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有多余信息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案例点评和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题,这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例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例5时,我按照以往教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且能很快汇报出问题答案。可就在这一过程中,好像没有几个同学意识到这一题中“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是多余条件,更没有谁主动提出疑问,出乎了我之前的课堂预设,所以我只好再次引导学生对题中三个条件再行分析,让学生初步学会判断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哪些是多余的、无用的。在这样被动探索交流后,大部分同学理解了,但感觉还有一部分同学似懂非懂。课堂上,巩固练习还不错,可课后练习情况就不太乐观,有很多同学没有分析题中的有用条件与多余条件,导致运用条件思路不清,解题错误。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新课太快,没有突出本课解决问题的特殊性——含有多余条件,所以学生对多余条件认识不深刻。如果开始能创设一个“选一选”的故事情境,比如:小熊妈妈为小熊准备了早餐,小熊起床看到桌上有一大盒酸奶,一支吸管和一把扇子,小熊想喝酸奶,它该如何选择,你能上来帮助它选一选吗?
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很熟悉,也一定会愿意积极参与,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然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选择扇子”,孩子们一定能解释出小熊喝酸奶不需要扇子的道理,桌上的扇子是多余的,这时教师再强调“多余”,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多余”,为接下去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其次,让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学生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对这类问题理解不透彻,只能”现学现用”,不能“活学活用”,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就不知所措。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非常重要,只有学生好学,才能学得更好。
再次,学生还没有掌握取舍条件的方法,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打算在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方面再下功夫,让找出解题所要的条件,要求学生将题目中的多余条件用虚线框圈起来,加强了孩子对多余条件的判断能力,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二:什么是问题化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化教学设计
有效问题导学案的设计是以问题化学习为中心,以图式建构为学习机理,以信息化支撑为技术条件的有效整体。它们共同为促进自主的学习、整体性的认知、学习的迁移、提高元认知的水平,发挥作用。
问题化包括:任务问题化、问题系统化。它把学习任务转化为系列的问题,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也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主动需求。它的意义有以下六个方面:
(1) 问题具有本体论与生存论的意义,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主动探索的过程。
(2) 问题属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范畴,问题不仅仅是客观知识的载体,学生对问题求解的过程,也是认识策略与方法获得的过程。
(3) 问题作为一种矛盾和冲突,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大脑思维空间,从而获得更为动态的知识。
(4) 问题可以促进课堂中的合作与互动,使学习成为一种社会化的交往活动。
(5) 我们所追求的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整体建构的认知活动,它帮助我们形成结构化的具有程序价值的组块知识。
(6) 我们强调的是“三位一体设计问题”的设计取向。既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也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同时强调教师的有效引导,走的是理性中道之路
三:如何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问题
如何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问题
1、“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
教学问题是教学目标的转换,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有效的问题应该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做到一“问”立骨。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参与思考讨论探究
这样的问题,(1)可以从标题入手;(2)可以从结尾入手;(3)抓住重点语句和关键细节设问。
2、“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在教学《岳阳楼记》时,通过知识竞赛导入:“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亭台楼阁林林总总,有谁知道中国的‘四大名楼’吗?”一问既出,学生很兴奋,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前后左右,七嘴八舌,思维异常活跃。“鹳鹊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甘落后。在意犹未尽中,我又抛出第二问:“谁还能举些有关写这四大名楼的诗句吗?”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一学生道出“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因势利导:“ 你知道这句名句出自哪位名家的哪篇名作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很好,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感受范仲淹的这一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的劲头更足了,兴致勃勃地赶紧打开书仔细读了起来。如此水到渠成,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而且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的得到迸发与跳跃。
同时,富有价值的问题还在于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抓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如在学习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把握了该文的思想内容“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后,我又设计问题:作者与柳宗元都是被贬谪的官员,柳宗元也曾在《小石潭记》中抒写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的写“乐”之句。但《醉翁亭记》的“乐”与《小石潭记》的“乐”是否一样?巧妙的问题设计,触动了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点,因而学生们说得兴味盎然,此文的难点也在这一刻自然地得到突破。所以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3、“条条大路通罗马”,开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
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全面的观察问题,深入的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
可从体验人物精神品质角度设问,可从体验人物现实经历角度设问,还可从体验人物生活启示角度设问。
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因此,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一定要有效设计。
四:买东西 看什么 教学设计
