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照射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外照射防护措施有哪些:
(1)缩短在沾染区通过和停留的时间:要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问题缩短在沾染区停留的时间。必要时采取轮流作业法,控制个人受照射剂量。当需要通过沾染区时应选择较窄的、道路平坦的、辐射级较低的地段通过,或乘坐车辆通过,缩短通过的时间。
(2)推迟进入沾染区的时间:进入沾染区越迟地面辐射级越低,人员所受外照射剂量就越小。所以在条件许可时,人员应推迟进入沾染区。
(3)利用屏蔽防护:人员在沾染区工作,应尽可能问题进入工事、民房、车辆、大型兵器内或利用地形地物屏蔽防护,减少受照剂量。
(4)清除地表的污染物:在需要停留处及其周围,铲除5~10cm厚的表层土壤、或用水冲、扫除等措施去除表层尘土,可降低所在位置的辐射级。实践证明,在开阔地域内,如铲除直径6m的圆面积的表层土壤,则中心位置的辐射级可降低一半以上。
(5)应用抗放药物:因任务需要而进入沾染区的人员,有可能问题受到超过战时控制量的照射时,尤其有可能问题超过1Gy剂量时,应事先应用抗放药物。从沾染区撤出的人员,如已受到较大剂量照射者,也应尽早应用抗放药物,心理可以减轻辐射损伤。
二:对放射物理与防护的认识?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时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量。原子序数在83(铋)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如锝)也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防护,是指为避免或减弱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伤害人体采取的措施。
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放射性防护又可分成内照射防护和外照射防护。
内照射防护 内照射与外照射的显著差别是,即使不再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已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在体内产生有害影响。造成内照射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吸入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空气,饮用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吃了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者放射性物质从皮肤、伤口进入体内。由于核素的种类不同、毒性不同,带来的危险程度也不同。因此,根据放射性核素摄入体内产生危害作用的大小和在空气中的最大容许浓度,把它们分成极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组(见表)。操作不同毒性的核素时,对操作设备和建筑物的设置地点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采取的基本措施有: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基本防护措施是:①空气净化,通过空气过滤、除尘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粉尘或放射性气溶胶的浓度;②换气稀释,利用通风装置不断排出被污染的空气,并换以清洁空气;③密闭操作,把可能成为污染源的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手套箱或其他密闭容器中进行操作,使它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④加强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带高效过滤材料做成的口罩、医用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操作人员要带头盔或穿气衣作业。(见彩图) 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口腔进入人体内 严禁工作人员用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触食物、衣服或其他生活用具。防止放射性物质不经过处理而大量排入江河、湖泊或注入地质条件差的深井,造成地面水或地下水源的污染。
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 应对工作环境和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水源和有代表性的农牧产品进行常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的特点是只有当机体处于辐射场中时,才会引起辐射损伤,当机体离开辐射场后,就不再受照射。对人体而言,外照射引起的辐射损伤主要来自γ和X射线、中子,其次是β射线。由于α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短,能被一张纸或衣服挡住,一般说,α射线不会造成外照射辐射损伤。外照射防护通常可采用下列三种方式: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尽量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在人和辐射源之间加屏蔽物。
缩短受照射时间 受照射的累积剂量和受照射时间成正比。在一切接受电离辐射的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为原则。例如,在用 X射线进行胸部透视时,病人所受照射剂量随检查时间而增加,医生应当在查清病灶情况下,尽量缩短透视时间。
为了能迅速和准确地操作放射性物质,在正式操作之前,应进行模拟操作练习(即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相同步骤操作)。对于工作时间较长的强放射性操作,可以限制个人操作时间,更换操作人员,以减少每人所受的照射剂量。
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增大操作人员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可以降低受照射的剂量。对于点......余下全文>>
三: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准备包括哪些
一、核事故医学应急
1.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任务包括什么?
核事故时,医学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任务大体包括:(1)对公众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防护;(2)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和心理咨询;(3)救治放射损伤和放射复合伤;(4)对非放射性损伤和疾病进行救治;(5)做好卫生防疫工作;(6)食品与饮水的监测;(7)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观察。
2.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准备包括哪些内容?
为了对突发核事故能迅速、有效地作出反应,对核事故医学应急要认真做好准备,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1)制订医学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2)建立医学应急救援队伍;(3)建立通讯和信息系统;(4)建立医学救援网络;(5)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6)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7)开展公众宣传和心理干预活动。
3. 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设在哪里?
卫生部作为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成员之一,负责全国核事故医学应急的组织协调工作。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挂靠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承担全国的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技术指导工作。卫生部核应急中心下设三个临床部、一个监测评价部和一个技术后援部,第一临床部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和血液病医院;第二临床部设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人民医院;第三临床部设在解放军307医院;监测评价部设在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技术后援部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各专业技术部又下设若干个专业组,具体承担核和辐射应急医学救援准备和响应工作。
4. 核应急医学救援小分队
卫生部建立了核应急医学救援小分队,制定了小分队救援行动导则和响应程序,对救援小分队成员进行了培训,完成了小分队的仪器装备等,在突发核事故时能够迅速赶赴现场参与医学救援工作。
5. 与核应急有关的主要国际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国际核事故的应急协调领导机构。这在2010年国际组织联合响应核应急合作计划里有明确规定。
根据现行的职责划分,世界卫生组织负责核应急情况下涉及公众健康行为干预中的健康效应评估和提供技术咨询、建议或帮助(在被请求或允许提供帮助的情况下)。
辐射应急医学响应和援助网络(REMPAN)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包括辐射应急医学、剂量学、公众健康干预、长期监护和随访等专业在内的40多个机构组成的全球网络。它为世界卫生组织应对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提供技术支撑。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是该网络的联络机构之一。
6. 采取何种保护措施可减少辐射危害?
预防或减少核事故情况下外照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是疏散设施附近人口,较远地区人口就地避迁。摄取放射性碘会影响甲状腺,特别是对0-18岁的人群。因此为防止放射性碘的内照射危害,如果需要,应根据国家应急计划中的相关标准在医生和专业人员指导下有组织的服用稳定性碘(KI)。如果发生放射性沉降,应禁止食用叶类蔬菜和饮用受污染的水源。禁止食用被污染地区产的牛奶和乳制品。
7. 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必须外出时应戴口罩和采取其他保护措施,避免皮肤暴露。
8. 一旦出现了核事故,周边地区公众应该怎么办?
一旦出现核事故,周边地区公众必须做的首先是尽可能获取关于核事故的可靠消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根据政府部门的通知和要求,受污染地区的居民应采取保护自己的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关闭......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