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价值中立

一:科学是不是价值中立的

科学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但是要注意,科学在社会中是由人来解释的,所以不可避免要带上人的主观价值的烙印。

很明显的如过去苏联和美国关于遗传的争议,苏联认为是后天的影响,而西方认为是先天决定的。苏联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政治的需要,于是打压不同意见的科学家。

二:从什么意义上讲,科学的价值是中立的

从科学的实用意义上讲,科学的价值是中立的。

价值中立是指科学不反映人类的价值,科学的价值源于其实际的应用,而与科学本身无关.科学价值中立论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典型代表,他将科学从主观和价值因素中解脱出来,将其视为一种由经验的语句组成,能借助于数学公式 进行严格逻辑推理,并具有精确概念和稳定体系的知识系统.

三:如何理解价值中立

【内容提要】从来访者中心疗法“价值中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来源来看,“价值中立”与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论的人性观、人格理论和治疗条件密切相关。它既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核心思想,也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操作技巧,贯穿于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始终。通过理解“价值中立”的来源和深刻含义,把握其精神实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和操作技巧提供条件。

【关键词】来访者中心疗法/价值中立/咨询者/来访者

visitor-oriented therapy/value free/advice-seeker/visitor【正 文】近年来,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在我国的心理咨询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得到了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认同,在心理咨询实践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背景是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强调个人存在的意义高于一切,主张个人奋斗、个人表现、个人完善,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张人际合作有相悖之处,尤其是来访者中心疗法坚持的对来访者“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的原则(我们把它理解为“价值中立”),在心理咨询实践中与我国强调价值引导发生了冲突,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甚至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为了更好地吸纳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精华,使之本土化,本文就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来源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价值中立”在个人中心疗法中所起的作用,更客观地看待价值中立的原则。

一、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价值中立”实践概略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与咨询方法,他的主要观点是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如果个体的某些经验与其自我结构出现不和谐,即个体对自己经验的知觉出现歪曲或否认,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者阻碍,那么,就会表现出心理病态或适应困难。他认为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给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他们自己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成为完善功能的人。他强调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建被人们认为是一次心理疗法的革命――从技术性的治疗转到注重人际关系。

在咨询实践中,他强调对来访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提出的疑问,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来访者自主决策。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来访者身上,而咨询者处于被动境地,只作为跟随者。用罗杰斯自己的话说:“我是跟着他的思路而不是我的思路走。我仅仅在听,而不是诱导他去接受我的先入之见。”[1](p121)这就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旨所在。在他后来的研究中又完成了心理疗法从技术到人际关系的转变。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罗杰斯不再将前来咨询的人看做患者,即拥有病态心理的人,而是将其视为与我们没有什么区别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就是纯正的人与人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从而让来访者在与人的相处中寻求到心理的最佳状态,体会生命的意义。这种疗法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人际关系哲学。正如罗杰斯自己所言:“我开创的不是一种新的方法论,而是关于生活和人与人关系的一套独特的哲学观。”[1](p123)。他认为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心理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操纵一个人的外界环境或其消极被动的人格,而在于协助来访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建立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基本条件......余下全文>>

四:“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关系是什么?

韦伯既用“价值中立”与德国的新康德主义划清界限,反对否认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用“价值关联”反对英、法实证主义无视社会科学自身特点的错误倾向,为此,韦伯一方面把“价值中立”视为社会科学的规范性原则,另一方面又把“价值关联”作为社会科学的构成性原则,以避免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在社会认识上的片面性。因此,正确分析韦伯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韦伯那里,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是相伴而生的一对矛盾,两者不可分离,不可单独抽取某一方加以分析批判。韦伯思想中的价值中立并不意味着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彻底排斥价值因素,社会活动与现象都要由一定的价值来支配,因而韦伯的价值中立是相对于价值关联而言的。他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有本质区别,社会科学的理解恰恰必然包括在特定的价值之中,遵循一定的价值观念去解释社会现象。如,社会科学家们在分析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行为时,都必须探讨这些行为所表现出的价值。而为了理解这种价值就必须探讨行为者在什么观念驱使下做出行动,这就是“价值关联”。正如韦伯所说:“当然,经验科学的问题应该‘不加评价地’加以解决,它们不是评价的问题。但是,社会科学中的问题是根据被讨论的现象的价值关联而选择出来的。”(注: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页,1992年版。)但是,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作为人类追求真理的理性活动,又必须排除研究者个人情感好恶,又要避免以自己的价值、好恶去解释客观对象。实事求是作出事实判断,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又必须坚持价值中立。“的确,在我们的科学中,个人的价值判断会对尚未被明确承认的科学观点发生影响,这些价值判断引起了长期的混乱甚至在决定事实之间简单的偶然联系的时候,它们也会根据后果增大还是减少实现某些个人理想的机会,即获得某物之可能性,而对科学论点作出各式各样的解释。”(注: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页,1992年版。)可见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在韦伯社会方法论中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构成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个特色。同时,韦伯的“价值中立”概念的提出除了与“价值关联”相联系而外,还与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相联系。即“价值中立”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己的对象时,应当遵循客观事实,而撇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立场,回避自己的价值。而普通公民则在社会活动中必须有自己的价值观。当然,韦伯的“价值关联”与李凯尔特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的原则是有区别的。李凯尔特的“价值关联”是一种先验的超时空的原则。而韦伯却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随主观臆念去选择相关价值,而是将在一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原则作为价值关联的前提,因此,韦伯的“价值关联”是客观现实的。总之,韦伯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时韦伯的“价值中立”又是一个规范性概念。相对于特定的人与场合来讲,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因此,在韦伯那里“价值中立”并不是一个普遍性的行为准则。而只是科学家进行学术研究时的一条规范。如果做到按科学家的规范从事科学研究,就意味着做到了价值中立。另一方面如果能够联系行动者的客观现实的整体价值来研究事物,就做了价值关联。因此,我们应辨证地分析韦伯的“价值中立”的思想,避免把“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对立起来而造成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也避免国内一些主张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价值关联原则而批判价值中立思想,或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而批判价值关联思想等较为偏颇的观点,两者都不能单独成立。同时,用辨......余下全文>>

