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一:通常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比其他行业更严格,为什么

一.为什么特别强调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及监管内容

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其经营活动具有作用力大、影响面广、风险性高等特点,因此,依法对金融业实施有力和有效的监管,既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内在要求,又是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对其监管就显得特别重要.

(1)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看,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源于一般管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现实经济运作中,由于存在垄断、价格粘性、市场信息不对称、外部负效应等情况,竞争有效发挥作用的各种条件在现实中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经常性的市场失效。因此,完全的自由放任并不能使市场运行实现规范合理和效率最优,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从市场外部通过法令、政策和各种措施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必要的管制,以弥补市场缺陷。特别是金融机构的风险具有连带性,一个金融机构陷入风险危机,往往引起社会公众对其他金融机构丧失信任,极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风险的连锁反应,动摇整个国家的信用基础,所以,为了控制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避免发生金融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需要国家对金融业实施严格的金融监管,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健运行。

(2)金融业的特殊性。从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看,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金融业的稳定与效率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作与发展,甚或社会的安定,由此决定了必须对金融业严加监管,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和有效运行。金融业的内在风险。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负债经营的高风险行业,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国家特别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只有金融体系安全运行,才能保持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业的公共性。为了防止相对垄断可能带来的不公平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评价、选择及其约束困难,需要通过金融监管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保护公众利益。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良好的金融秩序是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公平竞争是保持金融秩序和金融效率的重要条件。为了金融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都应该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规范地经营,不能搞无序竞争和不公平竞争。这就需要金融主管当局通过金融监管实现这一目的。

监管内容: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准入的监管。对商业银行设立和组织机构的监管、对银行业务范围的监管

(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资本充足性监管、对存款人保护的监管、流动性监管、贷款风险的控制、准备金管理、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监管。

(3)市场退出的监管。

二、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这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选择。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全球化主表现为: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业务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机构、业务和市场的国际化,对于推动国际资本流动、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要求金融监管的国际化。

各国际性金融机构、尤其是国际性商业银行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单靠一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力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迅速发展的国际化需求。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和协调更多地依靠各国政府的合作、依靠国际性金融组织的作用,以及依靠国际性行业组织的规则。目前,国际银行业和国际证券业的监管正在向全球统—化方向发展,以保证统一标准,堵塞漏洞,维护国际金融活动的安全。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典型的国际金融协调机构,它负责调节......余下全文>>

二:为什么银行业需要监管

从狭义上讲,银行业监管是指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组织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总称。广义的银行业监管则不仅包括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或他律监管,也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或自律监管。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资本化、电子化的今天,金融已不再扮演简单的“工具”或“中介”角色,而是积极地对各国经济起着促进甚至是先导的作用,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金融业的稳定与效率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安全,必须对金融业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高效运作。

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的都是社会公众,其经营与公众的信任度有着密切关系,带有鲜明的公众性的特点。相对而言,银行是一个非自由竞争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这必然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另外,出于安全或保护客户财务信息机密的需要,银行的信息披露度不高,造成公众获取信息的不对称,使公众难以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和业绩作出准确判断。因此,需要政府从外部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以调节垄断性带来的市场机制相对失灵现象,减轻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评价和监督困难,达到保护公众利益的目的。

三: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理由是什么?

银行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发展历经了建国初期的开创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等三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5年3月1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及1995年5月1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标志着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已初步成形。这两部大法成为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的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等监管职责,这意味着专门性的代表国家的权威监管主体已经确立。该法还进一步规制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责,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审批,金融机构业务的稽核、稽查监督、存贷款利率的监管、财会信息查核,以及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则进一步明确地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设立的条件和程序、组织机构、银行存贷款业务中的义务、谨慎性要求、禁止业务、财务报告、监督管理、接管和终止及违反法律的责任等内容。

虽户,我国的银行监管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憾,还需要不断补充与完善。

四:简述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5分

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要以谨慎监管为原则,即著名的“CAMELS(原则)”。

1.银行业的准入。对银行业准入进行监管是各国政府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最初手段,目的是防止银行业的过度集中、限制社会资金过度流入银行业而降低经济运行效率。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一般而言,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均按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比率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监管。

3.银行的清偿能力。银行清偿能力监管包括负债和资产两个方面。在负债方面,要考虑存款负债的异常变动,利率变动对负债的影响,银行筹集和调配资金的能力等;在资产方面,主要检查资产的流动性状况。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主要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混业与分业经营的问题。

