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处世哲学

一:读者读完课文我的处世哲学的感悟

学习两用哲学后的感悟在听这堂哲学课之前,我对哲学的了解还很肤浅,只是接触过一些哲学常识和故事,像这样全面系统的学习哲学还是第一次。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哲学能够提升人们的观点,从而使人对事物产生更深的理解,它提高的是人的思想和主观意识,这种根深蒂固的变化,使人的思想变的成熟,所以说,以哲学的视角看待世界,应该是站在一个超越世界的立足点之上的,这种俯瞰一切的高度是哲学独有的,它不同于其它人类的思维,它是精神的自由与主动所赋予的反思人类自身、以至于反思整个世界的能力。作为一名普通职工,要学会用哲学的眼光对待同事、亲人、朋友,应当理性处理好自然、社会和人三者的关系,做到“仁”、“恕”、“忠”、“信”。对待工作要做到“忠”,为人处事要忠厚,在本职工作面前不受任物质诱惑,要树立自己的行为准则,当遇到困难时不要急躁,和领导、同事及时沟通,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意见的分歧,当意见不统一时,首先应当检讨自己,先从对方的角度考虑,用辩证的思想了解情况、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妥善的处理好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只有抱着谦虚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业绩。对待亲人要做到“仁”和“恕”,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孝敬父母、善待家人,才能使家庭更加和睦。我认为,一个人在自己的亲人面前,往往是最真实的,当与家人发生了争吵时,我们应当宽容体谅对方,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或埋怨,因为争吵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何不用理性的眼光去分析问题的所在呢?不要认为自己的让步会在亲人面前失掉面子,恰恰相反,必要的让步也会换来亲人对你的理解和尊重。对待朋友要做到“信”。与朋友相处时,要讲诚信,相互信任,你尊重别人才能换来对方的尊重,诚信体现了一个人良好的品格,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所以在结交新朋友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的为人,结交益友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助,相反与品格低劣的人在一起是百害而无一益的。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哲学又有了更高的认识,它使我在分析、处理事物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眼光更加宽广,在今后,有机会我还会多接触哲学的书籍,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哲学,才能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对人生有的感悟。

二:《我的处世哲学》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其作品充满了活力和新鲜感,给广大读者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就其小说而言,他十分擅长运用讽刺和幽默的独特手法,巧妙地反映世间万象和人生百态。就语言艺术而言,在王蒙作品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笔者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对王蒙的语言特色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从辞格上来说,王蒙善于排比手法的运用 ;从句式的选择来说,王蒙酷爱以问句代陈述;从标点修辞来说,王蒙喜符号变式。

三:王蒙的《我的处世哲学》有什么语言特色

王蒙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其作品充满了活力和新鲜感,给广大读者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就其小说而言,他十分擅长运用讽刺和幽默的独特手法,巧妙地反映世间万象和人生百态。就语言艺术而言,在王蒙作品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笔者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对王蒙的语言特色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从辞格上来说,王蒙善于排比手法的运用 ;从句式的选择来说,王蒙酷爱以问句代陈述;从标点修辞来说,王蒙喜符号变式。

四:关于我的处世哲学王蒙的作品的论文

第一个想到的词汇就是圆滑,圆滑是聪明人惯用的一种处世技巧,也就是都不得罪,然后自己能够获得好处,所以总结一番,能够得出,这是合乎中庸的处世哲学,之所以要中庸,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处在一个进退维谷的状态,严重一点的时候是处在多种利益争端之中,都不能得罪,所以要保持各方的平衡,而最终自己还能得到比较好的利益,这种事情何乐而不为呢,综合韦小宝的各种境遇,在下想说这是中庸的处世哲学,而比较一下金庸先生的作品与本人,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儒学大家,而儒学中,中庸也正是最重要的处世哲学!希望阁下满意,网采纳!

五:恋人在背叛和期骗了我,我该如何对待他?

