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发展战略

一:我国应该制定怎样的海洋战略

对于如何发展中国海洋事业,孙志辉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说,一是制定海洋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当务之急就是应该从国家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海洋的重要性,建立新的海洋发展观,确立明确的海洋发展战略,建设海洋强国.应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指导海洋事业综合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尽快制定并实施中国新世纪海洋发展战略,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x0d二是确立中国海权概念,制定海洋安全战略.海权涉及国家安全,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坚持海上综合安全的思想,采取多种手段,全面实现海洋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生态安全.国家的海洋安全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和科技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谋划.从战略全局运筹,制定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安全战略. 三是贯彻《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有效地对海洋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布局,扩大规模,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含量高的海洋新兴产业.要建设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实行各种形式的新经济模式.要内外联动,适时调整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扶持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四是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强化海洋行政综合管理.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海洋管理正在向综合、统一和协调的方向发展.中国当前的海洋行政工作是分散管理,缺乏高层次的协调机制,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有关国家的经验,尽快改革现有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国家对海洋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高层协调机制,统一协调与管理海洋事务. 五是努力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期需要重点发展的海洋科学技术包括:海洋农牧化科学技术、海水综合利用科学技术、海底油气勘探开发科学技术、深海科学技术、海洋观测(监测)技术等.海洋科学技术综合性强,涉及的学科和技术门类多,特别需要注重组织跨部门跨学科的课题研究,注重完善政府、企业(业务)和科研单位联合投资体制,注重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六是加强海洋基础建设,强化社会公益服务.

二:目前中国海洋战略有哪些不足?

第一、中国的海洋法律层面不够健全;

第二、中国的海军和国家经济发展不够匹配;

第三、中国的国民教育不够完善;

第四、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在面对外国的刁难时不够强硬;

处五、中国的经济渗透海洋不够(石油、天然气、渔业、岛屿等关乎各个领域)。

三:海洋强国战略体现了中国哪些历史性转变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和平性.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成型和实施,坚守通过和平的方法和手段予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原则.这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符合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也符合中国和平发展进程目标.

第二,互利性.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不以中国获取最大海洋资源及利益为目的,应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诉求和关切,寻求适当的利益平衡,以确保互利、共赢原则的实现.

第三,合作性.海洋问题错综复杂,紧密关联,单靠一个国家很难妥善地应对和处理,所以,在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进程中,应采取合作的方式推进实施.

第四,阶段性.由于海洋问题复杂、敏感,尤其在海洋领土主权问题上相关国家一般很难作出妥协和让步,所以,中国应坚守条件成熟时比较公平合理解决海洋问题的原则,不应在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形下,强行采取措施解决海洋问题争议的立场和政策.

第五,安全性.中国在实施海洋强国的进程中,将会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国际海域的通道安全,包括派遣海军参与实施海盗打击行为,以确保国际社会使用海域的安全和海洋利益,尤其是航行和飞越自由安全.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上述主要特征,完全符合中国一贯的主张和追求,也符合国际法包括《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规范的原则和要求,应该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为此,进一步加大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宣传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从上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特征可以看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进程的步骤将是有序的,目标将是有限的,重点是维护和确保中国的海上权益,力量运用方式将是和平的和综合性的,以区别于传统海洋霸权国家的模式,即多依靠军事力量,包括设置军事基地和海外据点以及海外殖民地的方式扩展海洋霸权.

综合上述观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中国将以国际社会规范的原则和要求,通过和平的方法来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装备,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加强对海洋资源和利益的综合管理包括完善海洋体制机制建设尤其是法律制度,适度发展海上军事力量,在不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力争运用和平方法解决海洋问题争议,争取海洋利益相对最大化,以实现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确保国家海洋安全,把我国建设成为与中国的国情与现实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洋国家,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梦.

