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一:贞观初 太宗从容谓 翻译

【原文】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从容地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之乱,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就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国运长短如此悬殊呢?”尚书右仆射萧瑀回答说:“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痛恨他,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来与周武王会师,讨伐纣王。周朝虽然衰微,六国无罪,秦国完全是倚仗智诈暴力,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诸侯的。虽然同是平定天下,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太宗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周灭殷以后,努力推行仁义;秦国达到目的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它们不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别,而且守护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国运之所以有长有短,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译文】

贞观二年(628),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隋朝开皇十四年遇到大旱,百姓大多忍饥挨饿。当时国家粮仓贮存甚丰,可是朝廷竟不肯用粮食拯济灾民,下令让老百姓自己想办法。隋文帝不爱惜百姓却吝惜粮食,到了隋朝末年,粮仓贮存的粮食,足够五、六十年之需。隋炀帝继承父业,依仗国家富庶,所以挥霍无度,极尽奢侈之能事,终于国破家亡。对于国君,首要的任务在于含养民生,不在于充实粮仓。古人说:‘老百姓不富足,国君又怎么能够富足呢?’只要仓库的贮备足以对付灾年,再多贮存粮食又有什么用呢?国君的后代如果贤明,他自然可以保住江山,如果他昏庸,即使粮食满仓,也只是助长他奢侈浪费的习气而已,这是国家危亡的原因。”

【原文】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天道福善祸淫,事犹影响。昔启民亡国来奔,隋文帝不吝粟帛,大兴士众营卫安置,乃得存立。既而强富,子孙不思念报德,才至始毕,即起兵围炀帝于雁门。及隋国乱,又恃强深入,遂使昔安立其国家者,身及子孙,并为颉利兄弟之所屠戮。今颉利破亡,岂非背恩忘义所至也?”群臣咸曰:“诚如圣旨。”

【译文】

贞观五年(631),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上天给善人降福、给坏人降祸,事必报应。当年突厥的启民可汗失国南奔,隋文帝不惜粟帛钱财,动员了大批兵士守卫安置,使他们能够生存下来。不久突厥富强了,启民可汗的子孙却不想报答恩德。到始毕可汗时,就起兵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关。等到隋朝大乱,又恃强深入,致使当年帮助启民可汗安家立国的隋朝官员自身和子孙,都遭到颉利可汗兄弟的屠杀。如今颉利可汗破灭了,难道不是忘恩负义的下场吗?”大臣们都说:“确实像陛下所说的那样。”

【原文】

贞观九年,北蕃归朝人奏:“突厥内大雪,人饥,羊马并死。中国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贼,人情大恶。”太宗谓侍臣曰:“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并共公等见之,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余下全文>>

二:(14分)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

(1)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3分)(2)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地主垄断土地,农民生活贫困。(2分)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 (2分)(3)体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4分)(4)人民享有自由、平等和人权;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每个人都享有全面发展的机会。(总分3分) 本题考查的是中外历史上的民生问题(1)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在唐朝时期“先存百姓”“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在联系课本所学中的经济政策均田制可以答出。(2)考查材料二中的信息,在国外“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国内阶级矛盾,人民困苦,然后结合课本答出体现其民生的具体的内容即可。(3)根据课本写出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的土地政策即可。(4)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一是自由而是公正,然后言之合理即可。

三:《进谏》吴兢的译文

①致理:即“致治”,极好的治理。

②鲠(ɡěnɡ)议:鲠,鱼骨头;鲠议,直言。

③后:君主。

④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此处为谦辞,形容粗浅的意见。

⑤狂瞽(ɡǔ):瞽,,瞎眼、盲目;此处为谦辞,形容狂肆直言。

⑥平章:筹商,讨论。

⑦箕子佯狂自全:箕子,名胥余,是殷纣王的叔父。箕子去劝说纣王,纣王不听,他便披发装疯,被纣王降为奴隶。

⑧史鱼:史,官名。鱼,春秋时卫国大夫,名(qiū)。史鱼自以不能进贤退不肖,以致死后仍以尸谏。

⑨矢:箭,如箭之直。

⑩晋惠帝(259—306):姓司马,名衷。武帝次子。素呆痴,听到百姓饿死,却说:“何不食肉糜。”太熙元年(290)继位,为西晋昏庸之主。贾后:惠帝之后。永平元年(291),引楚王玮入京,杀死重臣杨骏,自己专权,内乱遂从宫廷引向宗室。导致诸王之间相互残杀的“八王之乱”。后为赵王伦所杀。

⑾勃鞮为斩袂之仇:勃鞮,晋人。曾奉晋献公之命去杀重耳,重耳逃走,勃鞮追上斩其衣袖,重耳奔狄。后重耳归晋,即位为晋君(晋文公),他不念旧恶,仍重用勃鞮。

⑿各吠非主:狗见不是自己的主人就咬。文中指臣子各为其主。

⒀尸禄:意思是占据官位拿着俸禄而不做实事。

⒁俯仰过日:应付着混日子。

⒂鼎镬(huò):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

⒃商略诋诃:商讨评价。

⒄愆(qiān)过:错误,过失。

⒅勖(xù):勉励。

⒆俎(zǔ):古代割肉所用的砧板,此处指祭器。

⒇纂(zuǎn)组:即刺绣。

四: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

(1)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6分)(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2分)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4分)(3)体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4分)(4)内容:发展社会经济;减少财政(军费)开支;制止通货膨胀;稳定社会消费能力;扩大社会保障(福利)。(6分,三点即可)作用:实现了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确保美国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地位并为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创造有利条件。(4分) 试题分析:(1)存百姓的思想即民本思想,重视老百姓的作用,以民为本,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不夺农时。(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第二小问结合新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来归纳即可,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3)抓住题干时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1937年间,结合图片信息,联系土地革命的内容,可概括出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4)第一小问直接概括材料信息即可,从“我概括地叙述了业经制订的关于尽快重建和平时期的扩充了的工业、贸易和农业的计划”“尽快复员不必要的武装部队”“限制物价和房租,直到公平的竞争方式,能够制止通货膨胀和消费者的过分负担时为止”归纳出发展社会经济;减少军费开支;制止通货膨胀;从“防止工资收入或购买力的迅速降低”“健康保险、预付医疗制度和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补助”概括出稳定社会消费能力;扩大社会保障;第二小问作用可从促进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美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来分析。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