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脱贫计划

一:脱贫时间是2014年的,2017年能用吗

2017年脱贫计划(一)

一、定埠村贫困现状

定埠村目前的贫困户情况是,贫困人口总计100人。主要的贫困原因有以下几种:因病、因残、因无劳力。定埠村没有大的养殖场,也没有大的农业农场,整体还是一个可开发可创造的状态。

二、定埠村各类贫困户脱贫计划

定埠村将于2020年完全全部贫困户脱贫,具体脱贫计划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制定不同方案,具体方案类容如下:

(1)无劳力的老人。无劳力的老人们家人无力照顾的全部跟民政部门对接,送去养老院集中供养,所属土地承包给种田大户作为稳定的经济来源,从而达到最快最好的脱贫。

(2)因病因残的人。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能独自工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对于这类人群定埠村采取重点帮扶,一步一步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首先要加快这类人的土地流转程度,可以行动的引导他们自己开发土地进行养殖和种植项目。项目集中在养殖牛羊等这类不需要太多管理和工作力度的养殖,种植业也集中在时下新型的水果生态种植将蜜蜂和水果混养,减少了工作力度和种植风险。帮助他们与农业部和科技部联系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同时联系媒体和招商部门帮助联系销路保证产的出卖得掉。

对于那些没有行动能力的在完成第一步的土地流转后,可以让他们将这一部分稳定收入拿来入股本村的集体农业养殖业合作社。然后再为这类人申请社会帮扶和政府救助。保证在2020年所有这类的人员全部脱离最低的贫困标准。

三、村集体脱贫计划

2014年由县政府领导开展大范围危房改造项目,我村预计将全村所有贫困户家庭和一般危房家庭的住宅在2020完成95%以上的危房改造。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定埠村预计在2016年前完成对干西、后庄、竹棵三条村组连接村主干道的道路建设。拓宽道路保证中小型货车的通行。保证农业产业的运输畅通。

2017年脱贫计划(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皖发[2015]26号)、《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六发[2016]3号)和《中共霍邱县委、霍邱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邱发[2016]9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新建村贫困户分年度脱贫计划。

一、基本情况

新建村位于曹庙镇东北部,距镇政府15公里,地处偏僻,水路较远,易涝易旱,群众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村域面积6900亩,耕地3100余亩,14个村民组,636户,2362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12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村级无集体经济收入。人均纯收入高于5812元的有56户,接近5812元的有320户,低于5812元的有260户。

新建村现有贫困户98户,贫困人口263人。其中:五保户24户24人,低保贫困户22户58人,一般贫困户52户181人。

二、年度脱贫计划

1、2016年末,24户24人五保贫困户、9户25人低保贫困户采取政策性保障兜底实现脱贫,18户58人一般扶贫户通过扶贫措施实现脱贫。

2、2017年末,9户28人低保贫困户、26户85人一般扶贫户通过扶贫措施实现脱贫。

3、2018年末,4户14人低保贫困户、8户29人一般扶贫户通过扶贫措施实现脱贫。

4、2018年末,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基本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道路、水利、饮水、电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本......余下全文>>

二:2017年脱贫计划书

这个要看你是什么项目啊,就像计划书一样

三: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全面脱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近日发布,《纲要》中提出,要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纲要》中提出,要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扶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教育培训、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约5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实行社保政策兜底,实现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通过土地托管、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人口分享更多资产收益。

要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面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统计监测,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加强定期核查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建立扶贫工作绩效社会监督机制,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和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

《纲要》中提出,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解决贫困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建设15.2万公里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建设,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加大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力度。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要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

《纲要》中提出,要完善扶贫脱贫扶持政策,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各类扶贫模式及其考评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

要强化政策保障。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先保证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贫困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加大贫困地区土地整治支持力度,允许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享机制,使贫困地区更多分享开发收益。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实施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和本土人才培养计划。

要健全广泛参与机制。健全东西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创新参与模式,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公益信托基金,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余下全文>>

四: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

第二,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第三,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

第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

质优价廉太阳能路灯厂,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对一根据你们当地的情况,定做生产适合你们当地情况的太阳能路灯。

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节省了不少的金钱和人力。

当然如果喜欢,也可以申请潢川利民科技的 代销,会全程负责,只需要跑单子就行。

个人代销 的就潢川利民科技的 产品,一年跑两三个单子,就生活富裕。

当然了,只建议潢川利民科技,其它的就不行了。

五:教师谈如何有效推进脱贫攻坚计划

为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山西省2011-2020农村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着力加强教育科技扶贫工作,打好教育科技精准扶贫攻坚战,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的扶贫战略,把发展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以帮扶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重点,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老师,教好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提高贫困家庭的脱贫能力和贫困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实现教育遏制贫困代际传递,为2020年我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全面覆盖,精准施策。调查核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及其致贫原因,精准确定教育扶贫脱贫任务,制定精准脱贫对策和措施,构建起到区域、到学校、到教师、到家庭,到学生的整体教育精准扶贫体系,确保扶持到校、资助到生。