四:如何看待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进入21世纪,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顺应世界潮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的宏伟目标。如何对海洋强国的内涵再认识、再定位,坚持“以海兴国”的民族史观,使中国崛起于21世纪的海洋,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强盛与衰弱的重大战略问题。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跨越,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国际海洋管理形势的基本判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问题的凸现,世界各国对海洋的认识逐步深化。海洋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海洋在资源、环境、空间和战略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成为沿海各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因素。“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论断已经成为全球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广泛共识。

也正是由于海洋在政治、经济和战略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海洋权益的激烈争夺。1973年开幕的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基本达成了一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生效后,直接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蓝色圈地运动”。据估计,各国按照《公约》规定合法扩大的海域,占去了原属公海的1.3亿平方公里的面积,使地球上约36%的海面变成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可以说,《公约》使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和平方式对海洋进行了“瓜分”,并导致世界海洋管理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态势:

(一)海洋在全球中的战略地位日趋突出。世界主要沿海大国纷纷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列为本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如美国于1999年提出了“回归海洋,美国的未来”的内阁报告,强调海洋是保持美国实力和战略安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加拿大于1997年出台了《海洋法》,并制定了21世纪海洋战略开发规划。澳大利亚制定了以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本国海洋资源为中心的21世纪海洋战略规划。日本的中心目标就是在21世纪成为海洋强国。

(二)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现代化高新技术在海洋开发过程中的应用,使得大范围、大规模的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向海洋要食品、要资源、要财富的蓝色革命,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并以明显高于传统陆地经济的比例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海洋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4年的1.8万亿美元,已经占到世界GDP的4%。

三)世界各国海洋综合管理的力度显著增强。1998年以来,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要向联大提交专门报告,向世界各国倡导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在国际潮流的推动下,各沿海国家纷纷出台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管理制度,美、俄、法、日、韩、加等国制定的关于海洋权益、管理规划、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海洋法律都在十部以上。为提高海上执法能力。如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组建了海岸警备队,加拿大、韩国、印尼等国成立了海洋与渔业部。

(四)世界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尖锐,军事控制力度增强。正是基于海洋的特殊战略地位,冷战结束后虽然各主要国家大量裁军,但加强海军建设的军备竞赛却呈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间的海洋争端此起彼伏,热点突出,为争夺渔场、岛屿和划分海洋疆域引起的国际冲突连接不断。如我们耳祥能熟的英阿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伊米亚岛之战,日韩间的竹(独......余下全文>>

五:中国迈向海洋强国的战略举措有哪些

开拓蓝色国土;

加强海军建设;

提出一带一路规划。

六:从维护中国海洋安全的战略角度思考,中国为什么要从海洋方面战

海洋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而海洋政治斗争的中心,是海洋权益。全球愈演愈烈的海权之争,背后都是巨大的海洋利益。

海洋维系着中华民族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些利益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保卫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安全,维护海洋权益;维护我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此外,还有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改善海洋环境,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空间的质量;等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海洋意识淡薄的国家对海洋权益缺乏敏感性,也不可能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无法在别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把事情想好办妥,尤其是按照国际海洋法游戏规则打擦边球,为子孙后代多争取海洋权益。另外,由于意识淡薄,也不可能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产生强烈的激情和冲动,即使有,争夺海洋权益的力度和强度都不足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没有系统正确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认识到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的重要性,没有战略和政策支撑的海洋事业发展往往会迷失方向。海洋管理体制久议不决,海洋管理机构改革方案难以出台,摇摆不定,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现代意义上海洋管理理论的支撑。国家海洋管理如果走一步看一步,就会落后、矛盾、低效。

总之 海洋对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巨大、不可形容的重要性!