五:科学的客观性和科学的价值中立是否是同一个问题?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这2个问题有关联,但出于不同的角度。

2片树叶都可以各有文章,何况这么大的命题?

六:名词解释 科学价值中立说什么是科学价值中立说

科学价值中立说 :

科学的“价值中立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观点,近代以来尤其流行。近代科学家崇尚科学理性,把科学视为纯粹求真的事业,并把与近代实验科学方法和逻辑论证无缘的政治、伦理等和科学严格区分,以保持科学的“纯洁”与独立。这种“中立性”正是科学的“客观性”与优点之所在,也是科学工作者人格理智诚实的表现。

七:什么是价值中立

1,价值中立其实是西方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代的西方社会提倡多元文化,认为主流文化不只一种,不同的主流文化都有各自的价值,心理医生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正因为如此,在一个只有一种声音说话的社会里是没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那样的社会只能有政治思想工作或者牧师布道。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问一个高中生考大学填志愿主要考虑什么,回答收入,社会地位,求知,兴趣,稳定的工作,报效国家等等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做政治思想工作,正确答案则往往是唯一的。2,价值中立并不是绝对的中立,心理医生遇到反社会的价值观和边缘性的价值观应该保持警惕。比如遇到反社会人格患者,他们的价值观本身就是需要矫正的;再比如遇到中学生厌学,心理医生似乎也不能对此“保持中立”。对于什么是主流价值观,什么是边缘性价值观,什么是反社会价值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性恋。3,遇到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观,心理医生是应该去干预的,但是这种干预侧重于功能性干预,我们可以同来访者讨论自己的人生选择同需要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个强迫症患者因为奉行“存天理,灭人欲”的价值观而出现了强迫症,患者现在强烈要求消除症状,医生可以同患者探讨“存天理,灭人欲”与强迫症之间的关系。4,在实际操作中,绝对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心理医生可能通过眼神,语气,姿态把自己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灌输给来访者,如果心理医生同来访者的价值观分歧太大(比如一个男子气十足的心理医生遇到一个GAY),治疗联盟可能无法建立和维持。心理医生应该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醒的认识,可以明确告诉来访者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但是仅供来访者参考,绝对不可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5,若干深层次的心理治疗都是可以改变来访者的价值观的,但是这种改变是心理医生引出了患者内心深处真正的价值观而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观灌输给来访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唯一可以坚持的价值观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观,脱离了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技术完全可以成为戕害来访者的工具。在我国社会学界乃至社会科学界,如果仍然盲目地主张“价值中立”,甚至认为“价值中立”是社会科学的“规范性原则”,以为“价值中立”在国外是一个得到一致承认的、普遍的方法论原则,我们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时刻保持一种理智的谦逊,走出乌托邦”(注:李金:《为“价值中立”辩护》,《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4期。 以后,凡未标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该文。),而且,在“社会学与哲学之对话,方兴未艾”(注:金耀基:《范典与社会学之发展》,载李明 、黄绍伦主编:《社会学新论》,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2页。)的国际学术潮流中,仍将“价值中立”当成一种新的教条,则是思想僵化的另一种表现,并“对中国的社会科学实践是有害的。”(注:李金:《为“价值中立”辩护》,《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4期。以后, 凡未标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该文。)

八: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

在市场经济下科技不是价值中立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