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单雄信

一:历史上有单雄信这个人吗

单雄信(581年—621年),隋唐时期人,原籍山东。在二贤庄单雄信与哥哥单雄忠读书练武,受人敬仰,并称二贤。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东郡韦城县人翟让(?—617年)瓦岗农民起义爆发,单雄信与同郡人徐世勣等一同投奔。翟让以贾雄为军师,邴元真为书记,徐世勣、单雄信为领兵将校。十三年(617年)瓦岗军发生内讧,十一月翟让被李密用计杀死。十四年(618年)瓦岗军在河南偃师大败。无奈之下,单雄信投奔了王世充,其它的瓦岗弟兄投向李唐。621年单雄信所部被唐军围困伏牛山,血战三天三夜,见胜利无望,单驱马跳崖未死,被俘押至洛阳,拒不投降,最后斩于洛阳。明代曹州诗人杨清《咏单雄信墓》诗云:“飘泊残魂土一丘,断碑千古共松楸。寒乌啼落陵前月,疑诉当年汗马愁。”东京梦憨录记载,单雄信墓在开封市。

二:历史上有单雄信其人吗

史料记载, 单雄信(?- 621年) 曹州济阴(曹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617年,任左武侯大贰军。618年,率军投降王世充。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 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次年,李世民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

可见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

三:历史上的单雄信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对单雄信记载如下单雄信,曹州济阴人。与翟让友善。能马上用枪,密军中号“飞将”。偃师败,降世充,为大将。秦王围东都,雄信拒战,枪几及王,徐世绩呵之曰:“秦王也!”遂退。后东都平,斩洛渚上。<新唐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九 李密(单雄信 祖君彦)单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让与之友善。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绩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东都平,斩于洛阳。<旧唐书 李密传

四:历史上的单雄信是怎么被擒住的?怎么死的?

历史上对单雄信记载如下

单雄信,曹州济阴人。与翟让友善。能马上用枪,密军中号“飞将”。偃师

败,降世充,为大将。秦王围东都,雄信拒战,枪几及王,徐世绩呵之曰:“秦

王也!”遂退。后东都平,斩洛渚上。

<新唐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九 李密(单雄信 祖君彦)>

单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让与之友善。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

“飞将”。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

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绩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

退,太宗由是获免。东都平,斩于洛阳。

<旧唐书 李密传>

五:历史上单雄信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由于李渊曾误杀了单雄信的大哥,所以当瓦岗寨群雄纷纷投靠李世民时,他仍坚持与王世充在一起.而且王世充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单雄信.

当李世民攻破洛阳后,单雄信被战败被俘,虽然有秦琼等人劝降,但是仍不投降,最后李世民只好把他杀掉.他的妻子儿女则在行刑前托付给了好友秦琼,由秦琼扶养其儿子长大成人.

另外,单雄信与罗成及程咬金的关系也不好.他们后两个人对单雄信既不服也看不起,对他也不满,所以早在在贾家结拜时程咬金就挑唆罗成把单雄信给打了一顿.虽经调解,但是他们内心的梁子却从此结下了.这也和单雄信后来被杀也有点关系.

六:历史上徐茂公真的那么对不起单雄信吗

历史上没有徐茂公,但是有原型,希望能分清演绎和历史

七:历史上单雄信是罗成斩的还是尉迟恭杀的

史实的话是洛阳投降之后,单雄信等好像有36将在洛水河畔被集体斩首。我认为有几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剪除羽翼,让被迫投降的王世充断了东山再起的念头;第二种可能是,单雄信骁勇善战,而又反复无常,类似三国的吕布,这样的人留着是祸害,所以除掉;第三种可能是王世充已经认为无力再战不如投降,但是部下一班武将不愿投降,所以被杀;第四种可能,洛阳是李世民挂帅打下来的,这班将军如果受降,很可能又成为天策府幕僚,秦王实力就又增强了,于是李建成等撺掇李渊向李世民下令,全部杀掉。

八:隋唐正史中有单雄信

正史中确实有单雄信。

据《旧唐书》卷53《李密传》里的单雄信附传,单雄信为曹州济阴人。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人翟让在瓦岗发动叛乱,单雄信与同郡人徐世勣等一同投奔,为领兵将校。他骁勇善战,尤其能够马上使枪,军中号称“飞将”。

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发生内讧,十一月翟让被李密用计杀死,单雄信成为李密部下。十四年(618年)瓦岗军在河南偃师被洛阳的王世充打得大败。无奈之下,单雄信投降王世充,被署为大将军。

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围逼东都洛阳。两军在榆窠大战时,单雄信领军直奔向李世民的位置,冲击中手中钢枪要将李世民击杀时,被徐世勣呵止,尉迟敬德跃马大呼,前往救援,两人大战,单雄信被刺落马下,尉迟敬德护卫李世民冲出包围。后单雄信所部被唐军围困伏牛山,血战三天三夜,见胜利无望,单驱马跳崖未死,被俘押至洛阳,拒不投降,最后被斩于洛阳。