5.贷款的集中程度。对贷款的集中程度进行监管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需要。从技术操作上来说,就是规定个别贷款对银行资本的最高比例。

五:政府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外部的组织结构

1、 单一银行制

2、 分行制

3、 银行持股公司制

4、 连锁银行制

(二)内部的组织结构

1、 股东大会

2、 董事会

3、 各种常设委员会

4、 监事会

5、 行长(或总经理)

6、 总稽核

7、 业务和职能部门

8、 分支机构。

(三)商业银行的管理系统

1、 全面管理

2、 财务管理

3、 人事管理

4、 经营管理

5、市场营销管理

二、政府对银行的监管

(一)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

1、保护储户的利益;

2、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

3、银行业正在向综合性发展。

(二)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内容。

1、银行业的准入;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

3、银行的清偿能力;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

5、贷款的集中程度。

六:商业银行政府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什么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外部的组织结构

1、 单一银行制

2、 分行制

3、 银行持股公司制

4、 连锁银行制

(二)内部的组织结构

1、 股东大会

2、 董事会

3、 各种常设委员会

4、 监事会

5、 行长(或总经理)

6、 总稽核

7、 业务和职能部门

8、 分支机构。

(三)商业银行的管理系统

1、 全面管理

2、 财务管理

3、 人事管理

4、 经营管理

5、市场营销管理

二、政府对银行的监管

(一)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

1、保护储户的利益;

2、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

3、银行业正在向综合性发展。

(二)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内容。

1、银行业的准入;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

3、银行的清偿能力;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

5、贷款的集中程度。

七:为什么要对银行进行监管

从狭义上讲,银行业监管是指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组织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总称。广义的银行业监管则不仅包括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或他律监管,也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或自律监管。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资本化、电子化的今天,金融已不再扮演简单的“工具”或“中介”角色,而是积极地对各国经济起着促进甚至是先导的作用,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金融业的稳定与效率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安全,必须对金融业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高效运作。

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的都是社会公众,其经营与公众的信任度有着密切关系,带有鲜明的公众性的特点。相对而言,银行是一个非自由竞争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这必然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另外,出于安全或保护客户财务信息机密的需要,银行的信息披露度不高,造成公众获取信息的不对称,使公众难以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和业绩作出准确判断。因此,需要政府从外部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以调节垄断性带来的市场机制相对失灵现象,减轻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评价和监督困难,达到保护公众利益的目的。希望帮助你

八: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人民银行为什么要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可从钱

不监管。对银行进行日常监督,属于银监会的职责。但是为履行中央银行职责,中国人民银行保留了一些对商业银行的现场检查权力。

2004年,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成立了银监会,专门承担中国人民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的日常监管,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责。为了保证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保留了对商业银行的九项现场检查权,同时,还有一项监管建议权,中国人民银行认为有必要,可以建议银监会对有关银行进行检查监督,银监会必须在30天以内予以答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三十二条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一)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

(三)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

(四)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五)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六)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七)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行为;

(八)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九)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

前款所称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是指国务院决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

第三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可以建议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建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回复。

九:银监会对银行业的监管措施包括哪些?

多年来,银监会在持续风险监管和审慎风险监管方面坚持做了这么几件事:一是坚持有效隔离风险的跨市场传递。2007年初,当时次贷危紶刚刚露头,我们就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防范银证业务往来的相关风险,在2007年多次对信贷资金被借款企业和个人违规挪用进入股市的问题进行了清查,并且处罚了一批违规的银行。我们依法动用了相关调查权,进行了延伸检查。随后我们又发布有关规定,严禁银行为企业债券发行以及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和出售提供担保,阻断金融风险从债市、股市向信贷市场转嫁的渠道。同时,我们还注意加强对大型银行的并表监管,加强跨业、跨境风险监管。这是我国银行业监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二是严格实施二套房政策,积极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2007年9月和12月,银监会两次会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通知”,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监管,坚持采用审慎的最低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同时开展房地产贷款专项调查,要求商业银行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对规范和引导二套房信贷起到了积极作用。做投资和投机的,和自己住房子的,还款的意愿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市场起的作用是稳定还是兴风作浪也完全不一样。这是我们第二个做法。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和美国的做法有多大的距离。

十:新常态背景下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遇到的挑战有哪些

由银监会下属的普惠金融部进行管理。

以下为此次银监会机构调整具体细则: 依法监管、为民监管、风险监管银监会实行监管架构改革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深化金融改革、推进依法监管的重大决策和国务院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