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班讲述活动《哭有什么用》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叠音词“长长的”讲述完整的句子。
2、发现叠音词的规律,发展扩散性思维。
3、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房门图片4幅、动物卡片及其轮廓剪影、汉字“长长的”、 PPT经验准备:前期有发现事物相同点的经验活动过程出示房门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我们去找小动物们做游戏,来敲敲门,看里面会住着谁?(做敲门状)咚咚咚 ,咦!谁呀?
2、(取出长颈鹿)原来是长颈鹿。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看着远方.
3、还有哪些动物呢,请小朋友来敲敲门。
依次请出大象、猴子、小白兔。
每请出一个动物,就说出该动物的特点。如“大象长长的鼻子会喷水” “猴子长长的尾巴翘了起来” “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竖了起来”
二、引导幼儿发现叠音词“长长的”, 学习用叠音词“长长的”讲述完整的句子。
1、请小朋友认真的听一听,这四句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长颈鹿仰着长长的脖子,大象长长的鼻子会喷水,猴子长长的尾巴翘了起来。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竖了起来)引导孩子发现叠音词“长长的”。
2、找一找老师身上有哪些也是“长长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找一找我们班小朋友身上有哪些也是“长长的”? 我们班有什么长长的呢?要求幼儿认真观察,讲述完整的句子。
三.出示字宝宝“长长的”, 寻找叠音词的规律。
1、这就是字宝宝“长长的”仔细看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一样,读音也一样)2、总结:这样的词语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叠音词。
3、你还知道哪些叠音词?你能说出这样的词么?
“红红的、蓝蓝的、高高的,凉凉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发展扩散性思维。
四.游戏:影子找主人1、出示小动物轮廓剪影,幼儿观察后说出其名称。
2、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 * * 的影子?引导幼儿说出其身上“长长的”特征。
五.活动延伸观察寻找生活中“长长的”事物。
二:中班语言看图讲述哪个样子好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对儿歌中好的角色榜样产生好感并愿意模仿
2、理解并学说“糟糕”“横冲直撞”、“胸膛“等词
活动重点
理解儿歌,愿意模仿儿歌中好的角色榜样
活动难点
理解“糟糕”、“横冲直撞”、“胸膛”等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课题
理解、熟悉儿歌内容
学习朗诵儿歌数遍
活动反思
第二次教学这一内容,反思了上一次的不足,虽然儿歌的内容贴近生活,较吸引幼儿,但是篇幅较长,对刚升入中班的孩子们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采取了三种方式的教学
1、图谱引导:图谱可以给幼儿最直接的视觉感触,生动形象的画面内容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学习中有了图片的支撑,记忆的效果明显提高了,
2、动作辅助:动作旨在于让幼儿在儿歌的学习中不觉得太过于枯燥,且动作与语言表达也是一种协调性的练习
3、看图自说,巩固练习:集体教学后,我发给幼儿每人一本书,让孩子们自己边看图边念,以作为巩固
但教学中,些许幼儿还是出现了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状况,整个教学活动还未能完成预期的要求,归咎其原由,反思如下
1、问题不够有效创新,未能激起多数幼儿的反响,且没有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出现了多次回答重复答案的状况
2、对于难点——理解词意的突破,解释不够通俗易懂,让幼儿还是一知半解,尤其是“糟糕”和“横冲直撞”的含义
设计意图
儿歌是幼儿文学学习中,文字较生动简练,也贴近幼儿生活的文学作品。中班孩子的语言表现欲望和表达能力更为增强,因此对于他们的儿歌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好样》这首儿歌运用比较形象的正反面动物作为比喻,教导了幼儿走路、坐姿、及唱歌时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也是幼儿除了语言能力外,从这一内容中应学习到得健康能力的改进。
三:语言的讲述活动要求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谈话活动经常遇到的几个棘手问题,谈话活动常常被老师们觉得是最难组织的,常常无从下手,要么放不开,难以达到教育目标,要么收不拢,把有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变成了无目的的闲聊,还有一些胆子比较小的幼儿不敢发言,老师应该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不能只关注语言表达力强的孩子,谈话活动的内容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或其它的物,这样可以促进幼儿发言的积极性。
老师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明了谈话活动的基本特点和主旨要点。
幼儿园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在组织幼儿谈话活动时,内容与要求如下:1、首先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 是在运用的过程 中发展起来 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佤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四:幼儿园讲述活动对幼儿语言发展有哪些特殊作用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
