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做好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浅谈跨文化管理的四个特点
一、跨文化管理的核心
跨文化管理又称交叉文化管理,就是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公司目标,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业的潜力与价值。
二.文化冲突和威胁
在进行全球发展时,跨国公司由于加入了另一种文化的观念,势必会造成文化冲突。跨国公司跨文化冲突的特征有:1、非线性不同质的文化像不同的水域,几片或多片水域的冲突与交融,常常表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因而具有非线性特征。2、间接性文化冲突一般都在心理、情感、思想观念等精神领域中进行,其结果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才表现出来。3、内在性文化是以思想观念为核心的,因此,文化的冲突往往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冲突上。4、交融性。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始终相伴而行。跨文化管理的任务在于从不同的文化中寻求共同的能体现各种文化精髓的东西,这样才能在各种文化环境中生存。
每种文化背后都有一组隐含的假设,生活与该文化下的人通常不会觉察这些假设的存在,因为这些信念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埋藏于潜意识中。一旦这些信念受到挑战,人们便会感受到文化冲击,觉得是外来的侵犯,然而事实上真正让人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将会发现不同的文化内涵通常只是一体两面,甚或是特定尺度的两种极端
承认并理解差异的客观存在,克服狭隘主义的思想,重视他国语言、文化、经济、法律等的学习和了解。当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到具有不同文化的东道国工作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反映了特有文化的语言、价值观念、思维形式等因素在跨文化管理中会形成障碍,产生矛盾,从而影响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理解文化差异是发展跨国文化管理能力的必要条件。理解文化差异有两层含义:一是理解东道国文化如何影响当地员工的行为;二是理解母国文化如何影响公司派去的管理人员的行为。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可以采用不同的克服措施。因管理风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互相传授和学习来克服则比较容易改变;因生活习惯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文化交流解决,但需较长的时间;人们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往往较难改变。只有把握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办法。
三.跨文化管理竞争优势
把文化的差异看成是一种优势而不只是一种劣势,恰当、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差异,为企业发展创造契机。西方有谚语: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文化给企业开展国际运营带来了机遇,但更多的却是巨大的挑战。广州本田汽车公司总经理门胁轰二先生曾说:“我们企业内部的矛盾颇多,但这也正是本田好的一面。我们在中国选择合作伙伴时,总是喜欢挑选一些与我们想法不同的合作者,这使我们经常发生意见的碰撞,这样不同思想的碰撞就会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创造出本田新的企业文化。”在广州本田看来,矛盾和冲突的正确对待,不仅不会形成障碍,反而会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创新的源泉。
从文化差异中得到竞争优势。利用文化差异的战略能够产生竞争优势,所以,与其让一种文化控制另一种,或是采取同哪一方都不对立的折衷安全解决方案,不如让我们面临一个挑战--采取积极的解决文化差异的方法,使得总体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优于各部分作用的简单加和。多样性就是将来自不同背景、具有不同期望、处于不同生活阶段的人们集合到一起,在给公司带来盈利性和竞争力这一力量的驱使下共同工作。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在于:(1)市场方面,提高公司对于地......余下全文>>
二:在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个,我国企业应注意什么
中国的跨国公司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较小;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在做大做强之后习惯于向。从现代企业运行特征来看,企业是一种资源转化体,只有不断地为社会的需要作出贡献,方有立足和发展之地。
1、 经营格局和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跨国公司这几年虽然在经营格局和投资结构上有所改善,但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 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投资行业选择上.还是比较单一。其中主要在国际贸易领域,制造业也才刚刚起步。对外投资也主要分布于资源开发,旅游,初级产品的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产业。而像高科技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还严重不足。在投资的地区机构方面,投资的主要地区主要包括我国的周边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明显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投资方式也比较单一。有资料显示,我国的投资中直接投资占了三分之二左右。而收购、并购等方式仅占一小部分。因此,其他形式的经营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
2、 跨国公司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的跨国公司中,国有企业或集团是其主体。从企业的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来看.我国的这些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以及国有控股占主要地位的企业在企业制度、企业管 理机制与国外的跨国公司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因为我国的跨国公司多数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而且大多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因此产权关系不清,组 织管理滞后.创新意识薄弱等都是其难以逾越的体制性鸿沟。 因此,我国的跨国公司必须借鉴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健全其决策和内部管理机制 。
3、我国大多数企业受企业自身规模及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约束,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 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时,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发达,因此使得其对外融资渠道受限。加之我国银行的评估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在资本短缺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进程,影响业务的拓展和影响的扩大。因此,我国应加紧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为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做好客观上的准备。
4、 我国跨国公司在技术上还缺乏优势 虽然我国企业的技术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说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还较大。而这些突出表现在:①我国企业还是从发达国家技术引进为主,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输出为辅,且输出的是较为简单的手工艺技术或消化吸收的引进技术。而这些技术跟发达国家的技术毫无可比性。②许多高新技术,在我国企业中还是从无到有,而在发达国家企业中却已是从好到精。发达国家企业对高新技术的垄断和保护,对技术转让的限制和高额要价,致使我国企业引进真正先进的技术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凭借掌握的高新技术实力进行跨国经营。