育人为本,技能脱贫。将加快全县的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教育扶贫的第一要务,突出教育科技扶贫的“造血”功能。创造基本条件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学会技能和就业创业,带动贫困人口的素质提升,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助推贫困地区整体脱贫。

五级联动,协力推进。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教育扶贫攻坚工作机制,建立和形成“省、市县、乡镇、村、学校”五级联动的教育扶贫工作格局,做到多点发力、共同出力,把教育脱贫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资源,加大教育脱贫攻坚力度。

三、范围对象

按照“精准帮扶,不落一户;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工作要求,需要通过教育文化扶贫家庭和全县建档立卡11417户贫困家庭。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省“十三五”扶贫开发的“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高”总目标:到2018年,需要通过教育文化扶贫家庭的适龄人口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或中职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全部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得到全面资助。

(二)工作目标

学龄人口全部入学。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全部入学。2018年底前贫困地区的学前一年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接近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困难学生全程资助。全县11417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在校学生实行全程资助。2018年底前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和因学致贫。

建立多种良性机制。稳定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继续实施特岗招录计划,为偏远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增强教师活力;为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每月发放人均400元的生活补贴;继续为农村教师实施周转房等项目,使广大偏远教师安居乐教;实施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计划。

薄弱学校全面达标。2018年底前完成全县农村学校的改造和新建工程,2017年完成西街初中迁建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在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加快县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步伐,让全县中小学生享受最优......余下全文>>

六:扶贫村计划国家是哪一年开始实施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此后,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七:人社局干部脱贫攻坚手册帮扶计划怎么填

实事求是,如实填报,即可

八:中央政府现在怎样对农村扶贫计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体制改革推动式扶贫

始于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于缓解农村贫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使农民收入迅速增加。此外,国家还采取措施使社会财富的分配逐步向农民倾斜。

(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决定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对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进行综合开发,以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我国专门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从此,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政府扶贫的指导方针改变了以往单纯救济的扶贫方式,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方针。

(三)重点攻坚式扶贫

从1991年起针对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脱贫致富难度较大的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帮扶行动。在这一期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为落实扶贫攻坚计划,中央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经过努力,2001年5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攻坚计划基本完成。

(四)参与式扶贫开发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的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困难。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成为迫切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01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结了以往扶贫开发的成就和经验,部署了今后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根据会议的精神,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新纲要注重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 并且意识到疾病是使农户陷入贫困的一个主要因素,扶贫规划强调参与式扶贫、以村为单位进行综合开发。新纲要承认城乡间人口流动是扶贫的一个重要途径, 并采取新的政策举措使农村居民更容易从城镇新出现的工作机会中获益。

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低收入人口也从2000年的6213万减少到2007年的2841万。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

二、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扶贫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中,农村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资金和资源的流失和投资倾斜使贫困地区稀缺的资源大量向发达地区流动,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矛盾

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不仅存在着经济规模、经济基础、经济实力的差距和发展阶段的差距,而且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也不如发达地区。此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方面是要求贫困人口素质有相应的提高,贫困农户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在农村贫困地区显得比较落后和缺乏。并且贫困地区在追求经济效益,尽早摆脱贫困的主导思想支配下,常常不能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往往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余下全文>>

九:怎样做好2015至2020年扶贫村五年计划

第一,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

第二,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第三,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

第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

十:如何推动脱贫攻坚配套政策的实施

建立脱贫攻坚工作督导制度,省市县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三级督导组,严格督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情况,重点督查脱贫目标任务落实及完成情况,对落实不力的地方和部门,提出严厉批评,直至追责。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严禁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刹住穷县“富衙”、“戴帽”炫富之风,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建立重大涉贫事件的处置、反馈机制,在处置典型事件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加快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各级财政安排的预拨专项扶贫资金年度支出进度要达到90%以上。对纳入扶贫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扶贫项目,凡因财政部门资金拨付不及时、不到位造成财政扶贫资金滞留延压的,要追究财政部门的责任;凡因项目组织实施不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等影响项目实施进度造成财政扶贫资金滞留延压的,要追究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责任。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

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成立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省委分管副书记和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各市县都要成立相应的攻坚领导指挥机构。强化各级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量。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扶贫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