九:李世民为何要杀单雄信

李世民为什么坚持要杀单雄信。演义里是反过来写了,不是世民坚决不肯饶单雄信,而是单雄信坚决不肯降唐。史实当然不是这样。   我见过的解释有以下几种:其一,单雄信其实也不是很骁勇,而且当时统一全国的战争已经结束(后来的刘黑闼叛变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世民已经不需要单雄信那样的勇将。这种观点我觉得说服力不大。要说单雄信不是很骁勇,那至少他比世民自己要强,因为他两度能威胁到世民的性命。而当时虽然统一全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但对外——主要是对突厥——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像单雄信这种骑兵大将,总归是多多益善的人才,没有理由说不需要的。   其二,有一种意见认为,世民麾下有很多原属瓦岗军的骑兵大将,如秦琼、程知节、罗士信乃至世绩,而单雄信在这些人之中有很高的威望,这是世民不愿意收纳他的缘故。因为这种威望是统帅才应该有的,一军之中不妨多大将,却只能有一个人人服从、威信最高的统帅,单雄信进入唐军只会带来不良影响。这个意见很有新意,也很有道理。但问题在于,单雄信会是这么有威信的人吗?提出这种意见的人显然还是受了演义的影响,因为在演义里,单雄信原来是绿林头领,确实就是众人的“大哥”。可是这是史实吗?我认为不然。这些人出身瓦岗,但瓦岗原来的头领是翟让,并不是什么单雄信。(所以翟让被李密所忌杀之后,众人才会开始对李密离心离德,成为瓦岗军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而李密之所以要杀翟让,还真的就是这种意见里的那个道理——尽管是翟让主动把自己的领导地位让给李密,他在众人之中的威望还是太高,使李密无法安心。)事实上,世民坚持斩杀单雄信时,也就只有世绩一人尽力相劝,秦琼等原来出身瓦岗的一批大将都没吭声。史书既然不介意记载世绩劝阻世民的言论,也就没有理由要回避记载其他原瓦岗大将的反对。显然是他们并不反对,所以没有记载。由此可见那些原瓦岗大将其实对单雄信并没有太密切的关系,也就世绩跟他是有过命的交情的。   否定了以上两种比较流行的“解释”之后,我个人给出的解释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单雄信曾经两度威胁到世民的性命,所以世民不肯原谅他。我们还是不要被演义里那个“滥好人”的世民形象所影响,以为真实历史中的世民就是一个不会记恨、无条件地爱才的“主公”。演义过份强调世民的不计前嫌地爱才,编写了程知节作为瓦岗大将时曾经追杀过世民、尉迟敬德甚至曾经要求世民受他“胯下之辱”才肯降唐这些情节,其实在历史上全都没有发生过的。若真的发生过这种事情,只怕世民第一时间的反应是砍了他们的头,而不是招降他们。(后来对魏征这类文人不计前嫌,可魏征做建成的太子冼马时,其实也就劝过建成要下决心诛杀世民而已,动动嘴头,估计也没有很具体的计谋,作为东宫的僚属,说说这种句也很寻常。)   而且,如果《隋唐嘉话》这野史的记载比较可信的话,可以想见单雄信不止是个骁勇,而且还是个口齿轻薄之辈。当然,如果站在单雄信的角度来看,单雄信这些言语是显得很英雄潇洒,但站在世民的立场来看自然是足够把他气个七窍生烟的。若世民觉得自己深受单雄信的侮辱,那么单雄信差点取了他性命这仇恨恐怕还是其次,这口舌上的羞辱还更是要命。则不杀单雄信,又如何能消世民心头之忿?真实历史上,夏国的一介书生文人孔德昭就是据说因为撰写的檄文过份侮辱人,而被世民拉上汜水楼的楼头而直接推下楼去活活摔死的。有此“前车之鉴”,单雄信被斩首于洛水之滨的下场,又有何难以理解的呢?

十:历史中的单雄信和李世民真的有杀兄之仇吗?

那是演义中,史实上没有。

1、演义:山东二贤庄庄主,先为瓦岗寨大将,后归顺王世充,为其驸马。因兄长被李渊误杀,誓死不降唐,最终被唐军处死。

2、历史原型:

祖籍曹州单父(单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手使金钉枣阳槊,瓦岗寨军中号为“飞将”。后翟让被李密所杀,单雄信以大局为重,归顺了李密,617年,任左武侯大将军。618年,李密兵败,单雄信降王世充,为其大将。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双方大战,秦王曾一度被洛阳军所围,单雄信举枪刺秦王,幸得唐将尉迟恭所救,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次年,李世民克东都,王世充降唐,虽然畅绩等瓦岗寨旧将为其求情,但单雄信仍被处斩。

3、李世民处斩单雄信的原因分析:因为单雄信曾经两度威胁到世民的性命,所以世民不肯原谅他。与演义相反,不是单雄信记仇,而是李世民记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