语言水平的高低和年龄的差异有关,因此,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就应该不一样。如小班幼儿他们现有的语言水平较低,那我们组织活动中就不能过高地要求他们,他们现在的语言不太完整,简单句较多,那我们在活动中就应有意识地发展他们语言的完整性以及发展复杂句。在活动操作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提问:图上有谁?在哪儿?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每个人的表情是怎样的?幼儿可对问题进行单一、逐个回答,但是,一定要求幼儿的回答不是单个的词或词组,而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另外在小班下学期可让幼儿自行组织句子把刚才所讲的内容完整地讲述一次。这样,让幼儿感受到完整的句子成分,并因此养成习惯。为复杂句、长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相对有所提高,要求也相应地提高,这一年龄层次的幼儿要求他们能根据图片讲述出图片中的基本情节,句子较为完整,能把图片中的人、事、景讲述进去,对于相对水平高一点的幼儿,应适当的引导他们使用修饰词。如:美丽的、高兴的、笨重的、急急忙忙的、快活的等。对大班幼儿的要求又进一步提高了,在活动中要求幼儿能理出故事的逻辑顺序,对语言的组织要比较流畅、完整、次序适当、无逻辑错误。另外,还要求有一定的生动性,在讲述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想象、有比较丰富的修饰词。
如何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看图讲述活动可结合各种手段进行
在组织幼儿看图讲述时,为了使幼儿的讲述能生动一点,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的手段,如根据内容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教学,效果就大为不同,音乐的旋律使图片中人物形象变的栩栩如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注意的持久性,可帮助幼儿理解意图,发展其想象力和表达力。如:我在组织活动“大象救小兔”时伴上一段有高潮迭起的音乐,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营造出了欢快、轻松、紧张的气氛,幼儿也随音乐表现出焦急、快乐、害怕等不同的情绪,孩子们都被图片的内容情节深深的吸引住了。为小兔命运担忧,个个仿佛身临其境。教师在幼儿听音乐、眼观图片、精神极为集中之际,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图片,有条理地加以讲述,改变了以往只是从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顺序上进行讲述的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掌握了多种讲述方法,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另外,还可以结合游戏、创造情景、多媒体课件等。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要唤起幼儿的想象详情请访问
图片仅提供给幼儿一些直观的形象,幼儿在讲述时还需要依靠想象力进行加工。这是把画面的人、物、事、景想象成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和事的过程,也是由表及里,由静态到动态、由零碎到完整、由无声到有声的加工过程,想象是语言发展的内动力,幼儿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促进表达水平的提高。所以,在看图讲述中,要千方百计唤起幼儿的想象。启发幼儿的想象也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的图片内容进行。小班根据图片内容启发幼儿想象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的简单心理活动,想象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中班《邦邦上幼儿园》就要启发幼儿想象画面反映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背景、想象人物的语言对话、表情神态、重点是邦邦上幼儿园时见到老师的表情与老师的对话,邦邦与妈妈即将分别时的对话、表情及妈妈的神态。对中、大班幼儿,不仅要启发他们想象图片上反映的情节,还要以图片为线索,想象出画面外的情节。如中班《取皮球》,皮球掉到了又深又窄的洞里去了,围绕怎样把皮球取出来,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画面上没有的情节来。有的说:“小明趴在地上,伸出手去掏”,有的说:“亮亮赶紧找来长铁丝,把前面......余下全文>>
五:中班语言傻大熊拉车教案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丰富词汇:“恍然大悟”。
3、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倾听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感受过受污染的恶劣环境。
2、教学具准备:
1)教具:“满是垃圾的草地”和“干净的绿草地”的挂图各一幅。“小兔家”、“绿草地”、“绿色小屋”(垃圾箱)桌面教具,“小兔”、“小猴”、“小狗”、“小羊”布偶。
2)学具:幼儿每人一套根据故事内容绘制的操作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一)出示“满是垃圾的草地”和“干净的绿草地”的挂图,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比较,辨别是非,并和伙伴互相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比一比这两片草地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更喜欢哪片草地,为什么?”
(尝试引导幼儿说出垃圾的害处:使环境变得不美丽;会有很多细菌和病菌生长;有的还会腐烂发臭,严重污染我们的空气,使空气不新鲜;会使人们活动不方便等等。)
(二)设疑,引出故事。
师:“为什么这片草地上会有这么多垃圾呢?到底是谁扔的呢?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个故事就知道了。”
二、基本部分:(22分钟)
(一)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里说到了哪些小动物?
(2)是谁在草地上乱扔垃圾?(发生什么事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听到的故事情节,按顺序排图。
师:“小朋友刚才听得可真仔细呀,真棒!现在,陈老师还有一件事情想请小朋友们帮助我,你们愿意吗?“谢谢大家”。
刚才,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工作盘,里面有4张小图片,我想请小朋友们等会仔细看看每张图片上画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帮助我把这些图片按顺序排列好,你们能做到吗?”
