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劳动的开端

一:劳动的开端作者吴运铎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5分

个人资料:

姓 名:吴运铎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武汉市

出生日期:1917年1月17日

逝世日期:1991年5月2日

吴运铎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写作背景:《劳动的开端》节选于20世纪50年代(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的)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他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二:吴运铎的主要贡献

吴运铎,兵工专家。从事火炮技术研究。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建国后,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兵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当过学徒、小职员。吴运铎八岁时随父亲流落到江西萍乡;在安源煤矿读完小学四年级之后,因家境困难被迫辍学,回到湖北老家。托人求情先后在富源、源华煤矿作童工、当学徒。1938年9月,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军司令部修械所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在革命队伍中,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他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他毅然挑起了重担。在占庙中,将大殿当生产车间,配殿当修枪厂,用简陋的设备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消灭敌人的作用。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火药原料是找不到的,吴运铎只好去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又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才解决了难题。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为制造军工机床,他就组织大家用废铁堆里找到的几节切断了的钢轨,中间钻洞安装上模型,然后把铁轨钉在案上,算是代用的“冲床”了。利用废钢铁,加工成各种简易的机床,装备了军工厂,突破了难题。先后发明、制造了各种地雷和手榴弹。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左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1947年初春,吴运铎被派送到东北一个海港,留下参加建设新的军工厂,担任总厂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建立引信厂,兼任厂长。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曾涌现出无数功臣英模。其中有一位军工,身负100多处伤,手足伤残仍奋斗不息,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吴运铎。1953年,他拖着伤残的身体写下了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发行达500余万册,并被翻译成俄、英、日等多种文字,成了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教科书。新四军老战士、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曾写下《劳动的开端》(吴运铎小时写过《劳动的开端》,此文......余下全文>>

三:吴运铎的《劳动的开端》何时写的

1953年7月写的

四:《劳动的开端》作者吴运铎是一个怎样的人?

50年代初,一本《把一切献给党》曾激励了整整一代人。至今,这本书已经再版了44次,作为革命理想和革命教育丛书,它继续影响着新一代人。该书的作者,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吴运铎,在1991年5月2日,结束了74年的光辉人生,离开了人间。

吴运铎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1953年7月,吴运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在北京首次出版。这本书虽然只有6.8万字,但它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异乎寻常的强烈,特别是对五、六十年代的中学生影响更大。那时,中学生的书包里,差不多都装着这本珍贵的书。每逢少先队、共青团活动日同学们读这本书;写课外读书体会,同学们要用到这本书;学生寒暑假选读书目中也列有这本书。它就像是青年学生的座右铭,成为青年人人生的路标。因此,在当时这本书是一切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的必读教科书。许多青年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很自然地到这本书里找答案,或者写信给该书的作者吴运铎,请他作答。

吴运铎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2岁就当了矿工,受尽了非人的折磨。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军,从事军械修理和制造工作。一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不管是在马达轰鸣的车间里,还是在危机四伏的试验场,吴运铎不停钻研设计出了许多武器装备,并多次身先士卒,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各种炸弹、地雷的试制实验。吴运铎的左眼被炸瞎,左手4个手指被炸掉了,两条腿也落下了残疾。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搏斗,被解放区人民誉为“中国的保尔”。

吴运铎的事迹感动了当时的苏联人民,他们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对这位奥斯特洛夫斯基式的人物表示崇高的敬意。

五:劳动的开端续写50字

挑起劳动的开端

天蒙蒙亮,我就睁开了疲惫的双眼,为了不吵醒母亲,我起床后悄悄地打开门准备再去挑煤.黑暗中,有点火星亮了,原来母亲知道我还要去挑煤,一大早就为我准备了早饭.母亲苍老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她的满头银头缕缕秀着慈祥,我知道,昨夜母亲看了我的“遍体鳞伤”无奈地不知流过多少泪.我强忍住心中的酸楚,笑着喝完了一大碗粥,就上路了.

沉重的扁担重重地压在红肿的肩头,压得我直冒装冷汗.才走到半山腰,我的肩头像千刀万剐一般,疼痛难忍.我多么想停下来歇一歇,哪怕是几秒,也足够,可刚有这个念头,眼前就浮出那张苍白、渴望而又那么无奈的脸庞,对,我挑起的不仅仅是一担煤,是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是母亲的希望,我能这样停下?

汗水一次次地湿透了我的衣衫,我的脚不听使唤了,我忘了还在流血的伤口带来的剧痛,我忘了压在肩上那重重的担子,我的脚步慢了,母亲的容貌渐渐模糊了——

我终于挑到了车站,在夕阳的余晖中,我取得了生平等一次用汗水得来的钱,我似乎看到了母亲久违的笑容.

六:为什么作者以《劳动的开端》这个为题目

因为符合文章内容。

文章(内容)大部分都需要一个点题(引言、楔子)

七:读《劳动的开端》有感 读后感500字

[读《劳动的开端》有感 读后感500字]

在这个学期里,我读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作《劳动的开端》,文章的作者名叫吴运铎,在解放前些的时候,12岁的吴运铎和家里的兄弟子妹还有母亲都非常的饥饿,吴运铎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人被活活的饿死,便主动的去挑煤,解决饥饿对他和家人的戚胁,第一次他没有挑成功,后来他成功了,就这样他便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读《劳动的开端》有感 读后感500字。作者吴运铎劳动的开端是从12岁挑煤开始养家糊口的,而我们劳动的开端是什么?只不过是扫扫地、洗洗碗、擦擦桌子……家务活,自从我生下来后,我便像公主一样,在家人们的保护下长大,而我劳动的开端什么?你很想知道吧!我劳动的开端就是在家里面洗碗,洗了碗我还要向爸爸妈妈索取金钱,直到现在我看了劳动的开端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了,人要干什么事,不要像爸爸妈妈索取钱财,而是用自己的汗水去换取钱财,也不要有了爸爸妈妈用汗水和辛苦挣来的钱,而去买些对你没有用的三无产品,更不要有了钱就往游戏厅里跑,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这样会把你教成一个坏孩子,在班上的成绩也会一落千丈,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是一个天天逃学,天天在游戏厅网吧待着的孩子,如果孩子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这样的人,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的,小学生作文《读《劳动的开端》有感 读后感500字》。

在最后我希望大家要像吴运铎学习,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有非常爱护的精神。

相关专题:[读后感]

〔读《劳动的开端》有感 读后感500字〕随文赠言:【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