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牧《过华清宫》翻译
俯华清宫 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过华清宫第二首(新丰绿树起黄埃)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译文:唐玄宗派的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身后扬起滚滚黄尘.一曲霓裳飘到“千峰”之上,等到“舞破中原”时才归于平静下来.
过华清宫第三首(万国笙歌醉太平) 杜牧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这首诗三段讽刺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有些诗词翻译出来就变味了,已经说的很直接了,描写手法运用的相当好,还是不要翻译了吧.
二:过华清宫杜牧改成散文
杜牧写华清宫诗有五排《华清宫三十韵》一首、七绝 《华清宫》 一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这一首流传最广。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误国,杜甫以来的不少诗人已作过充分反映。此诗也表现了这一主题,却选取了新鲜角
度,收到了独特效果。杨贵妃喜吃鲜荔枝,唐明皇命蜀中、南海并献。驿骑传 送,六、七日间飞驰数千里, 送到长安, 色味未变。此诗即从此处切入,以
“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 妙,令人叹服。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解此诗者或避而不谈,或说作者已“过”
华清而进入长安,又回头遥望。其实,这是从“一骑”方面设想的。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
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样句句讲荔枝,寻就太平淡了。读前三句,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患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三:过华清宫
【原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干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翻译】
从长安回望骊山,美得像锦绣一堆,山顶上千扇宫门忽然一道道依次打开。
一匹快马扬起尘土,妃子看到高兴欢笑,却没人知道那是特使专骑飞马送荔枝来的。
【赏析】www.5ixuexi.net/gaozhong/yuwen/shici/5042.html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文宗大和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曾为江西、宣歙观察使幕僚,武宗时数为剌史,官至中书舍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素有大志,好谈兵,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杜牧诗明媚清丽,富有色彩,尤长于七绝,是个颇有特色的诗人。年轻时行为放荡,后来颇有愧悔,故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作。
《过华清宫》是杜牧经过华清宫时有感而发之作。华清宫是唐明皇在开元年间在骊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专供他与杨贵妃享乐之用。后人写过不少有关华清宫的咏史诗作,而杜牧的这首诗尤为脍炙人口。因为杨贵妃爱吃荔枝,所以诗就通过专使送荔枝—事来鞭挞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全诗共三首,现选读的是其中第一首。
诗题为《过华清宫》,起句即从“过”字上落笔。“长安回望”既点明“过”字,又从“回望”中写出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美丽景色。“绣成堆”不仅概写了骊山林木葱茏的锦绣山色,更包括山上豪华奢侈的华清宫建筑,用“绣成堆”三字来形容,更显示骊山之美不胜收。华清宫的宫门在平时总是紧闭的,可现在山顶所有宫门却—道道依次打开了,这是为什么?这给读者留了一个悬念。妃子为什么要笑?不是别的,原来专使给她送来爱吃的荔枝!“无人知是荔枝来”,至此谜底揭穿。可是偏要冠以“无人知”,其实是尽人皆知。可见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有加。据《新唐书畅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据说为了昼夜赶路,背着荔枝骑马专送者有人竟在中途昏厥而死。“妃子笑”三字看似轻松俊俏,其实含义至深。这使人联想到春秋时的周幽王,他为博妃子—笑,竟点燃烽火,导致了国破身亡。唐明皇为了贵妃—笑,导致安乐山造反,可悲啊,真是一笑倾国,也导致了杨贵妃缢死马嵬坡。诗人对唐明皇的讥刺、鞭挞之意寓于这—笑之中,意义何等深刻。
全诗从“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名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四:《过华清宫》是杜甫还是杜牧写的?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诗鉴赏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4220·《唐诗鉴赏大典》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五:杜牧写《过华清宫》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过华清宫 唐 杜牧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1]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2]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3]
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