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原因

一:中国贫困的原因 10分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为主导的综合转型时期,导致中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亦非常复杂,它既包含了计划经济时代致贫的因素,亦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因素的影响,尽管各因素对中国贫困问题的影响度还在发生着相应变化,但中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所面临的贫困问题,都将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通过文献资料和实

1.历史原因。中外研究贫困问题的学者大多赞成这样的观点,即发达国家的贫困往往是现实原因导致的贫困,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却通常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是导致新中国贫穷的主要原因,那么,现阶段的贫困显然有着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影响,包括人口众多、决策失误、生产效率长期低下和禁锢人们思想观念的户籍制度等等,造成了大多数农村居民长期处于赤贫状态而不能自拔,城镇居民亦因长期以来只领取低工资而处于低水平生活状态。这些历史因素及其造成的贫穷后果均不是短期内能够消除得了的,尤其是观念、技能等方面的落后更是一个长期制约因素。如据有关资料,1998年在湖北农村贫困家庭中,有84.1%的劳动力仍以传统农业即种植业为谋生手段,贫困地区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仅占全部劳动力的12.5%。(注:张在全、娄策贵:《湖北跨世纪扶贫战略研究》,载《统计与决策》,1999(6),11页。)再如以往水利建设中对移民生活的考虑就较少,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中国目前有300—600万库区移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注:世界银行:《中国:90年代的扶贫战略》,中文版,44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贫困问题虽然有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过去数十年中城乡贫困的积累却促使了贫困问题更加突出,部分贫困人口仍然生活在历史的贫困之中。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府反贫困政策的实施,历史贫困作为导致中国现实贫困问题的一个影响因素,在经历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后,其重要性正在减退,再过10—20年,历史贫困是应当从中国贫困问题致因中予以剔除的因素。

2.自然原因。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揭示过好地与差地的收益和地租的差异。对城乡居民而言,自然环境及相应条件的好坏,亦是制约其收入与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根据“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名单,可以发现几乎都是山区、 高原等自然环境较差甚至恶劣的地区,其中有307个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大山区,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60%,如湘西、鄂西就是位居中国中部的湘、鄂两省的贫困地区;迄今仍未脱掉贫困县帽子的几乎均是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其中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地区尤其如此,这使得占全国总人口不到10%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却要占全国乡村贫困人口的40%。(注:唐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34、5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就贫困强度指数而言,1994年的宁夏为2.77%,河南为0.66%,广东为0.03%,(注:段庆林:《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基本特征》,载《统计与决策》1999(6),22页。)宁夏是广东的92.33倍, 这种差距因为发达地区发展速度愈快还在日益拉大。洪涝、地震、台风、火灾、病虫害等各种天灾是导致贫困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全国每年遭受各种自然灾害袭击的人数为2亿多人,无论采取多么有效的救灾措施,都会有一部分人口因灾陷入困境,即使按1%的灾民生活困难计,每年也有200多万人因天灾陷入贫困。因此,自然条件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天灾更是无法避免,它们使贫者愈贫、脱贫者返贫,甚至使一部分生活水平较高的人口陷入贫困境地,从而是中国贫困问题......余下全文>>

二:家庭经济生活贫困原因?

造成经济困难一般都是家庭成员失去劳动能力(例如生病、残疾),或者没有劳动能力(例如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生、老年人),根据家庭成员情况,如实写清每个人的收入状况,如果家中正常劳动力少,收入低,便是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

三:导致人贫穷的原因有哪些呢?

贫困问题和其它社会经济现象一样,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思想体系、不同的学科,对它的定义和看法是不同的。

导致贫困的原因很复杂,并且贫困者之间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贫困原因的表达也有差异,透过种种贫困的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就会得出导致贫困的原因大体上包括四个方面。

1、消极的思想观念:

消极的思想观念和悲观的人生态度,只会带来贫穷的结果。这是因为:

(1)消极的思想观念会失去和放弃很多挣钱的发展机会。富裕的有钱人都有着积极上进的思想(最起码是曾经有过),他们善于捕捉有利于自己发展和挣钱的机会,有的富裕者不仅不会失去每一个机会而且还善于创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机会。

(2)消极的思想就决定了消极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消极那他为社会所付出的积极有效劳动也就少,一个不能为社会付出积极有效劳动的人自然也就不会得到社会劳动报酬——钱。(3)消极的思想观念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办法也不容易接受和采纳,一个靠传统手工劳动、自给自足、封闭生产和经营的人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先进管理办法进行生产和经营的人进行比较,谁的收益高不言而喻。

