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建立产业项目环境准入机制,优化产业发展。从空间土地准入、环境总量准入、资源效率准入三个方面来构建产业准入标准;在项目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和协调性,科学布局、合理发展,在规划层面统筹解决城市发展与产业片区发展的布局性矛盾,并强化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落实。
二是强化污染物减排措施,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三是深化环境治理,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四是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努力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二:如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三:传统优势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首先,应明确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传统优势企业肩负着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既是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益、持续成长的自我选择,又是当前我国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要求。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应树立“自我发展”和“产业助推”的双重战略取向,由此引申出双重目标,其一是实现企业转型与成长,包括市场与产品结构、科技与工艺、制度与管理的全方位创新,实现企业绩效提升和可持续经营;其二是推动工业现代化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体现为主导制造业改造提升、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带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引导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上述双重目标不是对立和割裂的,而是有机融合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之路如何走
企业的转型首先需要企业家或决策层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明确自己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自己能做些什么。也就是说企业转型要使从公司愿景、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运营管理模式到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几乎所有重要方面相互匹配地共同实现转变。战略转型必然导致企业资源的重新组合、竞争路径的重新选择,风险自然是少不了的。
首先,战略是什么?就像明茨伯格说的,战略的定义有上百个,有定位说、计划说,有学习说,但是这些定义都是“瞎子摸象”,摸到尾巴说战略是绳子,摸到大腿就说是柱子。但我想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战略执行上都会有很多共同点,企业转型(transformation)是指企业的重要方面在本质和模式上的彻底改变。所谓重要方面,就是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兴旺衰败的重大事情。所谓本质上的改变,就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而是通过量变导致的质变,或是不经过量变而出现的突变。所谓模式上的改变,就是模样和形式都已彻底改变。个人认为,战略转型是企业上了台阶后存在的转型,只有志存高远,才会有战略转型。
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竞争优势的来源正以逐步加快的速度被刨造和侵蚀。许多企业为了在不确定环境下求生存、做大做强和谋求持续成长纷纷走上了战略转型之路。导入世界级企业的竞争思维和操作方法,建立快速战略反应机制突破惯性思维,创造新的市场,超越竞争对手,获取全新的利润!
任何一个企业战略转型有两件事情要做:
第一个,一个公司的资产要从4个亿发展到400亿,最关键的就是管控模式的转变,集团管什么,集团怎么管下属企业,下属企业管什么,如何衡量与跟踪下属企业;
第二个,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总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模式。
五:如何推动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应明确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目标传统优势企业肩负着新型工业化产业现代化历史使命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既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企业转变发展式、提高效益、持续自我选择前我围绕科发展主题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转变经济发展式提高产业核竞争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客观要求传统优势企业转型升级应树立自我发展产业助推双重战略取向由引申双重目标其实现企业转型与包括市场与产品结构、科技与工艺、制度与管理全位创新实现企业绩效提升持续经营;其二推工业现代化产业核竞争力提高体现主导制造业改造提升、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带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引导能源产利用式变革述双重目标立割裂机融合于我新型工业化全程
六:如何提升当今中国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速度和质量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就增长速度来说,第一产业增长
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则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就就业比重来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优化。但是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到2007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28910亿元,占GDP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121381亿元,占GDP比重为49.2%;第三产业增加96328亿元,占GDP比重为39.1%。这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而服务业相当落后。在发达国家,GDP构成情况一般如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超过5%,第二产业不超过3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的,为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空间还很大。
1. 农业
(1).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有些地区的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矛盾比较尖锐。
(2). 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尚需优化,缺乏优质农产品。我国的农产品虽然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但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以及物资价格上涨,这种优势会逐渐丧失。而且中国农产品还存在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再加之国际贸易壁垒的作用,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相对于其体国家会逐步下降。 (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为落后,还处在初级阶段,初级产品与加工产品比例不协调。
2.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总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生产结构尚不够合理,结构升级速度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而且工业产值虽然持续增长,但就业率却在绝对下降。 (1).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批量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使我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较大程度上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 获得的,这就易产生行业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和附加值低的环节,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的问题。
(2).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
目前,我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比重约为6%,但研发投入却仅占0.3%,研
发投入严重匮乏。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导致对国外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高度依赖,企业无法在品质、创新方面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只能靠低成本维持收益。
3.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在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二)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省工业正面临
着严峻的挑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进一步凸现。
1.改革开放20年来,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部门转移到了第二产业部门,但是第二产业内部各部门的相对变化较为缓慢。七八十年代,浙江省的主要工业部门是纺织、机械、食品、化工和建材工业。但由于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变化缓慢,这种状况延续至今,纺织、机械(包括电机)和化工这三大工业部门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
2. 在产业发展上,一般的规律是过去的路径制约未来的发展方向,浙江的资源优势是拥有众多的企业家资源,但多数企业家还是缺乏学习过程磨练的原始企业家;与此相适应,浙江的企业组织结构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角,在市场经济体制......余下全文>>
七:企业怎样做到转型升级
