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宪法的作用: 1、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2、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②促进法制的统一。
3、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
4、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①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②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5、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确认、保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②确认其他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③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它集中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它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在本质上,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延伸: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1、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
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由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所制定,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政权,是这一阶级的胜利成果。从宪法的阶级实质来看,现代宪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资产阶级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在英国、美国和法国,较早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3个国家也最早出现了资产阶级宪法。它们的政治制度并不完全相同,而阶级本质一样,都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的经济基础上,都以保护资本家的私有财产为神圣职责;在政治上都是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确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尽管个别条文有所差异,但都是资产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后,也需要用宪法来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它们的阶级本质一样。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以发展生产力和保护公共财产为首要任务;都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都是无产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同一类型的不同国家的宪法不尽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宪法也有变化。除了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民族历史特点等因素外,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变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资产阶级宪法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宪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资产阶级宪法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可分割。“立宪政体”、“立宪政治”、“宪政”,都是以代议制度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别名。资产阶级宪法正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实现买卖自由、契约自由、等价交换。这种生产关系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要建立标榜自由、平等、人权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其宪法上规定的,则是人民主权、权力划分(见三权分立制度)、尊......余下全文>>
二: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1、加大力度,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在全市掀起学习、宣传宪法的热潮,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
2、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
三:说明宪法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所谓宪法就是限制政府权力滥用的法律。宪法的名称和词义来源于西方,是西方民族国家迈步现代文明国家的基础和保证。宪法的诞生离不开西方的长期崇尚的自由商业文明、宗教文化和哲学思维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也是适应其、为其更好服务现代民主国家的产物。这也是宪法存在的根本意义和目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或者根本就没有宪法诞生的土壤。中国是被动的接受了宪法思想。
宪法的法律依据是,由于民众需要一个公权机构管理公民的公共事务,如,外交、公共事业、社会管理等。公民自愿出让一部分权利授权政府管理原本属于公民权利的公共事物,这个授权是有规定的,具体约定了授权的内容和执行的标准,以及取销授权的程序和权利。这就是宪法。
如,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民兵、或美国民众保留枪支和持枪的权利。目的是一旦民选的政府,违背宪法的规定,人民就有权利持枪推翻滥用权利的政府。这是宪法存在的根本的原意和价值所在。
四:政治 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何意义
把每年的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五:结合思修的学习,谈谈你对宪法的认识
什么是法律?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对于一个初习法律的人来说, 这是两个想要搞清楚、需要搞清楚、又很难搞清楚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对后一问题尝试作答的一点努力。
所谓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⑴国内有些学者认为法律的作用与法律的功能或职能不同,作用是功能的外化。我们认为,法律的作用这一概念来自西方,FUNCTION一词可译为作用,也可译为功能。这里,我们把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功能看作同一概念的不同用词。⑵
法律的作用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参与作用的法律种类不同,可分为法律的整体作用和局部作用。整体作用是指某一法律体系所产生的作用;局部作用是指某些法律制度或法律部门所起的作用。例如刑法的作用,民法的作用,物权法的作用等等。按照法律所满足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法律对全社会的作用、对集团的作用、对个人的作用。从法欲所达到的社会效果的不同联系来看,法律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从法作用的方式和对象来分,法律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⑶在这些分类当中,英国当代著名新分析主义法学家拉兹的分类尤为引人瞩目。在其名作《论法的作用》一文中,拉兹第一次根据法的作用的分类类型或分类原则,区分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其中法的社会作用又有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别。直接作用又分为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⑷
由于拉兹对法律的作用的分类与阐释较为系统,所以为我国大多法学学者所继受。其中法的规范作用是由法的规范性决定的。法律制度是规范的体系,每一个法律的规定或规范,或同一个法律规范有某种逻辑联系,借助这种联系,它影响这一法律规范的存在、解释和适用,从而间接的加强规范的意义。⑸一般来说,法律通过规定“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应做什么”,从而对人的行为有了特定的规范作用。如指引、评价、教育、预测等作用。法律的社会作用则指法律预期的或实际的社会效果。⑹它是外在的、突然的、中断的、并不确定的。因而“法律的社会作用的分析与分类则是在不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任何肯定的分类指南可循。很难断定一种分类与分析是否穷尽了某种法律制度所起的各种社会作用”。⑺如社会法学派侧重法律的社会作用,自然法学派侧重实现正义,规范法学派侧重法的规范作用,功利法学派强调利益调整等。在此,本文欲就法律对社会秩序、利益、经济活动的作用加以阐述。
首先,法律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秩序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现象,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它的基本特征,它与“无序”是相对而言的。无序就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无连续性、无规律性的现象。亦即缺乏可理解的模式——这表明为一个事态到另一个事态的不可预测的突变情形。对我们周围的宏观世界所作的观察表明,自然界的运转存在
着一定的规律性,如太阳东升西落、四季更替等。这多少都具有某些恒久不变的特征,这些特征使我们能认识它们、预测它们的效用并能为人类的目的而改造或利用它们。尽管在自然界也存在着某种例外或突变情形,但总体说来,自然界的秩序更具有普遍性。秩序压倒了无序,规则压倒了偏差,规律压倒了例外。如同在自然界一样,秩序在人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秩序用于社会领域,即所谓“社会秩序”。抽象地说,社会秩序表示在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的组织制度、结构体系和社会关系的稳定性、有规律性和连续性。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秩序。这些秩序都是通过一定的社会规范的调节而达到的。这些社会规范有习惯、道德、政策、法律等等。任何一种社会关系都需要社会规范的调整才能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英国社会科学家科恩(P......余下全文>>
六: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400字
一、充分认识到了这次修改宪法的意义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这份修正案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郁,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保障作用。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特别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必须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通过修改宪法的程序,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现行宪法颁布以来进行的4次修改,都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在执政党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和制定了新的行动纲领的前提下,通过修宪,及时地反映执政党的最新执政理念。此次修宪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执政治国理念的集中体现,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二、充分了解到了这次修改宪法 的特点
从修正案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实性
这次宪法修改通过对以下几方面的补充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宪法与现实的统一。
一是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宪法的指导思想。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的灵魂,是引导国家各项工作和实施宪法的指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矗
二是进一步明确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在宪法中规定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现行宪法制定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宪法没有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宪法修正案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的范畴,表明我国政权的基础扩大了,合法性增强了,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自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别行政区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派自己的代表。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59条第1款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符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实际情况。
四是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国家主席参与更多的国事活动。宪法修正案根据现实需要赋予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的职权,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民为本
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人们对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次修改,一是规定了国家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职责;二是用“财产权”取代了原条文中的“所有权”,明确了“私有财产权”的概念,私有财产权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是规定一切合法的私有财产都受保护,公民的生活资料受保护,公民的......余下全文>>
七:如何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的含义?
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性内容。 2、宪法在一国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与修改程序。
八: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 5分
学习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深入理解、全面把握邓小平理论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使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明确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主法制理论,从而牢固树立坚持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是制定和实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指导和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是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规范化、具体化,并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服务。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1月20日听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讲座后指出的:"我们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就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党的主张的体现。执行宪法和法律,是对人民意志的尊重,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学习法律基础课,必然包括学习和贯彻执行上述原则、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使大家从宪法和法律的高度认同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学习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联系最紧密的两个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是维护社会稳定叮两类重要的社会规范。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也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社会主义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贯穿了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它通过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原则的确认,保障社会主义道德的实现,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