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山水的散文
大 明 湖 之 春
老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
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
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
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
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
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
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
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
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
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
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
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
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
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
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
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
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
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
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
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大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
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
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
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
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
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
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
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
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
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者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
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
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
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
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
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
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
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
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余下全文>>
二:关于山水散文一百字
描写山水的散文
画山绣水
自从唐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可是你千万不能一味贪看这类有趣的事儿,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们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宝库。那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位两鬓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
你不妨这样问一句:“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这以后,横竖是下水船,比较消闲,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头有块岩石,一看就是个勤劳的妇女歪着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
迎面来了另一座怪山,临江是极陡的悬崖,船家说那叫父子岩。悬崖上不见近似人的形象,为什么叫父子岩,就难懂了。你耐心点,且听船家说吧。
船家轻轻摇着橹,会告诉你说:“古时候有父子二人,姓龙,手艺巧,最会造船,造的船装得多,走起来跟箭一样快。不料叫圩子上一个万员外看中了,死逼着龙家父子连夜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把当地粮米都搜刮起来,到合浦去换珠子,好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运空了,岂不要闹饥荒,饿死人么?龙家父子不肯干,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又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到如今大家还记着他们的义气……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几个险滩,快到寡婆桥了,也有个故事……
究竟从哪年哪代传下来这么多故事,谁也说不清。反正都说早年有这样个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靠着种地打草鞋,一辈子积攒几个钱。她见来往行人从江边过,山路险,艰难得很,便拿出钱,请人贴着江边修一座桥。修着修着,一发山水,冲垮了,几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刘三姐路过这儿,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亲自参加砌桥,一面唱歌,唱得人们忘记疲乏,鼓气把桥修起来。刘三姐展开歌扇,扇了几扇,那桥一眨眼变成石头的,永久也不坏。
……前边那不就是寡婆桥?你看临......余下全文>>
三:关于山水风景的美文
天空的颜色
在后世的传说里,一直有一座密林。枝叶层叠在一起,将天空遮蔽的严实。它的恢弘壮丽,它的神秘古雅,成为永远的神话。可是它的作用却是用来囚禁,成为罪民的桎梏。它的每一根枝条,它的每一道转角,都被编织进了罪者的囚牢。它的繁密,就一直延绵向远方,像一条华丽无比的丝带,诉写着血与泪的悲歌。
密林里,风声轻轻回旋,在枝干中穿行驰骋。虫儿低声叫,谱写着断断续续的歌,仿佛是古老精灵的呓语。紫罗兰低吟浅唱着,那是未来的颂歌。在这片密林中,紫罗兰永远不会开花。黑夜般的空间中,偶尔有萤火虫的萤光流转。或是散开如烟花,或是聚集宛若缱绻的目光,深深地映着紫罗兰渐显绝望的瞳色。
或许就以为,这样永远默默的生存,但是直到那一抹蓝划过它的眼前,他也终于变得瑰丽而美好。
它是一只蝶,它不是罪名,而是误闯入禁区的无知小辈,它是淡色的蓝。它就这样带着伤滑落在紫罗兰面前,那道蓝色仿佛是惊人的响木,终于惊醒了紫罗兰一直以来的沉睡。紫罗兰知道的,或许说是曾经知道的,带着无比的怀念,和心中的渴望,那是天空的颜色。那一刻,它几乎能想象得出,蓝色的蝶在天空下低低划过的景象,与天空相叠,渐渐融为一色。这是已经不知什么时候就不曾再幻想的一幕了,幕闭人散般的清冷,洗涤空中还存在的味道,这是连心都会冷却的温度。
紫罗兰的眼睛湿润了,不知什么时候,眼前迷蒙到看不见。自己还在期盼什么呢?就因为这样的色彩就扰乱自己的心吗?
