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效应

一:心理学格式效应是什么?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韦特海默,观察者是克勒和科夫卡。实验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如果放映两条线的时间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时,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缩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便可见 a线向 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这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则认为,现象的经验就是整体或格式塔,所谓感觉等元素乃是 进行了不自然分析的产物。现实的经验只能证明“感性的组织”。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不像机能主义或行为主义那样明确地表示出它的性质。综合上述两种涵义,它似乎意指物体及其形式和特征,但是,它不能译为“structure”(结构或构造)。考夫卡曾指出:“这个名词不得译为英文structure,因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争论的结果,structure在英美心理学界已得到了很明确而很不同的含义了。”因此,考夫卡采用了E.B.铁钦纳(E.B.Titchener)对structure的译文“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所以,在我国,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二: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习理论可谓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于本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M.Wetheimer,1880~1943)、苛勒(W.kohler,1887~1967)和考夫卡(K.Koffka,1886~1941)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的。该学派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把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联结。他们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是改变一个完形为另一完形。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其著名的实验便是苛勒做的猩猩吃香蕉的实验:把香蕉悬在黑猩猩取不到的木笼顶上,笼中黑猩猩在试图跳着攫取香蕉几次失败后,干脆不跳了,它若有所思地静待了一会儿,突然把事先放在木笼内的箱子拖到放香蕉的地方,一个够不着,将两个箱子叠在一起,爬上箱子取下香蕉。格式塔学派重视知觉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创造性思维,这些都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德国以最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罪恶活动。后来更是妄图称霸世界、征服全球,使全世界归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个版图中。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同时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有还有其哲学思想渊源,我们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康德的先验论;第二是胡塞尔的现象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界出现了许多思想潮流,对格式塔派心理学家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物理学界在这一时期抛弃了机械论的观点,承认并接受了场的理论。场可以用磁力现象加以解释:把铁屑撒到一张纸的上面,当纸下放有一块磁铁并移动时,铁屑会随着磁铁向同一方向移动.并排列成特殊的形状。铁屑很明显地受到了磁铁周围磁力场的影响,这个场不是个别物质分子引力和斥力的总和,而是一个全新的结构。格式塔心理学家试图用场论解释心理现象及其机制问题。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提出了一系列新名词:“行为场”、“环境场”、“物理场”、“心理场”、“心理物理场”等。普朗克是现代理论物理学家,对场论有过重大贡献,他强调事件的自然属性及对量的测定背后特殊过程的探讨,他反对经验论和对量的测定的过分倚重。苛勒在1920年出版的《静止状态中的物理格式塔》一书的序言里专门向普朗克致谢。苛勒在此书中采用了场论,认为脑是具有场的特殊的物理系统。他试图说明物理学是理解生物学的关键,而对生物学的透彻理解又会影响到对心理学的理解。就心理学本身而言,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有马赫和厄棱费尔这两个人物。而格式塔心理学的学术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叶的“形质学派”。著名的心理学史专家E·G·波林(Edwin G.Boring,1886~1968)明确指出:“格式塔心理学在系统上起源于形质学派,有些关于知觉的实验研究也由这个学派作一倡导”。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虽然与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有诸多的分歧和争论,可是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面却不谋而合。它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把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不反对行为主义视行为为研究主题,声称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格式塔心理学......余下全文>>

三:格式塔是什么?

【格式塔】 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他们通互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主张格式塔效应的普遍有效性,认为可以被应用于心理学、哲学、美学和科学的任何领域。主张研究应从整体出发,考察以便理解部分。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为社会心理学、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如今格式塔方法已渗入许多领域的研究方法,但学说内部仍有很多关于结构的基本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因此学说现仍在不断修正改进之中,格式塔对西方文艺界、美学界的影响延续至今,如美国美学家安海姆曾将格式塔方法应用到艺术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奥地利理论家埃伦茨韦格和美国音乐家迈耶也成功地应用了这一方法。

