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乙己》导学案答案,帮忙做下~~好的追加分~~
3、精读品析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须。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者喝。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激对比鲜明。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3,“大抵”是什么意思?查字词典,纠正课文注释之不足。答案:(1)大概,(2)大都。这里应是“大都”,课文注释不准确。
4,“我”是否鲁迅?“鲁镇”是否真实地名?为什么?答案:不是,因为本文是小说,其中人名、地名是虚构的。
5,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答案:(1)“我”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这种第一人称写法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2)写“我”也是为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服务——写“我”的“职务“实际上是表现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伺候不周;对短衣帮则往酒里羼水,能欺就欺。人心如此势利冷酷,孔乙己的不幸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6,归纳:前三段为孔乙己出场作了哪些铺垫?答案:先交代环境,次交代职务的无聊,然后用“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引出。这样写,布局精巧,行文自然,衔接紧密。
二:初一语文上册21课《风筝》学案
鲁迅 1、作者 鲁迅 原名周树人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周树人兴人。现代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文学家、 现代 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小说集:《呐喊》 《彷徨》 《呐喊》 彷徨》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野草》 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二心集》《而已集》 》《而已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2、体裁 散文诗 野草》 散文诗集) 3、出处《野草》(散文诗集)1927 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收入1924~1926 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收入 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年所作 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篇散文诗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 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 年代中期 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 抗争。 抗争。 4、写作时间 1925、1、24 生字及词语积累筝 zhēng 蕾 lěi 堕duò丫杈chà 掷 zhì wù 肃杀 sùshā 诀别jué 伶仃língdīng 嫌恶 可鄙 bǐ 什物 shí 惊惶huáng 瑟缩 sèsuō 虐杀 nüèshā 宽恕 shù 恍然大悟 huǎng 苦心孤诣 yì 惩罚 chéng 添刻 tiān 憔悴 qiáo cuì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风筝数量少) 孤独,没有依靠。(风筝数量少) 。(风筝数量少 憔悴: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色彩暗淡) 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色彩暗淡) 嫌恶:厌恶。 厌恶。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可鄙:令人鄙视。 令人鄙视。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形容忽然醒悟。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细致揣摩 圈点勾画 符号系统表示描写得精彩或论述得好; 1. ~ ~ 表示描写得精彩或论述得好; 2.——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 2. 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 表示作者的观点 3.===表示文章的要点或中心思想; 3.===表示文章的要点或中心思想; 表示文章的要点或中心思想 ≈≈打算摘抄的内容 打算摘抄的内容; 4. ≈≈打算摘抄的内容; 5.……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 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 5. 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 6.?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 6.?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 7.??表示有疑惑需作认真思考之处; 7.??表示有疑惑需作认真思考之处; ??表示有疑惑需作认真思考之处 8.!!表示精辟、赞赏; 8.!!表示精辟、赞赏; !!表示精辟 9. 表示应注意的地方; 表示应注意的地方; 10.★ 表示应熟记、背诵的地方; 10.★ ★ 表示应熟记、背诵的地方; ………… 一、听读感知: 听读感知: 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一件什么事答案: 答案: 1.悲哀 悲哀 2.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小兄弟最喜欢放风筝,“我”不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小兄弟最喜欢放风筝, 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 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 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 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 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事隔久远, 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 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 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 的沉重的心只得一......余下全文>>