《买东西看什么》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二个活动主题《购物有学问》中的一个话题。这一话题,从多角度让学生学习购物的学问。消费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消费能力也是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儿童终将长大成人,要以消费者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要让他们学会买东西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学会选择,学会比较,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而且要结合现代社会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发票的作用,了解什么是“三无食品“,了解Qs标志等,争当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有过自己购物的经历,在购物过程中了解了一些消费的常识,并有了一定的体验。但他们在购物时,更多是关注商品的价格、包装等,而对一些产品的质量、生产日期,还有其他的信息并不了解,而且自我维权意识还比较低。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将丰富学生消费常识,懂得购买安全的商品。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倡导“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一理念。基于此理念,我在教材的处理上进行了大胆地取舍,努力使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多种活动中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情,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在品德教育来源少,再回到生活中做了内容及形式上的尝试和创新。
【活动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常识;懂得辨认什么是“三无”产品及了解发票的作用;初步会看商品的标签和了解QS标志。
2. 行为与习惯: 通过观察、讨论和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选择、比较,根据需要科学购物,健康生活,人人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3. 情感与态度: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购物观,知道购物出现问题时如何保护自身的权益。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本堂课的多种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实践场景中懂得甄别“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
一、引发情趣,揭示主题
1. 出示顺口溜:“起床穿冒牌运动服出门,买地沟油炸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氨奶,上班。中午,在食堂要一注水肉炒农药韭菜,有毒猪血,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些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开瓶甲醇酒,吃个硫磺馒头。”(指名学生读顺口溜,然后说说各自的感受。)
2. 师谈话揭示课题:是啊,现在的食品真是危机四伏,我们要如何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买东西看什么》。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人们对食品的评价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的背景材料面前,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理性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学会购物
活动一:交流购物经验
1. 同学们,你们平时在购物的时候都会考虑哪些问题呢?(学生交流购物经验)
2. 师谈话:看来同学们都是细心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购物经验,有的同学还懂得要看包装。其实商品的包装上就包含着许多的信息,让我们去寻找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看看你从包装上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生成探究学习主题。】...余下全文>>
五: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关键在于创新,在遵循一般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策划,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确定数学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结合应用多媒体教学,根据初中数学知识编排特点及知
识深度,把新数学观念、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结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中。笔者以为,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开放教学等三个方面设计的创新。现作一粗浅的探讨分析。
1.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
1.1重视问题情境的设计
数学问题情境的设计是有效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遵循主动、有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创新思维。
[例1]在有理数的教学设计中,为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了解负数源自身边的现实生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辅之多媒体教学,设计以下几个例子,让学生探讨。
(1)零上10℃,它比0℃高10℃,可记作+10℃,而零下10℃比0℃低10℃,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呢?
(2)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它们的海拔髙度呢?
(3)向南走100米与向北走100米,收入2000元与支出200元,用数学符号该怎么表示呢?问题情境有层次,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理解、掌握负数的概念和应用将会水到渠成。
[例2]“字母表示数”一节课,可设计一个游戏性的猜谜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出生月份乘以2,加上10,加上全家小于10的人口数,点学生名,教师准确猜出其出生年月及全家人口数。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对老师的“神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纷纷问老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这时老师开始点题,引入新课,告诉学生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后及整式的加减后,谜底就会揭晓,学生将会会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情景。
当然,问题情境的设计也必须重视数学史料的补充与介绍,诸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中介绍数学回文诗,“巍巍宝塔高七层,点点红灯倍加增.灯共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以使单调的数学题变得饶有情趣。
1.2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毕竟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创新设计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数学活动方式.别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又具有挑战性和个性特色。
这种实践活动设计,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的学习过程,包括对图形的观察、操作、归纳和类比等。实践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可以举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斜靠在墙上一个长为20米的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6米,它的顶端下滑2米后,底端将水平滑动多少米?
[例2]某汽车的车牌被前面的物体挡住,但从地面的水面上可以看到车牌的影子。你能从影子中确定该车的牌照号码吗?此题考查轴对称概念和空间观念,联系实际生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3]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先出示平面镶嵌图案供学生欣赏,观察学校教学楼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的形状,引导......余下全文>>
六:说说自己在教学设计上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例1这样现实生活情境初步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的特征。
(2)根据例2这样的商品价格,进一步认识小数,理解这些小数的含义。
(3)会正确读、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小数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七:一年级数学 原来是多少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