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越剧介绍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原嵊县)。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嵊州是块神奇的土地,四面环山,九曲剡溪横贯其中,佳山秀水,风景幽丽,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说。翻开唐诗宋词,咏剡之句比比可见。如唐代杜甫“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宋代陆游的“便思泛樵风,次第入剡县。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等。
嵊州古称剡县,置县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古今名流贤士、文人墨客揽胜游历之地,使嵊州很早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为嵊州造就了特有的人文优势。正因为这幽奇的溪山和悠久的历史,使剡中涌现出众多英才,为越乡积淀了丰厚的民俗文化,给越剧艺术的诞生提供了深厚根基和肥沃土壤。
一、落地唱书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嵊州有一部分农民,开始用田头说唱、山歌小调等民间说唱艺术“沿门唱书”,创造了[四工合调]。到同治年间(1862--1874),“沿门唱书”逐渐从站立人家门口演唱变为在厅堂、茶楼内演唱,称“落地唱书”,是当时嵊州农民谋生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唱书艺人的不断增多,唱书地域扩展到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唱书方式也从地上走向台上,成为“走台书”。这段时间,落地唱书、沿门唱书、走台书并存,在越剧史上通称为“落地唱书”。“落地唱书”是嵊州农民创造的民间曲艺,它的流行为越剧艺术诞生打下了基础。
二、小 歌 班
1906年春,嵊州唱书艺人在于潜、余杭两地应听众的要求,开始在几只稻桶合并铺上木板的简易台上说唱,一人担任一角色,首次改说唱为演唱。同年清明,艺人在家乡甘霖东王村再次搭台上演,轰动剡南剡北。不到一年时间,境内几乎所有艺人都合班上台表演,正式组成戏班。一个新的剧种就这样在嵊州诞生了。当时,对这样的戏班有好几种喊法,一称“小歌班”,另称“的笃班”(以“的的笃笃”的打击乐声而定名),以后也有人称“剡剧”或“嵊剧”。
“小歌班”初出现的时候,在艺术上较粗糙、简单。剧目都是唱书书目或从兄弟剧种移植而来;唱腔没有丝弦伴奏,只有尺板、笃板和金刚腿,其过门和配音还是人声帮腔。但“小歌班”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又能以生动的剧情和风趣的语言吸引观众,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绍兴文戏
小歌班从1906年诞生后,不断吸取姚滩、绍兴大班等剧种的营养,使自己在舞台表演、唱腔和剧目等方面不断丰富发展。演出范围从农村进军城市,从绍兴、杭州、宁波到上海演出。1921年,《申报》始称小歌班为“绍兴文戏”。该名一直沿用十几年。因为起初的戏班几乎全是男演员,以后,逐渐变成女演员,所以又有“绍兴文戏男班”和“绍兴文戏女班”之说。
当时上海“大世界”中,与绍兴文戏同时演出的有许多女班,如“女子新戏”,“女子申曲”,“女子苏滩”等。女子登台,备受观众欢迎,也影响和冲击绍兴文戏男班。艺人们创办绍兴文戏女班的想法开始形成。1923年2月,剡溪南岸上碧溪(今属城关镇)试办女子科班。同年5月,苍岩镇施家岙正式开办女子科班,获得成功,并涌现了施银花、沈兴妹、赵瑞花,屠杏花等名演员。这副科班越剧史上称为第一副女子科班。从......余下全文>>
二:双妻恨越剧百科说的是什么
越剧《双妻恨》剧情介绍:
落魄书生汪世魁高中金榜后,另寻新欢,谋妻抛子,幸得金淑娘相救。金淑娘不识汪的狰狞面目,半月后,与汪结成夫妻,并收养了被抛之子,取名汪剑父。
十八年后,汪剑父赴京赶考,途中遇落庵为尼的生母马素英。马素英怕误剑父前程,不认亲生,将义女山姑与剑父订下了白头之约。马素英持剑父名贴到扬州府告状不成,反遭毒手,原来扬州府尹就是仇人汪世魁。马山姑闻讯,赶往扬州,适逢钦差奉旨南巡,她拦轿呼冤,而钦差正是汪剑父。至此,剑父如梦初醒…
三:越剧演员张明惠简介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嫡传弟子
四:越剧介绍50字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五:好看的越剧有哪些
《梁山伯与祝英台》 《西厢记》 《红楼梦》 《碧玉簪》 《追鱼》 《柳毅传书》 《何文秀》 《情探》 《盘夫索夫》 《盘妻索妻》 《珍珠塔》 《孔雀东南飞》 《打金枝》 《三看御妹》 《劈山救母》 《孟丽君》 《沉香扇》 《九斤姑娘》 《双珠凤》 《白蛇传》 《玉棠春》 《血手印》 《琵琶记》 《王老虎抢亲》 《卖油郎》 《貂蝉》 《秦香莲》 《双烈记》 《沙漠胆子》 《是我错》 《李娃传》 《杜十娘》 《西施断缆》 《紫玉钗》 《魂断孔雀台》 《真假驸马》 《陆游与唐婉》 《断指记》 《狸猫换太子》 《王子复仇记》 《梅龙镇》 《蝴蝶梦》 《西园记》 《舞台姐妹》 《孔乙己》 《早春二月》 《白兔记》 《玉蜻蜓》 《状元未了情》 《巡按斩父》 《五女拜寿》 《血缘恩仇》 《情系山河恋》 《一缕麻》 《流花溪》水《剪花情》 《半把剪刀》 《秋海棠》 《牡丹亭》 《唐伯虎》 《新三笑》 《道观情缘》 《春琴传》 《李慧娘》 《绣球缘》 ……
六:越剧演员范晓萍简介
越剧演员范晓萍师承优秀范派传人、梅花奖获得者吴凤花,经过孜孜以求的虚心请教与修练,再加之长期勤奋的舞台实践,一个能文善武、台风端庄,嗓音清亮、唱腔淳朴的范派新秀终于脱颖而出。 范晓萍先后饰演了《恩仇父子》中刚正的徐继祖、《梁祝》中憨厚的梁山伯、《珍珠塔》中睿智的方卿、《宫墙柳》中乖巧的张敛、《打金枝》中傲气的郭暧、《白蛇传》中怯懦的许仙、《三看御妹》中风流的封加进、《庵堂认母》中敦厚的徐元宰、《穆柯寨》中英武的杨宗保、《五女拜寿》中儒雅的邹士龙,反串过新编家庭伦理剧《抓阄养父》中的做功难度极高的丑角阿孝等等不同的角色。她常年演出于江城海滨、城镇乡村,年仅30岁的她已塑造了数十个性格迥异而又受人喜爱的越剧舞台艺术形象,这在现在的各越剧院团青年演员中是很鲜见的。在这次“越女争锋”比赛中,她演唱的“白罗衫'看状”、“李娃传'莲花落” 、“陆文龙'归宋”等剧目,台风稳健,唱腔醇朴,音色宽厚,行腔流畅,白口清晰,表演热情,很能掌握和感染观众。
