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的野外描述

一:岩土的野外描述

土类岩芯的鉴定和描述

(一)黏性土、粉土岩芯的鉴定和描述

1.土的名称:黏性土类的黏土(塑性指数Ip<17、粉质黏土(塑性指数10<Ip≤17=和粉土(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Φ>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的土)等;

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

3.黏性土的塑性状态、粉土的潮湿状态,成层性,质地强度:

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分为坚硬(液性指数IL≤0),硬塑(液性指数0<IL≤0.5),软塑(液性指数0.5<IL≤1),流塑 (液性指数IL>1);

粉土的潮湿程度分为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20%≤w≤30%),饱和(w<30%);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

4.夹杂物:成分,含量百分比,粒径,形状等;无夹杂物则描述土质均一或质纯;

5.其它:如搓条,滑腻感,斑纹,干裂,虫孔,嗅味等。

(二)砂类土岩芯的鉴定和描述

1.土的名称:砾砂(Φ>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粗砂(Φ>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中砂(Φ>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细砂(Φ>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粉砂(Φ>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

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罚次色在前,主色在后;

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80%);

4.密实程度:砂类土密实程度按标准贯入锤击数N或相对密度Dr划分,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

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百分比;

6.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情况(均匀性);

7.夹杂物及其百分比:如砾石、黏性土、腐植物等;

描 述 范 例

黏土:褐黄色,局部夹有灰褐色团块,土质不均,多夹卵、砾石(最大粒径50mm),含量约占30%,局部夹有铁、锰质氧化物条纹(斑点),5m以上硬塑,以下软塑。岩心呈长柱状,5m以下有拉长现象,岩心手掰开后可见土质有细腻、切面光滑,手搓可成细泥条,易滚成小土球,钻进正常。其中3.2~3.4m夹粉土薄层,4.6~4.9m夹粉砂团块。

粉质黏土:浅黄色为主,土质均匀,软塑为主,岩心为长柱状,手搓有一定黏性,略有砂感,可搓成粗泥条。钻进正常。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土质不均,局部夹薄层状粉土,可见大量腐烂植物根茎(含量约占10~20%),2~4m软塑,4~6m流塑。岩心呈长柱状,保持自形性差,有严重拉长变形现象,手搓污手,有腥臭味。钻进过程中缩孔严重。

细砂:浅黄色、灰黄色;2~3m稍湿/潮湿,3m以下饱和,2.5m以上松散/稍密,以下中密/密实;砂纸均匀/砂质不纯,多夹粉土薄层(层厚约10cm),局部为互层状,分选性好,颗粒均匀;可见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颗粒粒径接近粗玉米粉大小,手搓偶有黏着感;岩心呈散状,局部饼状;钻进时有涌砂、塌孔现象。夹杂物及其百分比:如砾石、黏性土、腐植物等。

(风积砂可参照此描述)

注:①、粉砂颗粒大小接近小米粉,比精制食盐稍细;手搓有轻微粘着感。

中砂颗粒大小接近或超过鸡冠花子粒大小;手搓无粘着感。

粗砂颗粒大小接近或超过细小米粒大小,手搓无粘着感。

砾砂颗粒大小接近或超过小高梁粒大小。

②、粉砂、细砂、中砂不进行具体的颗粒粒径叙述......余下全文>>

二:沉积岩的野外地质描述?

×××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如有其他信息,可酌情加入一些。一般50-100字左右即可完成一类岩石的描述!

三:野外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

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

表H.1.2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

巨厚层

h>1.0

1.0≥h>0.5

中厚层

0.5≥h>0.1

h≤0.1

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

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

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

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四:野外怎么区分粉砂岩和泥岩?

泥岩是粘土岩的一种,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其由微小矿物组成,粒径小于1/256mm,具有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透水性很差。泥质粉砂岩成分主要为粉砂,含少量粘土矿物及胶结物;砂质泥岩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 ,含少量砂质。

厂觉泥质粉砂岩的断口较沙质泥岩粗糙,手搓的话,泥质粉砂岩的砂感更强些, 而砂质泥岩细腻些,浸水后,泥岩易软化。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