(4)消极的思想观念还有可能导致人生道路的错误,所作所为危害社会,最终导致贫困。

(5)消极的思想观念面对困难总是退让和躲避,从贫穷到富裕是一个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如果没有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办法就会被困难所包围,贫穷也就随之而陪伴。

2、综合素质能力低和所处的不利环境条件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这个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很容易理解也已经普遍被人们所认识;但对于综合素质能力和环境条件的理解与认识却有很大的差异。这里所讲的综合素质能力不仅仅只是个人的素质能力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包括团体和集群的综合素质能力——企业的综合素质能力、城市的综合素质能力、某个区域范围的综合素质能力。

3、不公平和非正义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

自然灾害和疾病及其温疫属于老天的不公,由于老天爷的不公导致的贫困非常的直观和明了。制度和体制设置的不公平同样会剥夺很多人正常的发展机会从而导致相对贫困,关于这一点最明显和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公平的就业、就学等一系列措施无端白白剥夺了一部分人应有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

4、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出现新的贫困:

换言之,正常合理的贫富悬殊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关于这一贫困原因很多人都难以接受和理解,但只要冷静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就会发现这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是必须的。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四:有哪些造成家庭贫困的原因

父母都是好劳永逸的人。

就是年轻的时候不去拼,得过且过。

当然也有家庭突发情况,比如出什么大事需要用很多钱也会造成一个家庭贫困。

五:贫困是怎么形成的?

对贫困成因的解释又有下面几种主要理论。

一是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这是从经济的或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贫困成因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贫困是由于一连串的、较低的投入—产出行为造成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储蓄少,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的投资不足。投资不足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因而其产出处于低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所以,贫困导致投资不足,投资不足导致低产出,低产出导致低收入,如此循环,这就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再生产的过程和机制。

二是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这是由美国学者舒尔茨提出来的。舒尔茨认为,人力也是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他把个人和社会为了获得收益而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所做的各种投入,统称为人力资本投资。根据这一理论,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造成的,贫困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因此,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

三是社会不平等理论。这一理论把贫困归咎于社会原因,即对权力和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贫困者之所以陷入贫困,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经济过程、政治过程和社会生活中很少占有资源造成的。他们在经济上缺乏竞争力,在政治上没有权力,在利益分配上没有有效表达自己利益诉海的机会,因而陷入贫困之中。

四是贫困文化理论。这是美国学者刘易斯通过对贫困家庭和社区的实地研究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上一些人其所以处于十分贫困的地位,是因为有一种“贫困文化”。贫困者通常居住在贫民区,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促进了贫困者之间的集体互动,并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对隔离开来,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形成之后,将一代代传递下去。贫困者的孩子在生活中长期接受它的熏陶,会自然而然地习得贫困文化,因而他们很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很难利用这种机会走出贫困。

参考资料:theory.people.com.cn/...0.html

六:家庭贫困原因怎么写

比如说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靠农田或是外出打工,工资不多。家里人口相对比较多,家里历代都是务农,所以家庭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或者家里有人生病,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权。根据每家不同的情况来写,或者,下岗员工领取最低工资之后,仍然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七:贫困家庭贫困原因

贪因原因

('1’)好吃懒赖

(2)丧失劳动能力

八:中国贫困问题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案 5分

中国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问题。在“13亿人口,9亿农民”的国度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民问题都不为之过分。相反,对农民问题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那就是贻误了中国最大的问题。正视农民问题、分析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农民贫困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责任和解决方法都来自于社会、依赖于社会。论文研究是以分析农民贫困为核心,以农民贫困的外在表现——经济上的贫困群体,文化上的落后群体,政治上的弱势群体为基础,以自组织方法论为理论依据,以自组织的耗散结构环境条件方法论、协同学的动力方法论和超循环结合方法论为视角,分别从农民贫困问题产生的环境条件因素——“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和“户籍制度”及自然条件等方面,从农民追求发展的动力机制——竞争与合作方面,从超循环结合——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我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减少,竞争与合作不足,资源低效利用是农民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找到的对策是:1、改善环境资源条件——结束城乡分治,废除户籍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就业政策,真正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策略,向农业投资,优化农村自然环境。2、完善动力机制——优化竞争与合作,创建农民合作组织,走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3、超循环利用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超循环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必须减少农民,走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论文的突出之处,是运用了二十世纪最前沿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组织方法论对当前我国农民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为解决我国农民贫困问题提供了又一思路,又一理论依据。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