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研究报告的要素
⑴主题:该案例的核心理念,想反映什么问题,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确定主题。⑵背景:安全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如也可描述发生了哪些问题或困扰事件,以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特别的原因或条件。⑶案例问题:围绕着主题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各种困惑,链接有关理论,能够启发读者的讨论和反思。⑷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关键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入胜。⑸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⑹诠释与研究:多角度地解读和评析,回归到教育基本层面。⑺问题讨论:设计讨论作业单,供今后案例研究时其他教师讨论。
二:简述公共决策体案例的分析要素主要有哪些
1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将在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等等。系统分析所确定的内容是今后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基础。
要素:
(1)信息。完整描述系统中所处理的全部信息; (2)行为。完全描述系统状态变化所需处理或功能 (3)表示。详细描述系统的对外接口与界面。
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
1、 限定问题
所谓问题,是现实情况与计划目标或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其一是进行“诊断”,即找出问题是及其原因;其二是“开处方”,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所谓限定问题,就是要明确问题的本质或特性、问题存在范围和影响程度、问题产生的时间和环境、问题的症状和原因等。限定问题是系统分析中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诊断”出错,以后开的“处方”就不可能对症下药。在限定问题时,要注意区别症状和问题,探讨问题原因不能先入为主,同时要判别哪些是局部问题,哪些是整体问题,问题的最后确定应该在调查研究之后。
2、确定目标
系统分析目标应该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对需要解决问题的理解加以确定,如有可能应尽量通过指标表示,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对不能定量描述的目标也应该尽量用文字说明清楚,以便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系统分析的成效。
3、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调查研究和收集数据应该围绕问题起因进行,一方面要验证有限定问题阶段形成的假设,另一方面要探讨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做准备。 调查研究常用的有四种方式,即阅读文件资料、访谈、观察和调查。 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实(facts)、见解(opinions)和态度(attitudes)。要对数据和信息去伪存真,交叉核实,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
4、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使真正有待解决的问题得以最终确定,使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得到明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解决问题和达到咨询目标可供选择的建议或设计,应提出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以便提供进一步评估和筛选。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客户具备的条件。提出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供下一步应用。
5、备选方案评估
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对解决问题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评估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等因素,评估小组的成员应该有一定代表性,除咨询项目组成员外,也要吸收客户组织的代表参加。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最可行方案。
6、提交最可行方案
最可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它是在约束条件之内,根据评价标准筛选出的最现实可行的方案。如果客户满意,则系统分析达到目标。如果客户不满意,则要与客户协商调整约束条件或评价标准,甚至重新限定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系统分析,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
包含阶段与活动的项目管理框架。
定义系统开发项目所需要的阶段与活动的方法称为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
作为一个方法论,SDLC提供确保成......余下全文>>
三: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1)弄清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 (2)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 (3)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四: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1)政策问题.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谁参与筛选?其结果会大相径庭.作为有选择的社会问题,人们对它们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确定目标是分析的前提.所谓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目标,政策方案是无法确定的.但目标不明确,也同样会使政策出现偏差.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政策目标既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拟定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分析.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格禁止出现.
(4)政策模型.按照系统分析的基本掌握,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它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因素的约束,易于基本掌握、操作、模拟与优化.
有几类模型在政策分析中是十分有用的,它们是图标、物理、符号和形象模型.
所有的模型讨论,都涉及到总体研究.最优化模型是在特定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可以求出最优选择结果的模型.
(5)政策资源.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尤其在执行中.政府的“作为”,以能否提供多少资源为基础,这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费用.但政策分析中,大量的是非货币支出的费用.如生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资源消耗分析,有许多因素不能用货币衡量.人、财、物、时间、信息都是资源.除此之外,权力、地位、名誉等,也可能是资源.
(6)政策评价标准.整个政策过程,无论是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还是执行评价或总评价等,都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离不开政治上的评价及其标准.往往是综合性评价,因为不同方面的标准,无法用较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7)政策效果.效果是达到目的时所取得的成果.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效益大体有三个方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政策效果基本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政策执行的成本;二是政策执行的结果.当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的.二者之间的差越大则说明政策效果的有效性越高.反之政策效果是无效的.
