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材)咏史诗和怀古诗的区别
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咏史诗
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诗经》《离骚》中就有这种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咏史》--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盘龙?
二:咏史诗(怀古诗)的主要意象
意象: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等。
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一,咏史怀古诗词要“有史”的根据,即历史性即史事的文学化
咏史怀古类诗词作为一类独特的诗歌题材,就其自身而言,就注
定了它拥有“着诗”“和史”的双重特征。首先,文学性是咏史诗的永
恒魅力。源于历史而不泥于历史,咏史,不是对历史本事或事实的简
单敷写或重复,而是史事的文学化,是将史事以文学形式中特有的诗
的手段,进行重新的理解和架构,最终成为一种不同于历史的文学样
式。宋咏史怀古诗词秉承着唐宋诗词的特征,从形态上来说,首先是文学,是诗,是词,而不是历史。其次,咏史怀古诗词要“有史”的根据,即历史性。源于历史本事,有
感而发,有历史事实作为凭依,而不是空发议论或单纯地抒情,这是
咏史诗构成的一个基本要素。
二“、咏史”与“ 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从外在形态上讲,咏史怀古诗词是文学和历史的统一;而从诗歌
的内容构成上说,咏史怀古诗词的独特内涵则在“于咏史”“与言志”
的结合,并且最终归结于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不是目的,咏
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不但咏史所咏史事的内容多
含有政治的成分,是对政治的关注,而且这类诗歌中所表达“的志”的
内容,也大都或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或是对国运兴衰的担忧;这些也
都是基于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咏史诗更像
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诗。在大多数情况下,唐宋咏史诗词所关注
的内容,最终都定位于现实政治。无论是初盛唐时期借对历史上英
雄人物建功立业的怀写,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为主题的咏史诗歌
创作
三“、古”与“ 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咏史怀古诗词区别一般抒情诗歌的另一个显性特征,是它的多
维时空跨度。一般的抒情诗歌,多集中于某个时空断面的书写,无论
是边塞风物的叙写,还是山水田园风光的描摹,诗歌的视角范围多局
限于现在、眼前;咏史怀古诗词则不然。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类诗
歌可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具有着无限自
由伸展的容量。
或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此为怀古;然后再由凭
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者自我生存状态的思考,此为伤今。
诗歌在古代与当今、过去与现在的转接切换中行进,这是时间的转
换。还有空间的转换,从眼前所见景物的破败,遥想昔日的富庶与繁
华,这是跨越历史时间的空间切割。
概而言之,咏史怀古诗词“是诗”“与史“”、咏史”“与言志“”、古”
“与今”的结合与统一,这是咏史怀古诗词所独有的艺术特征。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诗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代表作家: 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干、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3、【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余下全文>>
三:咏诗诗和怀古诗有什么区别?
这问题太专业了,反请教
四:什么是咏史怀古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历史典故主要有哪些?晚唐咏史诗喜写开元、弧宝旧事,如唐玄宗、杨贵妃。以小见大,讽喻隋唐是晚唐咏史诗的一个基本特点。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 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主要情感有哪些1)怀人伤己 ①对比失落型 ②同病相怜型(2)以古映今 ①古盛今衰,兴沧桑之感 ②借古讽今,敲警世之钟 ③怀古伤今,抒家国之叹
五:怀古类散文和咏史类散文有什么区别
王安石的诗对语言的锤炼十分讲究,并善于不留痕迹地化用前人的词汇和意象。传说《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改了十几次才确定下来。其实,把形容词“绿”用为动词的写法,不但李白早已有“东风已绿瀛洲草”之句(《侍从宜春苑……》),其他人也反复使用过多次,但王安石这句最为亲切自然而形象鲜明,能表现出江南风光的喜人之处,所以为人们所熟知。又如《暮春》诗中“雨花红半堕,烟树碧相依”,是受杜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一联的启发,但并不觉得是套用前人的。还有《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后人认为是用史书中的材料为对仗,极表赞赏,但他确实用得很巧,不显得吃力。另一方面,王安石虽然经常凭藉广博的书本知识方便地化用前人语汇,但他并不总是在搬弄学问,他也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生动的意象,以平易的语言表现自己内心的情绪、感受。像“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北山》),后二句对得很工整,读起来却很自然,“细数”、“缓寻”既烘托了萧散旷逸、从容不迫的神态,又暗涵了一种百般无聊的闲愁。一般来说,王安石不把经过仔细揣摩、推敲的个别典故、语词用得很显眼,而是把这种精巧的语言同全诗意脉的自然流动融合成一体,正如叶梦得《石林诗话》所说,看上去“见舒闲容与之态”,但“字字细考之,若经櫽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
六:中唐和晚唐的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有什么不同,求一篇七八
香烟灰止痒法:
取一小撮香烟灰,滴进几滴水即成糊状,敷于患部,有止皮肤瘙痒的功效。
冰块止痒法:
身上出现痒块,用手抓挠只能一时止痒,过后痒会更加剧烈。可将冰块敷于痒处,痒感就会彻底消除。
甘蔗皮甘草治婴儿湿疹法:
取适量甘蔗皮、甘草,加水煎汤,擦洗患处,可斡ざ??睢?
花椒艾叶治湿疹法:
取适量花椒、艾叶,用水煎汤,浸洗患处,可治湿疹。
马尾松治湿疹法:
将马尾松洗净煎汤,洗擦患处,坚持数天,可治湿疹。
玉米须荸荠蕹菜治湿疹法:
取15克玉米须、10只荸荠、30克蕹菜,煎汤服用,可治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