第一,优化调整产业政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为重振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纷纷推进“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新优势;新兴经济体和东盟等周边国家则利用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机会,加大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力度,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两头受压的困局,必须改变以往以做大规模为导向的产业政策,调整为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产业政策,具体思路可以归纳为:“抓两头、放中间,调结构、促创新,搭平台、造环境,定标准、强监管”。“抓两头、放中间”要求产业政策转向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支持处于发展阶段“两头”的产业,即对处于孕育期和幼儿期的新兴产业给予扶持,扶上马再送一程,促进产业快速成长;对处于衰退期的传统产业,在职工再就业培训、转产就业安置、设备淘汰补助等方面给予企业退出援助,盘活存量资源;而对处于“中间”即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产业,则要充分放开,让其在市场竞争中强筋健体、自由发展。“调结构、促创新”是指产业政策的目标要从原来的“扩能增量”调整为“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一方面,要推进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全面创新,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目标,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传统制造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产业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水平。“搭平台、造环境”要求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搭建发展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上。“定标准、强监管”主要强调通过标准引领,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并积极推动我国产业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提升我国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努力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逐步掌握行业话语权。
第二,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抓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补齐基础工艺、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更加重视工业基础能力建设,通过提升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能力,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卡脖子”问题,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加快制定工业强基实施方案,引导各类要素向基础领域集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促进基础工艺水平提升等。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快速突破。《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战略重点领域,这些领域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符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下一步应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这些领域快速发展,加快推动这些产业成为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新动力。三是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中国制造2025》另外一个鲜明特色是更加重视服务功能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即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基础、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制造业国际化和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更加强调促进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问题。四是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余下全文>>
八:如何创新驱动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导向,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过去的五年,江苏经济年均增长13.5%。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人均达到7700美元;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0.6%和42%;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江苏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有待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主导力量。未来五年,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性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我们要坚持高端引领,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增强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集中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新兴产业。主攻高端技术,加快推进重大产业技术研发和重大共性技术攻关,争取在掌握优势产业核心技术、前沿先导技术、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要积极发展高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强重大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要突破高端环节,大力发展知识、人才密集的高附加值行业,加快向自主研发跨越、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打响“江苏创造”的品牌。以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物流、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一代网络服务、互联网内容产业、网络电视等新兴服务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
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九:如何落实“互联网+”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面向互联网+的转型,大部分传统企业目前处在两种状态:一种是有向往,找思路,具体表现为:无法确定转型的方向,目标不清无处着手,或者多种转型可能性无法内部共识;另一种是有思路,难落地,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对转型信心不足,缺乏合适的资源配置,缺乏相匹配的组织机制,导致转型进展缓慢。结合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痛点及难点,以及众多企业转型的创新实践,我们总结出“转思维、创模式、改机制、建平台”四个维度和“找准转型方向、明晰转型路径、保障转型落地”三步骤的转型方法论,帮助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规划和落地。
我们来说说落实互联网+必须要的三个步骤:
1、找准转型方向
找准转型方向需要以外部环境分析、资源/能力现状评估、利益相关方价值诉求为基础,以标杆及技术创新趋势研究为引领,结合行动式学习式的充分研讨,促成管理团队的群策群力,从而对未来的转型方向和商业模式形成共识,并树立紧迫感,增强行动的信心。
其中对资源/能力现状的准确评估是确定转型方向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外部环境对所有人是均等的,企业自身掌握的“资源/能力”就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多年在传统领域积累的优势与核心能力,如何嫁接到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2、明晰转型路径
转型变革的有序落地,需要将转型目标分解落实到业务发展策略、资源配置策略、组织管理机制优化、运营及IT平台搭建等具体的行动计划,同时充分考虑各项任务之间的优先级以及关联依赖关系,保证转型变革中的协同有序,形成清晰的转型实施路径图;最后通过落实阶段目标、责任主体,切实推动行动。
3、保障转型落地
在转型的具体推进实施阶段,需要建立转型落地保障机制,具体包括常设的转型变革项目办公室,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实施路径图进行调整优化,推进转型中的问题解决等,从而实现转型变革的迭代式、常态化管理。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落实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转思维、创模式、改机制、建平台”四个维度和“找准转型方向、明晰转型路径、保障转型落地”三步骤,希望能对转型中的传统企业有所启发。
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没那么简单”
第一、传统企业的根依然是自身的产品品质、服务品质、经营理念、管理理念、领导格局、领导胸怀。即,品牌价值、服务价值等正能量元素依然是传统企业的根本。传统企业转型的手段主要在于,在战术上、技术上快速熟悉移动互联网、掌握移动互联网,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将传统的营销战技术与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融为一体,使之为已所用,实现线上线下有机互动(O2O2O),锻造全新的适合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和新业态。
第二、移动互联网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人,而PC的核心是信息,移动互联网相比于PC互联网的优势在于:第一,移动互联网具有实时性;第二,手机最大特点是位置性,这是移动互联网跟PC互联网最大的差别;第三,移动互联网在个人很多私密信息数据方面的结合更强。
移动互联网是全网营销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前提下,移动互联网能够提升企业传统营销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使得企业的传统营销更加精细化和数据化,其还具有强大的客户转介绍功能,能够帮助企业拉升新客户,稳定旧客户,移动互联网是企业低成本的流量获取渠道。
第三、做好移动互联网的定位,想让你的目标客户能够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信息,那么企业就要做好移动互联网的定位。
企业需要支持客户进行快速搜索和快速分类。企业还需要充分开放自己的产品库,实现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快速匹配。
企业的产品要让用户觉得这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方面需要做好与用户简洁交互,实现对于用户需求关键数据的把握。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做好柔性制造,敏捷供应这样的能力,并且尽可能细致地给自己的模块构件进行细化,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尽可能丰富的产品组合,以真正实现量身定制。
移动互联网更加强调企业与用户的互动和体验,并且在用户的互动过程中,能够提供给用户什么好处,比如奖励或优惠之类的,因此,企业要在这两大方面下功夫。
第四、未来生产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借助第二方的移动互联网渠道+传统渠道崛起,将是行销传播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