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城市将有大提升?合肥何以成最大黑马
上个月,城市战争做了一篇分析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文章,认为合肥是这一轮规划的最大黑马(附文二)。这两天终于等到规划全文的发布,仔细看了这份长达两万多字的文件,发现有这样几点动向值得关注,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关注。
长三角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
这个差距首先体现在带头大哥上海的竞争力不够。
规划全文指出,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相对较弱,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大。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不够,落户上海的世界500 强企业总部仅为纽约 10%,外国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仅 0.9%。一般性加工制造和服务业比重过高,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功能建设滞后。
其次,长三角城市群的地均GDP与人均GDP与世界顶级城市群也有很大差距,看图:
一个单核,五个副中心
本次规划明确赋予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单核”地位,在表述上将其等同于长三角“首都”。这种“单核”地位,在全国主要的大城市群规划中还仅此一例,例如珠三角与成渝都是双核,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三核,京津冀虽然唯首都马首是瞻,但在规划中着重突出了“北京与天津”的双城结构。所以,在大城市群的战略规划中,上海的首位度最高。
除了上海这个单核,长三角城市群还将重点建设五个副中心级都会区。五个都会区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分完毕,分别如下: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发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提升合肥辐射带动功能。
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全面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与互动,加快推进沪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高起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宁波港口经济圈、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
上海:严控人口增长,减量建设用地
本次规划明确赋予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无可匹敌的中心地位,但未来的发展方向却又被这个规划牵住了鼻子,那就是必须超着高附加值、低土地用量的产业经济转型,因为上海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远超国际上的同类城市,未来上海建设用地规模实现减量化,只能到存量用地中找空间。换句话说,上海发展大工业的机会几乎没有了,住宅用地的供应也会越来越少,这可能也是央企频频在上海炒地王的重要原因。
不过,要让央企地王们失望的是,除了建设用地减量,上海的人口增长也被严格控制,到2020年上海仅有85万的人口增长空间,而从2020年到2030年,上海的人口增长空间被强行设定为0——因为2020年与2030年的人口规划都是2500万。
千万不要低估上海在人口政策上强大的执行力,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罕见地出现了负增长,比2014年减少了大约11万人。要知道,即便是被国人唱衰至极的香港,2015年的人口也是正增长(0.8%)。
合肥收复失地,南京都市圈缩水
本次规划,合肥都市圈首次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外贸通关上与长三角有更深层次的对接,合肥终于名正言顺地跻身长三角队伍了,这对合肥的战略地位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此外,合肥还把原本属于南京都市圈的芜湖与马鞍山成功收复。合肥都市确定为合肥、芜湖、马鞍山。而南京都市圈则失去了安徽腹地,剩下南京、镇江与扬州三市。
合肥当属本轮规划中最大的黑马,详细分析请看......余下全文>>
二:有谁知道合肥未来20年的规划?
目前,《规划》的征求意见稿已经通过网络公布,近期规划部门将征求县、区和市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该规划进行优化和进一步完善。
面积扩大人口翻番
短短几年的“大建设”,已经让合肥“长大”了好几圈。而前段时间,合肥更是提出了建设“区域型特大城市”的目标。“特大城市”有多大?这份规划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轮廓——到2030年,合肥市市域人口为1000万,城镇人口为900万;城镇化水平为90%;全市城镇建设用地为900平方公里。
合肥市2009年经济社会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合肥市的常住人口为50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10万。而到2030年,合肥的人口不仅将翻一番,而且九成都将成为“城里人”,农业人口大大减少。
除了人口总量增多,城市范围也在“扩张”。按照规划思路,除了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外,现在三县所辖的长临河、三河、紫蓬、吴山、下塘等小镇都将“转身”成为“小城市”,如同“卫星城”一样围绕在合肥市区周围,人口规模也将达到25万左右。|
滨湖将成中心城区
要建“特大城市”,不光是人口多、面积大,城乡空间结构都将全面调整。记者在规划中看到,未来合肥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一核一圈实现五轴”的空间拓展。其中,未来的合肥中心城区将不再局限在二环以内,滨湖新区将和现在的主城区组成中心城区,“特大城市”成为的“核心”。
而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其周围的副中心城区和城镇将构成“一圈”:城市都市区。规划中将拥有700万人口的都市区,包括店埠、南岗、上派和双墩四个副中心,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及周边紧密相连的乡镇等。该圈层将成为合肥市城镇重点发展地区。
除了城区范围扩大,合肥还将由中心城区沿交通轴线向五个方向发展。分别是面向长三角的合宁沪发展轴、面向沿淮城镇圈的合淮埠发展轴、面向皖西的合六发展轴、面向皖江城市带的合安发展轴,以及面向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的合芜发展轴。
产业集群市民获益
到长丰采草莓,到肥东摘莲藕,到肥西吃老母鸡……这样的安排您还满意吗?在规划中,这些特色产业都已经找到“东家”,七大产业集群将在合肥各处“抱团发展”。
在城乡产业发展方面,以往“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集团作战”。
未来合肥的城乡农业,将形成“三大圈层”和“五大产业带”。“三大圈层”不仅包括城区农业,还包括以生产和生态分别为重点的近郊农业。而“五大产业带”则涵盖了环巢湖的蔬菜和水产,肥西的蔬菜园艺,肥东的高效农业,长丰的草鸡养殖,以及沿北环高速的经济林木。这也意味着,早晨从肥西菜园子里摘下的青菜,中午就能端上市民的餐桌了。|
