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有美堂暴雨》的理解、赏析
有美堂暴雨①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
满座顽云拨不开。②
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③
千杖敲铿羯鼓催。④
唤起谪仙泉洒面,⑤
倒倾鲛室泻琼瑰。⑥
【作者】
1037-1101,字子瞻,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
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
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
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
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注释】
①有美堂:嘉佑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 中有
“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
荣宠。欧阳修曾为他作《有美堂记》。 ②顽云:犹浓云。 ③潋滟(音敛艳):
水波相连貌。凸:高出。 ④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羯(音
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⑤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贺知章
曾赞美他为谪仙人。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
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⑦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琼
瑰:玉石。
【品评】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用传统的术语来
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
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次联,三
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
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
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
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
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
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
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这一场暴雨也许是
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
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
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与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
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
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二:读苏轼的《有美堂暴雨》说说从哪些地方来表现暴雨的
诗的首联写暴雨欲来之势。“游人脚底一声雷”,这句话一方面表现出夏天暴雨前霹雳往往自地而起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山的地势之高。对句在描写平地霹雳之后续写乌云压座。所谓“顽云”,所谓“拨不开”,都活话出乌云低沉.浓密的情态,说明气压极低,空气似乎像凝固了一样。乌云低而密,带电云离地甚近,雷声也就像自地而起了。从自然现象来看,这两句应是倒装。作者先写雷声,后写了云,这样写使诗更具有惊人的气势。
在描写暴雨的前奏之前,颔联接着写暴雨自远而近的情景。风而言“黑”是紧承首联对句,极写当时天昏地暗的景象。“吹海立”是对风的狂暴的极度夸张,是对由风吹来的水的翻卷而引起的联想。
颈联写暴雨的远景,一连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正面描写暴雨的声势,出句属见,写倾盆的雨势;对局属闻,写急促的雨声。这一联的以“金樽凸”和“羯鼓催”分别比喻雨势和雨声,使文章形象.生动.贴切,使人如见如闻。
尾联仍写雨,但却别开生面。出句用李白醉中写诗的事以及大雨激发了自己的诗思,要像李白那样醉中挥毫,写出像美玉般的诗篇。这样,诗就不是单纯的对暴雨的描摹,而能出文以遐思逸想,使诗大放异彩。
三:诗词赏析《有美堂暴雨》
【这里有3篇,供你参考】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用传统的术语来
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
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次联,三
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
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
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
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
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
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
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这一场暴雨也许是
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
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
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与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
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
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诗的首联写暴雨欲来之势。“游人脚底一声雷”,这句话一方面表现出夏天暴雨前霹雳往往自地而起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山的地势之高。对句在描写平地霹雳之后续写乌云压座。所谓“顽云”,所谓“拨不开”,都活话出乌云低沉.浓密的情态,说明气压极低,空气似乎像凝固了一样。乌云低而密,带电云离地甚近,雷声也就像自地而起了。从自然现象来看,这两句应是倒装。作者先写雷声,后写了云,这样写使诗更具有惊人的气势。
在描写暴雨的前奏之前,颔联接着写暴雨自远而近的情景。风而言“黑”是紧承首联对句,极写当时天昏地暗的景象。“吹海立”是对风的狂暴的极度夸张,是对由风吹来的水的翻卷而引起的联想。
颈联写暴雨的远景,一连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正面描写暴雨的声势,出句属见,写倾盆的雨势;对局属闻,写急促的雨声。这一联的以“金樽凸”和“羯鼓催”分别比喻雨势和雨声,使文章形象.生动.贴切,使人如见如闻。
尾联仍写雨,但却别开生面。出句用李白醉中写诗的事以及大雨激发了自己的诗思,要像李白那样醉中挥毫,写出像美玉般的诗篇。这样,诗就不是单纯的对暴雨的描摹,而能出文以遐思逸想,使诗大放异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声钟吕 气势逼人
——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东坡词“自是一家”,以豪放为其特征。苏轼诗其实也直追李白,不乏豪放雄奇之作,《有美堂暴雨》即为一例。《瓯北诗话》载:“坡诗有云:‘清诗要锻炼,方得铅中银’。然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其独绝也。”读《有美堂暴雨》,直觉诗声如钟吕,天风海雨逼人,景象超迈,诗句如涌泉汩汩流淌,称心而出,无丝毫雕琢痕迹。
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杭州乃山水胜地,尤......余下全文>>
四:苏轼 有美堂暴雨翻译
有美堂暴雨①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
满座顽云拨不开。②
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③
千杖敲铿羯鼓催。④
唤起谪仙泉洒面,稜
倒倾鲛室泻琼瑰。⑥
【作者】
1037-1101,字子瞻,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
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
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
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
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注释】
①有美堂:嘉佑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 中有
“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
荣宠。欧阳修曾为他作《有美堂记》。 ②顽云:犹浓云。 ③潋滟(音敛艳):
水波相连貌。凸:高出。 ④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羯(音
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⑤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贺知章
曾赞美他为谪仙人。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
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⑦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琼
瑰:玉石。
【品评】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用传统的术语来
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
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次联,三
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
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
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
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
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
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
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这一场暴雨也许是
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
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
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与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
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
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五:苏轼的有美堂暴雨的整首诗的译文
有美堂暴雨①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
满座顽云拨不开。②
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③
千杖敲铿羯鼓催。④
唤起谪仙泉洒面,⑤
倒倾鲛室泻琼瑰。⑥
【作者】
1037-1101,字子瞻,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
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
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
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
于常州。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注释】
①有美堂:嘉佑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 中有
“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
荣宠。欧阳修曾为他作《有美堂记》。 ②顽云:犹浓云。 ③潋滟(音敛艳):
水波相连貌。凸:高出。 ④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羯(音
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⑤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贺知章
曾赞美他为谪仙人。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
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⑦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琼
瑰:玉石。
【品评】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用传统的术语来
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
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次联,三
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
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
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
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
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
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
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这一场暴雨也许是
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
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
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与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
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
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六:苏轼的诗有哪些?
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初晴游沧浪亭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城南感怀呈永叔
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
远林气蔼蔼,长道风依依。
览物虽暂适,感怀翻然移。
所见既可骇,所闻良可悲。
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
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
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
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凫茈。
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
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
今乃有毒厉,肠胃生疮痍。
十月七八死,当路横其尸。
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
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
天岂意如此?泱荡莫可知!
高位厌梁肉,坐论搀云霓。
岂无富人术,使之长熙熙?
我今饥伶俜,悯此复自思:
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
愁愤徒满胸,嵘〔山+“宏”去宀〕不能齐。
庆州败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
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
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
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
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
酣觞大嚼乃事业,何尝识会兵之机?
符移火急搜卒乘,意谓就戮如缚尸。
未成一军已出战,驱逐急使缘〔山佥〕〔山+繁体“戏”字〕。马肥甲重士饱喘,虽有弓剑何所施。
连颠自欲堕深谷,虏骑笑指声嘻嘻。
一麾发伏雁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围。
我军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缚交涕〔氵夷〕。
逡巡下令艺者全,争献小技歌且吹。
其余劓首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
道无耳准若怪兽,不自愧耻犹生归!
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
地机不见欲侥胜,羞辱中国堪伤悲。
暑中杂咏
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
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www.lingshidao.com/gushi/sushunqi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