5、缺乏跨国公司经营方面的人才 目前,国际管理人才的稀缺也是制约我国跨国公司经营和投资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跨国经营需要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尤其对于跨国公司的管理者来说。常常需要他们要熟悉国外环境、商业惯例及良好的外语水平。因此,我国企业要抓紧培养其复合型人才,使其具备海外经营、管理、法律、财会、外语方面的知识。为适应我国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做好人才方面的储备。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针对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微观政策
1、组建国家级跨国公司为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主体规模经济的重......余下全文>>
三:什么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 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跨国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较,是有其一些区别的。这些区别表现在:
1.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
2.跨国公司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而国内企业对其较少的涉外经济活动大多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实行控制。
3.国内企业的涉外活动不涉及在国外建立经济实体问题,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关系是松散的,有较大偶然性,其涉外经济活动往往在交易完成后就立即终止,不再参与以后的再生产过程;而跨国公司则在世
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并且这种“一揽子”活动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而处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国企业一样参加当地的再生产过程。所以,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必然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1、横向型水平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主要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经营,母公司和子公司很少有专业化分工,但公司内部转移生产技术、销售技能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数额较大。
2、垂直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按其经营内容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不同行业的、但却相互有关的产品。它们是跨行业的公司,主要涉及原材料、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行业,如开采种植→提炼→加工制造→销售等行业。另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同一行业不同加工程度或工艺阶段的产品,主要涉及汽车、电子等专业化分工水平较高的行业。如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前一种垂直型的跨国公司,它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以管道、油槽和车船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经营大型炼油厂,从原油中精炼出最终产品,批发和零售几百种石油衍生产品。世界集团、亚太国际集团、华夏国际集团更是首屈一指的超型综合型集团,业务遍布全球,几乎涉足各行各业。而法国的珀若一雪铁龙汽车公司则是后一种垂直型的跨国公司,公司内部实行专业化分工,它在国外的84个子公司和销售机构,分别从事铸模、铸造、发动机、齿轮、减速器、机械加工、组装和销售等各工序的业务,实现了垂直型的生产经营一体化。
3、混合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经营多种产品,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而且它们之间互不衔接,没有必然联系。如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公司即是如此。它原是一家造船公司,后改为混合多种经营,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建筑机械、发电系统产品、造船和钢构件、化学工业、一般机械、飞机制造业等。
四: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有哪些 10分
跨国公司的管理特点
跨国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较,是有其一些区别的。这些区别表现在:
1.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
2.跨国公司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而国内企业对其较少的涉外经济活动大多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实行控制。
3.国内企业的涉外活动不涉及在国外建立经济实体问题,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关系是松散的,有较大偶然性,其涉外经济活动往往在交易完成后就立即终止,不再参与以后的再生产过程;而跨国公司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并且这种“一揽子”活动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而处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国企业一样参加当地的再生产过程。所以,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必然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
跨国公司的经营形式
1.横向型水平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主要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经营,母公司和子公司很少有专业化分工,但公司内部转移生产技术、销售技能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数额较大。
2.垂直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按其经营内容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不同行业的、但却相互有关的产品。它们是跨行业的公司,主要涉及原材料、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行业,如开采种植→提炼→加工制造→销售等行业。另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同一行业不同加工程度或工艺阶段的产品,主要涉及汽车、电子等专业化分工水平较高的行业。如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前一种垂直型的跨国公司,它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以管道、油槽和车船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经营大型炼油厂,从原油中精炼出最终产品,批发和零售几百种石油衍生产品。而法国的珀若一雪铁龙汽车公司则是后一种垂直型的跨国公司,公司内部实行专业化分工,它在国外的84个子公司和销售机构,分别从事铸模、铸造、发动机、齿轮、减速器、机械加工、组装和销售等各工序的业务,实现了垂直型的生产经营一体化。
3.混合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经营多种产品,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而且它们之间互不衔接,没有必然联系。如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公司即是如此。它原是一家造船公司,后改为混合多种经营,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建筑机械、发电系统产品、造船和钢构件、化学工业、一般机械、飞机制造业等。
跨国公司重视多种经营的原因
1.增强垄断企业总的经济潜力,防止“过剩”资本形成,确保跨国公司安全发展,有利于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资金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各种生产要素和副产品的利用率。