四:格式塔的心理学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psycho-physical field)和同型论(isomorphism)。 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eld),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 field)。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可用图1为例。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视错觉。不论观察者对该图观看多长时间,线条似乎都是向内盘旋直到中心。这种螺旋效应是观察者的知觉产物,属于心理场。然而,如果观察者从A点开始,随着曲线前进360度,就又会回运到A;螺旋线原来都是圆周,这就是物理场。由此可见,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同样一把老式椅子,年迈的母亲视作珍品,它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在时髦的儿子眼里,如同一堆破烂,它蕴含着在女友面前陷于尴尬处境的危机。心物场含有自我(Ego)和环境(environment)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organization)。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环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geographicaland behavioural environments)两个方面。地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在考夫卡看来,行为产生于行为的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为此,他曾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一个冬日的傍晚,于风雪交加之中,有一男子骑马来到一家客栈。他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奔驰了数小时,大雪覆盖了一切道路和路标,由于找到这样一个安身之处而使他格外高兴。店主诧异地到门口迎接这位陌生人,并问客从何来。男子直指客栈外面的方向,店主用一种惊恐的语调说:“你是否知道你已经骑马穿过了康斯坦斯湖?”闻及此事,男子当即倒毙在店主脚下。那么,该男子的行为发生于何种环境之中呢?考夫卡认为,在他骑马过湖时,地理环境毫无疑问是湖泊,而他的行为环境则是冰天雪地的平原。倘若那个男子事先知道他要途经一个大湖,则他的行为环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正因为他当时的行为环境是坚硬的平地,才在闻及他骑马穿过湖泊时大惊毙命。所以,在考夫卡看来,行为受行为环境的调节。但是,行为环境在受地理环境调节的同时,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场也在运作着,它表明有机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自我一行为环境-地理环境等进行动力交互作用的场。例如,一个动物受到某一障碍物的阻挡(地理环境),无法获得置于障碍物后面的食物(行为环境),在这样一种心物场中,自我的张力是明显的。当动物使这个场获得重新组织时,也即当动物发现它可以绕过障碍物时,问题就得到了解决。问题的解决使动物得到食物,同时清除了这一心物场中的张力。这里,一个重要的内涵在于:动物在产生一个真正的心理问题之前,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情境的所有因素。如果动物不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即没有行为环境,问题就不会存在,因为产生不了心物场的张力;如果动物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但它的自我没有这方面的欲望或需求,问题也不会存在,因为同样产生不了心物场的张力。以此类推,地理环境也是如此。 同型论这概念意指环境中的组织关系在体验这些关系的个体中产生了一个与之同型的脑场模型。考夫卡认为,大脑并非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感觉运动的连接器,而是一个复杂的电场。例如,让被试坐在暗室内,室内有两个光点交替闪现。当两个光点闪现的间隔超过200毫秒时,先见到第一光点,后见到......余下全文>>

五:导致我们可能误解别人的认知层面的因素有什么。1格式塔效应2逻辑推理3信息开关效应4性格差异

2逻辑推理...

六:gestalt是什么意思

gestalt英[gəˈʃtælt]

美[gəˈʃtɑ:lt]

[释义][医] 格式塔的,完形的:形式,形状;

[网络]格式塔学说; 完形; 完全形态;

[例句]In management, we can find a lot of relations between perceptive theory of gestalt psychology and managerial behaviors.

