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蜻蜓的原理

一:竹蜻蜓为何能在空中飞行?

竹蜻蜓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这个倾斜角度是可以调整的)。

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竹蜻蜓的叶片和旋转面也保持一个倾角,所以当我们用手旋转竹蜻蜓时,它会得到空气的反作用推力而向上飞出。

翼面的阻力面积愈大作用力愈大,因而反作用力也愈大(浮力也愈大),竹蜻蜓就飞得愈高。但是我们也发现阻力面积愈大,所需的旋转力愈大,因此在实际竹蜻蜓的操作中并不实用,可能需要在力与角度面积中找出一个平衡点使得竹蜻蜓省力好操作又飞得高。

二:竹蜻蜓的设计原理

竹蜻蜓的设计原理并非是直升机的原理,而是内有反重力装置,在人体周围形成一块反重力场。所以放在身体哪一处都没有问题。不过习惯上它都是放在头上(因为能保持站立或俯卧的姿势)。有些人(如《空想科学读本》)会以它的外表断定它是以风力升起一个人,这个做法的成功机会率极低,且可能会对使用的人的接触位置造成伤害。竹蜻蜓实际上是以反地心吸力上升,而非像直升机一样通过反作用力,而且效力是作用于整件物件而不只是竹蜻蜓与物件的接触面。目前将要实现这个能力除非有新型材料能够引起整个物体发生反重力作用,需要巨大的突破。

三:竹蜻蜓的来历

竹蜻蜓是汉族民间古老的儿童玩具,其外形呈T字形,横的一片像螺旋桨,当中有一个小孔,其中插一根笔直的竹棍子,用两手搓转这一根竹棍子,竹蜻蜓便会旋转飞上天,当升力减弱时才落到地面。在制作和玩耍竹蜻蜒的过程中,可以领略中国古老儿童玩具的趣味和科学技术的奥妙。从对大自然中蜻蜓飞翔的观察中受到启示,公元前500中国人制成了竹蜻蜓,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孩子手中的玩具。在18世纪传到欧洲,启发了人们的思路,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凯利一辈子都对竹蜻蜓着迷。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在1796年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他的研究推动了飞机研制的进程。并为西方的设计师带来了研制直升机的灵感。

四:利用竹蜻蜓的物理学原理制造出了什么?

竹蜻蜓制造出直升飞机

爆竹制造出炸弹

磁铁制造指南针

五:竹蜻蜓的介绍

竹蜻蜓(日语漫画原文:タケコプター),又译为:竹升机、直升机帽、竹制飞行工具、飞机蜻蜓帽、竹蜻蜓飞行器等,竹蜻蜓是日本著名漫画《哆啦A梦》最常出现的道具之一。早期漫画中,竹蜻蜓原名为“タケトンボ”(即是:直升蜻蜓、竹升机),这名称一直并用至1979年制作电视动画才统一称为竹蜻蜓。竹蜻蜓的使用方法简单,只需把它戴在头上就可以通过大脑意念随意控制飞行,而且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所以,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飞行器。小时候玩的那种,双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会飞上天空,慢慢下降。装在人的身上(最常用的是头部)能够以80公里的时速连续在空中飞行8小时(某些情况是4小时)。没电时,休息20个小时还可以继续使用。在哆啦A梦首部3d版大电影(3D剧场版):《哆啦A梦:伴我同行》中首次出现了3D版的竹蜻蜓。竹蜻蜓的设计原理并非是直升机的原理,而是内部有反重力装置,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