城际铁路四通八达
在规划中,未来合肥的交通将实现海、陆、空全方位升级。
在国家铁路网规划中,合宁高铁、合武高铁、京福高铁和阜合杭客运专线已经确定经过合肥。合肥-安庆、合肥-南京、合肥-淮南-蚌埠、合肥-巢湖-芜湖、合肥-六安五条城际铁路也在规划之列,它们就像一个“大”字,从合肥通向周边。
此外,正在建设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内干线机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航空运输体系。
高速路网内外通达
按照规划,合肥将重点建设高等级道路、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根据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合肥市域高速公路网主要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中心,呈“一环七射”结构。目前框架已基本建成。而规划中的省高速公路S23和S12,也将为合肥市民的出行提供方便。
此外,一张快速路网让百姓向东西南北出行都更加方便,这其中,向西、西南、......余下全文>>
三:合肥十三五规划
会上,合肥市发改委负责人坦言,尽管在国家层面,已明确将合肥与南京、杭州一起定位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但合肥与南京、杭州的差距还不小,“‘十三五’期间,合肥必须突出转型升级,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才能缩小与南京、杭州的差距,切实担当起长三角副中心的发展重任。”
“十三五”期间,合肥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全市的贫困人口,都要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还要继续提升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在“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坚持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突出转型发展、协调发展。
据悉,合肥市“十三五”规划体系包括1个规划纲要、15个重点专项规划和44个一般专项规划,目前《规划纲要》已形成了初步的思路内容,共14章、近5万字,其它专项规划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编制工作。
畅游经济圈,市民有望享五折优惠
将合肥经济圈内所有景点串联起来,圈内市民互相“串门”,将能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根据合肥市的想法,今后,圈内市民持身份证可享受3A级及以上景区(点)门票半价优惠,而且优惠景区(点)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这项工作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旅游是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展速度最快的一个课题。”牛和湘说,估计很快市民就能享受到游圈内城市享五折优惠。
“十三五”规划编制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和基本思路形成阶段。动员部署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规划前期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规划纲要框架形成阶段。研究提出规划中的一批重要指标、重大项目、重大举措及政策导向,形成规划纲要初稿,同时开展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阶段。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市人代会审议。
第四阶段,纲要审定报批阶段。广泛开展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听取各县(市)区、各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
第五阶段,专项规划报批阶段。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规划纲要、专项规划以及各县(市)区规划纲要等汇编成册。
未来五年,合肥的蓝图将如何绘就?昨日,在合肥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合肥市“十三五”规划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了解到,合肥市“十三五”规划已明确了“1+15+44”的框架体系,即1个纲要、15个重点专项规划、44个部门专项规划,涵盖工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
据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朱胜利介绍,目前《规划纲要》已形成初步思路,共14个章节,字数近5万,下一步,合肥市发改委还将会同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其进行多轮讨论和修改完善,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合肥市发改委主任宋道军表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将围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提升合肥在全省经济的首位度,对标宁杭、缩小差距,让合肥这个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名符其实”等目标任务,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突出转型、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和谐的发展理念。
四:合肥地铁的规划阶段
总体规划分为四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09年~2016年,建设合肥地铁1号线、合肥地铁2号线,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 第二阶段:2017年~2020年,建设合肥地铁3号线、合肥地铁4号线、合肥地铁5号线,与合肥地铁1号线、合肥地铁2号线共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外围组团放射的基本骨架网络,基本覆盖了中心城区的主要客流走廊;第三阶段:2020年~2025年,在骨架网络基础上,建设合肥地铁6号线、合肥地铁7号线、合肥地铁机场线即8号线,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第四阶段:2025年后,建设合肥地铁9号线-合肥地铁12号线扩展延伸线,实现线网规划的远景目标。 合肥地铁1号线中滨湖新区锦绣大道站(含)至云谷路站(不含),完成四站四区间土建工程,全长4.404公里。车站设计为地下负一层侧式站。 合肥地铁1号线是一条南北方向的骨干线,北起新蚌埠路与汤池路交叉口北侧,终点在滨湖新区规划的广西路与遵义路交叉路口东侧,全线长28.7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置车站23座,其中五座换乘枢纽,项目总投资184亿元(含预留工程)。