在管理行为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与格式塔知觉理论相联系的例子。

[其他]形近词: gestate destalt restart

七:完形心理学 是什么意思 介绍下

完形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 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以称格式塔心理学,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W。苛勒声称:“在德文里,‘Gestalt’一词可以被用为‘形式’或‘形状’的同义词”。“可是至少从歌德的时代以来,特别是在他自己的有关自然科学的著作里,‘Gestalt’这一名词就具有两种含义:除了作为事物的一种特性的‘形状’或‘形式’这一含义以外,它还具有作为某种被分离的和具体个体和独实体的这样一含义。依据这一传统,在格式塔的学说是,‘Gestalt’一词的含义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 完形心理学派于1912年在德国创立,主要代表有M 威特海W 苛勒、K 考夫卡。该学派 反对还原论分析,不论这种分析在起源 上是构造主义的还是行为主义的。他们强调心理现象的整体性,认为心理现象的特性是神经系统内生理兴奋过程的全体依存而具有动力的次序,因此任何研究均应该保留心理现象的原来形状,尽量忠实而完备地观察其特色。他们得出结论,整体天于总值之各;而部分 之间的关系,在孤立分析部分 时,是难以包括进去的。该学派形成 的主要原因有:(1)20世纪初德国文化强烈抵制英法传统哲学思想的联想主义、原子主义和机械主义。年轻的德国学者寄 希望于整体和超越,并将此视为摆脱德国文化危机的出路。(2)E马赫的中立要素观、的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论以及E G 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3)A 怀特海特的新实在论和C L摩 尔根的实创进化论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4)引用了现代物理学的“场”概念。 1912年,威特海默发阀论文《运动视觉的实验研究》,提出完形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在似动现象的实验中所应用的刺激只是两条静上报直线,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条静止的直线却会表现出运动的现象。这就是说,似动现象是一个 “格式塔”,而并不是由若干不动的感觉元素所拼合而成的。在威特海默看来,“格式塔”既非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之总和, 又非主观随意的结构。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只是附加于已存的资料上的形式的东西。相反,“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他进而认为,在心理现象方面,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的,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又决定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威特海默的基本观点经过苛勒等人的进一步阐明,形成 了完形心理学理论体系。苛勒曾作过一项重要研究,黑猩猩要想取得香蕉,就必须克服它与目的物之间的障碍。为此,黑猩猩必须观察整个情境,领会目的物与障碍物之间的关系,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迂回取得目的物。苛勒根据整个情境和在刺激之间所发现的关系,把解决问题看作是重建 知觉场的问题。这样,苛勒的研究就成为解释顿悟的证据这样一些问题的解决,看来是突然来到的,俨如包含着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整个错综复杂的手段在内的一个新‘完形’,在动物的意识中突然出现。“顿悟理论和E L 桑 代克及其他人的尝试错误的学习理论截然不同,完形心理学认为,必须使有机体在引起顿悟之前能看到问题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它有力地支持了”格式塔“的行为克分子概念(与联想主义者和行为主义者的人子元素主义的观点相对立)。它引申出新的概念,即学习包括对心理环境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构造,这是完形心理学派在学习理论中的重要贡献。1921年,考夫卡发表了《心理的发展原理》一书。这部著作详细地论述了完形心理学派对学习问......余下全文>>

八:心理学中有种现象,一些不连贯的词,因为人们太熟了,会自动辨别为一句完整的话。是什么原理?

想完全理解这种现象,首先要理解知觉整体性产生的原因:《知觉生长模型》理论认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来自不同感觉系统的表象组合而成的知觉单元是一个有更深层次、立体的、相互间联系更加紧密的、十分复杂的网络结构。知觉单元的核心结构是由一条条神经通路将各个表象的点联系而成的,因此,每当兴奋能量到达知觉单元,兴奋能量就会从光点向整个知觉单元的核心结构扩散,表现出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第二,要理解“主动整形”。《知觉生长模型》理论认为“无论什么事物的客观刺激信息进入我们的知识结构,即使它的刺激情况是并不精确的,也会被我们的知觉单元或知觉单元集团整形,从而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反映出来。”这是我修正的“关联定理”,我认为应该叫“主动整形”更合适。

“主动整形”现象遍及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你所述的这种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当兴奋能量进入你大脑中这个熟悉的脑区(一些不连贯的词),就会自动地扩散开来,传递到整个熟悉的、别人用惯了的词语句子的所有知觉单元集团中,于是,你会自动化地辨别为他常用的那句话。

由于篇幅限制,恐怕解释得不够清楚。如果有兴趣,请登陆百度→文库→输入书名《心理现象全新解释·知觉生长模型》→知觉单元的知识从246页起,主动整形的知识在310页。

九:多选题。导致我们可能误解别人的认知层面的因素有什么。1格式塔效应2逻辑推理3信息开关效应4性格差异

格式效应和信息开关效应

十:怎么修改com.applemobilegestalt.plist

我是用爱思助手越狱后装好AppSync

直接在爱思助手浏览文件就可以修改了,

位置/private/var/mobile/Library/Caches

我是非国行,改九宫格布局,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