3.便于分散风险,稳定企业的经济收益。
4.可以充分利用生产余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增加利润。
5.能节省共同费用,增强企业机动性。
五:企业跨国经营的动机或目的有哪些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的动机 1、利用转移定价,逃避我国税收管辖,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跨国公司在国际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满足其专业分工和协作的要求,通常从世界市场的大范围出发,规划其生产和销售,使之更有效地组织经济要素的投入,往往利用转移定价这种手段。 2、利用转移定价,实现跨国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其领导层机构大都设在境外,为了实现跨国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不惜牺牲中方合资者的利益。 3、利用转移定价,规避各类风险。跨国投资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各类政治或经济风险,如战争、政局动荡、政府征用、没收、外汇管制、通货膨胀、银根紧缩等。
编辑本段具体手段
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购销业务转移定价
在国内目前转移定价主要表现在“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上。例如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提供 转移定价
材料,以降低子公司的产品成本,获取较高的利润。或者母公司向子公司高价出售产品,以增加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从而减少子公司的利润。到底是“高进低出”还是“低进高出”,主要还是取决与国内与国外市场上税率的差异。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将收入和利润转移到低税国或着避税港。
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劳务提供转移定价
其次还有关联企业之间的专利转让与技术服务。专利和技术服务的定价比较复杂,其所涉及到的相关费用的收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据此,关联公司很容易操控内部的成本和利润。
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转移定价
跨国企业内部贷款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获得避税好处。为了达到在一国少缴税的目的,跨国公司可按较高的利率将款项贷给该国子公司并收取利息,这样子公司偿还给母公司的贷款利息,就可作为子公司的费用而在税金中扣除。此外,如果该母公司是处于低税率国家的话,那么它所收到的利息收入就只要缴纳少部分的税金。这样一来就实现了集团企业整体利润的最大化。
通过关联企业设备的提供转移定价
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或者租赁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多少。通过关联企业之间购置固定资产的购置费或租赁费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折旧费用提取的多少,最终也会影响到企业间利润的分配。在跨国企业内部将一个公司的资产租赁给另一个公司,可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位于高所得税国的子公司借入资金购买一项资产,并以较低的价格租赁给低税国的一个子公司,后者又将此资产以尽可能高的价格租给另一个子公司,从而达到整个企业减少纳税的目的。另外,出租企业还可以将设备出租给较难获得融资的关联企业,一来可以达到降低整体税收的目的,二来还能帮助企业获得资金上的融通。
六:如何做好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浅谈跨文化管理的四个特点
(联合电讯/广东)--不同的文化相互之间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冲突,所以如何做跨文化管理是每个管理者所要研究的。同时要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机制,尽最大程度的利用这种不同文化带来的多样性潜力和价值。从而更合理的配置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跨文化管理作为一门研究多元文化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的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培训网(peixw.com)本期对跨文化管理总结如下:
1.复杂性跨文化管理在以往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文化维度,扩大了管理的范围和难度,把管理的复杂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往管理考虑的是两重人格,即个人人格和组织人格;在跨文化管理中,除了个人人格和组织人格以外,还需考虑国家人格(民族人格)。以往的管理是在同质或近似同质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而跨文化管理则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质文化背景下的管理,大型的国际企业往往在全球几十个国家都设有分公司或子公司,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要在几十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整合公司的职员。
2.特殊性管理是围绕各项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展开的,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等许多方面,而跨文化管理主要研究国际企业对来自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的管理。
3.共同性在培训网(Peixw.com)看来,跨文化不能按照某一个国家的管理文化进行管理,它是一种最大限度追求人类共同性的管理,或者说尽量按照国际惯例形式的管理。
4.协商性跨文化管理在没有国际惯例参照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协商的方式,用求同存异的原则解决管理中的冲突,任何一方都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另一方。
最后,培训网总结认为,跨文化的管理要考虑的问题远远不止以上四个方面,企业必须实际了解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让跨国企业在相应国家迅速崛起。
七:跨国公司的优缺点
评《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公司综论》
李长久
透析当代国际垄断的力作
——评《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公司综论》
李琮教授的力作《当代国际垄断———巨型跨国公司综论》,系统、深刻地分析了当代国际垄断的发展及其影响。由于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代表是巨型跨国公司,因此,该书以跨国公司为主线,不仅全面论述了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国家、跨国公司与当代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与新科技革命及新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深刻地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实质、特点、优势和两重性。这部专著中关于跨国公司为什么纷纷到中国安营扎寨,中国为什么要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和组建什么样跨国公司的分析与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书系统地分析了垄断的发展及其影响。书中关于“当代”的界定具体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迄今这一段时间,但作者认为,到19世纪60年代,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最初的垄断组织。所谓“垄断”是指巨大企业或企业联盟,而“国际垄断”是特大企业的经济权力超越国家疆界,对整个世界生产和市场进行控制,以获得巨额垄断利润,从而揭示了国际垄断的实质、特征和作用。