理所当然的,它们成为了朋友,那是蝶与花之间的羁绊,尽管紫罗兰并不会开花。
蝶是属于天空下的精灵,更何况它的羽翼是天空的孕育,蝶从不放弃寻找出路,它是天空的孩子。它就在袅袅娜娜的歌声中,像只飘摇的纸鸢,渐行渐远。蝶离开的一刻,紫罗兰甚至以为自己看到了天际水平线若断若续的飘远,终于汇入了风流弦歌之中,再也分辨不出宫商角徵羽。
紫罗兰每天又多了一件事,那就是怀念蝶离开的身影,以及只在自己遐思中的水平线。直到……风带回了那抹蓝色。
破碎的像风中残叶的碟之翼。
瞳孔倏地紧缩,连这也要消失了吗?连这最后一点点的蓝色也要从我身边剥夺吗?晶莹的兰紫色泪滴落,一滴一滴从身体里流逝,紫罗兰知道的,这或许是血。
土地吸收了紫罗兰的泪滴,被染成紫色,从紫罗兰的身边,被浸染般,向四周漫延开来。土地疯狂的吸收着甜美的汁液,空气中仿佛都能听到他们贪婪的吮吸声。四周的树木统统被染成紫色,深紫的叶子若雨般滑落,妖异的美丽,那是如泣如诉的泪滴。
终于,叶子全部飘落在地上,紫罗兰的身边一片紫色的海洋。雨后春笋般,所有紫色的土壤里都钻出了紫罗兰,嫩绿色的枝叶舒展开来。树木的叶子掉光,独留纠结的枝条,囚者的牢笼被打开。阳光如水滴般洒进从不见阳光的密林,当光束洒在那一片紫罗兰花丛的时候,万千紫罗兰绽开了它们的花朵。一瞬间,白色,红色,紫色交织在一起,绘成诗一样的画卷。而独有最中间的那朵紫罗兰是天空般的蔚蓝。蓝色与金色交织在一起的天光与那朵蓝接触时,仿佛隔着一层水般温柔的帘幕,互为表里的两个世界,似有一瞬间,天地动荡。
终于看到了呢,天的色彩。
紫罗兰开始枯萎,一点点化作空气中的砂,刚才夺目的一片姹紫嫣红,在风的流转中消失,连一点点的留念都不存在,如梦境的肥皂泡泡,食指轻触,便化作空气中的尘雾,连风都不曾震荡一下。
没有留念的密林里,那瑰丽妖媚的美丽,注写了神话传说的一部分,留下一群罪名,憧憬着遥远的天空和触手不达的紫色。...余下全文>>
四:有关山水的散文(200字)
行游桂林山水间
暑假闲暇之余,家人就会带我去各地走走。欣赏黄山灵动的云海,漫步西湖满池的莲花,聆听普陀海边的欢声笑语……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
泛舟漓江,清风洗荡你的肺腑,天籁拨动你的心音。
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碧波盈盈,清澈见底,加上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长长的山水画,之间还透着点点灵动之气。
在阳光照耀之下,江水愈发显得晶莹剔透,偶尔还可以看见几条小鱼。不!是几十条,几百条!他们成群结队,轻快畅游,时而吐泡眨眼,时而跳跃嬉戏,时而露出水面,好像轻盈的银燕,时而沉入水底,好像在与你捉迷藏.记得在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有的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用这一段话来描绘,真是恰如其分。
看着,看着,我不禁喃喃自语:“这些小鱼也是不是沾了漓江水的灵气,变得玲珑可爱了?”
听说晴天的漓江,青峰倒映的确迷人,可烟雨中的漓江,却赐予给人另一种美的享受,细雨如沙,飘飘洒洒,雨雾缭绕,似在仙宫,如入梦境。心中不免有一丝丝遗憾。
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玉女峰,亭亭玉立,画眼描眉;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守候。还有赶考的书童,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自古山如画,而今画如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好一个“九马画山”,更把桂林的山描会得出神入化,巧夺天工。
记得刘墉曾说过:“‘知者乐水’是因为水的澄澈、流动与深沉难以测量;‘仁者乐山’是因为山的丰盛、敦厚与环抱的胸襟。但是水若不倒映着山影,总觉失色;山若不受水的润泽,也容易枯干。山水兼胜,岂不更美!”是啊,青山围绕着碧水,碧水倒映着青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又身在其中,岂不妙哉?
我独自站在船头,欣赏这漓江动人的美景,呼吸这清新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这种美,我无法用文字去表达,自觉它是那么丝丝入扣,清澈入眼,一股清新之气从脚底升起,让我忘记自己,与山水同在。静心凝神,高山,淡云,远山.近水,鸟鸣,一切的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而我又多么希望船能停下,让我静静欣赏,细细品味。可是,不能,因为船在行,景在移。
人生旅途亦是如此,不能退缩,只有前进,一望无际,似乎没有尽头,但是也只有前进,才有可能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到达幸福的彼岸。也许这一路上桃红柳绿,莺歌燕舞,风景如画,但也不要为一朵花而停留,直到有一天你会明白最美的是“繁华落尽见真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