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小班生成性主题活动有哪些
1、采橘子的活动
2、落叶飘的活动
3、袜子的对对碰
4、甜甜蜜蜜的课程审议
5、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是骆驼
6、有趣的笔帽
7、新年联欢会
8、我爱我的家
9、蔬菜和水果宝宝
水果和蔬菜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幼儿虽说对水果的名称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蔬菜并非很熟悉,为了使幼儿了解更多水果特征及蔬菜的营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二:小班生成活动 不一样的沙子
题干不清
三: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生成怎么写
一、案例背景: 随着对新《纲要》学习贯彻的不断深入,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及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活动,把开展区域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已初显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令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活动中教师只顾自己的教育目标,不顾幼儿的体验。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的生成活动出现对立等问题。在今后的区角活动中,我们要进行不断深入的实践、反思和改进,让每个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也使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也得到培养。 二、案例描述: 星期一下午,区域活动即将开始。老师让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半圆,给他们分配区域活动的项目。当老师正在讲述“我们今天的活动有娃娃家、美工区、建筑区、操作区……”时,宁宁忽然按捺不住兴奋高声喊起来:“我要喂娃娃!我要喂娃娃!”喂娃娃是班级新开设的一个活动项目,在前几次分配游戏时一直都没有安排到他,这一次一听到老师说到操作区,宁宁就立即叫了起来。老师的话被宁宁的喊声打断,脸上平静的表情转为微怒。老师朝宁宁看过去,发现宁宁的目光并不在老师这边,而是盯着角落里的操作区。老师便提高了音量对宁宁说:“宁宁,老师看你今天是不想喂娃娃了!”宁宁听了老师的话吃了一惊,快速转过头来,瞪大眼睛,大声问道:“为什么?”老师听了宁宁的反问,显然也有些吃惊,进而,表情中的怒气有所加重,语气更加强了几分。“你说为什么?!你还会问老师为什么!”宁宁的嘴巴微张着,盯着教师看了一会儿,忽然间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低下了头。老师接着分配活动,宁宁显示出紧张、焦虑的神情,抬起头偷偷瞥了一下教师,不再讲话。 三、案例分析: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这是我们在学期初刚设立区域活动时,教师给幼儿分配区角活动项目时所发生的一次事件。从这个师幼互动的事件中我们发现,教师是主动的,幼儿是被动的。教师的身份是管理者、制约者,而不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教师给他们分配区域活动的项目……教师的话被宁宁打断……愣了一下……脸上的表情转为微怒……”教师始终以管理者、制约者的身份出现,依次给全班幼儿分配活动项目。她对幼儿的行为期待是:幼儿应该安静、认真地坐在那儿听教师的安排,否则就是不守纪律,并且是不能被允许的。宁宁高喊“喂娃娃!喂娃娃!”的行为显然与教师对他的行为期待发生了冲突,与教师期待的行为相差太远。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从区域活动中,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没能把握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行为让宁宁由积极地主动参与变成了消极被动的状态。原因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强调纪律。无情的纪律控制了幼儿对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并没有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心中只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全然不顾幼儿的体验,没有将幼儿发过来的球接发出去,而是将球丢到一边,按自己的思路发球,并且以自己的行为无情地扼杀了孩子玩喂娃娃游戏的兴趣,从而也可能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二)消极的师幼互动 这是一个以“纪律约束”为主题的师幼互动。教师向宁宁发出了第一个带有负情感特征的施动行为“宁宁,老师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在此之前,宁宁对玩喂娃娃的游戏可谓心驰神往,他丝毫没有意识到此时此刻自己以高喊“喂娃娃”来表明自己想玩喂娃娃的愿望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相反,他当时对教师最热切的行为期待是希望教师分配他......余下全文>>
四:幼儿园小班教生成性主题活动有哪些
目标:
(1) 能用“水可以用来...”的句式,说出水的各种用途;
(2) 能积极参加游戏,动脑筋说出与他人不同的水的用途;
(3) 知道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准备:
有关水用途的小卡片
五: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1、教师要不断抓住幼儿的兴趣,发掘教育价值,生成活动,具体活动目标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更主要的是教师没有把系列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的“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
2、通过日常生活环节,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
3、做好师生互动完成教师和孩子间自然的,毫无压力的交流。
4、活动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探索兴趣和持续观察的兴趣
六:如何在小班生活活动中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
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时,提出“教师要活”。所谓“活”,就是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要具备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学手段﹑寻找活的教材、培养活幼儿。并且我认为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怎样的师幼互动才是积极有效的,才是能发展幼儿的”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摆脱教条式观念,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自古以来人们就提倡尊师,相反的,老师也应该尊重幼儿、爱护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归属感,促进他们与老师、同伴正常交往。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我认为我们必须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其中,才能缩短与孩子间的距离,进而激发孩子与你互动的愿望。 在小班语言活动“小兔乖乖”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在我班幼儿已经基本掌握内容的情况下,我请幼儿表演这个故事。第一次故事中的人物我全部请幼儿扮演,我帮助幼儿念旁白。我发现情况不妙,客观原因可能是刚入园的小班的孩子都不太敢大胆的表达,主观原因可能是老师没有加入其中烘托出故事氛围。等旁白念完后小朋友还是没什么反映,或者声音很小。于是在第二次表演时我就扮演了大灰狼,我用夸张的动作模仿大灰狼,以及用很粗很低沉的声音模仿那句“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小朋友一下子就进入情境中,吓的连忙说“不开不开”。特别是当大灰狼的尾巴夹住时,我夸张的动作小朋友们觉得自己很厉害,都哈哈大笑。下面的小朋友都举手要上来。