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往奴役之路》谁能推荐个比较好的中文译本
《奴役之途》,燕燮焱 译,(香港)火炬编译社,1956
《到奴役之路》,殷海光 译,《殷海光全集》卷6,(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0
《通向奴役的道路》,滕维藻 朱宗风 译,商务印书馆,1962
《到奴役之路》,张尚德 译,(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5(3版)
《通往奴役之路》, 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各种书商操作版不计,如京华出版社,2000)
1,读到殷海光的译本,真是幸运。其中有删减,有评论和点评,但是,一本书读下来,可以断言殷先生对原著和理解及其翻译之功力都已经达到极高的境地。
2 商务印书馆,1962 六十年代的高层内部批判版,是经济学家滕维藻翻译的,是内地的最早版本,
殷海光先生是哲学家,政治理论家,而滕维藻先生是经济学家,两家合一,正好克服了哈耶克这个怪人涉猎的范围过广的麻烦。然而,现在很难读到两位先生的译本了,
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本可以说是最不理想的,
译者过多,翻译之大忌。这样一部简短有力的著作让六个人来翻译,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以上转帖 百度知道“ 通往奴役之路的作品鉴赏 ”---回答者
1条回答举报描述不清违规检举侵权投诉|2016-05-12 16:28大庄家0ch4|四级
二:谁能解释下《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为什么只能看到一个译本
新的书,翻译的国家少,或者不好看。
三:谁提出的社会主义就是通往奴役之路?为什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克·哈耶克所作的“通往奴役之路”所阐明的是“集体主义经济”是通往
奴役之路,而不是楼主所说的社会主义是通往奴役之路。
全文他的出发点是社会经济理论结合哲学观,并以----少数人集体领导必定会导致大范围的分配不公这个经济模型为原点,所阐述的一个观点。
要注意的是,此书作于1949年,大战后,西方政治思潮涌动,旧有体制被摧毁,很多人在意识型态上产生悲观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结果(2战),过于悲惨,等于宣告了资本主义的死刑,因此寻找其他的社会制度的可能性。再加上冷战的开始,双方争夺意识型态。因此此书在意识型态上鲜明的反共,反苏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就算如此,本书的实质内容还是以经济模型和实务为出发点,反对的是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社会模式,而不是反对社会主义。
事实上在后期,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缺陷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多地方和资本主义的互补性!并承认第三条路也是可能的(中国)。
此书重点是反当时的苏联,并不是全面反共,这点在读完书后一目了然!
四: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合上书后,不得不承认西方在思想道路的探索上比中国走得更远,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马克思韦伯,哈耶克,弗里德曼,凯恩斯……,我所了解恐怕的只是冰山一角。以前的我太无知了,因为个人情感而偏好中国思想,忽视了西方文明。真理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的探究中应尽量避免情感偏好。中国也有在思想领域成果丰硕的时期,那是遥远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各家思想各有信徒,各自在政治舞台上活跃。那时产生的思想是纯正的是原创的,没有受到任何意识形态的浸染。自由的思考必然指向人性的最深处,指向人类如何构建群体,即社会体制。儒家主张以伦理道德治国,法家倡导以法治国,在阅读中,会忽然发现这自由主义的精髓好像似曾相识,它对待政府的主张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多么的相似。墨家的兼爱非攻又与法国的博爱精神有异曲同功之妙。而后来的中国社会几乎没有真正的思想家。所有思想领域都有政治权利的介入,自由思想被压制在强权政治之下。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显得散乱,虽有很多优美的意境,诗词,对人生宇宙灵犀一点的感悟,但总没有成体系的思想著作,没有引领整个民族精神的大思想家。再来看欧洲,英国女王对莎士比亚的宽容,对亚当斯密的尊敬,使得自由主义思想成了英国构建政治经济社会的基石。只要自由主义的思想仍为英国人遵从,国家的发展方向就不会改变,政权的更替不会对此产生影响,读后感《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法国的先贤祠中安葬着72位被认为对法兰西民族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等,他们是法国的伟人。其中有伏尔泰,卢梭,居里夫妇。在这里,这些思想的先驱者受到了全民族的瞻仰。有全民族对伟大思想家的尊崇才可能有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精神。德国更是讨论社会制度变革不可饶过的话题,也是《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哈耶克主要的研究对象。此书详尽地阐述了德意志如何在计划上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通往极权主义纳粹帝国。它主要从道德伦理和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的角度来论证计划,国家社会主义,极权主义,纳粹德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对于中国的前进方向是极有警示意义的。社会主义的策源地德国走向了自由的对立面,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亦是半路夭折,朝鲜等国饱受计划之苦,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有成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先例。我们还应沿着这条看不到希望的路走下去吗?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很可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中国年轻的一代与父辈,祖辈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差异,他们没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不喜欢马克思,不读毛泽东语录,也没有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他们崇尚自由,崇尚个性的发挥,追求财富,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是人性的回归。就社会思想来说,中国既有执著的社会主义者,又有激进的自由主义者,还有很大一部分秉承中庸之态度。于是乎,这成了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谁都是小心翼翼的。不过进步还是有的,中国向自由主义的前进犹如蜗牛爬井壁,进三步,退两步,总还是向上的。在阅读过程中,我曾多次震惊地发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思想与纳粹上台前夕的德国思想是如此的相似。而在这两者之后,同是令人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和纳粹的残暴罪行。想来有些后怕,倘若中国没有掉转船头,仍朝着国家社会主义的方向驶去。今天的中国会是怎样?今天的我们又是怎样?恐怕我也会如那些以为自己正在通往自由之路的社会主义者那般欢欣鼓舞地走向奴役之地。对文化大革命中的残酷与黑暗我亦有些许了解,我只是希望历史再不要倒退回去,希望我的祖国和全人类能不断朝着文明之路前行。对于此书中论述的计划与自由孰优孰劣的问题,我以为应向道德......余下全文>>