该线路覆盖主要客流走廊,联接合肥新站地区、老城区、新合肥站枢纽地区、滨湖新区北部次中心、滨湖新区启动区、滨湖新区CBD,为主城区与滨湖新区提供快速联系,2016年12月31日开通运营。合肥地铁2号线是一条东西方向的骨干线,联系老城区、高新区、科学城,引导和促进高新区和科学城的发展。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在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全线长30.06公里,共设置车站24座,全部为地下线,其中有五座换乘枢纽,项目总投资145.31亿元。201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合肥地铁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02月19日零点,合肥地铁2号线潜山路站正式封闭施工,标志着合肥地铁2号线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工期4年零5个月。合肥地铁1号线、合肥地铁2号线仅仅是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开端,未来的合肥轨道交通将会四通八达。 据合肥市在2013年08月前公布的轨道交通远景、远期和2013年规划,合肥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其中有两个为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换乘的综合枢纽,全长181.1公里。合肥地铁3号线为东北—西南方向的直径线,联系大学城、蜀山区(政务区)、森林公园、职教城。合肥地铁4号线位于主城区南部,东西走向并联系东、西部组团,呈“L”形,联系科学城、高新区、蜀山区(政务区)、合肥高铁站。 5号线为南北走向,将与北门换乘枢纽衔接,连接北、西部城镇密集带,支撑中心城区、西部沿线特别是政务区和滨湖新区的区域连接。远景规划方案中,合肥地铁6号线主要连接主城区与东部组团;合肥地铁7号线将连接滨湖新区、北部次中心、经开区中心和科学城中心;合肥地铁8号线在与合肥地铁5号线衔接基础上,向北部组团延伸;合肥地铁2号线则与合肥地铁9号线衔接,向东部组团延伸;合肥地铁10号线则主要连接滨湖新区、西南组团和东部组团;11号线连接机场和主城区。
五:合肥可以成为大都市吗?
省建设厅召集专家,对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评审。据介绍,本次形成的规划文本经过专家审核后,将向市民公示。记者从评审会上获悉,初步的规划是,到2010年,省城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将达300万,建设用地面积将达300平方公里。
本轮规划给未来省城的发展定位为:接轨沪宁,联动长江的先发城市;立足皖中,引领全省的中心城市;强化科研,辐射全国的创新城市;优势独具,合作发展的产业城市;依山傍水,滨湖通江的生态城市。
在本轮递交的规划中,未来的合肥,将以老城为中心,沿几条对外交通放射线向东、南、西南、西、北5个方向伸展,形成星形空间状态。合肥的中心城区将被分为8个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
具体说来,老城区位于环城马路以内地区;东区位于瑶海区行政区域内;北区是除了老城区以外的庐阳区行政区域;西区为蜀山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包含政务文化新区;南区是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经开区包括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的部分地区;高新区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滨湖新区位于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东,南淝河以西,派河以北。
根据初步规划,到2010年,合肥市域人口为58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约300万,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300平方公里。到2020年,合肥市域人口为71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预计可达36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达360平方公里。
同时,本轮规划将更加重视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重视土地、岸线、自然景观稀缺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培育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谢谢,我估计也要10年后
六:合肥市城区面积
今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市域包括合肥市域行政区域范围,面积1143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风景名胜区保护边界,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七:合肥经济圈的具体规划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经济圈总人口约为2635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680万人;2030年,合肥经济圈总人口约为2835万人,城镇人口约为2100万人。同时,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达到66% ~69% ,2030年达到76%~79%。 1.合肥市(龙头城市)安徽省省会,国家区域性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区域旅游会展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发动机、全省加速崛起的增长极和创新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先行区。2.淮南市(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的北翼城市,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的国家亿吨煤基地、华东火电基地和安徽省重化工基地,合肥经济圈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门户,安徽省北部的重要中心城市。主要发展电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3.六安市(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的西翼城市,合肥经济圈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保证,合肥经济圈加工制造配套基地、冶金工业转移承接基地、农特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基地、人力资源输出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合肥经济圈西向发展门户和陆路交通门户,安徽省制造加工业基地之一。主要发展商贸商业综合服务、汽车零部件加工、医药化工、旅游服务业等。4.