(8)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而且还包括外在环境.这些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结果的外在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所构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变革时期,对政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9)政策信息.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容的信息,其中也包括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信息闭塞而造成政出多门,互相抵消、不同步、不......余下全文>>
五: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一般而言,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标题、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对案例事件的反思等四个部分。另外,有些案例还有附录,主要是将一些有关案例主题的补充材料如对具体问题的访谈记录、能够反映案例主题的数据和表格甚至学生的作业等放在案例叙述之后作为附录。
1、案例标题。任何教学案例都需要有标题,标题最好能够突出案例中的典型情境或反映出案例中事件的主题。一般而言,案例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可以用案例中的事件作为案例的标题,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如《采摘前后》、《打人之后》、《整齐便利小柜格》等;另一种形式是将案例事件所反映的主题作为案例的标题,这就需要将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加以明确和归纳,如《磁铁》这一案例也可以命名为《教师怎样预设富有层次的引导问题》。
2、案例背景。所有的课堂事件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与背景之中的。案例背景一般简要介绍案例中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原因、条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介绍对于读者完整地理解案例的过程、评判案例中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否合适等都非常重要。实际上案例背景就是案例事件和过程的“前因”,有此“前因”,才能有案例的发生过程这一“后果”。不同的背景前因,常常会导致不同的问题解决后果。对案例背景的叙述要简明、清楚。
3、案例事件与过程。教学案例的主体就是对案例事件以及案例发生过程的描述。在描述的时候要围绕着案例的主题,说明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怎样发展的,产生了哪些突出的问题,原因有哪些,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反复、挫折和困难,问题解决的效果等。总之,要对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局有较为完整的描述。
在描述案例中事件发生的过程时,要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有目的地对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加以取舍。而且,对事件的描写不是对事件过程的“场记式”的记录,即不是将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而是应对已经发生的这一段过程的“教育学加工”,将与案例的主题相关的场景、话语与行为等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当然,在描述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个人情绪和个人观点的过度干预,在行文中不要出现对事件经过的价值评价和判断,以免影响读者对整个教学事件的认识。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故事情节合情合理。
4、对案例的反思。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与反思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其实是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回顾与再分析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过程。在反思部分,一般主要涉及到:案例事件的发生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自己对案例事件发生过程的感想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此类问题有什么样的想法等等。当然,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反思都会有所侧重,不需要面面俱到,主要还是抓住案例撰写者感触最大的方面进行剖析。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说教学案例除标题外,一般包括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案例反思三个基本的结构要素,并不是指每一个教学案例都必须分为这样三个部分来写,也就是说这不是教学案例的必须的写作结构,而只要一个教学案例中包含有上述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就可以了。
六:管理学案例分析怎么写?
案例分析提纲
时间
分析者
班组:
基本情况简介:
问题界定:
亟待解决的问题:1. 2.
有待解决的问题:1. 2.
建议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
利弊说明
方案二:
利弊说明:
针对问题礌的可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分析:
方案一:
优点:
缺点:
建议解决方案:
问题1:
问题2:
结论:
七:为什么争论缩小调查和案例研究之间的差距
教学案例就是对一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事件或情境的描述再加上作者的看法。
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个部分组成。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因此,教学案例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某种具体教学情景的记叙,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叙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思路、对策等。教学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教师教案、教师个案。如果对教学事件做静态的,缺少过程性的描述,没有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缺乏典型意义的教学事件,都不能称为教学案例。
撰写案例分析的途径
1、一种是精心研制的,主要是先确定研究的主题,再进行教学设计,把相关的理论或教学策略自觉地应用在教学设计中,并实施;然后根据课堂现实进行案例分析,这一类的案例,教师的课后反思,着重围绕研究的主题针对教学设计与课堂现实之间的落差(或超越了预设的目标,或没达成预设的目标),以及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得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寻找对策或提出新的问题与困惑。 2、 一种是“无心栽花”,事先没有确定研究主题,甚至也没想到做案例分析,但所上的某节课的精彩片断感动了自己,因此课后就把课堂发生的真实感 3、一种是“借鸡生蛋”.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录像,针对某个教学热点难点问题,选择某些课题的教学片断,来加工成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写作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案例事实,二是写案例分析。 撰写案例事实,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于教师对教学事件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加之教师对写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所以描述教学事件也就得心应手。撰写案例分析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自己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案例分析;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八:社会互动分为哪几项基本要素?
