪的眼睛看世界,但不时地对这混乱的世界发出嘲讽的笑。作品画人。主要的作品有《荷兰式家居室内》等。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相较与米罗,他采用相反的表现手法。达利认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的纪录下来,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新心灵的震撼。更有甚者,他把受激情产生灵感的创作转变成流动性的过程,并把这些过程称之为“偏执狂的批判方式”,即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妄诞、怪异加入或替代外在的客观世界,常用分解、重叠、综合、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他的有些作品含有宗教的神秘感和色情因素。要作品有《向鸟投石子的人》、《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感》等。 超现实主义文学宣称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后一世界比前一世界更真实。强调诗人听从潜意识的召唤,写梦境,幻境,事物的巧合,提倡自动写作法,把梦幻和一刹那的潜意识记录下来,达到“纯精神的自动反应”。作品追求神奇,奇特的艺术效果,充满出人意料的形象比喻,有些作品想象丰富新颖,但大多晦涩难懂,语言缺乏逻辑性,规范性。超现实主义否定现实主义和传统的小说,敌视一切道德传统,认为它是平庸、仇恨的根源,而小说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宠儿,是因为它适应了读者要求合乎逻辑地反映生活的追求。它要打破这一切,追求“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力图通过这种反应,以口头的、书面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表达思维的实际功能。它不受理智的任何监督,不考虑任何美学上或道德方面的后果,将这思维记录下来”。超现实主义者在咖啡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寻找、搜集人的思维的原始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其代表作是布勒东1928年发表的小说《娜嘉》。20 年代末以后,运动内部发生分裂。1930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重申了运动的原则:反抗的绝对性、不顺从的彻底性和对规章制度的破坏性。此后运动处于低潮,几乎只剩下勃勒东一个人还在坚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美国时,他这种宣传也没有停止过。1946年勃勒东回法国后,继续办杂志,举办作品展览会,发表广播讲话,又掀起过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浪潮,影响波及欧美许多国家,但其声势已远不及20年代。超现实主义存在的时间较长,这个流派颇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不少的现代派都受其理论影响并加以发展。 超现实主义电影(surrealist film) 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布菜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在供商业发行的......余下全文>>

七:最能代表超现实主义经典符号是什么

达利的艺术却神奇般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生活中的文化和时尚。

因为达利,人们自然想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并非达利所创,但由于他的超现实主义美术作品而影响深远。超现实主义绘画和雕塑大致出现在一战和二战之间。1927年,达利到了巴黎,早年他入西班牙马德里美术学校时就已密切关注巴黎画坛的现代美术,试验着以点彩和立体主义方法作画。

20世纪30年代,达利逐渐将超现实主义推向高潮,探索出不同于早年的阿尔普、恩斯特以及同时期的马格里特、米罗等人的倾向,试图在佛洛依德式的潜意识中产生意象,运用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身上诱发出相应的幻觉世界。他的作品绘画性和设计感十分强烈,精心设计和创造了一系列梦境和幻觉,将每一段幻觉的局部赋予直觉显现:有阴影,有透视,也有质感,并通过诸多荒诞形象进行违反常理的组合,借此创造出如柔软表、抽屉、拐杖、蚂蚁等视觉符号,表达出他意念中的梦境、情欲和神话,如展出的雕塑作品《时间的轮廓》、《记忆的永恒》等形象,充满忧虑、荒诞、离奇和悲欢;同时又蕴藏着无尽的激情和想象,模糊了艺术和生活的界线,打通了文化共享的通道。达利不断以大胆而别致的宣传方式,使其艺术及外表成为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经典和时尚符号。又比如展览中有一幅全球现存最大的达利油画,即5米见方的《着了魔》。该画是1945年达利为著名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导演拍摄的好莱坞电影《爱德华大夫》而特意创作的,在过去50多年里几乎没有展出过。画面是无数惊恐的眼睛,观众面对此画,颇有小眼瞪大眼的奇趣,表现了达利特有的奇思妙想。

达利的作品传到中国也非常早。特别是在上海,上个世纪30年代已经可以领略巴黎的现代主义之风,不过最前卫的是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了。当时上海《良友》杂志已刊登了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不过是作为标新立异的西方时尚来介绍的,这也算是20世纪30年代达利艺术在中国的流星般闪现。之后便是半个世纪渐行渐远的隔阂。改革开放以后,超现实主义艺术再现中国,达利的名字也逐渐为国人所知。此次展览更让达利获得了生动的展示和演绎。

八:超现实主义如何表现在实际设计中,其起源是什么,代表作都有哪些?

现实主义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其后,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末,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余下全文>>

九:超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参加超现实主义集团的作家有布洛东、兰波、查拉,画家阿尔普、马松等等。属于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路易·阿拉贡、保罗·艾吕雅等,由于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后来转向进步的文艺阵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在美国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新超现实主义流派。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1921年,布列顿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但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产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阿拉贡在1926年发表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都会》、《生活的内幕》均属超现实主义之作。

十: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作品特点

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画家们开始探索自己非理性的一面,以找到新的创作自由。虽然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情景奇异怪诞,与现实格格不入,体现了“反常”的特征,却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感,给人以灵验、虚无的感觉。这是一个被抑制的日常世界,这些作品隐喻着人和宇宙破裂却又相互联系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反常合道”的艺术魅力。超现实主义绘画显示出不同于以往的最能体现绘画本质的语言特征和艺术技巧。这种创作方法是对以往以理性、现实为特征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反动,目的在于对真实的深层次探索和表现。超现实主义绘画多半依靠具象表现形式与抽象画面情景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意境与具象实体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了追寻艺术家个体感受的信息。这与中国古人强调“超以象外,得其圜中”的境界吻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效果就在于抽象与具象的适当调配,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恰到妙处的平衡。在“虚”与“实”的处理中,“虚”的部分更是艺术家想象力飞翔驰骋之处,即是绘画的超现实性 。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