作者以跨国公司发展为主线,深刻地分析了垄断的发展史。书中将垄断演变的历史进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1914年。垄断组织从萌发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转变到垄断阶段并不断加强。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战、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加强干预与垄断组织紧密结合,垄断组织继续发展并全力对外扩张,但由于世界四分五裂,大大阻碍了垄断组织的对外扩张进程。这两个阶段的主要变化是,从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几个帝国主义强国为争霸世界而进行殊死斗争,终于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二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一般垄断转变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国际垄断大大加强。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个阶段,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作者辩证地分析了国际垄断主要是巨型跨国公司与诸多因素的关系,特别是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作者指出,经济全球化已涵盖生产、商品流通、资本流动、科技转让、知识和信息交流等世界经济各个领域,而所有这些领域巨型跨国公司都是其行为的主体。作者还指出,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依赖,而且对国际生产关系或国际经济关系也有重要影响。作者认为,跨国公司是适于现代化大生产的、合理的、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作者对比垄断发展后两个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主要区别时指出:“今天的世界,尽管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占主导地位,特别是超级大国仍奉行霸权主义,世界仍很不安宁,但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近10多年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改革开放已成为不可遏止的世界潮流,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民族爱团结,社会要进步,人民要安康,是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要求。”
该书强调了跨国公司的特点和两重性。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1978年在题为《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的报告中对跨国公司下过这样的定义:“跨国公司是在作为基地的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这类企业并不是一定是股份化或私有的,它们也可以是合作制的或国家所有制的实体。”作者认为:“若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就不会有跨国公司,而没有跨国公司,全世界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不会发生,二者如影随形,是分不开的。”据联合国统计,1999年,世界跨国公司总数从1980年的1.5万家增加到6.3万家,它们的国外子公司从10.......余下全文>>
八:跨国公司的优势是什么?
九:跨国公司管理策略
浅析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 (转)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经营将成为各国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企业跨国经营必然要面对和处理交叉文化(cross-culture)问题。如何面对交叉文化和处理文化冲突是影响跨国企业管理效果和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文化冲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即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等主要由所在国当地人员担任。近一二十年间,虽然各国在跨国经营的人事战略上各有特点,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跨国公司可供选择的诸如人才母国化、人才国际化等人事战略中,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学者的调查表明,44家美国跨国公司中有43家都雇用了当地人员作为高级管理者。
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协议使用外资高达4700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700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28万家,实际已运行14万家,从业人数达1700万。世界名列前茅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200家来华投资。①为了适应中国的独特的经营环境, 跨国公司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本土化经营战略, 而人才本土化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人才本土化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受聘管理生产经营业务,他们深谙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能很好的与下属沟通和合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这些中方人员往往受过较多的西方教育,对西方的行为方式、管理方法等有深刻的了解,能较好地理解和贯彻外方上司的管理思想。因此,管理人员本土化对于化解文化冲突、促进有效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一家中美合资企业的总经理指出,“外资企业中,管理人员本土化是一种趋势,它越来越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当然,本土化经营也有明显的弱点。在管理沟通方面,怎样理解总部的策略并能在本地实施,刚开始时从国外派来的经理在这方面更有优势,更能理解总部的意图。这也是最初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起用外国经理的原因。东方人和西方人在管理文化上确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西方人在处理问题时对事不对人,无论什么事先问事情对不对,然后才论及人。事情不对,无论你是什么人,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而中国人则相反,面对问题时潜意识上会先看这件事是谁干的,如果是某些特定的人干的,即使事情有问题,也会因情面在前,而影响了对事情的处理。中国人就人论事的方法无法适应跨国公司的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的管理非常重视文件化、数据化。在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凡要做某事,就要做得非常严谨,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项目的说明用文件清楚地描述下来,凡事讲凭据,依靠文件和数据,这和中国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
企业的经营实质上是市场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国际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从事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情况下,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物化资本数量不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人才已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可见外商到中国投资办企业,管理人才本土化是成功的大前提。同时,由于中国文化有其特殊的渊源和人文背景,如何尽快的适应中国文化,也是摆在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和总经理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来华投资的外国跨国公司的人事政策的实证材料也反映出这一鲜明特色。
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是日本三洋集团在中国最早创办的独资生产性企业,产品全部外销。现有中国本地员工约4500人,其中中高层经营管理干部约104人,基层督导301人。这些管理干部大都是从工人中培养提拔起来的。而北京四通......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