(三)结合桌面教具边讲述边逐一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这样排,有的小朋友那样排,到底谁排得对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等下再请你们看看排得对不对,好吗?”
师结合桌面教具,边讲述边提问:
①小猴、小羊、小狗在草地上发生了什么事?
②后来小兔子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呀?
③如果是你,你会想用什么办法让草地不被弄脏呢?
④故事里说的“绿色小屋”是什么呀?为什么要叫它“绿色小屋”呢?
师小结:人们把我们美丽的地球和周围环境叫做绿色家园,绿色可以代表很干净、很健康、很舒服、空气很新鲜的意思。把垃圾箱叫做“绿色小屋”,就是请我们不要乱扔垃圾,要把脏东西都扔到垃圾箱中,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周围环境更干净、更健康、更舒适、空气更新鲜。
⑤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吗?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一一小结,并丰富词汇:“恍然大悟”。
(四)幼儿自我检查,自我修正排图顺序,并根据图片和旁边的小朋友两两讲述。
(五)请一个排图正确、能力强的幼儿上来展示排图结果,并讲述故事主要内容,帮助孩子验证排图结果。
(六)联系现实,移情教育。
师:“故事里的小猴、小羊和小狗乱扔垃圾,结果有的身上沾满了果壳,有的被香蕉皮滑倒,有的被塑料袋绊住脚了,乱扔垃圾不但使我们周围的环境变的不美丽,而且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小动物们看到了爱护环境的小兔子,都恍然大悟了,它们向小兔学习,把垃圾都捡到垃圾箱里,草地变干净了,他们也玩得更开心了。看来保护环境真的很重要!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以后......余下全文>>
六:幼儿语言教育中谈话活动和讲述活动的区别
谈话是以一件事一个话题为中心,大家各抒己见的发言,表达自己看法 想法的活动。尽量 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
讲述基本是老师讲孩子听,最多 请孩子 回答几个 问题。
七:中班语言活动:为什么不能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对各种小动物很感兴趣,也很喜欢模仿小动物发出的声音。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小动物的问话。
2、能用连贯的语句大胆的讲述故事。
3、认读重点字词:为什么、望、清清的、金色的、沙滩、高高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字词:为什么、望、清清的、金色的、沙滩、高高的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小图书人手一份
教师准备:大图书、光碟、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教师在课前先将各种动物的头饰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然后请幼儿进教室寻宝,寻找小动物的头饰,找到后请孩子上来表演小动物的动作,并说一说这些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二、自由阅读。1、教师出示大图书,与幼儿一起认读故事的名称,,请自由阅读。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谁,它们到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动作怎样,并猜猜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大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四、幼儿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模仿动作,课堂上的气氛较活跃。
为什么我不能?
一、设计思路 我班的幼儿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对早期阅读方面的常规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动所选的故事“为什么我不能”文字简明,重复句型制造出节奏的韵味;图画单纯可爱,由拙扑线条勾出稚嫩的造型,再用粗犷笔触上色,幅幅充满童稚。所以我将采用先引导后放手的方法,遇到结构相同的句型时,让幼儿自己观察讲述。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把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动作。
2、初步了解画面内容与文字间的对应关系,认识符号:说话的“泡泡”。
3、领会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优点。
(二)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1、引疑激趣。
(出示大图书封面)
师:小朋友,这是书的哪里?
幼:这是书的封面。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你看到谁了?
幼:我看到小鱼。
师:有几条?
幼:有两条。
师:这两条鱼一样大吗?
幼:不一样,一条大一条小。
师:这是小鱼和鱼妈妈。请小朋友看看,小鱼和鱼妈妈在干什么?
幼:它们在吹泡泡。
师:小朋友看看,小鱼吹的泡泡和鱼妈妈吹的泡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幼:鱼妈妈吹的泡泡是圆形的。
幼:小鱼的泡泡里有个问号。
幼:小鱼的泡泡有个尖尖。
师:还记得问号是什么意思吗?
幼:表示有问题。
师:谁有问题?
幼:是小鱼有问题。
师:尖尖正好对着小鱼,也就是说尖尖对着谁就是谁有问题,对吗?
幼:对。
师:那么,小鱼究竟要问妈妈什么问题呢?请小朋友们先把大图书《为什么我不能》仔细地看一遍。
2、幼儿阅读大图书一遍。
3、师生共同阅读,分析理解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