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修复案例

一:求一份生态修复案例 100分

·198· 农林科研

试论生态修复的途径

王宝力王艳龙

(黑龙江讷谟尔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讷河161300)

摘要:面对肾迫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我国在全力抑制生态恶化的同时,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和做法,将生态修复列为建设生

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在生态环境总体上l不进一步恶化的基础上,谋求部分生态恶化地区生态环境的逐步

好转。

关键词:生态;修复;途径

1生态修复的概念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重建已损害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

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功能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生物、生态、工

程的技术和方法,人为地改变和切断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或过

程,调整、配置优化系统内部及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流动过程

和时空次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的潜力尽快成功地

恢复到原有乃至更高的水平。相对于单纯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对

已损害或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或者恢复,是更为积极的生态保护措

施。

2生态修复的发展过程

20世纪80年代,生态修复受到重视并成为生态学的一个研究

分支,如今,生态修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并在很多国家和

地区得以实践。在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中,围绕着这一概念形成

了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habilita—

tion)、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生态改建(Ecological Re—

newa1)、生态改良(Ecological Reclamation)等多种表述,如欧盟就使用

生态恢复的概念,而日本则运用生态修复的概念。这些表述虽然在

涵义上有所区别,但是都具有“恢复和发展”的内涵,即借助于外部

力量特别是人力使原来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使其可持

续发展,并为人类持续利用。生态修复的多种概念表述进入我国之

后,我国学者将其统称为生态修复。

随着生态问题逐步受到重视,理论界将生态价值上升到了生态

资本的高度,将存在于自然界可用于人类社会活动的自然资产定义

为自然资本或者生态资本。世界银行1995年9月曾经从生态资本

观出发,提出以“国家财富”或“国家人均资本”为依据度量各国发展

的可持续性的方法,将一个国家的财富分解为四部分:一类是已形

成的资产或称产出资产,包括机器、厂房、基础设施、水利系统、公

路、铁路等;一类是人力资源,也就是人的生产能力所代表的价值;

一类是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源、森林以及地下资产等;一类是社

会资本,即社会赖以正常运转的制度、组织、文化凝聚力和共有信息

等。自然资本(生态资本)的概念进入我国后,被理论界定义为生态资

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起,可统称为可持续发展资本。根据我

国学者的解释,生态资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能够直接进人当前社

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环境资源,即进人生产过程的自.然资源和环

境吸纳并转化废物的能力;二是满足人类生命需求的各种生态要素

及质量,包括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等;三是生态系统作为一个

整体状态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有用性;四是自然资源的质量变

化和再生量变化即生态潜力。.

生态资本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其稀缺性伴随着生

态环境的恶化日益突出,生态资本的存量无法满足人类正常需要,

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性因素。人们在力求生态资本的存

量不再减少,更进一步开展研究和实践,寻求生态资本存量的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修复成为了生态经济学研究和生态保护工程

实践的热点。相对于被......余下全文>>

二:湿地的湿地恢复

可行性原则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实施时首先必须考虑湿地恢复的可行性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优先性和稀缺性原则尽管任何一个恢复项目的目的都是恢复湿地的动态平衡,并阻止其退化过程,但湿地恢复的优先性并不一样,在实施湿地恢复前必须明确恢复工作的轻重缓急稀缺性就是指在恢复过程中,要优先考虑针对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种、种群或稀有群落的恢复恢复湿地的生态完整性、自然结构和自然功能原则湿地恢复是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其组成、结构、功能与自然生态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富有弹性,能自我维持,能承受一定的环境压力及变化,其主要生态状况在一定的自然变化范围内运转正常流域管理原则湿地恢复设计要考虑整个湿地区域,甚至整个流域,而非仅仅退化区域应从流域管理的原则,充分考虑集水区或流域内影响工程项目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因子,系统规划设计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美学原则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不但表现在生态环境功能和湿地产品的用途上,而且具有美学、旅游和科研价值因此,在湿地恢复过程中,应注重对美学的追求美学原则主要包括最大绿色原则和健康原则,体现在湿地的清洁性、独特性、愉悦性、景观协调性、可观赏性等许多方面自我维持设计和自然恢复原则保持恢复湿地的永久活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将人为维护活动降到最低水平,同时在恢复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自然恢复方法湿地恢复的过程就是消除导致湿地退化或丧失的威胁因素,从而通过自然过程恢复湿地的功能和价值通常自然恢复方法的成功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稳定的能够获取的水源、最大限度地接近湿地动植物种源地被动恢复的优势在于低成本以及恢复的湿地与周围景观的协调一致人工促进恢复方法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涉及到自然干预,即人类直接控制湿地恢复的过程,以恢复、新建或改进湿地生态系统当一个湿地严重退化,或者只有通过湿地建造和最大程度的改进才能完成预定的目标时,人工促进恢复方法是一个最佳的恢复模式人工促进恢复方法的设计、监督、建设和花费都是比较可观的 4.1 对湿地退化状况的调查及评价对湿地的退化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以明确造成该湿地退化的原因、恢复潜力等4.2 确定湿地恢复区域要选择一个恢复区域,首先要确定该恢复区属于地方、省级还是国家级优先恢复区域要在一系列的恢复地点中选择最佳的恢复区域,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生物因素4.3 湿地恢复区域的本底调查在设计一个恢复项目之前,应该对恢复区域进行本底调查和评估,以便了解该区域过去和现在的状况,恢复区域在过去是否属于湿地范畴,如果属于湿地,确定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湿地的退化或者丧失,特别是恢复区域过去的水文要素、植被的分布格局、地形地貌、物种对栖息地的需求等?恢复区域现在的状况如何?4.4 确定湿地恢复的目标就是对湿地恢复项目预期的结果的陈述,它反映了开展湿地恢复项目的动机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要求,湿地恢复的目标也会不同有的目标是恢复到原来的湿地状态,有的目标是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状态,还有的目标是完全改变湿地状态等4.5 使用参照地点即在该区域中能代表恢复湿地类型的受干扰最小的湿地,以此来替代恢复区域退化之前的湿地状态4.6 选择恢复方法湿地恢复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选用最简单的恢复方法,因为越复杂的恢复方法,越容易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采用破坏性最小、最为生态的方法最容易实现恢复目标在实施更多的人为干预之前应考虑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如果一些自然过程不能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应更多地......余下全文>>