桐城市(副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的南翼城市,合肥经济圈产业配套承接基地、文化旅游基地、农特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合肥经济圈联动沿江、辐射皖西南的门户,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工贸综合型的山水园林城市。主要发展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建材化工以及文化旅游业等。 未来十年,合肥经济圈将形成“一区、五轴、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体系,远景由点—轴模式向网络化模式发展。具体是,由合肥、淮南、六安、桐城四大城市中心城区以及环巢湖地区等组成的城镇密集区,成为聚合合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心脏”;而东西向合巢芜发展轴、合宁发展轴、合六发展轴三条,南北向合桐安发展轴、合淮蚌发展轴两条,构筑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骨架”即为“五轴”;而“三带”则形成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动力”,是指沿江发展带、沿淮发展带和环巢湖发展带。“多组团”则成为支撑合肥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功能组团,大力推进三河—杭埠—同大—水湖—曹庵—杨公—谢集—八公山风景区—寿春……双港—新渡等城镇组团建设以及交通枢纽性组团和旅游组团建设等,成为建设合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支点”。
八:合肥 城市 建设 怎么样
合肥城市建设很好啊,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中心城区划分为八个城市分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区、南区、经开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城区300多万人。合肥地铁是合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线5条(含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远期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方案由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共设置了15个轨道交通枢纽,全长181.1公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际4E级枢纽干线机场,已于2013年05月30日零点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4张)正式启用。其位于城区西北部高刘镇,距中心城区约31.8公里。
九:合肥三环路的建设三环的必要性
如今合肥一环二环越来越堵,合肥市民期望开建三环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住在城市,交通便捷是关键。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合肥现有的一环、二环的交通构架,似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一到下班高峰期,一环、二环上的车流就排起了长龙。“合肥有没有必要建设三环”,这个话题开始成为诸多人关注的焦点。一到高峰期一二环喊堵“每次从南二环过,大货车、渣土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时,我都会提心吊胆……”南二环是市民陈小姐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而跟这些大车一起挤车道对于陈小姐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如果“没有这些大车,我想通行的速度起码能快上一倍”。《合肥政经观察》记者探访时发现,目前,南北东西二环路现状是大货车太多,导致车辆通行效率低。现在大货车不许进入合肥二环以内,二环事实上成了大货车的聚集区,沿着二环路有很多物流公司和货车停车场,大量的货车出行是二环拥堵的重要原因。因此将物流公司向城市外围迁移,将大货车在二环外屏蔽掉,是畅通二环的有效手段。而一环路目前拥堵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要做到有效解决一二环拥堵的问题,不仅要靠政府出面,加强城市的布局规划,统筹考虑来确定具体可行的货运路线,以及相配套的物流基地,实现客货分流。改变传统对物流产业的过少关注,而不是短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措施。如合肥现在规划的“周谷堆外迁大兴集”,就是实现客货分流的一个代表作。地理因素制约三环建设合肥有没有必要建设三环?合肥是否适合建设三环?合工大旅游规划研究所博士张鑫对此持谨慎态度。“合肥的地理情况比较特殊,西北部的大房郢水库、董铺水库和大蜀山制约了环线道路的建设”。从合肥市现已建成的道路情况来看,张鑫认为,绕城高速的成功贯通,对缓解市区道路拥堵情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绕城高速实际上已经起到了三环道路的作用”。因此,从目前的城市规模和实际情况来看,张鑫觉得,短期内是不需要修建三环和四环路,“但是,政府部门应该有超前谋划意识,配合‘合肥经济圈’发展战略做好城市道路的顶层设计和远景规划”。周边省会城市多四环、五环合肥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丰焰认为,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二环路虽然扩建为8-10车道,但目前已届饱和,每天的车流量已经超过百万辆次,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市民表示,重型车对道路过度碾压,另外重型车穿行市区,在增加安全隐患的同时也降低了通行效率。张丰焰说,华东六省一市中的省会城市中,长沙有了四环路,南京有五环路,合肥只有二环路。传统观念是“摊大饼”式毫无目的向四周扩张,这样会形成“单中心”城市结构。而现在这观念得到改变,比如合肥的“141组团”结构,就是在合肥城镇密集区范围内构建一个主城、四个外围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总体空间框架。各组团之间用水或绿化带相连,快速路沟通,各自发展的“多中心”模式。现在的合肥在规划上不以“环”状为特征,避免像北京那样出现难解的交通病。对合肥而言,既要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又要克服交通病难治的痼疾,惟有在城市规划的源头上,通过远期的统筹规划来营造美好的交通环境。有专家提出三环路线图解决一环、二环目前的拥堵现状,是不少人认为必须建三环的主要原因。由于车流量不断增加,现有一环、二环交通压力也不断增加,尤其在交通高峰期。而纵观合肥目前交通现状,一环、二环只框定了合肥中心部位,二环外放射状的高架桥、快速路正在建成,快速路之间缺少主干道路进行贯通式串联。在不久前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主任会议上,就有代表建议应该尽快建设三环路。合肥市重点工程管理局局长葛斌认为,合肥应该打通三环路。他表示,这样的建议是基于合肥未来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考虑。此外,合肥市规划局......余下全文>>
十:合肥城市规划到几环了
合肥城市已经规划到2环3环,已经不再按传统规划城市,现在是按照“滨湖”“北城”“经开”“珐务”等分区发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