五:如何评价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的成名之作。在该书出版前,在职业经济学家的小圈子以外,他几乎不为人所知。《通往奴役之路》的出版改变了这一切,使哈耶 克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该书在英国出版后又在美国出版发行,并且被改成缩写本在畅销流行的《读者文摘》上刊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本书出版的消息还通 过那些阅读了缩写本的人传到德国,其中的精彩部分被摘录下来并以打印稿的形式在德国广为传播。
其二,《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的转向之作。该书标志着他将研究的重心渐渐由纯经济学理论转向社会哲学,注重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自由”、“平 等”、“竞争”。他开始深入思考一个超出了单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现象。他所提出的那个纯粹知识论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能否达到它为自己设定的理想 目标,开始演变为一个视野更为宏大的问题:人类在思考如何改进自身的社会处境时,何以会普遍地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支配?这与该书的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密切 相关,“一战”的亲身经历使哈耶克对战争残酷性理解得更具体,使他对法西斯更加痛恨。他渴望世界和平并发誓要为世界和平探索出一条真正的路来。要实现这一 目标,仅靠在经济领域的努力是不够的,因此,他转而研究社会哲学。
其三,《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的奠基之作。他的《自由宪章》、《自由秩序原理》和《法律、立法和自由》等后期著作的中心意图是要阐明:通过市场机制进行 的经济协调在本质上要优于通过官僚体制对社会进行的政治协调。因此,他主张尽量减小政治和政府的作用。而这些观点可追溯到他在《通往奴役之路》中阐发的主 要思想:社会主义迟早会导致极权主义。正是《通往奴役之路》奠定了他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中的地位和声誉,“《通往奴役之路》出版后,在全球获得了热烈的响 应,并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进程”。
臻上所述,《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的重要代表作,如果不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就很难把握哈耶克的思想脉络,也就难以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作出有力的回击。
六:通往奴役之路的作品鉴赏
(The Road to Serfdom)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的最知名著作之一。这(The Road to Serfdom)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的最知名著作之一。这本书最先在1944年于英国由Routledge Press出版,而后在1944年9月此书由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出版社(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在美国出版发行并风靡世界。值得注意的是,经典的芝加哥版本之所以能够出版发行,是得到了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伦·戴雷科特的鼎力支持 ,正是他说服了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哈耶克的作品(The Road to Serfdom)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的最知名著作之一。这本书最先在1944年于英国由Routledge Press出版,而后在1944年9月此书由著名的芝加哥大学出版社(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在美国出版发行并风靡世界。值得注意的是,经典的芝加哥版本之所以能够出版发行,是得到了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伦·戴雷科特的鼎力支持 ,正是他说服了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哈耶克的作品,而哈耶克从1950年起也前往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长期任教(1950年-1962年)。该书传向世界后,读者文摘在1945年4月也出版了稍微减缩的版本,最后总共销售超过600,000本。Look杂志在1950年左右出版了加上图片的版本,后来又被通用汽车公司以小册子形式大量发放。这本书被翻译成超过20种语言出版,哈耶克称要将这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该书的第50周年纪念版本则由另一位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另一名诺贝尔奖得主) 撰写序言。,而哈耶克从1950年起也前往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长期任教(1950年-1962年)。这本书被翻译成超过20种语言出版,哈耶克称要将这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该书的第50周年纪念版本则由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另一名诺贝尔奖得主) 撰写序言。《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理论的阐述中最著名、而又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代”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著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当代种种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2、经验和利益的偶然结合,往往会向人们揭示出事件中人们还很少了解的方方面面。3、如果从长远考虑,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那么,从短期着眼,我们就是我们所创造的观念的俘虏。 我们只有及时认识到这种危险,才能指望去避免它。4、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信念将把......余下全文>>
七: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的殷海光翻译的版本现在有的卖么?
就买大陆翻译的就行了,国内翻译不如某些人说的那么不堪。事实上,就我读学术著作的经验来说,大陆的翻译水平平均要高于台湾。大陆的翻译得垃圾的书,是台湾他们翻译的普通水平;这边的一般水平的书,是台湾的较高水平。而且,大陆研究哈耶克的规模与水平都要远高于台湾。
殷海光在介绍哈耶克上算华人中较早的,不过不知道他翻译得如何。如果你是在不放心国内译本,可以读英文原文。顺便推荐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