社会互动没有一个统一的互动理论。
在欧洲,德国的齐美尔被认为是欧洲第一位互动理论家。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社会互动对象应是与互动内容相对应的互动形式,并对社交、统治与服从、冲突与凝聚等具体互动形式做了详细的分析。他的研究也影响了美国社会学家。
在美国,作为早期人类互动的研究者和代表人物,乔治.H.米德的研究重点是行动--某个人在某种情境下的全部反应。按照米德的观点,人类反应与动物反应不同,我们在作出反应之前要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而且人类拥有自我--一个我们与之交流的内在的"人",就像我们与别人说话一样。米德把与我们自己交流的行动看做人类意识的最重要的特征。他强调人类互动是以为文化所定义的符号的意义为中介的。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
符号互动论折叠
是指强调符号和意义在人类互动中之重要性的一种社会学理论,由米德创始。H.布鲁默,米德的学生,总结了互动论的三个原则:(1)根据我们对于事物所赋予的意义,我们对之采取行动(2)我们对于事物所赋予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3)在任何情境下,这一解释过程通常包括米德所说的角色借用,即假定承担别人的角色并试图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情感--内在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
许多活动是常规性的,并涉及我们无意识中获得的且想当然的许多定义。我们的共享定义指导着人类活动,甚至当这些定义与客观现实不一样时也是如此。
有时,社会情境的定义并不很清楚,通过互动,一个人可以领会期待和被期待。
有时,习惯性行为发生变动,人们对某种情境的定义也有可能变化,这些变化常常在实质性问题上为社会价值观的未来重大转换奠定了基础。
批评者认为,该理论仅仅关注个体互动方式,造成一种个人拥有无限自由的错误印象,忽视了社会结构、社会历史、社会经济对我们的约束。
后来布鲁默、库恩等人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分别建立了芝加哥学派和衣阿华学派。(1)芝加哥学派:人文科学方法,人的行为无法预测、非决定性的,互动是一个角色创造的过程,主张用生活史、自传、日记、信件等,进行个案研究、非结构访问。(2)衣阿华学派:实证主义方法,人的行为是被其地位、角色所决定的,根据个体的参照群体,可以预测其自我评价,并进而预测其行为。互动是一个角色扮演的过程,用问卷或态度量表来测量人们的自我概念,试图将互动理论操作化。
本土方法论折叠
(又称常人方法学、民族方法论)是分析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的一种社会学方法。按照本土方法论者的观点,所有日常社会互动都遵循着某些背景假定或"规则" ,这些假定或规则形成了有序沟通的基础。违规试验已经表明了各种背景假定在人类互动中的重要性。在这种实验中,实验者假装并不明白谈话背后没有明说的一些假定。
许多主流社会学家认为,对于社会学的一些主要(宏观)问题--如社会设置的特性以及社会中的权利运用等--而言,本土方法论差很远。但本土方法论正是把揭示社会交往的各种规则作为其中心目标的。
角色理论折叠
角色和互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互动双方都需遵循一定的角色规范进行交往,一方角色失调,就可能中断或改变互动的方向。互动还有赖于人们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这使人们能够辨别和理解他人,预知他人的反应。另一方面,没有另一方来互动,角色就失去了依存的条件。
实际上,角色理论和符号互动论的联系非常紧密。
拟剧论折叠
艾文.戈夫曼关于人类互动的研究被称为拟剧论,这种理论把人们看成是戏剧中的演员,它宣称人们是在按照社会剧本的要求扮演各种角色,并且人们的表演要接受观众的评判,观众对于可能解释演员真实性格的某些过失非常......余下全文>>
九: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开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课题总结等。
一、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1、确定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一项研究课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考虑研究背景,缩小研究范围,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题眼”。开始研究前必须进一步研究,做到准确把握研究主题,分解研究问题,把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做好研究整体计划。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
2、选定研究切入点
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
(二) 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
一个课题特别是比较综合的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多重关系、多重矛盾和多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必定有一对基本的关系、矛盾或问题,准确找出基本关系的意义就在于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变得清晰且可操作。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问卷法等等。
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
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种选法:有一种为主、多法综合运用;多法并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补;单一方法也有,但较少。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
一是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如,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追踪研究,选择纵向研究法;对同一时间内不同对象的研究,选择横向研究法等。
二是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进行常规研究时,选择自然观察法、测试式实验法、调查谈话法,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选择不同的技术设备的测试及调控等。
(三)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什么叫研究假设?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研究假设是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积极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一是积极开展理性思维。假设就是尚未得到实践证明姑且认定的预想,它是人们思维过程中推理与判断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暂定的理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历来是科学研究探索的正确途径。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从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断,包括各种可能性理论认识或初步结论,在进行研究之前推测出来。
二是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1)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2)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3)假设应是可检验的;(4)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三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研究假设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从观察发现到理论发现的中间环节,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发现的主式。基本步骤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⑶推演出各相关现象的理......余下全文>>
十:写论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有哪些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