因此如果老师能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会积极的与你展开朋友式互动。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小班孩子的学习多是以游戏贯穿。孩子们也喜欢在玩中学,如果教师一味照本宣科,相信幼儿也不会按你的思路走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敏锐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努力挖掘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本质原因,及时调整不适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并应用于教育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及时捕捉孩子兴奋点。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活动“猜猜我是谁”中,我请一名幼儿躲起来,发出小动物的声音,让小朋友猜是什么动物的声音,然后再让小朋友猜猜谁在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一开始我只是让一名幼儿躲在柜子后面,其余小朋友眼睛闭好,但是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偷看,玩了两次就不搭理我了。我想可能是没有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情景,没有足够地神秘感。于是我拿来了一个屏风,这回孩子看不到了,小头探来探去的很好奇。而我就躲在后面模仿小猫的声音,当我说:“猜猜我是谁”后,孩子们想了好一会猜出来后都很有成就感。很多孩子都急着说:“我来我来”。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适当地调整情景,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借助肢体动作,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 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这样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来引起幼儿充分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高昂情绪。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有趣、形象、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再加上一些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 在语言活动“点点爱上幼儿园”中,我记得这是小班入园的第二天上的一节课。当时我本以为幼儿的情绪波动比较大,上课效果应该不会太理想。但是却出乎意料,当我讲到故事中的对话时我把人物的语气模仿了出来,点点和妈妈的对话区分的很清楚。幼儿听得很认真,以及故事中点点遇到的幼儿园我都以动作的形式模仿给幼儿看,我发现小班的孩子很容易就融入情境中。我问:“点点来幼儿园的路上碰到了哪几个幼儿园?”幼儿马上能回答上来。 四、保持一种开放心态,提供宽松......余下全文>>
七:如何处理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两者的关系
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更多是教师的预设活动,特别是小班,对幼儿生成的活动则觉得很难把握。通过学习二期课改理念的讲座培训和《课程指南》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对幼儿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共同指向教育目标。 如何处理好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生成?是二期课改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小班幼儿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同伴之间的交往较多以应和的方式,而主动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的现象较少,孩子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以下,是我班尝试开展“汽车”主题方案教学中的不成熟的做法与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一. 日常生活中注意捕捉孩子的热点与兴趣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关注教学计划如何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完成,而应该时时关注孩子,倾听还还的声音,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及时的加以引导,鼓励孩子进行讨论,探索,从而促进主题的产生。小班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有的孩子不善于表达,有的孩子胆子小,就将这些可能成为主题的火花熄灭了,不禁让人为直惋惜,而有些话题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样不能产生主题,也令人着急。这天入园时,潘诗怡带来了一辆小汽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看着,叶智炀说:“我家也有玩具汽车,是爷爷在我生日时买的警车。”顾浦帆说:“我家有赛车。”范徐悦说:“我还有一辆遥控汽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一时间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看一看玩一玩潘诗怡的车,而潘诗怡却把车抱的紧紧的,惟恐被其他小朋友拿走。这时叶智炀说:“我舅舅是开车的,我让他开车到幼儿园来,我们一起看我舅舅的车。”这时,我就及时满足孩子的兴趣需求:“唐老师带你们一块儿看车去好不好?”“好!”约十分钟后我带着孩子出发了,我们在马路上看车,由此“汽车”主题活动产生了。其中,使我认识到选择这一主题活动进行预设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孩子生成的活动来源与孩子本身的热点所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关注孩子的生成活动,是二期课改的理念之一。二. 努力创设与之有关的、丰富的活动环境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开展往往与环境材料密切相关,环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探索活动中,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小班幼儿,各方面的知识经验都十分的欠缺,要让他们自发生成主题好象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景,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让孩子寻找资料,组织参观访问,让孩子制作和展示作品等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能满足孩子进一步探索的需要。汽车的主题形成后随着幼儿们探索的不断深入,他们一不满足对现有的进行探索。有一次,叶智炀说:“我的车会飞!”“我的车会变形!”……他们觉得自己可以造出更有本领的车,于是他们画的画,剪的剪,涂的涂,凌玉龙说:“这是我的双层汽车,下来是可以玩滑滑梯。”钟珊珊说:“我的车可以飞,有翅膀的。”连能力较弱的叶鹏飞制作了一辆汽车,他高兴地喊道:“看,老师,我的车!”活动中,教师材料的提供环境的创设和预设的一些活动保持了幼儿持久的探究兴趣与愿望,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孩子们回生成许多教师没有预先计划的学习内容,并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活动。 在实践中,小班的主题开展应当浅显有趣的,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形式应以幼儿喜闻乐见为主。我们觉得幼儿的生成和教师的预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截然分割的,孩子的生成来自于起自身的兴趣,需求,知识经验的积累,来自于教师精彩的预设,比如丰富的环境刺激,有趣的探索主题,循循善诱的引导,来自于教师的分析、观察与捕捉,而捕捉孩子的兴趣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是二期课改......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