背叛和期骗后,我还会是爱她的

背叛和期骗后,我要看她接下来的做法

若是一次偶然的犯错,她已经对你深表歉意,这是可以原谅的。

若这是一次蓄谋以久的欺骗,那没有办法的。我们只能保持沉默,离开这里。

再做任何都是多余禒,多余的都是错误的。

六:我们学过王蒙的作品有什么

1.坚硬的稀粥 [王蒙] 2.蝴蝶 [王蒙] 3.冬雨 [王蒙]

4.听海 [王蒙] 5.筝波 [王蒙] 6.淡灰色的眼珠 [王蒙]

7.虚掩的土屋小院 [王蒙] 8.惶惑 [王蒙] 9.名医梁有志传奇 [王蒙]

10.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 [王蒙] 11.焰火 [王蒙] 12.无言的树 [王蒙]

13.冬天的话题 [王蒙] 14.轮下 [王蒙] 15.Z城小站的经历 [王蒙]

16.失去又找到了的月光园故事 [王蒙] 17.史琴心 [王蒙] 18.音响炎 [王蒙]

19.选择的历程 [王蒙] 20.球星奇遇记 [王蒙] 21.十字架上 [王蒙]

22.夏之波 [王蒙] 23.欲读斋志异 [王蒙] 24.初春回旋曲 [王蒙]

25.杂色 [王蒙] 26.风筝飘带 [王蒙] 27.夜的眼 [王蒙]

28.一嚏千娇 [王蒙] 29.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王蒙] 30.济南 [王蒙]

31.室内乐三章 [王蒙] 32.成语新编 [王蒙] 33.调试 [王蒙]

34.铃的闪 [王蒙] 35.王蒙自传:(第一部) 半生多事 [王蒙] 36.王蒙活说红楼梦 [王蒙]

37.满涨的靓汤 [王蒙] 38.神鸟 [王蒙] 39.阿咪的故事 [王蒙]

40.来劲 [王蒙] 41.我又梦见了你 [王蒙] 42.棋乡轶闻 [王蒙]

43.最宝贵的 [王蒙] 44.夜雨 [王蒙] 45.眼睛 [王蒙]

46.春节 [王蒙] 47.最后的“陶” [王蒙] 48.庭院深深 [王蒙]

49.葡萄的精灵 [王蒙] 50.灰鸽 [王蒙] 51.郑重的故事 [王蒙]

52.躲避崇高 [王蒙] 53.致爱丽丝 [王蒙] 54.王蒙:青狐 [王蒙]

55.苏联祭: 记录王蒙隐秘而曲折的… [王蒙] 56.王蒙自传: 第一部:半生多事 [王蒙] 57.尴尬风流: 中国人“心” [王蒙]

58.王蒙活说红楼梦: 解读红楼政治… [王蒙] 59.春 之 声 [王蒙] 60.尴尬风流 [王蒙]

61.王蒙五年集成的奇书:尴尬风流 [王蒙] 62.王蒙散文随笔集:忘却的魅力 [王蒙] 63.王蒙探索中国人之“心”:尴尬风流 [王蒙]

64.鹰谷 [王蒙] 65.寻湖 [王蒙] 66.布礼 [王蒙]

67.王蒙心史:苏联祭 [王蒙] 68.荒诞小说选 [王蒙] 69.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 [王蒙]

70.中国心 [王蒙] 71.难得明白 [王蒙] 72.猫话 [王蒙]

73.我的处世哲学 [王蒙] 74.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王蒙] 75.永远做生活与艺术的开拓者——序小说集《迷乱的星空》 [王蒙]

76.哦,穆罕默德·阿麦德 [王蒙] 77.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王蒙] 78.土地的寻觅 [王蒙]

79.狂欢的季节 [王蒙] 80.王蒙作品获奖目录 [王蒙] 81.他来 [王蒙]

82.白先生的梦 [王蒙] 83.白衣服与黑衣服 [王蒙] 84.虫影 [王蒙]

85.漫谈中外文学的交往 [王蒙] 86.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王蒙] 87.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王蒙]