七: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尊敬的百度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百度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

第一,国际海洋事务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国际社会海洋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将会在更深层次上、更广的范围内不断推动国际海洋事务的发展。在众多海洋问题中,包括深海生物遗传资源在内的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使用问题以及海洋保护区问题,将作为国际海洋事务中的热点持续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有许多专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包括《公约》框架下多个制度、多个条款的适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等问题及《公约》与其他国际或地区性公约之间的适用问题。

第二,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深受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要满足保障主权和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需求,又要与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进行协调与融合。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等立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国家立法的引导下,地方海洋立法也为促进国家海洋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为更好开展海上执法活动,海洋督查、监督制度的发展也得到立法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未来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继续向和平利用海洋、综合协调海洋事务的方向发展。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海洋权益和安全形势,中国在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始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努力推动和谐海洋建设。

第三,在众多海洋新兴产业强劲带动和大部分主要海洋产业平稳增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区域海洋经济特色更加突出,涉海就业人口在沿海地区就业人口中的比例继续提高。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0亿元,达到50087亿元,增长7.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较上年基本保持一致。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将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十二五”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发展,对海洋科技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2011—2012年,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大洋科学考察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近海海洋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任务全面完成,专项成果丰富。中国海洋高技术在载人潜水器、海洋卫星、深海钻井平台等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四,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对于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后里约时代”的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管理部门的关注,海洋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逐步健全,海岛生态修复和建设、海洋船舶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亮点突出。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由于陆源排海污染物持续不减,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未减缓。

第五,中国全面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海洋强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各个方面,指明了“十二五”海洋事业的方向和目标。按照“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 的五项要求,2012年的各项海洋管理围绕国务院“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有序开展,多方位大力服务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综合管控能力继续得到有效加强。海洋经济、海域使用、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观测预......余下全文>>

八:中国海洋开发到了什么程度了.

评价海洋开发现状和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资源基础,开发水平,开发能力,发展趋势。其中,资源基础包括资源种类、数量、人均占有量、国际地位等;开发水平包括产量、产值、人均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开发能力包括劳动力数量、劳动生产率等;发展趋势包括增长速度、持续发展能力等。 (一)海洋资源基础 地球表层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其中的水圈主要是海洋。地球的总面积5.1亿km2,其中海洋的面积约3.61亿km2,占71%。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环境的调节器,更是资源的宝库。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沿海国家不断加快海洋开发步伐,海洋经济快速发展。1977年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1100亿美元,1980年3400亿美元,1990年6700亿美元,大体上10年左右翻一番。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大规模海洋开发正在形成蓝色革命浪潮,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使海洋成为多种自然资源开发基地,为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1)水资源基地:"国际人口活动"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目前面临水资源紧张的人口约3.55亿,2025年上升到28亿-35亿,以雨雪形式落入陆地的水是“一种绝对有限的资源”,水资源危机是必然趋势。海洋中的水资源是无限的,人类必然越来越多地直接利用海水或进行海水淡化。(2)食品资源基地。海洋中有20万种生物,渔业资源的可捕量2亿-3亿t,目前只利用了一小部分。随着海洋农牧化技术的逐渐成熟,许多近海将成为“蓝色牧场”,海洋将成为巨大的食品基地。(3)能源基地。海底油气资源十分丰富,20世纪末海洋石油产量可能达到12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4)原材料资源基地。除油气资源加工各种原材料之外,盐和海水可提供的镁、溴、钾、铀等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滨海矿砂和海底多金属矿产品资源还可提供大量的锰、铜、镍、钴、金红石等。(5)广阔的生产和生活空间,包括生活和娱乐空间,填埋浅海扩展建设用地,交通运输利用的岸线和水域,海上废弃物处理场所,水面和水下储藏场所等。因此,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敦促沿海国家把海洋开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1998年是联合国国际海洋年,世界各国举行了各种活动,全面推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开发和保护,使海洋对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真正成为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国是沿海大国,海洋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更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1、海洋国土和公土。濒临海洋的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一般都是生态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有利于发展经济的“精华地区”。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距海岸100km的沿海地区。中国的沿海地区也是这样,沿海12个省区基本上都是环境条件好、经济发达、人口承载力高的地区。(1)除台湾之外,沿海12个省(区)、市总面积133.4万km2,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4%;1995年末人口49599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0.9%。在全国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地带中,沿海地区人口承载力最强,全国每km2平均人口约124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372人,中部地区200人,西部地区15人,三个地区人口密度之比为25∶13∶1。(2)沿海地区具有临海的区位优势,对外经济联系方便,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全国的60%以上。(3)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雨量较多,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很发达。大海还有持续的造陆功能,东南沿海地区约2.5亿亩优良农田是由滩涂围垦形成的。 依据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余下全文>>

