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

一:《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醉翁亭记一方面写了他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山水的喜悦,另一方面还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精神,表现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面对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的现象,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桃花源记则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厌恶,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寄托了他对光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都是恬静自由,怡然自得,《桃花源记》是描写一种理想的生活,一种在现实中无法找到的桃园深境,而《醉翁亭记》则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是对现实的逃避和不满.

二: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两篇选文在描写景物上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余下全文>>

三: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有什么区别?写出它们的异同?

不同点:结合两者的写作背景来看

醉翁亭记:作者描绘的是一番欣欣向荣的山水之乐,当时作者在当地治理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主要基调都很快乐昂扬。

登岳阳楼记:作者为了劝慰受到政治挫折的朋友滕子京,这时候联想到自己的仕途坎坷,难免有很多沉重的思考,基调虽是力求旷达,但其实有很多苦涩和隐忧.

=====

相同之处在于:

1、均表达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醉翁亭记中通过对滁州山水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一种博大的胸襟,这两种人生态度是共通的.

2、均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对家国天下的深深责任感.

四:《醉翁亭记》和《桃花源记》的问题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①从时间的早晚变化写;②从光线的明暗变化写。

2.介绍桃花源的与世无争,揭示了作者对平淡、朴实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3.醉翁亭记 觥筹交错、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山肴野蔌

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怡然自乐、落英缤纷、 世外桃源

4.人民生活安逸;民风淳朴;人与人和谐共处

5.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狼琊

6.而:

①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

③朝而往:表修饰,不译

④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

⑤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无实意

⑥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

7.B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