相关剧照:
七:越剧的剧团介绍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1910年小歌班进入杭州,1917年到达上海,1920年起,演出用丝弦伴奏,因板胡定弦1—5两音,称〔正宫调〕。 20年代初,剧种被称为“绍兴文戏”。1923年7月,在嵊县施家岙开办了第一个女班。1925年坤伶施银花在琴师王春荣的合作下,产生了63定弦的〔四工调〕,成为绍兴文戏时期的主腔。30年代初,女班大批涌现。这时期,除男班、女班外,还有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1938年名伶姚水娟吸收文化人参与对越剧的变革,称“改良文戏”。这时期,最有名的演员是被称为越剧四大名旦的“三花一娟”,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小生为竺素娥、屠杏花、李艳芳;青年演员如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等,都已崭露头角。主要编剧有樊篱、闻钟、胡知非、陶贤、刘涛等。 1942年10月,袁雪芬吸收新文艺工作者参加,对越剧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革,被称为“新越剧”。编导有于吟、韩义、蓝流、白涛、肖章、吕仲、南薇、徐进等。1944年9月起,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龙门大戏院进行改革。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走上改革之路。 “新越剧”重要标志之一,是编演新剧目,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幕表制。内容大都是反封建、揭露社会黑暗和宣扬爱国思想。1946年5月,雪声剧团首次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搬上戏曲舞台,标志着越剧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46年9月,周恩来副主席到上海,在看了雪声剧团演出后,指示地下党要做好戏曲界的工作。此后,地下党派了党员钱英郁、刘厚生、李之华及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吴琛等,到越剧界担任编导。在1946年袁雪芬被流氓抛粪事件中,1947年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及为筱丹桂申冤的斗争中,进步文艺界、新闻界都给予了支持。 唱腔方面,越剧改革有重大的突破。“新越剧”在实践中扩大了表现内容,原来较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已不能适应。1943年11月袁雪芬演《香妃》时,1945年1月范瑞娟演《梁祝哀史》时,都在琴师周宝财的合作下,分别创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调腔〕和〔弦下腔〕。后来这两种曲调皆成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各自的流派唱腔。 表演方面,一是向话剧、电影学习真实、细致地刻划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表演方法;二是向昆曲、京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演员们以新角色的创造为基点融合二者之长,逐渐形成独特的写意与写实结合的风格。 舞台美术方面,采用立体布景、五彩灯光、音响和油彩化妆,服装式样结合剧情专门设计,色彩、质料柔和淡雅,成为剧种艺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40年代的越剧改革,建立起正规的编、导、演、音、美高度综合的艺术机制。越剧观众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除原来的家庭妇女外,还吸引来大批工厂女工和女中学生。上海解放前夕,从事“新越剧”的几个主要剧团如“雪声”、“东山”、“玉兰”、“云华”、“少壮”,都受到中国共产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拥有大量观众。 1949年上海解放,7月便举办了以越剧界人员为主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第一个国营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1951年国营的浙江越剧实验剧团建立。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剧院成立。 党和政府重视民族戏曲,尤其是周恩来总理,对越剧艺术给予热情关怀。建国初,为扩大越剧的表演手段,适应时代的需要。华东越剧实......余下全文>>
八:浙江越剧团的介绍
浙江越剧团,始建于1949年,成立于1952年5月,1990年调整,2012年再调整。该团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开拓中求发展。在舞台上坚持以男女合演、演现代戏为主的剧团特色;在剧团内成立影视部,推行戏曲与影视联姻的改革,通过影视荧屏扩大男女合演越剧的影响,以满足广大观众的欣赏需求。同时确立和强化精品意识,着力创作和演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剧目,用精品去拓展舞台、争取观众,显示男女合演越剧团自身的存在价值。
九:越剧演员余克剑的个人简介
你好,喜欢余克剑吗?曾经在奉化红楼越剧团,后来又在镇海越剧团,现在已经在诸暨胭彩越剧团任演小生。各流派见长,主攻徐派。喜欢克剑的话加群80643661(注明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