九:对中国海洋军事的认识。

任何一支海上武装力量都有明确的责任。原则上说,一支有起码规模的海军,都担负着在国外保卫国家的利益、和平时期显示国家的力量、完成一定区域的海上控制等三项任务。但是,任务与对手从来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对手,也就不存在保卫国家利益,显示国家的力量,进行海上控制等问题了,对手的大小与性质决定着任务的大小与性质,决定了海上武装力量的效能与特点。 中国的海洋地理环境与德国、俄罗斯的情形非常相似,在地理上,被一连串的岛屿层层包围,不直接面向大洋,在军事上,被周边多个具备中等能力的海上力量看住。比当年的德国以及前苏联更加不利的还有两个因素,一是除最大的战略对手外,中国周边的几个中等海上势力堪与中国相匹敌,且处心积虑地超越中国,他们用仇视的目光紧盯中国,阴谋把中国当成是他们走向大洋的战略垫脚石;二是国家还未实现完全的统一,还有事实上的分裂势力负隅恶斗,中国与周边各国存在着广泛的领土归属与海洋权益之争,周围海上热点众多,时现冲突的苗头。 可以说,中国海上对手之多,相对于漫长的陆上疆界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时光流失、空间压缩,中国海上周边必将危机频发,无可回避。在不断应付海上周边的危机中发展,这将是中国海洋武装力量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中华民族通向大洋的战略宿命。 海上武装力量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但其本身也是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发展过程。正确地运用海上武装力量,正确地建设海上武装力量,这是海洋战略的基本内容。记得毛主席曾经说,海军要建设好,要使敌人怕。在当时战略大背景下,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海军的地位、作用和基本任务。现在我们讨论未来的海洋战略,仍然离不开这个思路,要有鲜明的敌人意识(在西方的忽悠下,现在有一种说法,似乎任何国家之间都可以搞什么“战略互信”,甚至连台湾都想与大陆搞“战略互信”,真不知道能“互信”什么),在总的战略背景下,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规划发展的步骤。 1、正确地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必须量力而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上武装力量应该担负以下任务,并进行相应的能力建设: 第一, 担负战略核反击的任务。 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将始终面临各种形式的战略讹诈,其中最危险就是核讹诈,这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今后也还会继续发生。有效的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海基核反击力量,是应对这种核讹诈的最佳手段,这也是当代海军最有价值的部分。建设一支具有可靠战略威慑力量的核海军,这是没有任何讨论余地的事,在力量准备上还要留有充分的冗余。在建设一支能担负战略核打击任务的核海军的同时,如果国力允许,我们还应尝试建立一支能遂行常规打击的核海军。 数字化地球和远程巡航导弹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水下核力量的能力范围,如果一艘核潜艇承载40——60枚常规导弹的话,那么10艘左右的核潜舰队将能向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一次投射400——600枚高爆炸力的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取得惊人的打击效果。如果战时扩大核潜舰队规模到50艘左右,那么一次就能投射2000——3000枚高爆炸力的精确制导武器,所取得的效果就会远远超过战术及战役层面,将能达到非常可观的战略效应,在核武器之外增加一手更灵活的战略威慑力量,从而增加国家战略选择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弹性,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杀手锏。 第二,要能有效地进行西太平洋范围的战场遮断。 任何一个亚洲大国,在一切层面的战略构想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外力量危机时的向东亚集中的问题。过去,在技......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