七:王蒙的代表作品

倪瓒曾在他的作品《岩居高士图》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代表作品还有《湘江烟雨图》《深林叠嶂图》等。诗文、史学亦精。今存诗集《草堂雅集》。《青卞隐居图》,1366年作,纸本,水墨,纵141厘米、横42.2厘米,董其昌誉为“天下第一”。该画层峦叠嶂,自下而上布满整个画面,用笔随意,用色典雅,林木山石的局部感觉极佳,整体效果则显得零碎,山峰造形也稍嫌奇特,适合近看而不适合远观。名作《层峦萧寺图》为墨笔纸本,尺寸为129×353cm,此轴为清宫旧藏,后经伪满洲国内务大臣沈瑞麟之手流入海外。清高宗乾隆赏玩此画之余层作诗一首并御提于画右面上方:“峦叠枯荷叶,寺栖老衲寮。烟霞为世界,松竹伴混朝。户迹绝双足,钟声批七条。林关客未止,未许易相招。”从画幅上部鉴藏玺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乾隆鉴赏(白文)等,可以窥见此轴为历朝珍重者收藏流传大致经纬过程。王蒙在此轴中用“高远”结合“深远”法。图写层峦茂树,溪流幽谷的江南山景,在组织结构上将其画面茂林山寺处理在中景状态,把松林作近景布置,布局屈伸变换,穿插映带,蜿蜒曲折,虽繁复而见单纯,予人以深邃意境,的郁茂气势,引导观者进入奇特的精神享受,可谓匠心独运。《层峦萧寺图》在绘画技法上融合了董源、巨然、郭熙、赵孟頫的技法之长,灵动多变,云头、牛毛、解索等皴法交互运用,以充分展示江南山峦植被葱茏茂密的景象。

八:李白背着怎样的遗憾成就了怎样的业绩

唐代在700-77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位巨星般的人物。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天上谪仙”,“地上诗仙”的李白。在仕途上,李白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但作为诗人,他是成功的。

一、政治上的失败

为了实现“兼济天下”的人生目标,李白一直在努力寻找机会。他以扶摇而上的大鹏自居,不屑于参加按部就班的科举考试,因为这与他“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他试图通过游说、隐居学道的方式达到登龙门、据高位的目的。天宝三年,李白四十二岁,他的人生开始有了转机。在道士吴筠的举荐下,被征召入朝,为翰林学士。布衣身份的李白一夜之间就登上了天子之堂,步入仕途。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气宇轩昂地来到京城。在京城尽管受到玄宗的隆重礼遇,并“问以国政”,做了皇帝的顾问,但他很快失望了:他不过是这个朝廷豢养的一个填填新词,写写“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应景之作的御用文人,宫廷荒淫生活的一个点缀与摆设!令“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使他赢得了千古美名,又着实让他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不久遭尽谗毁,玄宗对他的热情也因此骤减。于是“帝赐放还”,李白就这样结束了短暂的长安生括,离开了京城。第一次从政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从宣城来到剡中,不久便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密切关注着事件的发展。第二年冬,永王李磷打着“抗乱平乱”的口号,率领太军东下,路过庐山时坚决邀请李白参加自己的幕府。李白对当时的各种政治关系缺乏客观的了解,看不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更洞察不了李磷的狼子野心,主观地认为只要参加了李磷幕府便可实现多年来济世报国的理想。于是接受了邀请。他哪里知道自己的报国丹心换来的却是灭顶之灾。原来李璘暗坏和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皇位的野心,不久阴谋败露,兵败被杀。李白也因此受到牵连。先是下浔阳狱,出狱后被放逐夜郎,途中险些丢了性命。这就是李白的第二次从政,历时不足三个月。同样以失败告终。

尽管从政途中荆棘丛生、屡遭失败,但他并不服输。他还在寻找机会。上元二年,李白61岁,已经投靠在当涂当县令的族叔。当他听说李光弼将率大军征讨史朝义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马上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无奈中途因病折回,不久就病逝于当涂族叔家中。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未能如愿。他就这样带着满腹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这就是李白的从政经历。表面上看,李白政治上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实际上,性格决定命运。(莎士比亚语)他的耽于幻想、天真、放纵、易冲动的性格决定了他在仕途上的失败命运。李白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习惯按想像来梅建现实,这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是他在政治上屡遭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创作上的成功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诗人非常自信,他这样评价自己的诗:“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诗圣”杜甫对他的诗也是称赞不已:“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的确具有无比神奇、难以抗拒地艺术魅力。真正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李白的诗歌一大显著特点是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据统计,在他的现存九百多首诗歌中,出现“我”、“吾”、“予”、“余”或“李白”、“太白”字辞竟达半数以上。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唯一的。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f则呼喊出了他的政治失意。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不仅能增强诗歌的气势,有时还给读者带来亲切感。另外他毫不掩抑收敛自己的感情。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如《宣州谢脁楼楼饯别校书叔云》......余下全文>>

