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演进历程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一、萌芽期——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例如,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双人记账制"--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

二、发展期——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审计程序委员会(CAP)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1949年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1953年10月,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又发布了《审计程序公告第19号》(SAPNo.19),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197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在第1号公告(SASNo.1)中,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1)内部会计控制。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2)内部管理控制。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

三、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架构

1.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0.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一词取代原有的“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一Integrated Framework)1992午,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Reporting),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一一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一Integrated 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参与COSO报告的主要机构包括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协会。)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

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供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

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监督......余下全文>>

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其标志性成果都是什么?

一般认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内部牵制,1940年之前,双人记账和复式记账

2、内部控制初步,1953年10月颁布了《审计程序说明》

3、内部控制架构,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第55号《审计准则说明书》

4、一体化内部控制,1992年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5、全面风险管理,2004年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三: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

学者们一般把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阶段、内部控制制度(internal control system)阶段、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阶段、风险管理整体框架(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ork)阶段。 如果还需要更进一步详尽资料可以和我联系

四:下列关于内部控制理论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

C.

分为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风险管理框架阶段五阶段

五:内控的历史发展

第一个阶段:内部控制的雏形—蒙马利1912内部牵制。以职务分离、帐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成—由内部牵制逐渐演变成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控制系统。 第三阶段: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代表:1988年美国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它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第四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注:COSO是指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简称COSO)。)

六: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历经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有何特点?

内部控制是哪个国的啊?

七:风险内控机制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

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例如,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双人记账制"--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

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

二、发展期——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1934

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审计程序委员会(CAP)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1949年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

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1953年10

月,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又发布了《审计程序公告第19号》(SAPNo.19),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1972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在第1号公告(SASNo.1)中,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1)内部会计控制。会计控制由组织

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2)内部管理控制。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

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

三、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架构

1.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

1988

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0.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一词取代原有的“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一Integrated Framework)1992午,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Reporting),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一一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一Integrated 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参与COSO报告的主要机构包括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

协会。)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

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

信息与沟通(informati......余下全文>>

八:内部控制是从早期什么思想发展起来的额

任何一种理论的创立,都有其衍生的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通过阅读这篇著作,我深刻地理解到,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朝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相反,每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并且是在不断地冲突和修正中形成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于1880年,是恩格斯应保·拉法格的请求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1章、第3编的第1章和第2章)改写成为一篇独立的通俗的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是一部全面捍卫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恩格斯的这些论断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阅读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系统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下面,我将就这篇著作的主要内容及我的认识进行阐述。 任何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学说,都有其赖以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来源,现代社会主义学说也不例外。恩格斯在文章的开头就说:“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统治于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在第一章中,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高级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表现。这三种空想社会主义分别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恩格斯在本章集中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着重分析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积极的思想成果及其历史局限性,说明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必须摆脱历史唯心主义,使它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在本章中,恩格斯详细介绍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既阐述了他们的学说中的积极地、先进的因素,也指出了其学说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性暴露不完全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仍有理论缺陷。他们仍和启蒙学者一样,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发现历史必然性;他们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这些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很发展,基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在1800年左右,新的社会制度所产生的冲突还只是开始形成,解决这些冲突的手段就更是这样了。”然而,在当时刚刚作为新阶级的胚胎从这些无财产的群众中分离出来的无产阶级,还完全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它表现为一个无力帮助自己,最多只能从外面、从上面取得帮助的受压迫的受苦的等级。倒是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余下全文>>

九:内部控制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2.为什么说内部牵制制度有其合理性

内部控制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拓展期四个阶段。

合理性:① 因为相互有了制衡,在经办一项交易或事项时, 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或部门无意识的犯同样的错误的概率要大大的小于一个人或部门。

② 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一个人或部门。

十:内部控制系统阶段是不是内部控制发展的第一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2、内部控制系统阶段,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特点:一、首次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二、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统一以要素来表述。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融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于一体,从“系统二分法”阶段步入了“结构三要素”阶段。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特点:一、对内部控制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定义。二、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内容。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特点:内部控制的目标、要素与组织层级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有机统一体系:同时,对内部控制要素的进一步细分和充实,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融合,拓展了内部控制。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