三:(2014?宿迁模拟)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2)对植物种群密度调查用样方法,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①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网(链)进行.②如果按照原来食物的23来源于互花米草,13来源于植食性昆虫,按传递效率20%计算,鸟增重1克需要353克,改为各占12,鸟增重1克需要15克,353÷15=79.③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④鸟在该生态系统位于最高营养级,与植食性昆虫相比,能量流动的去向缺少了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途径.(4)根据题意“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实验区中,即互花米草群落中昆虫的种群密度减少,鸟类食物减少,达不到目的.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样方  速度和方向(3)①有机物 ②79 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④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捕食的能量(4)达不到 因为与海蓬子所在群落相比,互花米草群落中昆虫的种类和密度均减少,鸟类食物减少,达不到“种青引鸟”的目的.

四:与陆地生态系统比较,湿地生态恢复有什么特征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环境,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它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脆弱性。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高效性。湿地生态系统同其它任何生态系统相比,初级生产力较高。据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平均生产蛋白质9gm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四、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的综合性。湿地具有综合效益,它既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也具有为工业、农业、能源、医疗业等提供大量生产原料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作为物种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游等社会效益。

五、湿地生态系统的易变性。湿地生态系统的易变性是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之一,当水量减少以至干涸时,湿地生态系统演潜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决定了系统的状态。

五:(2013?杭州)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物群落只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因此,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2)微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从而使水得以净化.(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答案为:(1)生物群落;(2)呼吸;(3)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六:湿地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湿地被破坏,将会导致以湿地为基础建立和循环着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包括湿地动物生态链,植物生态链,微生物生态链都会被破败,使原有的湿地生态功能消失,进而影响或改变周边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治理的措施主要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清除破坏因子,首先恢复湿的功能,借助“湿”对原有动植物,微生物系统的修复作用,逐渐使被破坏的湿地得以重生。

七:求助,曾经有一期里面讲了一段城市生态修复的,把一片地改成了生态湿地

正午烈日普照大地,让城市温暖舒适

八:保护湿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 保护动物,控制非法捕杀行为

2 保护水源,避免其被污染

-------------------------------------------(如果是作业答上面的,如果想要具体了解,看下面的)---------------------------------------------------------------------------------------------------------

4.1 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四川湿地位置特殊、资源丰富、功能多样,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国内外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的有效途径。目前全省只有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炉霍县的卡沙湖、德格县的新路海、理塘和稻城县的海子山等4处湿地自然保护区。此外,有部分湿地资源置于其他类型的保护区内,但多数湿地尚未划定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因此,通过各级政府解决我省湿地保护区布局欠合理、类型单一、结构不完整的问题显得很有必要。建议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在资源调查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界定范围,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真正起到保护区的作用。

4.2 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湿地资源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湿地保护的法规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创造一定的法制条件,才能使日趋减少、面临威胁的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国家、省尚无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我省地方性法规或条例基本上是空白,只有凉山州通过了《邛海保护管理条例》,但多数湿地仍处于非严格意义的保护状况。因此,应健全相关的法规条例,加大执法力度,禁止一切破坏或不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行为发生。

4.3 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至目前,我省尚未开展专门的湿地资源普查,其资源仍处于家底不清的状况,这给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规划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应尽快组织湿地资源调查队伍,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调查现有湿地的类型与分布及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湿地资源信息库。

4.4 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湿地作为生态系统,包含许多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林业、农业、渔业、牧业、水利、环保等。如何协调好这些部门的关系,关系到湿地资源保护事业的兴衰成败。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明确了由林业部门承头负责湿地管理工作。为此,各级林业部门应认真负责,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协调,努力在湿地资源保护上达成共识,采取协调一致、多管齐下的保护行动,运用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修筑工程等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

4.5 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

湿地周边群众与湿地间的关系密切,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湿地资源的存在。社会各界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向湿地周边群众宣传湿地效益、功能、价值以及湿地对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影响等,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湿地作为开发示范点,摸索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施“参与式”的管理方法,使周边群众与湿地融洽相处,共生共荣。值得注意的是,湿地一旦划归保护后,便会存在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处理不好,可能激化矛盾,造成更严重的破坏。因此,解决因湿地保护而使其周边群众经济受损的经济补偿问题显得非常关健。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