九:王蒙的作品特色

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倾向在王蒙80年代前的创作中,日常生活写作在数量上远远少于政治生活叙事,在影响上也小于政治化了的文本。如,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既是郑波和杨蔷云等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历程的史诗,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中国的颂歌,政治意识十分强烈,政治倾向非常鲜明,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有着鲜明的政治主题:反官僚主义。小说的主人公林震是新社会培养起来的新人,他“爱生活,爱党,爱同志,爱美”,并为了他所爱的而斗争,自然地融合于他的血肉之中,而且带有他自己的年轻人的特质,他不容许党的机关有缺点表现了可贵的政治责任感。文学与政治的从属关系改写成对话关系,在没被打成右派之前,由于深受苏维埃社会主义的影响和自身作家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一般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知识分子,在打成右派之后,吸取教训,将工农兵设为主角,从而文学这一政治化的倾向使得他迅速脱离泥塘。在文革爆发以后由于其突出的政治敏感些,不革命不出版,太革命也不出版的方针,没有受到迫害,在新疆维吾尔族做支队副队长和群众打成一片,文学作品那时候几乎停滞。 理想主义精神的体现王蒙的作品一直贯穿着理想主义的主题,理想主义精神特色在王蒙的作品里体现得最为鲜明突出,他在创作中对理想的反思和执着也在同代人中最具典型。曾经是“少年布尔什维克”的王蒙,在屡经劫难之后,依然没有抛弃早年的理想主义精神,平反复出的遭际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对历史理想主义的认同,王蒙相信,不管实现理想的道路有多么曲折,但前途总是光明的。也正因为这样,王蒙在对他心中的理想主义精神讴歌的同时,也冷峻的指出了实现理想的艰难性与反复性。正如王蒙在小说《蝴蝶》中的主人公张思远,他一直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却不得不在文革的夹缝中小心翼翼的处理着各种问题,从省委高官到被打倒的反革命,再下放到农村改造,看上去张思远似乎离他的理想越来越远,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他那样的努力却依然触碰不到他的理想,但是最后,文革结束,他不仅平了反,还升了职,重新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尊敬,张思远远在天边的理想又再次回到指尖。小说中的张思远多少有些王蒙自己的影子,也影射了王蒙在实现理想主义精神的时候所经历的曲折与反复。 王蒙在讴歌理想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对一切不符合理想状态的现象进行批判与揭露,但也从中流露出隐约的谅解与同情。这种“中庸”的态度早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就有所表现,例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里林震与刘世吾的关系,文革以后长期的灾难性生活阅历又坚固了他的这种“中庸”的人生观,所以他的作品既不偏激也不放弃自身的责任,处处显出圆融贯通。这样的思想倾向在《布礼》、《蝴蝶》和《海的梦》中都有体现。在《布礼》中,小说主人公钟亦成身上就明显表现出那种对理想对信仰的执着和对青春激情的赞美。在王蒙笔下经历了坎坷困苦的逆境赤子,怀有的不是对政治信念的幻灭、悲观,而是对政治信念的更加执着与坚定。同样,《蝴蝶》的主人公张思远在文革时的惨痛遭遇也并未让他对党和政治失去信仰,平反后他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追求,张思远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受者,王蒙在文中虽然批判了像张思远这样的为官者盲从,批判了文革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和对社会的摧残,但是也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不可改变的谅解和对受害知识青年的同情。尖酸刻薄的后面有作者的温情,冷嘲热讽的后面有作者的谅解,痛心疾首后面仍然有作者满怀热忱的期待。 在《海的梦》的最后,当缪可言在夜晚的海滩上看到一对年轻恋人的身影时,当他把个体的生命融入历史整体中去思考时,才又在理性主义的逻辑里找到答案和精神归宿,劫难过后,最终还是又回到王蒙构......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